1. 简单百科
  2. 刘景源

刘景源

刘景源,1943年出生于唐山市,是一位中医学专家。他曾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古典医著教研室、温病教研室任教,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近40年。他讲授过多门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温病学》和《中医内科学》等。在温病学领域,他有着深厚的造诣。

人物经历

工作经历

曾任教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古典医著教研室、温病教研室,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工作近四十年。

1969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聆听祝谌予刘渡舟、王锦之、程士德等名师授课。

1973年至1975年,在唐山地区医院和唐山市人民医院进修学习西医内科学。

讲授课程

曾讲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温病学》、《中医内科学》等课程,在温病学领域造诣尤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荣誉

刘景源是第五、六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主要成就

历年来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

曾承担卫生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临床研究特别专项课题《历代疫病流行文献整理及献方献药研究》负责人。

擅长治疗感冒、咳嗽、哮喘、自汗盗汗、失眠、抑郁症、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老年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心病、肺心病、胃病、腹痛、腹泻痢疾、便秘、头痛、眩晕、脑血管病变、中风、内分泌失调、甲亢、肝病、急慢性前列腺炎、不育症、妇女月经失调经痛异常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症、带下病、乳腺病、不孕症痤疮小儿消化不良、厌食症等疾病、痛证及各种内、妇科学疑难病。尤其擅长治疗发热性疾病。

主张温病按卫、气、营、血四个阶段辨治,治疗以清热为主,常用清透、清泄、清养诸法。

对湿热病主张按三焦所分属的部位辨治,治疗以祛湿为主,常用辛宣芳化、辛开苦降、淡渗通利诸法。

主要作品

主要论文

[1]有氧运动联合利水渗湿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肥胖患者的应用效果.陈东;陈爱芳;刘景源.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4)

[2]《伤寒论》中针刺疗法探析.王朝辉;张晓梅;刘宁;贾新燕;刘景源;艾诗奇.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12)

[3]刘景源教授论治脾胃病述要.陈润花;谢淑芸;张小勇;崔同亮;刘景源.现代中医临床,2022(05)

[4]论“去菀陈莝”法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策论.王朝辉;谭蕊蕊;艾诗奇;邵阳市;张晓梅;史文豪;刘景源.辽宁中医杂志,2022(09)

[5]针灸治疗温病的作用机制探讨.王朝辉;史文豪;陈丽丽;刘彤;刘景源.辽宁中医杂志,2021(06)

[6]《温病条辨》学验传承精要——中原版《温病条辨》导读精编.岳冬辉;杨建宇;李杨;刘言言;刘景源.光明中医,2020(24)

[7]刘景源“分消走泄”法杂病治验举隅.姜晓维;张玉鑫;郑丰杰;刘景源.北京中医药,2020(09)

[8]新冠肺炎临床治疗的探索与启示.刘宁;张泽灵;李利军;吴华阳;周如冰;周利;王庆侠;李奕菊;刘景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05)

[9]吴瑭承叶氏之学,自成体系;《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方药周详.刘景源;赵进喜;李建民;马晓北;张保春;董宜华;贾海忠;黄晓强.环球中医药,2018(04)

[10]艾灸联合脱敏消斑汤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脾肾两虚证的疗效观察.杨洪娟;胡秀红;杨洪庆;李丹露;郑丰杰;刘景源.现代中医临床,2017(06)

[11]刘景源教授合方辨治发热性疾病经验.杨洪娟;刘宁;郑丰杰;刘景源.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09)

[12]刘景源教授辨治胃痛经验述要.郑丰杰;刘宁;刘景源.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12)

[13]123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危重症中医证候学特征及病因病机分析.张伟;王玉光;刘清泉;姜良铎;刘景源;王融冰;周平安;晁恩祥;毛羽;王永炎中医杂志,2011(01)

[14]“分消走泄”法在湿热病治疗中的应用(二).刘景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6(09)

[15]“分消走泄”法在湿热病治疗中的应用(一).刘景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6(08)

[16]《温病条辨》评介——吴瑭学术思想探讨(二).刘景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08)

[17]《温病条辨》评介——吴鞠通学术思想探讨(一).刘景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07)

[18]《温病条辨》一书中几个问题的探究.刘景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05)

[19]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前十条阐释——湿热病与体质的关系及温病与湿热病的治疗原则.刘景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04)

[20]外感热病的瘥后调治.赵岩松,宋乃光,刘景源.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02)

[21]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前十条阐释——温热病卫气营血证候的传变规律与治疗大法.刘景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03)

[22]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前十条阐释——温热病与湿热病气分证的治法.刘景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02)

[23]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前十条阐释——温热夹风与夹湿逆传营分的病机与证治.刘景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01)

[24]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前十条阐释——伤寒温病、湿热病传变规律的区别.刘景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12)

[25]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前十条阐释——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与伤寒辨治的异同.刘景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11)

[26]明清时期中医疫病学与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下).刘景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02)

[27]明清时期中医疫病学与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上).刘景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01)

[28]中医疫病学与温病学的历史沿革——宋金元时期.刘景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3(08)

[29]中医疫病学与温病学的历史沿革——先秦至隋唐时期.刘景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3(07)

[30]温病辨治汇讲第15讲湿热病辨治——下焦湿热证候.刘景源,王庆侠中国临床医生,1999(11)

[31]温病辨治汇讲第14讲湿热病辨治——中焦湿热证候(2).刘景源,王庆侠.中国临床医生,1999(10)

[32]温病辨治汇讲第13讲湿热病辨治——中焦湿热证候(1).刘景源,王庆侠.中国临床医生,1999(09)

[33]温病辨治汇讲第12讲湿热病辨治——上焦湿热证候.刘景源,王庆侠.中国临床医生,1999(08)

[34]温病辨治汇讲第11讲湿热病辨治撷要——湿热病的辨证纲领、治疗原则与禁忌.刘景源,王庆侠中国临床医生,1999(07)

[35]温病辨治汇讲第10讲温病传变规律概览.刘景源,王庆侠.中国临床医生,1999(06)

[36]温病辨治汇讲第9讲温热病辨治——血分证候(2).刘景源,王庆侠.中国临床医生,1999(05)

[37]温病辨治汇讲第8讲温热病辨治——血分证候(1).刘景源,王庆侠.中国临床医生,1999(04)

[38]温病辨治汇讲第7讲温热病辨治——营分证候.刘景源,王庆侠中国临床医生,1999(03)

[39]温病辨治汇讲第6讲温热病辨治——气分证候.刘景源,王庆侠.中国临床医生,1999(02)

[40]温病辨治汇讲第5讲温热病辨治——卫分证候.刘景源,王庆侠.中国临床医生,1999(01)

[41]温病辨治汇讲第4讲温病辨治撷要──温热病的辨证纲领、治疗原则与禁忌.刘景源,王庆侠.中国农村医学,1998(12)

[42]温病辨治汇讲第3讲温病泛论──温病与伤寒刘景源,王庆侠中国农村医学,1998(11)

[43]温病辨治汇讲第2讲温病泛论──温病的发病、病机与分类.刘景源,王庆侠.中国农村医学,1998(10)

[44]温病辨治汇讲.刘景源,王庆侠.中国农村医学,1998(09)

[45]林黛玉脉案分析.王庆侠,刘景源.光明中医,1998(03)

注:资料来源

主要著作

[1]李峰,张林,刘铁钢编著;谷晓红总主编;王琦,刘景源,姜良铎高学敏顾问,疫病名方精选[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3年8月。

[2]刘宁,刘景源著;王庆侠,张泽灵整理,中医千年抗疫史及对新冠肺炎的认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0年4月。

[3]刘景源著,《温病条辨》通俗讲话[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9月。

[4]王永炎主编;刘景源,刘保延王思成副主编,温热病证治策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年6月。

[5]王庆其,刘景源,张再良,周国琪,郝万山编,中医经典必读释义[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4月。

[6]刘景源,周丽雅主编,温病经典品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年1月。

[7]刘景源编著,刘景源温病学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

[8]刘景源编著,中医药专业考试命审题规则[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6月。

[9]宋乃光,刘景源主编,中医疫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8月。

[10]光明中医函授大学主编;白永波主编;白永波,刘景源,姜典华等编,中医药学概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年10月。

[11]赵绍琴,胡定邦,刘景源,温病纵横[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8月。

社会任职

曾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首席专家。

曾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经典课程示范教学项目《温病学》主讲教授。

曾兼任《中国临床医生》杂志顾问。

曾应邀到美国、法国捷克日本等10余个国家与国内多个省、市讲学及主持国际中医、针灸专业人员水平考试进行学术交流。

现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专家。

参考资料

刘景源-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2-02-15

刘景源“分消走泄”法杂病治验举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2024-10-25

刘景源.中国知网.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