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国,男,故宫博物院古建修缮中心工程师。

人物简介

李建国,男,汉族,任故宫博物院古建修缮中心工程师,号故宫砚癖。

艺术成就

在砚台收藏圈里,李建国治砚的技艺有口皆碑,启功等老先生对他也称赞有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他近30年来不懈努力的结果。

一九七八年春,故宫博物院院长彭炎先生将李建国召到办公室,指着一方精美的石雕说:“故宫成立了外宾服务部,要搞一些具有故宫特点的工艺品销售,都说你的石刻手艺挺好,这个石雕件能复制吗?大小、薄厚、纹饰、雕刻手法都要与原件一样。”他含糊地回答,试试看吧!十余天后复制品交了上去,得到了彭院长及故宫一些专家的认可。正是这次机会使他认识了砚台,体会到了砚台上含有的文化信息,痴迷上了砚台。

从此他开始着迷般地收集各种关于砚台的书籍资料,在故宫的文房馆和琉璃厂一条街常能见到他的身影。他的老师、著名古砚研究专家郑珉中先生对李建国刻砚技艺和鉴赏知识的提高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老先生在遇到砚台珍品或造型样式、雕刻手法别具特点的砚台时,都会叫他来一起观赏,讲授砚的造型、石品、雕刻风格等知识。说起治砚经历,他常把郑先生挂在嘴边,他首先讲到的就是郑先生如何引导他学会治砚、赏砚。从郑先生那里他学到了严谨的治砚规律,对他的治砚历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案头经常同时摆放着几块璞料,在上面直接勾画墨稿,并绘有多幅设计小稿辅佐雕刻,还有些已经雕刻到一半而搁置一旁的半成品。因为砚是一种具有实用功能的造型艺术。治砚之初要根据石料的自然形态设计出砚的形状和雕饰纹样,然后实施雕刻。肇庆市产的砚石中有石眼、鱼脑冻、火捺、天青等许多名贵的石品,治砚时一旦发现这些石品,便要围绕它们设计雕刻方案。然而这些难得的石品常常在雕刻的进展中才会逐渐显露出来,这时他就要重新设计雕刻方案,一些砚的雕刻也就会因此暂时中断,他说:不能贪图省事,一定要将石品的精华充分利用,或起到装饰作用,或利用石质的优良特点置放在砚堂中,这是治砚的规律。

在学治砚的过程中,他机敏而聪慧,经常拿着自己的作品找到懂砚的人观看,然后参照意见进行修改。他雕刻的每一方砚台都要这样修改几次。他这样讲述到学艺的经历:“我初学治砚时,对砚台是何物还没有概念,更不知道在小小的砚台之上还存有那么多的文化信息。关于怎样评判砚台的优劣、鉴定砚台的年代、产地等知识非常深奥,书本上的往往与实际情况不符,但又苦于找不到老师,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学刻石砚。一次去琉璃厂时,看到有人拿着一包东西问店员是否收购,店员将那人领进后了院。我想店里负责收购的人一定会对那些东西进行鉴定,以便定价。这些人一定是行家里手,但是直接去向人家请教,不一定会教。于是我脑筋一转便拿着自己刻的砚来到一个古玩店对店员说有东西要卖,而后,果然被带到了后面。面对学识渊博的老者们,我慌称这是家里存的东西,觉得挺好,想卖。探问这方石刻是什么,这时负责收购的老先生们就讲,这是砚台,因石材产在肇庆市又称端砚……,你的这方砚值××钱。这时我忙说这可不行,这肯定是老物件,怎么只卖这点钱。老先生就说,同样是端砚,好坏的差距很大。要看制作的年代、石料的出处、雕刻的水平。你的这方砚年代很近,你看这雕刻的手法、手感和石品……我赶快回家把老先生们讲的关于砚台的知识记录下来,再按老先生们讲的砚台上的缺陷进行修改。为了学习治砚,我几乎拜访了京城内各家收购店铺,因为怕人家认出来所以不能连续到一家去。利用这种学习方法,我的刻砚技法和设计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提高。”

东华门外一间十几平方米的老房子内住着一家三口,表面看似与一般家庭没有两样,白天两口子上班孩子上学,而晚饭后这家屋内常会传出轻轻而有节奏的敲击声,这就是李建国的家。如果十二点以前他的窗内不再有微弱的灯光,那一定是他身体不适或出差不在家中,就是这样多少年如一日的辛勤苦学。看似怪癖的他其实还有另一面,有时会拿起铅笔画素描,拿起毛笔画国画,拿起相机拍风光、拍静物,拍小虫,饲养着另类的小动物。他说:这些都是一种无形的积累,画素描可以更加准确地驾驭构图、理解图案透视。画国画动用笔墨的行为可以体验到古人使用砚台的心境……

正是凭借这种执着与努力,用尽各种各样的方法汲取有关砚台的各方面知识,使他的刻砚技艺、鉴赏水平得到快速的提高。一次去肇庆市采集砚石,当向矿坑负责人讲明来意人家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这些砚石你随便挑吧,××钱一斤。待挑完砚石称重结帐的时候负责人大吃一惊,发现这个小青年所选中都是砚石中的上品。不由得对他产生了一些敬意:“小伙子,你是哪里来的,跟谁学的,怎么这么有经验、有眼力?”当得知他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治砚只是他的业余爱好时,便佩服地请他吃饭,共同探讨治砚技法,谈话时得知这位负责人是当代治砚大师罗兴培先生的后人,便恳请拜访,借这次机会他拜访了罗老先生并得到先生的指教。

在治砚技法逐渐成熟之后,他的作品逐渐从以模仿为主转向独立创作。由于砚台是实用艺术品,功用不能改变,这就给治砚的创作空间带来了制约。他说:“不论将砚石雕刻成什么样子,都必须具备使用功能,否则就不能称为砚了。然而一味地摹仿古砚,即使雕刻技法再好,也是人家的作品,既然前人能够给我们留下那么好的砚台,我为什么不能留下一些好作品呢?”于是他开始以一些新的表现形式治砚,不再是简单的摹仿,而是在广泛汲取古砚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作。

他的一方椭圆形端砚(见图一),砚形上小下大,含有动态的因素,正中有一条自上而下贯通的银线,是端砚中特有的石品,但它出现在砚面上如果处理不当就像裂开了,给构图设计造成很大难度。他利用这条线为中心分割砚面,左右对称均衡,砚堂上方巧妙地雕刻了一个水火轮图案。这个图案的特点是阴阳互补,对称均衡而富有变化。这方石砚构图均衡,它左右均衡对称,比重略轻的上部饰水火轮图案,使上下部比重也取得了均衡。以水火轮图型雕饰在这个位置,即诠释了构图的均衡创意,也是图型理性的延伸。银色直线不再是难以处理的视觉缺陷了,反而成了这方石砚的亮点。可见他驾驭各种石材、组织图案造型的能力非常坚实。

实用与赏玩结合是他所追求的治砚目标,在一方绿端砚山上可以见到他在这方面的造意。这是一方从中横向剖开,下部为砚,上部为砚盖的作品。石材属端砚中的上品“绿豆端”,砚堂细腻滑润,而略显粗糙的石皮被保留下来,在石皮上施以或精细、或粗犷的刀法,雕刻出了一幅意境深远的立体山水画。山脚下,透过随风摇曳的垂柳一茅屋隐入竹林深处,雨后褐色陡峭的山崖中云雾时隐时现。湖边垂柳随风摇曳;远处一叶孤舟沐浴在绵绵细雨之中。著名书法家王遐举先生观后题词:“名手刻砚 细致生动 巧夺天工 当珍藏之”是对这方砚的品评。

李建国近年来治砚风格逐渐转向写实,具有鲜明的个性与特点。例如在一块自然形宋坑砚石上,利用靠近边沿的青绿色冻石雕琢出两只栩栩如生的蟾蜍。它们似醒非醒,欲动不动,形态逼真。砚堂细润如水,左上部刻“说蟾蜍词一首”。从这方自然形砚上我们看到冬眠初醒的蟾蜍拨开泥土欲出。那粗糙的石体表现自然环境,而那砚堂又如坚冰初融之清水般的清澈。

李建国有遇到好石品一定要利用的理念,他将这位于石材边沿几乎无法利用的两点绿色石斑刻成蟾蜍。从构图角度讲有些松散跑题,他在思考了很长时间后,在空白的左上部加入了赞美“蟾蜍”的诗词,使得整体造型完整了。正如中国画构图理念一样“画意不足用字补”即均衡了画面又诠释了画意。“蟾蜍”词不仅讲述了蟾蜍的不为人们注意的习性,还讲述了它在生态链中的特性。“腿短舌长大嘴叉,身放毒液厌避容。貌丑体肥爱食肉,意懒实勤护稼虫。”

收藏美砚是爱砚人癖好,也是他们的追求。一次启功先生见到他雕刻的一方宋坑端砚。砚呈象形的荷叶型,砚堂之中有三颗晶莹的石眼,其中较小的一颗活眼被巧妙地利用成一只蟾蜍的眼睛。使得这只雕刻出来的蟾蜍有如活了一般。先生对此砚大加赞赏并赠诗一首:“绯袍玉带最宜书 叶雕镌妙有馀 米老相逢应少恨 有歌无泪玉蟾蜍 米芾即阮易生研山逐以 只有玉蟾蜍向人间滴泪之句 盖水注作蟾形也 今建国同志精治端砚 即雕蟾蜍于砚池中 使人如闻阁阁之声 米老见之可以无恨”。

他见启功先生如此喜爱便有回赠之意,但是启功先生说到“这么好的砚,谁不喜爱呢,还是由你保存吧。”在启功先生身上他看到了大家的风范,爱砚人的德行。

他就是这样一位善治砚,深通砚理的人;还是执著追求,不善言语的人。用他在一方砚上的题字描述其人再适合不过了:

雾中游

世外仙境可否寻,

清净界乃天成,

天成美景甚飘渺。

时而聚,

长长消,

长消胸中烦琐事。

南岳云雾茶

去归宿,

归宿苦乐任君寻。

慢慢来,

淡悄悄。

在老一辈艺术大师们悉心指导下,他从一个文化修养不高、对治砚艺术并不精通的青年,成长为一名对砚有研究、继承大师风范与胸怀的人。

工作介绍

太和殿大修工程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全部瓦兽件都已经拆卸完毕,并分门别类地编号,按瓦垄顺序码放整齐。

历经数百年的风吹日晒,琉璃瓦兽件表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病害,有的已发黑,有的沾满污渍,锈迹斑斑。这些现象不仅对琉璃构件本身的釉面层造成损害,也使古建筑物在衰颓中日益远离原貌。此次大修要彻底清除琉璃构件的病害,恢复琉璃构件原有光泽,延长琉璃构件的使用寿命,就需要对病害进行科学的分析,找出造成病害的原因,并用最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古建部、古建修缮中心和工程管理处的同志们团结协作,部门领导亲临施工现场指导工作,遵照“怯病延年”的理念和“最小干预”的古建筑保护修缮原则,针对琉璃构件表面病害情况,分析问题找原因,力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此项工作由古建修缮中心的工程师李建国主要负责。李工对瓦石构件的粘接清洗工艺有很深的研究,也有许多成功的实践经验。通过反复多次试验,对比结果,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最终确定了清除病害的方案。在这期间,古建部的倪斌科长还提供了国外清洗技术的资料和实物,对试验成功有很大帮助。现在太和殿琉璃构件清洗试验工作已经完成,清洗效果非常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待专家认可后琉璃构件清洗工作将全面开展。而破碎琉璃构件的粘接和修补工作也将在下一步开始实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