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站
通渭站即通渭高铁站,是宝兰客运专线的中间站,车站设置站房出入口、站前广场、公交车、出租车及社会停车场。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按2站台4道(2个侧式站台,2条正线,2条到发线)设计。站房面积3500平方米,最高聚集人数可达1000人。
2017年7月9日,高铁通渭站正式通车运营。
宝兰客运专线
宝兰客运专线在天水市市的线路基本走向为:从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入天水境内,桥隧相连,途经麦积区东岔镇、立远乡,在交川沟设东岔站,后经吴、元龙、伯阳镇,跨渭河至社棠,从规划工业园区北缘通过,再跨至渭河南岸,经马跑泉镇,在二十里铺镇花牛村和赵崖村之间设天水南站,出站后桥隧穿越耤河及北山,跨过陇海铁路南河川车站,经三阳川,跨过渭河,北行出杨家山隧道后溯葫芦河而上,于秦安县城西侧、天巉公路和葫芦河之间设秦安站,后经郭嘉镇,穿大神仙岭,在中川牛谷河进入定西通渭县境内。线路在天水市境内路长约115公里,其中桥隧长105.8公里,桥隧比为92% 。
宝鸡市至兰州客运专线项目起点位于宝鸡南站,经天水、定西市,终点在兰州西站,全长401公里。这条客运专线按国铁集团Ⅰ级双线电气化设计,项目工程投资预估算总额为564.5亿元,工期4年半。项目建成后,乘火车从兰州市到西安市的时间将大幅缩短。
宝兰客运专线在天水境内的线路方案已初步确定,线路在天水境内路长约115公里,其中桥隧长105.8公里,设计行车速度为每小时350公里,静态投资约150亿元,设东岔、天水南、秦安县3处中间站,预计2017年建成通车。
通渭简介
通渭即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东侧,介于东经104°57′~105°38′、北纬34°55′~35°29′之间,海拔为2521~1410米,平均海拔1970.5米。东南、南分别与秦安、甘谷县接壤,西南、西分别与武山县、陇西县相邻,西北、北、东北分别与安定区、会宁县和静宁县毗邻,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连结兰州市、白银、平凉市、天水市等地的重要枢纽。
通渭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县,至今已有2100余年的历史。境内发现的古遗址和软陶泥,属“仰韶”、“齐家”文化。
通渭县崇尚耕读、人才辈出,东汉通渭籍著名“夫妻诗人”秦嘉、徐淑为中国五言诗的成熟作出了重要贡献,大陆首位当选为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的杨子恒、甘肃籍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和尚永丰都是从通渭走出的农家子弟。通渭全县现有书画创作人员3000多人,其中中书协会员14人,不少农民扛起犁头是庄稼把式、拿起笔杆是书画艺人。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全国田径之乡”、“全国体育先进县”、“中国红豆草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作用
宝鸡市至兰州市客运专线,是国家铁路“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东端与西安至宝鸡客运专线相接,向东可直达中原及华北、华东地区,向西可连通青海省、新疆,并通过兰州枢纽与包兰铁路、兰渝铁路衔接。是全国铁路网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横贯西北与中、东部地区的客运主通道,主要承担西北地区(新疆、西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对外直通客流,兼顾通道沿线大中城市间的城际快速客流,是一条高标准、高密度、大能力的客运专线。
项目建成后,兰州市至宝鸡市2.3小时可到达,兰州到西安市仅需3小时,兰州至北京8小时内可到达。之前,从陕西宝鸡到甘肃天水需要3小时左右,而开通宝兰客运专线后,两地之间仅需要一个小时便可到达,形成“一小时经济圈”。
建设宝鸡至兰州铁路客运专线,有利于提高陇海铁路、兰新铁路运输通道客货运能,加快国家确定的关中地区—天水市经济圈、陇海—兰新经济带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西北和华东地区经济交流及商贸往来;有利于推动西部欠发达地区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提高沿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兰州新区作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和在甘肃省战略布局中的中心带动作用,发挥甘肃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优势,进一步提升甘肃对外开放的形象和水平。
建成后,将使这一地区既有铁路与客运专线共同构成大能力交通走廊,最大输送能力将达到客运单方向6000万人、货运10000万吨,客运列车行车速度将从77公里/小时提高到200公里/小时以上,大大缩短西北与东、中部地区的旅行时间和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对提高陆桥通道运输能力和运输质量,实现东、中、西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实施,加强城乡一体化,促进沿线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