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青黑山

青黑山

青黑山,属小兴安岭南段支脉,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汤原县与伊春市、鹤岗市交界处,南北走向,绵延百余公里,层峦叠嶂,逶迤蜿蜒,平均海拔750米。是松花江支流汤旺河梧桐河的分水岭。

名片图:主峰小白山海拔1022.1米

位置境域

青黑山(脉),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伊春市(新青区(东南部)、美溪区金山屯区南岔县区)与汤原县、鹤岗市交界处,属小兴安岭南段支脉,南北走向,绵延百余公里,层峦叠嶂,逶迤蜿蜒,平均海拔750米。

宣统三年(1911),青黑山调查委员会委员侯应龙曾几次入山踏查,查得此山脉北与小兴安岭相连,实为小兴安岭支脉。青黑山南端之尾闾称珠勒华拉山(简称珠山。“珠勒”为达斡尔语东方狍”),北起摩天岭(据黑龙江省志地名志,应在新青区、嘉荫县鹤岗市交界处),南至浩良河南山、汤旺河渠首的大脑袋,绵延百余公里。

地质地貌

青黑山山脉,位于新中原地区系第二隆起带小兴安岭隆起南端,依舒断堑带的西北。境内主要构造线方向为北东、北北东、北西、北北西向。出露有元古界、第三系及第四第地层。元古界地层呈元古代混合岩及华力西晚期侵入岩的捕虏体产出。由于不同时期,不同序次构造交替活动构成十分复杂的构造形态,从境内及邻区各时期地层残留构造形迹分析,见有华夏系、新华夏系、华夏式、东西向构造系统等构造体系。

青黑山山脉东南麓汤原县,呈马蹄形环绕,东南部为广阔冲积平原,属于三江平原过渡地带。地势总形成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中小地形地貌较为复杂,且差异明显。根据地貌形态特征,大体可分为山区、丘陵漫岗与低平原三种中地貌单元类型。三大地貌所占比例大致为三山一岗六分平。此种地形对发展农、林、牧业极为有利。本县山区皆在县境西北部,总面积为1 143 225亩,占县属面积31.6%。区内主要有大干巴子、小干巴砬子、亮子河及老平顶等山峰,山体呈浑园状,坡度陡,可见明显单面山平均海拔在200~847米之间。喷出岩地区山脉而陡峭,岩石局部裸露地表,属剥成因类型;组成物质主要为基岩,母质较粗,易氧化,遇雨易流失。土壤发育以原始型暗棕壤及砾石底暗棕壤为主,是发展林业生产的主要基地。

青黑山山脉东麓鹤岗市北部及中北部为山区,山区海拔在200~1 000米之间,海拔最高为1 022米。山区起伏较大,坡度较陡,相对高差在100~900米之间。北部山区为森林覆盖,间有草地与耕地。山区面积为489.5万亩(3 26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2%。

青黑山山脉西麓伊春市东边境,辖内山峦叠蟑,沟壑纵横,河流交错,是以花岗石为主体的低山丘陵地带。低山占62%,丘陵占26%,河漫滩台地占12%。施业区平均海拔506米,最高海拔(对青山) 1068.6米,最低海拔(区(局)址) 184米。超过1000米的山峰6座。由西北向东南走向的分水岭把施业区分成南、北两大沟系。分水岭以东为大丰河流域。分水岭以西为卧龙河、小格尔木河和大昆仑河流域。总的地势是东北高,西南低,河谷宽阔,沟系深长,坡度较缓,阳坡陡短,阴坡缓长。平均坡度15至25度,最大坡度40度左右。

汤原县

在汤原县境内分布的主要山峰有:

摩天岭,位于市区西30公里与伊春金山屯区三道林场、鹤岗市鹤林林场、佳木斯市汤原县鹤立林业局东风经营所交界,分界线上,地理座标为东经129°55′,北纬47°22′,北距大砬子山 8公里。海拔846.3米,范围4平方公里。   ,主峰兀立于群岳之中,极顶平坦,景色秀丽,海拔846.3米。系汤原县西北群山中最高峰,故名摩天岭。

格金山,位于鹤立镇林业局格金河林场东北地区4公里。格金河发源于该山之西侧,山高794米。

笔架山,位于东网林场西北 4公里太平川与黑金河乡交界处,山形似笔架而故名,山峰平均海拔451米。

大干巴砬子,位于黑金河乡区域东南,距乡政府所在地20公里,在腰营林场境内,面积0.2平方公里,高741米。

小干巴砬子,位于黑金河乡境内,北距大干巴砬子10公里,西南距团结林场 8公里,海拔高度为405米。

云头砬子,亦称人头砬子,位于亮子河电厂东南 2.6公里,东南距黑金河乡所在地19公里,南距团结林场6.5公里。面积3平方公里,山峰高712.4米。

后云头砬子,位于亮子河(210)发电厂西北 1.6公里。主峰高620.9米。亮子河下游从前后云头砬子中间流过,注入汤旺河

克尔奇山,乃小兴安岭支脉里带岭东段之尾闾,位于汤旺河下游右侧浩良河南省,今木良林场一带。达里带岭西接小兴安岭,山脉呈东西向分布,达里带岭东段形成万青山、克尔奇山、盘岭。达里带岭乃巴兰河发源地,因此达里带岭、万青山、克尔奇山、盘岭又称为巴兰窝集(“巴兰”一词元代称“霸”乃强悍之意,“窝集”则满语“森林”)。

鹤岗市

鹤岗市境西部有青黑山山脉,海拔500米以上的有名山峰十几座。山丘连绵不断。

小白山,位于市区西67公里,为鹤伊(美溪区)两市界山,海拔1 022米,为全市最高山峰、青黑山脉主峰。

解放山,位于市区西北约85公里,海拔964.5米,为鹤伊两市界山。

北影山,亦称光头山,俗称老白山,位于鹤岗市区西北约95公里,海拔897.3米(一说887.4米),为鹤伊(北影林场、泉林林场、美林林场交界处)两市界山,山高峰陡,阴影整天不退,因此叫北荫山,后因绕嘴,叫北影山,又因山顶积雪融化较晚,也称老白山市

嘉荫山,位于市区西北约88公里,海拔886.7米,呈南北走向。

金顶山,位于市区西北约34公里,鹤岗市与伊春美溪区边界,桶子沟林场与十八号林场分界线上,海拔840.2 米。建设有鹤岗金顶山森林公园。

圆石山,位于市区西北8.1公里,海拔812.1米,南北走向。

查巴旗山,又名葫芦头山。位于金山屯区白山林场与鹤岗市交界处,金山屯区(局)址东偏北向40公里,鹤岗市区西北约43公里桶子沟林场,东经129度52分45秒,北纬47度36分25秒。为鹤伊两市界山,海拔809.2米,南北走向。

大砬子,位于市区西北约35公里的鹤林林场,海拔766.4米。

大岭,位于市区西偏北36公里,为鹤伊两市界山,海拔746.8米,南北走向。

关门嘴子峡,位于市区东北地区细鳞河与梧桐河汇合处,两侧陡坡形成峡谷。下部形成宽阔谷地,长约1公里。

洋草沟,位于市区西北约80公里,沟成西南东北走向,全长 4公里,为西南岔河的发源地。

嘉荫沟,位于市区西北部嘉荫山南麓,成西北东南走向,全长 7公里,为梧桐河之发源地。

桶子沟,位于市区西北桶子沟林场内,西北东南走向,全长 6公里,为细鳞河发源地之一。

三道沟,位于鹤岗市西部三道林场,东西走向,全长约17公里,为阿凌达河发源地。

哈塘山,位于市区西北17公里,红旗林场境内,海拔441.1米,范围4平方公里。

阵地山,位于市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5公里,细鳞河站林场境内,海拔411.8米,范围1平方公里。

大架山,位于市区西北约10公里,海拔405.9米,坐落在红旗林场,范围2平方公里。

二龙山,位于市区北约26公里,海拔334米,南北走向。

红旗苗圃北山,位于市区西南35公里,新华乡林场境内,东西走向,方圆约 1平方公里,海拔287.7米。

青云山,位于市区东北9.5公里,东方红乡境内,南北走向,方圆0.5平方公里,海拔294.4米。

青石山,位于市区南约24公里,红旗乡境内,海拔268米,南北走向。

兔子山,位于市兴山区区境内,海拔256米,南北走向。

五指山,位于市南山区境内,南北走向,长1.2公里,宽0.4公里,方圆0.48平方公里,海拔238.8米。

卧龙山,位于市区东北30公里处,海拔231.1米,南北走向。

鹿林山,位于市南山区境内,海拔230.4米,南北走向。

将军石山,位于市区西南约28公里,红旗乡境内,海拔230米,南北走向。

鸟山,位于市区东南10公里,东方红乡境内,海拔221.2米。

朱家山,位于市区南约24公里红旗乡境内,海拔219.5米,南北走向。

老山头,位于市区南约22公里,红旗乡境内,平均海拔192.2米。

七号山,位于新华乡北5华里,范围1.5平方公里,海拔191.5米。

桥头山,位于市区东北地区20公里处,海拔190米。

元宝山,位于市区南约44公里,新华乡境内,海拔181米,南北走向。

平顶山市,位于市区东北约35公里,海拔186.9米。

龟山,位于市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36公里,海拔156.4米。

架子山,位于团结乡北30米,海拔154米,范围2平方公里。

双泉山,位于市区东19公里,团结乡境内,海拔122米,范围0.5平方公里。

小孤山,位于市区东20公里,团结乡境内,海拔111米,范围0.25平方公里。

腰站南山,位于市区最北部,方圆1公里,无高程。

金山屯区

对青山,位于区(局)址东北向32公里,丰丽林场施业区内。地理座标:东经129度38分30秒,北纬47度39分30秒。主峰海拔1068.6米,为境内之最高峰。

老白山,又名白头顶子。位于区(局)址东北向46公里,白山林场施业区162林班中,东经129度48分15秒,北纬47度43分45秒。主峰海拔1038.9米,系境内之第二高峰。其扼守萝北县鹤岗市伊春市交界处,地势险峻,具有战略意义。

大秃山,位于区(局)址东北向37公里,白山林场施业区135林班内。东经129度46分,北纬47度39分30秒。主峰海拔1013.8米。

馒头山,位于区(局)址东偏南向24公里,丰茂林场施业区内。东经129度43分15秒,北纬47度21分10秒。主峰海拔610米。

丰林大岭,又名老头岭。位于区(局)址东偏北向31.5公里,丰林施业区272林班内。东经129度50分,北纬47度25分45秒。主峰海拔746.8米。

兴山区,位于区(局)址北向,丰丽林场与美溪区(局)交界处。东经129度30分,北纬47度41分45秒。主峰海拔994.6米。

美溪区

境内,有小白山、凤凰山、锦屏山、大白山、少白山;有被誉为兴安三姐妹的大顶子山、二顶子山、三顶子山等大小山峰16座。

新青区

嘉音山,座落在北影林场、美林林场与鹤北林业局交界处,海拔927公尺,是本林区最高的山。

青来山,座落在笑山林场与鹤北林业局交界处,海拔562公尺。

卡门山,又名大砬子山,俗称人头砬子。座落在水源林场与鹤北林业局交界处的嘉荫河北岸,海拔380公尺。

双贺山,座落在美林林场与红星林业局交界处,海拔759公尺。

柳连山,座落在汤林林场与红星林业局交界处,海拔692公尺。洪王山 座落在汤林林场二道沟后堵,海拔531公尺。

大贺山,座落在大贺林场、泉林林场交界处,海拔631公尺。

水源山,座落在水源林场和大贺林场的交界处,海拔678公尺。

平顶山,座落在北沟林场、南沟林场、青林林场交界处,海拔660公尺。

青海山,座落在青林林场与汤旺河林业局交界处(据1940年旧图史料载,名为黑青山),海拔542公尺。

资源分布

水资源

梧桐河,是境内第一条黄河。为长流河。属松花江一级支流。源出邵家店北沟,沿鹤岗市萝北县自北而南,流经东方红乡、团结乡,至鹤立镇河口入汤原县境,折东南注入松花江。枯流量6立方米/秒,洪流量2 100立方米/秒。全长120公里。流域面积4 171平方公里。年径流量为12.1亿立方米。主要支流有小梧桐河、西梧桐河、老梧桐河、嘎拉基河、细鳞河、大石头河、伏尔基河鹤立河等。

鹤立河,发源于青黑山,上游称河里河、中游称大鹤立河、支流有小鹤立河,汇流后称鹤立河。床宽50米,属长流河。年径流量2.2亿立方米,深1—1.5米。平均曲率1:1.17,平均坡度3.6‰,枯流量为0立方米/秒,洪流量900立方米/秒。自西北向东南,流经鹤林林场、五道岗农牧场、蔬园乡、红旗乡、新华乡、新华农场,流入梧桐河。全长69.3公里。大鹤立河:发源于大岭(亦称分水岭) 605高地东麓,与河里河汇流而成。小鹤立河:发源于大砬子山东北516高地之北。全长60.2公里。

阿凌达河,主源头发源于摩天岭南麓,上游称那打河,支流有三道沟、饮马河。由北向南流经三道林场、新华乡,流入松花江,全长58.6公里。属鹤汤界河,枯流量0立方米/秒,洪流量600立方米/秒,床宽约60米。

西南岔县河,为嘉荫河一支流;发源境内北部林区,全长34公里,床宽20米,为长流河。

细鳞河,发源桶子沟和金顶山南麓,上游有两大支流是桶子沟、十里河,汇入细鳞河,流经十八号、十里河、细鳞河林场,注入梧桐河,全长48公里,床宽约30米,属长流河。

汤旺河,元代称桃温水,又称屯河,明代称托温江,清代后期乃称汤旺河。发源于小兴安岭南麓(伊春市乌伊岭区松源林场43林班),流域面积为20 838平方公里。自北而南长约34公里。最大宽度138公里,最小宽度约 28公里。大小支流共611条,支流总长度4 692公里,平均比降0.96%,河道弯曲系数2.19。上游有东西汤旺河两源,其中以东汤旺河为主流,在东汤局(森林工业分局)汇流点至河口流路长为359公里落差为255米,中高水位时,最大水面宽340米,最大水深6.2米,最大流速1.2米/秒。自浩良河汤原县境,又曲折东流,境内流长 40公里。于汤原县城西南注入松花江

亮子河,发源于集科河西北水岭。西南流,经大亮子河林场纳猪嘴岭后沟、偏头沟,经后人头砬子东侧又纳黄皮沟,于黄皮沟口入伊春市境内,于亮子河林场居民区北侧注入汤旺河。境内流长37公里,河流平均宽度4~25米,深度1.5米,流域面积299.8平方公里。

卧龙河,原名卧龙鳖河,卧鳖河。发源于区(局)施业区边界三尖山西省南向2公里处,在丰丽林场石猴营林段外流汇入美溪林业局五道库河,后注入场旺河。卧龙河在境内长度30公里,东西流向,平均宽度13米,水深0.6米,河内石头较多,河床弯曲度大,部分河段洪水期易出槽。

大丰河,汤旺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又名查拉巴旗必斯干,丽水河。发源于白山林场163林班(老白山东北向3公里),有西股流、北股流、安全河、丰林北河和丰茂北河等16条支流。大丰河流经白山林场、丰岭林场、丰沟森林经营所、丰茂林场,于区(局)址南侧1.5公里处注入汤旺河,据记载,在日伪时期(1941年至1945年),沿河建有流送水闸7道,为木材流送外运的主要通道。建局后(1952年至1964年),共修建流送水闸17道,年最大木材流送量为369 800三方米。

矿产资源

青黑山东坡北部的鹤岗市矿藏资源丰富,以煤金为首。煤炭 在鹤岗矿区范围内,已探明的垂深 1 200米以上的煤炭储量为30亿吨,储量密集度每平方公里1 190吨。主要煤种有:弱粘结煤、气煤、焦煤,以气煤为主。金矿鹤岗采金业已有70余年的历史。现初步探明老梧桐河流域、西邵沟、新胜沟、德胜沟、双丰及嘉荫河流域,沙金储量有2000千克

东坡南部的汤原县县境内,有:亮子河铁矿床,位于汤原县西北约45公里处的亮子河西岸,南距亮子河发电厂约20公里。地理座标:东经129°36′,北纬46°59′30″。矿区长达 10公里以上,已知矿体尚未详细圈定。因品位较低,经黑龙江省地质三队求得铁矿石储量为278.4万吨,属D级,远景可能发展成为中型铁矿床。

东风山铁矿床,位于汤原县北部阿凌达河上游690高低。地理座标:东经120°47′57″,北纬47°13′30″,经省地质工程队勘测,现有工业储量643.68万吨,矿区远景储量为387 736万吨,但因可选性质低,开采不久即辍。

群策山铁矿床,位于鹤立镇西北约52公里。地理座标:东经129°50′5″,北纬47°9′30″。本矿床系1958年大搞钢铁时群众找矿发现,故名群策山铁矿。该矿床属小型交代矽卡岩型铁矿床。矿体小而富,可供地方小规模开采。矿区南800米及1 100米处发现磁异常铁矿转石,可能寻得新铁矿体。

田炮沟铅矿锌矿点,位于东风山铁矿西南 6公里。地理座标:东经 129°49′55″,北纬47°10′33″。铅锌矿体长15米,宽 1米,走向北西,倾向北东,转轴倾角50度。进素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尚有少量黄铜矿,偶见蓝铜矿辉铜矿斑铜矿以及赤铜矿。已揭露的矿体规模小、品位低,一般献含量在0.01~0.10%,最高达0.8%;锌含量在0.1~0.4%,最高为0.8%。

格节河锌矿矿点,位于格节河中游左岸628高地东北0.8公里。地理座标:东经129°16′10″,北纬47°5′。锌矿体长度约80米,厚度6.6米;铁矿体长度小于20米,厚度为0.4~0.8米。有极少量黄铜矿、方铅矿、黄铁矿,均呈细小粒状分布在山锌矿或岩石裂隙中。含锌0.08~6.18%、含铅 0.01~0.03%之间,铁矿石磁铁矿,产于石榴石蚁卡岩内。本区成矿条件非常有利,从已知矿化特征看,锌铁品位均达工业要求,锌矿体厚度较大,品位较高,并与铁伴生。但未经精确地址堪定。

黑金河砂金矿床,位于县城西北20公里、黑金河中上游至中下游一带河谷中。地理座标:东经129°45′55″,北纬46°52′58″,矿区长达12公里,宽2公里,面积22平方公里。矿体长10325米,宽100~450米。平均宽度275米,平均厚度 2.9米。属于中型沙金床,工业储量近1吨。有三只一百立升采金船正在开采,经济效益可观。

小金河砂金矿,位于县城被32公里,距黑金河金矿 12公里。地理座标:东经129°50′~129°57′,北纬46°58′~47°0′30″。矿床属现代河漫滩矿体,呈条状带,主矿体 1条,分支矿体 1条,从属矿体6条。主矿体长达7950米,从属矿体最短200米左右,矿体上游宽,中、下游窄。最大厚度4.1米,最小厚度2.8米。品位上游较下游富,沙金储量可观。海丰大理岩、白云岩矿 位于县城西北30公里。地理座标:东经129°43′40″,北纬46°59′20″。大理石矿层分为两层:下层大理岩出露在矿区西部,长约450米(可采地段250米)、厚80米,地质储量约260万吨;下层大理岩在矿区西部尚有出露、地表长450米、厚80米,地质储量约 170万吨。白云岩矿层:底部为下层大理岩,预板为绢云母石英片岩,其内夹有碳质片岩的透镜体,东南部被花岗石吞噬,长约500米,可采地段260米,厚 70米,地质储量为160万吨。林业局和黑金河乡正在开采。

亮子河大理岩矿,位于县城北西37公里、亮子河中游右岸。地理座标:东经129°35′45″,北纬46°59′46″。汤原县至亮子河林场公路穿过矿区。大理石矿长 4公里、宽100~250米,走向近南北。矿石呈灰白色或灰色,化学样品分析合乎工业要求。可提供水泥原料的工业储量380万吨,矿床规模属中型,质量较好。

兴隆煤矿点,位于太平川乡兴隆村西2.2公里。地理座标:东经129°56′35″,北纬46°56′。煤层呈透镜状,厚0.2~1.7米。

东兴褐煤矿床,矿床位于太平川乡东兴村西。地理座标:东经129°0′,北纬46°54′14″。煤层不稳定,呈透镜状,厚0.2~1.7米。远景储量36.1万吨。

西坡北部的美溪区地质结构主要岩层为岩浆岩,局部地带石灰岩大理石,全省闻名的大西林铁矿位于境内。有雄姿傲居群岭之中的小白山;风景秀丽的凤凰山、锦屏山;有雄伟状观的大白山、少白山;有被誉为兴安三姐妹的大顶子山、二顶子山、三顶子山等大小山峰16座。

西坡中部的金山屯区,矿产资源有铁、金、石英、锡、黑钨矿、石墨等。矿产点有:

丰茂铁矿,位于丰茂单斜构造的上部侵入接触带,受丰林老一段至681高地断层控制。出露地层为二迭统上门岭组三段粘土质粉砂岩、石英砂岩、钙质粉砂岩及大理石。其中大理岩呈透镜体产出,出露宽度几米至几十米,系矿体围岩。岩层倾向东北偏东,转轴倾角 70至80度。侵入岩为华力西期晚期中粒白岗质花岗石,呈小岩体侵入上述地层,接触带形状不规则,走向大致呈西北偏北向,接触面产状在北部多向地层倾斜,南部多向侵入体倾斜,倾角较陡,系成矿母岩。矿区内以近南北向断裂为主,次为北西向断裂,矿体明显以构造控制产于二断裂带中。围岩蚀变及矿体特征,为矽卡岩化、角岩化,次为云英岩及蛇纹石化。在侵入接触带及其附近岩层中分布有零星透镜状矽卡岩,四氧化三铁矿体呈透镜状赋存于透辉石矽卡岩或逐辉石化大理石中,已发现有4条矿体,地面控制长度135米、宽12.2米;矿体矿石估算储量9 027 6I5吨。矿体虽小,但表处矿石品位较富,平均为37.7%,可供地方开采。另外该处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有银金属异常和锡石白钨矿重砂异常,是寻找矽卡岩型铁矿和多金属矿的有利地段,在上下接触带及其外围,有进一步普查找矿的必要。

大昆仑铁矿点,位于金山屯区(局)址东北约16公里。矿体赋存于华力西期石榴石化、绿帘石化、磁铁矿化斜长花岗石中,呈透镜状,走向20度,倾向东南,转轴倾角86度,长约10米,宽2.8米,全铁平均品位41.73%。另外,尚圈出长40米与25米,宽3.8至1米与5米,品位为20%以上的较贫铁矿体2条。矿石为侵染状,放射状及饭粒状结构,常与赤铁矿共生。斜长花岗岩被同期中粗料白岗质花岗岩捕虏,从镜下见自岗质花岗岩之钾钠长石石英,交代斜长花岗岩中的培长石和压砾石类石交代蚀变岩中的斜长石,形成明显的交代港弯和交代岛屿状结构。矿点属类矽卡岩热液蚀变充填交代型。因饮变与矿化规模小,含铁品位低,可供地方开采。亦可扩大外围地质填图,寻找具有矿化围岩条件的地段进行普查工作。

老白山砂金矿床,位于大丰河上游白山二段至老白山一带。矿体内除有大面积的白岗质花岗岩外,尚有混浆花岗岩、碎裂花岗岩、花岗斑岩、闪长岩和闪长翁岩出露。沙金主要富集于第四系冲积层低部的砂砾层或粗砂层中,属河谷冲积砂矿。矿体长度17 000米,宽度180米,矿石储量6 120立方米,平均品位0.0847克/立方米,因矿体及储量较小,只能为手工作业开采。

丰茂大理石,位于丰茂东约12公里处。地质年代及层位属上二迭统上门岭组三段。已圈出一个透镜体,长250至500米,宽20至60米,倾向80度,转轴倾角65度。大理岩(结晶灰岩)的化学成份含量为S1O2 2.59%一4.66%,CaO51.69%-54.06%,MgO0.25%-1.55%,A12臭氧 0.34%-0.64,P2O50.025%-0.037%,MnOO.004%-0.02%,消失量39.66%-40.72%,Fe2O30.28%-0.83%。

石人沟脉石英矿,矿点位于金山屯车站1.1公里处。出露于丘陵低山,侵基准面200米,地形坡度25度。矿点所处区域属于东北地区新华夏系构造体系第二隆起带,小兴安岭隆起的东南端,东邻“鹤岗市凸起”,构造作用划分为华夏、新华夏系,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晚期大面积花岗石侵入。该岩体区域地质称“金山屯岩体”,呈岩基状产出,岩性为斑状或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斑状或似斑状粗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组成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少量黑云母(达10%),可划分为海西晚期第二旋回黑云母花岗岩组。矿点岩脉可见最大宽度14米,一般宽度13米,长度162米,呈倾伏状S型盲矿体出现。大致可划分为石英、白云母石英、石英正长石3个带。

林木资源

森林鹤岗市森林主要分布在市区北部和西部的小兴安岭南部余脉山区。森林面积为265 307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58%。其中:鹤北林业局占有森林面积113 906公顷,占全市总面积42.9%;新青林业局占有森林面积47 718公顷,占总面积18%;市辖区森林面积(包括矿务局林业处)103 683公顷,占总面积的39%。

鹤岗市北部笑山河、嘉荫河流域林区为伊春新青林业局采伐区域。中部的嘎拉基河、西梧 桐河、老梧桐河流域林区为鹤北林业局采伐区域。据1981年地名普查记载:新青林业局所属的 北影林场建于1973年8月,有居民1 209人;大贺林场建于1968年,有居民993 人;笑山林场建 于1976年,有居民1 243人;水源林场建于1976年,有居民1 029人。鹤北林业局所属双丰林场,原为王家店林场,1958年改为双丰林场,1981年有居民 670人。

汤原县所辖地区,山地属小兴安岭余脉及残山,因而山地植被与小兴安岭植被相近。其原始植被系以亮子河红松母树林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伴生有柞、桦、、榆、胡桃、黄菠萝、水曲柳等树种。主要分布于黑金河林场及大亮子河林场一带。由于自然与认为等多种原因,使珍贵之针、阔叶混交林演化为次生阔叶混交林。其他地带性植被系以杨、椴、为主之软阔叶混交林,主要乔木树种有:山杨白桦柞树紫椴辽椴春榆、胡桃楸、黄菠萝、水曲柳、色木、薄马子等。乔木树冠下灌木种类甚多,有毛榛子、丁香、三叶五加、狗奶子、接骨木等。草本植物相当繁茂,如粗基鳞毛蕨、东北百合、木赋、羊胡苔草、透骨草、窄叶甜茅草等。

县林业局辖8个国营林场、1个国营苗圃、1个果树场和1个贮木场。分别是:木良林场、正阳林场、石场沟林场、东风林场、腰营林场、团结林场等。

金山屯区(局)大森林覆盖,面积广大,林水资源居于主位。在经营总面积中,有天然林116 776公顷,占63.14%;人工林12 998公顷,占7.03%。活立水总蓄积1250.63万立方米,森林覆被率达71.2%。活立木总蓄积中,有林地蓄积占94.7%,疏林地、散生木蓄积各占2.5%与2.8%。主要树种,由果子松云杉冷杉属落叶松等针叶乔木硕桦、白律、杨属椴树、水曲柳、黄菠萝、胡桃属揪、榆树等阔叶乔木构成。其中,红松最珍贵。

白山林场葫芦头沟母树林,是1967年区划的唯一以天然红松成过熟林为主体的林地,仍保留着原始林的特征。大昆仑、丰沟森林经营所,丰茂、丰岭、丰丽林场和育林森林经营所等施业区内培育的人工林,为后备森林资源注入了活力。

1985年美溪区土地面积225894公顷,其中林业用地201286公顷,有林地162555公顷;非林业用地24608公顷,农业用地2846公顷。到2005年末,林业施业区总面积225139公顷,其中有林地196820公顷,无立木林地7019公顷,苗圃地面积88公顷,疏林地608公顷,灌木林地281公顷,未成林地2023公顷,其它土地18300公顷。

社会经济

区域历史

青黑山地区,至解放初增色属汤原县地界。汤原地域人类活动历史久远。商周以前为肃慎居地;东汉至三国时期属挹娄;南北朝时属勿吉;隋时勿吉改称渤海国,本域为黑水部所辖;唐初为河北道铁骊部辖辖境,后为渤海国铁骊府所辖;辽灭渤海后黑水靺鞨改称女真从属于辽,此地居生女真属五国部盆奴里国地;金属上京路蒲峪路屯河猛安辖境;元初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开元路辖境;元中叶以后隶属水达达路桃温万户府;明属奴儿干都司屯河卫管辖;清代,实行封禁政策,使这块古老的土地成为人烟稀少的大森林地区。本域为清廷与盛京将军双重治下之宁古塔昂邦章京辖境;康熙帝元年(1662年),宁古塔昂邦章京升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雍正十二年(1734年),黑龙江省将军下设呼兰城守尉,汤原县县城为其所辖;光绪三十年(1904年)七月,出放官荒,翌年八月,开放汤原街基,设汤旺河招垦局。1906年2月 15日正式设汤原县,此为设县治之始。同时,吉林省设立依兰府,汤原隶其管辖。汤原县行政辖属及其区划经历多次变革。设治初为吉林行省所辖,是时地广人稀,境域北抵黑龙江,东至黑龙江与松花江汇合处,南濒松花江,西界铁骊与通北县接壤的小兴安岭,西南以小古河为界邻通河县。民国元年(1912年)汤原归属黑龙江省绥兰道,翌年县衙行署改称县知事公署;民国18年(1929年),废道制,本县直隶于黑龙江省为三等县,其间梧桐河以东地方划归萝北县,县域减少大半。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后,汤原划归黑龙江省管辖,为丙类县,立伪县公署;伪康德元年(1934)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划东北为14省,汤原划属新设之三江省,直至伪满灭亡。伪康德六年(1939)县治中格节河、青黑山一线以东被划出,敌伪另立鹤立镇。1945年“八·一五”东北解放后,本县先隶属于三江地区行政公署、合江省政府、合江省第四专员公署、松江省政府、黑龙江省政府、黑龙江省合江地区行政公署,属佳木斯市管辖。1952年本县五区(南岔县)划归伊春,1957年至1965年北部5个乡镇(鹤立、裕德、永发、吉祥、振兴)曾一度划归鹤岗市

鹤岗,原名兴山。1918年(民国 7年)汤原县鹤立岗(今鹤立)居民沈松年成立兴华煤矿公司,在石头河西岸(今鹤岗市区)开矿掘煤,始称兴华矿山,简称兴山。 1920年兴华煤矿公司易名为鹤岗煤矿公司,也称兴山为鹤立岗矿山。1929年(民国18年)建兴山镇。沦陷时期,先后称矿山保、兴山街、鹤岗街。煤矿先后改名为鹤岗炭矿、鹤岗矿业所、鹤岗炭矿株式会社。抗战胜利后,1945年12月 1日成立鹤岗矿务局,12月20日建立兴山区。1949年11月24日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改兴山市为鹤岗市,从此,市、矿名称统一。

1952年12月1日,汤原县第五区南岔从汤原县划归伊春县,行政序号为二区。1955年9月12日,根据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指示:浩良河从二区(南岔)划出,另设区建制。二区(南岔)改称为南岔镇,隶属伊春县。1957年11月26日,根据伊春县人民委员会关于《南岔镇变南岔区的批复》,建立市辖南岔区。 1960年3月,南岔县改称南岔人民公社。 1962年12月17日,复称南岔区。 1964年8月,根据伊春特区人民委员会《关于南岔区与南岔林业局合并指示》,同年10月,南岔区与南岔林业局实行政企合一管理体制,隶属伊春特区和伊春林业管理局。1968年1月27日,经伊春市革命委员会第62次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批准成立南岔区革命委员会。1969年10月,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南岔区和浩良河区合并为南岔区。1980年4月,经伊春市人民政府批准,南岔县革命委员会改称南岔区人民政府。

美溪区林区,至抗日战争胜利后属合江省汤源县。1946年至1952年,美溪地方政权为村公所,隶属汤县第五区管辖。1955年10月,美溪区公所组建,属伊春县领导,美溪设镇政府。1957年11月,五道库森林工业局迁址美溪,在美溪成立五道库林管区。伊春县扩建为伊春市,美溪改为市辖区。1958年1月,五道库森林工业 局和五道库管区合并,同年4月,五道库森林工业局更名为黑龙江省美溪林业局。是年10月,美溪区人民政府易名为美溪人民公社。1960年3月,美溪人民公社、美溪林业局实行第一次政企合一,1962年1月,政企分设,1964年9月,实行第二次政企合一,统称为美溪区人民政府、美溪林业局,简称美溪区(局)。1967年6月7日,成立美溪区革命委员会,1971年9月,恢复美溪林业局党委。1980年9月22日,撤销美溪区革命委员会,恢复美溪区人民政府、美溪林业局建制至今。

金山屯最早得名于元代,蒙古语称阿尔坦阿布拉爱拉(意为产金子的山村),清代更名查拉巴旗(满语为大红松树)。日伪时期,因山野深广,又为交通要塞 之地,被称为岔巴气和大荒沟。伪满大同市2年(1933年)与伪满康德9年(1942年),东北抗日联军第三、第六军先后在镜内老白山(今白山林场境内)创建抗联密营基地,利用深山密 林天然屏障,坚持抗战多年,以艰苦卓绝的斗争业绩,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1948年春,合江省佳木斯市移民93户、320人,在境内建起解放后的第一 个村落——学习材。1952年4月1日,林业局建局,迎来了林业开发、建设的 历史新时期。1958年10月13日成立了人民公社,与林业局合署办公,为政企 合一体制之始。1963年4月27日,公社改为区人民委员会。1980年10月28日 成立区人民政府。全区又为历史文物重地,各类出土文物约占伊春市出土文物的三分之一,现有“北山大砬子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和“老白山抗联斗争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横山古墓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东正教圣母升天教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各1处。

历史遗迹

东山万人坑位于新一矿东侧,哈萝公路北面。坑内埋着东北沦陷时期死难的无数矿工的遗骨。东北沦陷时期的鹤岗市矿山,工人生活条件极端恶劣,生产事故经常发生,加之疾病流行,矿工大批死亡,抛尸到东山坡上无人掩埋,任凭狼吃狗啃。 1946年清明节,东山矿矿长王学功在组织工人掩埋死难矿工尸骨时说“这漫山遍野的尸骨,是日本帝国主义残害中国人民的铁证。死在矿山的阶级兄弟何止万人哪!”从此,便有了“东山万人坑”之说。1968年搞阶级教育,挖开了东山万人坑的一角。1970年在挖掘的地点建保护性房屋和展室,辟为鹤岗矿务局阶级教育展览馆。 1981年1月29日,省政府确定将东山万人坑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11月省文管会副主任苏力来鹤岗市检查东山万人坑的管理、保护情况,决定东山万人坑暂由矿务局管理;对矿务局阶级教育展览馆所有展品、展室、土地、围墙等,任何单位不得占用,保持现状。

邵家店古城位于鹤岗市通往乌拉嗄林区公路94公里处,嘉阴河与梧桐河分水岭之阳。城池就山势筑就,平面呈椭圆形,城墙为夯土板筑,周长1 760米,南北长410米,东西宽为 286米,城墙断面厚度基阔6~8米,顶阔2~2.5米,城高3~4米。城墙有雉牒(俗称马面)22个,雉牒间距远为50米,近为10米。城南面有豁口20米,城东南面有豁口26米。城内东北部有多处直径为4、6、 8米不等的圆坑及轮制泥质黄褐陶、灰陶罐钵和碗残片。陶罐为短颈、鼓腹,有大卷口和小卷口,肩腹部有斜线、三角等几何印纹饰,也有篦点、连点、梳齿纹饰。

老白山抗联营六军军部遗址。位于大丰河上游,白山林场境内151林班的一个向阳坡上。遗址原系1933年春建造的一座木刻楞营房。1938年在日寇的一次大规模围剿中被焚毁。遗址东西长17米,南北宽12米,营房残墙和室内石砌炉灶至今仍清晰可见。

“大泡子”遗址。位于汤旺河左岸的2级台地上、横山森林经营所小学北部100米处的耕地中。该遗址南北长300米,东西长10米。1982年5月,伊春市文物普查队从地面采集到轮制泥质黑、灰2色的敛口、短戏耍、鼓腹、斜肩平底罐陶片多种,采集六耳鉴锅残件10几块。经考证,该遗址为金朝居住址。

白于山遗址。位于汤旺河左岸的1至2级台地上(今横山森林经营所境内),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因靠汤旺河岸边有一座龟形山丘遮挡着遗址的平谷区地,故旧称“王八脖子岗”,后改名“横山”。该遗址东西长约14000米,南北长约800米,为金代较大的居住址。据考查,完颜珣贞五年,曾有金人屯军,设立过都统所。

北山“大砬子”遗址。位于区(局)址北部一座孤山阳坡上,因东临汤旺河有突兀矗立的高30米左右的石壁悬崖,而被称为“大砬子”遗址。该遗址南北200米,东西150米,呈扇面形,地势开阔,依山傍水,系渔猎皆便的古代理想居住址。遗址文化层约0.4米至1.7米不等,陶片十分丰富。1982年5月和1984年6月,经伊春市文物普查队调查、复查,发现新石器晚期和青铜器时期文化遗存2类。其中,新石器晚期遗存,应早于扶余国文化,晚于燕歌岭文化。青铜器时期遗存类似海青文化。

经济发展

鹤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东南麓,为省辖市,是全国煤炭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鹤岗市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为30亿吨,按年产 2 000万吨的生产规模和60%的回采率计算,仍可开采90年以上。鹤岗市是一个以煤炭工业为主体的新兴工业城市。随着鹤岗煤矿的发展,全市地方工业、农业和其他各项事业也逐渐兴旺、发展起来。地方工业初具规模,由1949年的简单的机械维修、原木加工、白酒酿造等 5个小厂,发展为机械、冶金、电子、化学、塑料、建材、食品、造纸、纺织、印刷等29个工业门类。全市有一级大豆油、长河牌 DT—75型皮带运输机、圆环滚子链、电机车大牙轮等部优产品 4种,陈酿红粮、龙江液白酒、电动滚筒、矿车、小四轮拖拉机、电焊钳、数字高斯计等省优产品25种。有腐植酸豆粕、大豆、大豆蛋白粉、童鞋、工艺鞋和洗精煤等24种出口商品,销往朝鲜苏联日本、美国、澳大利亚、西德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汤原县以农业生产为主。由于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及水利资源条件,农业发展较快。向来盛产大豆、玉米、小麦,解放后水稻生产发展迅速,喜米产量与质量均在省内外享有盛誉。汤原县人民得益于农田水利建设甚大。历史上林木蓄积甚富,除草原与耕地外,境内山地、丘陵、漫岗依次北入深山大岭,几乎皆为优良乔木所覆盖。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时期曾进行过掠夺式采伐;加以长期土地开发,人烟渐稠,林木渐少。新中国加强森林经营,合理采伐,积极抚育及更新营造新林地,遂使林木资源得以休养生息。1984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所得,域内森林面积为134 174公顷(核2 012 610亩),森林覆盖率为 20.9%,活立木蓄积总量为3 431 660立方米。县内有 42万亩荒地草原,牧草种类多且草质优良,对发展畜牧业极为有利。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畜牧业已由以往从属单一农业或家庭副业地位开始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县内江河泡沼水域广阔,家鱼产种类亦多。江河水产捕捞、渔业养殖日益发展。

美溪区(林业局)是国家木材生产基地之一。美溪区和美溪林业局实行政企合一管理体制,行政区归伊春市管辖,林业局为黑龙江省所属森工企业。解放前,美溪林区人烟稀少,1947年合江省林务局南岔分局在美溪设82公里作业所,1949年冬,定为美溪林务所,美溪林区的国有林开始首次采伐,从而拉开了美溪林区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序幕。

金山屯区(林业局)是实行政企合一管理体制的林业生产基地之一。行政区归伊春市管辖,林业局为黑龙江省所属森工企业。成为林、工、农、商各业综合发展的国家中型林业企业。又扩大了木器、木件等林木加工产品和山野菜出口换汇外贸产品种类数量,确立了林、工、农、商各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方向。

南岔林区,在很早以前,就有人到此伐木,但未设制。他满洲国年间,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践踏了这片林区,设置了“营林署”及隶属“营林署”采伐集点的各个“柜头”,进行掠夺式采伐,直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1964年10月,南岔林业局与南岔区合并,实行企政合一。1985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实现6762.5万元,其中林业产值4774万元,地方工业产值866.8万元。乡镇企业产值210万元,农副业产值911.7万元。完成商品材19万立方米,锯材40035立方米。1984年,南岔林业局被黑龙江省政府命名为“六好企业”。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