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三师五十一团,拥有土地规划总面积211.67万亩,可垦面积50万亩,耕地面积17.85万亩,15个农业连队(其中13个为集体所有制连队)。

基本内容

承载着历史的脉络,开拓今天与明日的辉煌,这里,就是维、汉、回、蒙、壮、苗、满、土、乌孜别克族九个民族同胞兄弟共同铸守的美丽家园农三师五十一团。

五十一团,地处叶尔羌河下流和喀什噶尔河沿岸的冲积平原上,图木休克山与包尔其(维吾尔语,意为编席子的匠人)山涧的隘口,使这片土地成为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著名的“唐王城”与托库孜萨热依(九座宫殿之意)的遗址就坐落在这里。

古国昔日的繁荣与硝烟早已湮没于荒野中,而今,来自昆仑山脉的雪水,流经小海子水库,正浇灌着这片丰饶的土地。自1969年10月正式建团起,数十载春秋过去,勤劳的“编席子的匠人”的后裔们,与顽强的军垦战士一起,用脚步丈量过荒脊,用汗水浇灌过坚硬,用十指亲吻过荆棘,在这片重盐碱土地上重塑起古城新时代的辉煌!

现有总人口51490人,其中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4.95%,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最大的少数民族团场,又是一个具有独特民族风情的团场,全团以农为主,主产棉花、小麦、玉米,兼营畜牧业。由于受历史文化的影响,宗教氛围浓厚,现有清真寺59座,宗教从业人员127人,信教群众2.5余万人。

团场光热资源丰富,以农业为主,在发展种植业保粮增棉的同时,园林业、畜牧业、工副业、商业、运输业、文教卫生、科技事业均得到综合发展;其他各项事业经济效益良好,总产值及创税连年翻番;团场公路与乌鲁木齐—红其拉甫公路相连,交通便利;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团场更是依托先进科技,紧抓教育,开拓建设事业新局面。目前,团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小城镇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五十一团,拥有古城的灿烂文明,得天独厚的水土资源,团结和睦的各族人民,紧跟着党中央的步调,必将迎来更加繁荣昌盛的明天!

地理位置

农三师五十一团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缘;地处叶尔羌河下游和喀什噶尔河冲积平原上。东与五十三团毗邻,南与五十团、四十四团隔突来买提河相望,西靠乌库尔马扎山与巴楚县恰尔巴格乡(即恰瓦克)接壤,北面是未利用的荒漠。地理坐标为东经78°55′—79°15′、北纬39°56′15″—40°05′30″。海拔高度为1085—1100米。

自然条件

地质、地貌

五十一团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西部边缘,地貌类型属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下游冲积平原。冲积平原呈扇形,五十一团地处扇形下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西坡降为1/1000,南北坡降为1/4000,全境绿洲集中在中部、南部和西南部,东部为灌木、荒草区,北部是大片荒漠(属坪洪冲积平原)。图木休克在境区中部偏西方向。

喀什噶尔河支流突来买提河,流经场区南缘,洪水季节常引起泛滥,水流中常带大量泥沙,长期沉积而形成地区性的冲击平原,使五十一团地貌分为冲击区、沙丘区、农垦区和平原区。

水文特征

五十一团水的来源主要依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小海子水库引进上游叶尔羌河的雪山水,分流至永安坝水库蓄水。

五十一团属农三师小海子水库灌区,由永安坝水库引入团场各农业区的引水渠有阿克塔木干渠、英买力干渠、一支渠、二支渠和马场渠,以及通往各大小灌区的斗渠,组成了引水灌溉渠系。灌溉渠系的水矿化度为4‰。

五十一团地下水碱性大,且矿化度高,不能用于灌溉和人畜饮用(局部地区除外)。地下水位呈年度周期性变化,8月份水位最高,团部周围3米左右;3月份最低,一般在6米以下。历年来,以灌溉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保持平衡

气候特征

五十一团辖区在巴楚县境内,位于欧亚大陆腹地,背靠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面临瀚海塔克拉玛干沙漠,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其特点是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降水稀少,湿度小,蒸发强,总概括为夏热冬冷温差大,少雨多风空气燥。四季气候特征:

春季(2月18日—5月20日)气候特征:冷暖空气交替频繁,天气多变,升温迅速,但不稳定,多风沙,空气干燥,常出现倒春寒。季平均温度14.4℃,季平均降水量3.4毫米,季平均风速为2.3米/秒,最大风速为20米/秒。一般在2月20日左右开春,3月5日左右土壤解冻,3月上旬霜终止,地温回升,4月初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10℃,棉花、春麦、玉米等开始播种。最常见的是天空风沙浮尘天气较多。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大风、暴雨、降温和春旱。

夏季(5月21日—9月15日)气候特征:高温炎热,多降雨天气。午后或傍晚前后多雷阵雨,温高光照足。季平均气温为25℃,最高气温37℃—41℃,高温期长达60天左右;季平均降水量22.3毫米,占全年75%;季平均风速2米/秒,最大风速23.1米/秒,大风日数平均为2—3天。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复播作物播种期,7月上旬为夏粮收获期。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干热风、大风和冰雹。

秋季(9月16日—11月10日)气候特征:秋高气爽,天气晴朗,光照充足,温差大,降温迅速,宝石花出现,寒流天气增多。季平均气温11.7℃,地温迅速下降,季平均降水量为2.3毫米,季平均日照时数为745小时,10月中旬出现初霜冻。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冬小麦适宜播种期,是棉花一级花拾花盛期。主要灾害性天气是霜冻和强降温。

冬季(11月11日—2月17日)气候特征:天气晴朗严寒,降雪少,土壤封冻。最大冻土深度为52—60厘米,季平均降水量为0.6毫米,季平均气温为-4.3℃,最低气温-17℃、-20℃。天气为低温控制,作物停止生长。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寒潮、降雪天气。

五十一团平均气温为11.9℃,采暖期平均气温为-13℃。1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为-6.4℃,月最低气温为-16.8℃,极端最低气温为-21.5℃。7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为26.2℃,月最高气温为38.7℃,极端最高气温为42.6℃。全年各月温度的地理分布为东平县第二中学西低,平均极端最高气温39.2℃,平均极端最低气温-17.5℃。

五十一团全年日照数为4430小时,全团降水差异较大,降水量的季节变化也较显著。五十一团地区平均年蒸发量2178.5毫米。全年以东北风为主,其次是西南风。

植被情况

野生植物有:(1)乔木类:胡杨灰杨新疆沙棘等。(2)灌木类:柳、水柳梭梭白刺铃铛刺、枸杞、枇耙柴等。(3)菌类:草菇、大脚菇毛头鬼伞、毒菇、苔鲜、木耳蘑菇等。(4)杂草:芦苇、草、狗尾草野黍、荆三梭、荷草、大、菊苣、苦菊菜、黄花苦豆子、红花苦豆子、天竺苜、野燕麦、白茅竹节菜、藤藤草、苍耳、蒲公英、胖姑娘草、野马草、醉马草、黄花草木栖、骆驼刺、灰灰草、马齿苋独行菜、春菜、龙葵蒺藜皱果苋车前子盐蒿菜、艾蒿等。

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红枣、茴香等。

五十一团土地总规划面积为141116.9公顷,耕地面积17.85万亩,可垦面积11333公顷。全团总面积中,绿洲占13.2%,山地占1.4%,荒漠占85.4%。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主要有旱灾、风灾、冰雹、病虫害等。

(1)旱灾:叶尔羌河系雪水融化补给性河流,水量受季节影响大,3—6月份,洪水未下,全靠小海子水库供水,有的年份因6月份无水灌溉,部分棉花、玉米被枯死。

(2)风灾:①大风,春季一般为寒潮大风,风大时间长,伴有扬沙和浮尘。夏季为阵性大风,风猛时间短,往往伴随有风沙,摧毁力较强。

②干热风,从5月中旬至6月下旬出现干热风,使气温蒸腾较强,水分失调,对小麦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3)冰雹:多出现于5月中旬至7月中旬,冰雹使成熟的小麦落粒,棉叶打尽,未成熟的果子被打落,大冰雹使人畜受到伤害。

(4)倒春寒:4月中下旬,正值作物种子发芽期,气温突降,部分种子霉烂,出苗率降低。

(5)霜冻:是春秋二季主要农业气候灾害,春季平均在3月中旬结束,秋季平均在10月中旬开始。

(6)病虫害:根据农作物的不同,棉花、粮食、林木、瓜菜,均遭不同病虫害侵蚀。

历史遗迹

五十一团现有古迹:托库孜萨来佛教遗址、图木休克佛教遗址、穷吞木烽火台、包而其佛教遗址、马蹄山墓群、琼达热无脊椎动物化石地点、图木休克塔格东墓群、图木休克镇西南墓群、唐托脱拉克墓群、图木舒克市塔格化石点、托库孜萨来塔格石刻、托库孜萨热依村窑址、坎斯坎套佛寺遗址、坎斯坎套墓群、托库孜萨来墓地、托库孜萨来古城、拜什阿恰尔东北窑址、乌库麻扎、尤木拉克吞木烽火台、扎拉特勒克墓群、骆驼房子遗址、铁力昆墓、脱库吞木烽火台、阿勒吞木西南烽火台、阿勒吞木烽火台、红姆达窑址、阔西吞木烽火台、泽吞木烽火台、拜什阿恰尔西北遗址、51团5连马江勒克窑址、托库孜萨热依村西窑址、夏哈勒墩遗址、坎斯坎套塔格城墙遗址、托格拉塔格佛教遗址。

刀郎木卡姆

陶器制作

发展历史

1969年10月15日,五十一团成立,前身是自治区原中国农垦集团厅巴楚总场阿克塔木分场、英买力分场和总场部分直属单位合编而成。

五十一团最初的创建者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兄弟团场数百名优秀儿女和当地维吾尔族居民组成。还有来自上海市小行星2209小行星2045安徽省广东省湖南省、湖北、江苏四川省河南等五湖四海的青壮年、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大专院校毕业生、自动支援新疆建设者和军垦后裔,前赴后继,荟萃到这里,投入到火热的开发建设中。

五十一团人,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冲天的干劲,用坎土曼开垦了万顷良田,用铁锹开掘了百里长渠,用血汗浇灌出丰收的果实,各族儿女以开拓为荣,以奋斗为乐,以边疆为家,向荒漠进军,向贫穷开战,用勤劳的双手和务实的精神,把戈壁荒漠变成了绿洲。

经过40年的改革发展,这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94.33%、集体经济占农业经济82.6%的五十一团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宽广平坦的柏油路,崭新的高楼,水电暧俱全的小城镇,焕然一新的学校,设备先进的医院,繁华的农贸集市。

经济统计

2009年实现GDP2.3294亿元,增长16.23%,完成师计划(2.252亿元)的103.4%。职均收入19640元,增长12.36%,劳均收入11560元,增长24.3%,人均收入4825元,增长11.69%,集体单位农牧家庭人均收入3150元,同比增长15.98%。2009年棉花播种面积10.5万亩,单产皮棉110公斤,总产皮棉11007吨。认真落实粮食丰产措施,确保粮食丰产丰收,保证全团职工群众口粮安全。粮食总面积6.9万亩,粮食总产23638吨,完成师计划(20370吨)的116%。以落实畜牧业“十大”技术为重点,以畜牧业“五点”示范网络建设为突破口,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疫苗注射率力争达到100%,确保辖区内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预计今年牲畜存栏可达5.85万头只、肉产量1754吨、奶产量1670吨,水果产量3997吨。

2010年农业生产坚持以水定地,计划种植面积8.5万亩。粮食作物面积6万亩,预计总产24000吨,平均单产400公斤。计划棉花种植面积为6万亩(其中直播建园种枣树2万亩),平均籽棉单产400公斤,籽棉总产1800万公斤,力争2400万公斤。林果业完成5万亩(其中直播建枣园镇2万亩,套种核桃1万亩,实施嫁接枣园2万亩),套种茴香2万亩,畜牧业完成牲畜存栏6万头(只)。

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抓紧谋划、储备和建设一批以水利、交通、小城镇建设、生态保护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项目,逐步形成与兵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2010年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