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呼图壁县

呼图壁县

呼图壁县,是中国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北部,地处准噶尔盆地南缘,全县南北长25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52公里,总面积9721平方公里,辖六镇一乡,截至2022年,户籍总人口20.12万人。

呼图壁属于大陆性气候,县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全境呈现山地、平原、沙等地貌形态,南部山地最高海拔为5290米,北部沙漠最低海拔为360米,全境高差为4930米。3000多年前,就有古人在呼图壁境内居住、生活。汉代为山北诸国的东且弥、乌贪訾离、劫国的领地。三国时,属车师后部,晋朝时为铁勒地,北魏高昌国地,后入蠕蠕汗国(柔然)。北周为突厥汗国属地。隋朝为西突厥铁勒地,唐朝为北庭都护府辖地,元代为回属地。明代属瓦刺地。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设呼图壁巡检,属迪化府辖。民国2年(1913年),销图分县,归并昌吉县。1954年2月1日,改称呼图壁县。

呼图壁县经济着眼于构建具有呼图壁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第一产业以畜禽种业、特色林果产业、中草药种植业为主。第二产业以纺织服装产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为主。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综合物流业,苗木花卉出口产业,现代餐饮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3.38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35.5:27.9:36.6。该县东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68公里,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节点城市和“乌昌核心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霍尔果斯公路、201省道、连霍高速、乌奎高速横贯全境,是通往北疆各地的主要通道。

呼图壁县自然、人文景观多彩富集,文化底蕴深厚,是3000年前塞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新疆曲子”传承地。拥有百里丹霞地貌、康家石门子岩画、狼塔故道、达拉拜温泉、红莲山观音寺纳扎尔古墓群、元城子故城、沙漠公园、湿地公园等旅游资源,及哈萨克民俗文化、呼图壁小曲子文化、地方特色美食文化、草原游牧部落文化。

名称由来

呼图壁,是因自然地理实体“胡图克拜河”而得名。呼图壁作为一级行区城的名,从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设呼图壁巡检至1985年,已有222年的历史。呼图壁是准噶尔蒙古语,其正确译音是“胡图克拜”,在准噶尔蒙古语中原意为“吉祥”。后来一般人读急了便读成了“呼图壁”。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3000多年前,就有古人在呼图壁境内居住、生活。西域归属西汉之前,先后有塞种、大月氏、奴、突厥、蒙古等民族在此游牧。

汉代为山北诸国的东且弥、乌贪訾离、劫国的领地。公元前59年,为汉安远侯辖地。三国时,属车师后部,晋朝时为铁勒地,北魏高昌国地,后入蠕蠕汗国(柔然)。北周为突厥汗国属地。

隋唐至宋元

隋朝为西突厥铁勒地,唐朝为北庭都护府辖地,元代为回属地。

明清时期

明代属瓦刺地。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设洛克伦巡检,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设呼图壁巡检,属迪化府辖;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筑景化城,为呼图壁巡检管理,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置昌吉县,呼图壁归昌吉县管辖,属甘肃镇西府辖地。

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置昌吉县呼图壁分县,设县丞,驻景化城,与呼图壁守备同驻,属镇迪道迪化府。全县有25个村庄,即:和庄、头工、四工槽、白圪垯、东滩、十四户、小土古里、宁州户、嘉三庄 (五工台)、嘉七庄 (乱山子)、大土古里、下三工、和四上庄(上岌岌梁)、梧桐窝(下广东)、桑家渠、芳草湖、雀尔西沟、五、雀尔东沟、十三户、五户庙、大泉、小泉、下岌岌梁、石梯子。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2年(1913年),销图分县,归并昌吉县。民国3年(1914年)12月,置县佐,民国7年(1918年)7月1日,呼图壁升为三等县,改县佐为县知事,从昌吉县分出。民国36 年(1947年),改称景化县。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仍称景化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3月1日,组建景化县人民政府,属迪化专员公署。1954年2月1日,改称呼图壁县,1958年5月,改属昌吉回族自治州

地理

位置境域

呼图壁县位于天山中段北坡、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处东经86°5′~87°8′,北纬43°7′~45°20′之间。县境南以天山主脉北坡冰峰为界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相连,北至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心与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接壤,东以洪水枯沟为界与昌吉市毗邻,西于乌伊公路的105千米处与玛纳斯县相依,南北长258千米,东西最大宽度52千米。呼图壁县位于乌鲁木齐市通往北疆的要道上,北疆铁路、乌伊公路横贯县境。县城东距乌鲁木齐市76千米。

气候

呼图壁县境位于欧亚大陆中心带,处于中纬度西风带控制之下,属于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干燥、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量小,变率大。多年平均气温6.8°C,1月平均气温-16.4°C,极端最低气温-36.7°C(1984年12月25日);7月平均气温25.5°C,极端最高气温40.7°C(2004年7月14日)。最低月均气温-27.9°C(1984年12月),最高月均气温33.6°C(2005年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42.2°C,最大日较差27.9°C(1996年8月30日)。生长期年平均203天,无霜期年平均153天,最长达176天,最短为12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900小时,年总辐射59千卡/平方厘米。0°C以上持续期2380天(一般为3月19日~次年11月11日)。年平均降水量193.9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2934毫米(1999年),极端年最少雨量113.3毫米(1997年)。年平均降水日数为85天,最多达95天(1998年和1992年),最少为69天(1997年)。降雨集中在每年4~10月,7月最多。

县境内以5日滑动平均气温在0°C~19.9°C之间为春季,高于、等于20.0°C为夏季,在19.9°C~0°C之间为秋季,低于0°C为冬季,以此为标准,低山、平原和沿沙漠地区四季分明,但各季长短不一,冬长于夏,春长于秋;而中山和高山地区几乎无夏季,只有高于0°C和低于、等于0°C的冷暖季之分,且冷暖季长短基本相同。

地质

呼图壁县境内地层有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地层。自南至北由天山主脊到山麓依次为泥盆纪石炭纪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和第四纪地层。泥盆纪下亚组出露于天山主脊及其北侧的兰特开曾至奥尔塔萨依开曾一带,上亚组紧依下亚组出露于萨尔托斯至白杨河阿苏一带。石炭纪地层出露在泥盆纪地层北侧,呈三个大小不等的天窗出露。侏罗纪地层在县境内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出露在石梯子哈萨克民族乡和三工队一带及其以西地区。区内上、中、下三统发育齐全,自上而下可以分为以下6组:八道湾组、三工河组、西山窑组、头屯河组、齐古组、喀拉扎组。县境内白垩纪地层分布于雀尔沟镇至石梯子哈萨克民族乡以北一带,第三纪地层紧依白垩纪,分布于克泽勒克增至畜牧实验场一带,与下白垩纪上统东沟组为连续过渡的整合关系。第四纪地层分布于低山带各大沟、山坡及低山以北的倾斜平原地区,按其成因类型可分为洪积层和冰层。

县境内大的构造,属北天山优地槽褶皱地的伊林哈比尔复背斜乌鲁木齐市山前凹陷的一部分,是伊林哈比尔复背斜的次一级构造。呼图壁河褶断束和奇尔古斯套褶断束通过县境。乌鲁木齐山前凹陷的次一级构造齐古褶皱束和准噶尔南沿凹陷通过县境。自下古生代晚期以来,呼图壁境内经历了晚加里东、华里西、燕山喜马拉雅山脉多次构造运动,不仅控制着上述地层的分布,而且引起地层的复杂变形和位移,以及伴生的岩浆侵入、喷发活动。由于各次构造运动的幅度、规模和强度的不同,从而在褶皱形态、断裂位移、岩浆活动及岩性变质程度上各有差异。由于多次构造运动,在县境内留下了较为发育的构造形迹——褶皱和断裂,其构造线除局部为北东、东西向外,主要为北西西——南东东或北西——南东方向。

地形地貌

呼图壁县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全境呈现山地、平原、沙等地貌形态,南部山地最高海拔为5290米,北部沙漠最低海拔为360米,全境高差为4930米。

县境南部为山地,即海拔700~5290米之间的天山中段北坡地带,面为2969.3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31.6%。整个山地,按其海拔、地势、植被之别,分为高山带、中山带和低山带。

县境中部海拔460~700米之间是平原地带,为洪积及冲击侧坡冲侧平原,面积4058.3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43.2%,由冲积扇、溢出带和冲积平原三种地貌形态组成。南部冲积扇的斜坡降率为1~3%,体层厚度为0.5~2米,北部平原区的斜坡降率为0.05~0.1%,土层厚度为2~10米,中部平原地带是呼图壁主要的农业生产地区,也是商品粮生产基地。

县境北部是沙漠,属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的一部分,海拔在360~460米之间,面积为2366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25.2%,占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的2.92%,沙漠地表多为垄状和蜂窝状的固定及半固定沙丘,沙丘高度一般为5~15米,沙垄为南北走向,沙垄和沙垄之间分布有面积大小不等的谷地、凹地,地表干旱,年降水量为100余毫米。

水文水利

境内河流源于天山北坡,有呼图壁河、雀儿沟河两个水系,河流总长度333千米,流域总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呼图壁河,从喀拉乌成山和天格尔山发源至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长258千米,流域面积1840万平方千米,径流总量4.6亿立方米,年均流量4.9立方米/秒,支流有白杨河、哈熊沟,石梯子沟、大洪沟等。另一条是雀儿沟河(过去称军塘湖河、土古里河、红山河),在红山子以上,集水面积为278平方千米,发源于县境天山北坡的嘎斯力特大坂地带,为常年性河流,由东沟和西沟两大支流在纳扎尔汇流而成,流经军塘湖盆地,在红山被拦河水库(红山水库)拦蓄,随后流入大土古里(平原区)。

土壤

呼图壁县境内的壤可分为7个土类、14个亚类、21个土属、59个土种及120个变种。各类土壤的分布受生物、气候、地貌、水文及其地质条件的影响,土壤的分布由南部低山(干旱草原)——低山丘陵(荒漠草原)——洪积冲积扇(荒漠)——扇缘洼地而过渡到冲积平原,其土壤类型分别为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灌淤土、潮土、草甸土和盐土等。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呼图壁河的径流形成,主要在高山和中山区。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区冰雪广布,低温期长,蒸发极微,降水量丰富,并以固态为主。在海拔3140米以上地域,贮存着巨厚的冰川239条,面积为72.07平方千米,冰川厚度为32.65米,冰储量2.35平方千米,冰川储水量为21.1797亿立方米,每年夏季(6~8月)冰雪消融,冰水和水气降水,大部分形成地表径流,部分下渗补充地下水。在海拔1500~3000米的中山地区,森林密布,气温适中,雨量充沛,为山地降水量最多的地带,以降水补给为主。

雀尔沟河径流形成主要是由山区地下水补给,低山丘陵带,山势连绵起伏,海拔1000~1500米左右,地表层透水性较强,仅在暴雨及春季冰雪消融后形成短暂洪水径流,并挟带较多泥沙,由于该河的流域面积甚小,又无冰川融水补给,所以流量的季节及年际变化小。3~4月和6~8月为该的洪水期。雀尔沟河最丰与最枯年份水量变化幅度为1.59倍,平均流量为0.6立方米/秒,年径流量为3031万立方米,年径流模数为3.45公升/秒/平方千米,年径流深109.0毫米。

呼图壁河和雀尔沟河在山区除有冰川、永久性积雪消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外,还有一部分稳定的地下径流补给,呼图壁河流域均地下水径流为2.71立方米/秒,其地下水补给为0.8546亿立方米/年;雀尔河域均地下水量为78立方米/秒,地下水补给为0.2460 亿立方/年,两条河流合计在山区流域年均地下水量为3.49立方米/秒,地下水补给量为1.1006亿立方米/年。

矿产资源

截至2023年4月,呼图壁县已探明天然气储量475亿方,年产2.6亿方,拥有全国最大的储气库,库容150亿方,日处理300万方;石油储量5800万吨,年产7.2万吨;白杨河矿区含煤面积214平方公里,储量74.89亿吨,远景储量预测110亿吨,拥有总规模2670万吨/年井田12个、设计产能390万吨/年中小煤矿开采区1个、规划小西沟北、宽沟北和大滩3个勘查区,现有煤矿企业15家,核定(核准)矿井13家,产能规模1538万吨。

植被资源

呼图壁县境内草场面积为1055.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4.9%。依据气候、地形及土壤等特点,草场植被大致可分为高寒草甸性植被、山地草甸型植被、低山湿润草甸型植被、山地干旱性植被、平原荒漠型植被、沙漠型植被6个类型。全县森林植被由山地针叶林、平原人工阔叶林和荒漠沙漠灌木林三部分构成。森林面积为36.19万亩。林区森林覆盖率为28.45%,山区林覆盖率为7.3%,农区林木覆盖率为2.97%。全县综合地类森林覆盖率为2.6%。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呼图壁县拥有国家一级保护树种银杏。县境内山地天然针叶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2700的山地上,生于坡和半阴坡地带,组成云杉纯林。平原有阔叶林木,沙漠有沙生灌木。野生和栽培的木本植物有:天山云杉、西伯利亚落叶松、油松、樟子松等。草本植物有:萎陵草、萎陵菜、苔草、蒿草、牛儿草、沙蓬、羊茅、养麦蓼、银苍菊等。

动物

呼图壁县的野生动物有野山羊盘羊鹅喉羚棕熊、野猪、雪豹沙狐蒙古野驴草兔雪貂、早等。在呼图壁县北部荒漠边缘,常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蒙原羚种群游走觅食。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南部山区,成群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北山羊时而在悬崖峭壁上跳跃奔跑。2019年2月,在呼图壁河沿线观测点,海拔1700米至2000米处,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这是呼图壁河沿线首次发现有雪豹出没。

自然灾害

呼图壁县境内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冻霜害、地震、旱灾、洪灾、风灾、蝗虫灾害等。由于经历了晚加里东、华里西、燕山喜马拉雅山脉等多次构造运动,呼图壁县境内留下了较为发育的构造形迹——断裂和褶皱。这些断裂将地层切制成大小不一、深浅各异的条块,造成县境和临区的地震活动较为强烈。曾多次发生过6级以上的地震,中小地震更是频繁。2016年12月8日13时15分,呼图壁县(北纬43.83度,东经86.35度)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此后,当地还发生多次余震,造成新疆和兵团3200余人受灾,1200余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8月,呼图壁县辖6个镇、1个乡,政府驻地为呼图壁县锦华大道33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末,呼图壁县户籍总户数75479户,户籍总人口20.12万人,地方户数(县属、下同)45521户,地方人口12.89万人。全年户口登记新出生793人,出生率为3.94‰,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到 99.87%;死亡849人,死亡率为4.2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8‰。

民族

2022年末,呼图壁县共有汉族哈萨克族回族、维吾尔族等35个民族,其中汉族14.97万人,少数民族5.15万人。

呼图壁县的哈萨克族,分克烈、乃蛮和娃克三个部落,克烈部落人口占全县哈萨克族人口的70%以上,辖有12个小部落;乃蛮部落有9个小部落,娃克部落人口很少,只有30~40户。呼图壁县哈萨克族的部落然多,部落间户数、人口数相差很大,但83%的哈萨克族人集中聚居在南山牧区石梯子哈萨克族乡雀尔沟镇,在平原地区的园户村、二十里店、五工台、大丰镇等也居住着少量哈萨克族人。

呼图壁县的回族,多集中居住在十三户、岌岌梁子、五户庙、下三工、西树窝子等地,在县城有少数回民与各民族杂居。至80年代,纯民居的村落已不存在。

呼图壁县的维吾尔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呼图壁镇和二十里店乡,人数各在千人以上,分别占全县维吾尔族人口的31.56%和 23.44%;其是园户村乡和大丰镇,人数各在500以上,分别占维吾尔族人口的12%和11.5%。除一0六团外,县境内各乡镇(场)均有维吾尔族人散居,多者200余人,少者仅几人。

语言

呼图壁县汉语方言属兰银官话北疆片,有25个声母,与普通话声母有所不同。呼图壁方言(一般俗称新疆话),以语音分,大体可分为类似甘肃镇番(民勤)话的芳草湖话,以陕、甘语音为基础的本地话和回族话三大类。以词汇分,则有:土语(在汉语辞典中找不出辞条的语言),如:“乍乍”“帮肩”“白坎儿”等;少数民族语言中的一些词汇,汉族人把它作为借用词,如“海买斯”“巴郎子”“馕”等维吾尔语汉用词汇;带“子”字音为后缀的词汇,如“拉条子”“茬把子"等。此外,还有与普通话同字异音的方言,如“水读“匪”,“说”读“佛”,“鞋”读“孩”等;与普通话同义不同词的方言,如“小偷”叫“贼娃子”,“猪肉"叫“大肉”,“衬衫”叫“小褂”,“背心”叫“夹夹”等。

宗教信仰

呼图壁县先后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多种宗教传人,其中佛教的传入最早,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基督教传入较晚,仅有四十多年。在这些宗教中,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呼图壁县委、县人民政府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部分庙被拆除,一些宗教人士受到迫害,宗教活动一度中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呼图壁县委和县人民政府进一步落实了党的宗教政策,各种宗教相继复了正常活动。截至2015年,呼图壁县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54所、宗教教职人员67人。

经济

综述

呼图壁县坚持振兴一产、大抓三产、升级二产、绿色转型,重点构建具有呼图壁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第一产业以畜禽种业、特色林果产业、中草药种植业为主。该县是自治区重要的纺织工业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煤电煤化工、棉纺、农副产品加工四个支柱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综合物流业,苗木花卉出口产业,现代餐饮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

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3.38亿元,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61.5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8.4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3.38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35.5:27.9:36.6,第二产业比重略有提高,一产比重较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二产比重提高4.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下降3.1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

呼图壁县第一产业以畜禽种业、特色林果产业、中草药种植业为主。在发展特色林果业上,呼图壁县依托地域和资源优势,对苗木产业进行转型升级,截至2022年,该县特色林果种植总面积达18086.78亩,林果挂果面积11258.3亩。全县有特色林果生产企业5家,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在中草药种植业上,呼图壁县从内地引进丹参、黄芪、甜菊糖等中草药材,建设万亩中草药种植示范园,种植面积3500亩,每亩地纯收入预计1500~2000元左右。

呼图壁县是全国棉花生产强县、国家优质棉生产基地、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新疆最大的苗木集散中心。2022年,该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27亿元,农作物播种面积129.34万亩,粮食面积30.33万亩,产量15.81万吨。经济作物面积为99万亩。

呼图壁县地处北纬44度,是全国奶牛生产百强县、全国奶业加工创业基地,呼图壁牛奶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被誉为中国荷斯坦奶牛之乡。2022年,完成畜牧业产值15.91亿元,其中,牲畜饲养产值14.08亿元,家禽饲养产值1.31亿元,生猪饲养产值0.52亿元。

第二产业

呼图壁县第二产业以纺织服装产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为主,是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确定的“三城七园一中心的七园之一,同时也是全国棉花生产强县、国家优质棉生产基地,打造新疆重要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5.2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83亿元,规上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7.96亿元,实现税金及附加1.13亿元,利润总额为0.98亿元。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石墨及碳素制品、水泥、钢材、服装、石油沥青、棉纱等工业产品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第三产业

呼图壁县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综合物流业,苗木花卉出口产业,现代餐饮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呼图壁县苗木花卉交易占新疆的60%以上,建成了西北五省唯一的国家级苗木花卉交易市场,旅游方面,逐步形成南部丹霞岩画观光探险区、中部田园休闲度假体验区、北部观光探险区三大旅游板块。2022年,呼图壁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5亿元,其中,餐饮收入1.96亿元。同年,接待游客4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2亿元。

经济功能区

呼图壁县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已形成,特色轻工产业区、化工新材料产业区、新兴产业区,形成了“一园三区”的格局。

呼图壁县工业园区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处在乌昌石核心位置,包括新兴产业园、化工新材料产业园、特色轻工产业园;“一园三区”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共计企业134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家,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0家、“专精特新”企业5家,净增规上工业企业6家,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8.42亿元、增长2.2%,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5.21亿元、增长12.7%。化工新材料产业园重点产业有精细化工及化工新材料产业、新能源、安全应急、节能环保等。特色轻工产业园重点发展集纺织、织造、服装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新兴产业园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及化工新材料产业、安全应急、节能环保设备、装备制造、节能电子等产业。

重要企业

新疆西域春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境内,新疆西域春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乳业20强之一,是全资国有企业。该公司于1985年成立,原名新疆呼图壁种牛场东泉乳品厂,2005年6月更名为新疆西域春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国营新疆呼图壁种牛场的全资公司。主要生产经营“西域春牌发酵乳、巴氏杀菌奶、灭菌奶、调制乳奶粉奶片6个系列70余种产品。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呼图壁县共有各类学校48所,其中,高中1所、初级中学5所、小学12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幼儿园29所。2022年末,各类学校占地面积1416110.75平方米,各类图书541096册。教学年各类学校在校学生22565人,其中,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705人、普通中学在校8083人、普通小学在校9964人、在园幼儿3813人。各类学校教职工总数为2172人。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升学率100%,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入学率100.27%,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98.26%;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00%;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100%;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100%;幼儿学前享受一年、三年教育率均达到100%。

医疗事业

截至2022年末,呼图壁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为123个,其中县、乡镇级卫生机构10个,拥有床位数557张;卫生技术人员82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80人。全年各医疗卫生机构诊疗28.79万人次,全民健康体检覆盖率56.17%。妇幼保健综合服务功能稳步完善,全县产妇住院分娩比例0.8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43‰,婴儿死亡率1.43‰。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呼图壁县有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融媒体中心1个。先后举办了呼图壁县2022年春晚、全国村晚等活动102场次;百日文体竞赛活动143场次、百日广场文化活动94场次。通过线上线下开设包含舞蹈、声乐、书画等多项课程的全民艺术普及培训班15期,培训人数达到700余人次,图书馆开展线上线下活动98场次。博物馆开展流动博物馆巡展活动31场次,举办各种形式的文艺精品。

呼图壁县文化馆位于呼图壁县西市南路17号,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配备舞蹈室、书画室、戏曲室、器乐室、新疆曲子陈列展厅等6个活动功能室,实行全天免费开放。2020年通过全国文化馆第五次评估验收复验,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有各类文艺团队77支,常年活跃在县城的团队有30余支。平均每年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400余场。

呼图壁县博物馆是昌吉回族自治州县市中最早建立的公共博物馆之一, 位于世纪园内。总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2010年5月正式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博物馆陈列展览分历史文物展厅、近现代发展成就展、临展厅三部分,藏品总数9703件,其中一级文物1件,三级文物4件。展出精品文物主要有石器、青铜器、骨器、玉器、瓷器等,展示了自青铜器时代至清代的历史。

科技事业

2022年,呼图壁县组织申报自治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科技行动计划专项8个,立项3个。组织科技特派员及服务团队深入52个村场28家企业合作社,参与人数达101人。2022年组织申报区、州科技特派员38项,自治区特派员项目立项1项、昌吉回族自治州科技特派员项目立项11项。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11项、新品种9个。举办种植、畜牧、林果、节水灌溉、电子商务等实用技能培训班294场次,聘请各级专家225人,培训农牧民、社区居民1.7万人次,全县各相关部门科技人员参加数达1846人。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9月,呼图壁县有文化体育中心1个,县级体育总会1个,先后成立了篮球协会、足球协会、乒乓球协会、武术协会、羽毛球协会、信鸽协会、老年体协、等体育单项协会15个,体育俱乐部3家,全民健身站点数6个。同时,该县有各级体育社会指导员516人,其中国家级2人。乡镇农牧民健身广场3个,行政村农牧民健身工程51个,行政村农牧民健身工程已实现全部覆盖。2022年,呼图壁县举办喜迎二十大”中原文化边疆行少林功夫展演等大型体育赛事10场次,完成全民健身活动62场次,开展冰雪主题活动、冰雪赛事25场次。

呼图壁县文化体育中心(体育馆)于2014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占地面积65429.8平方米,其中包括文化广场体育公园和体育馆,文化广场占地面积32820.8平方米,可同时容纳近千人休闲娱乐活动,体育公园占地面积28365平方米,由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田径场、足球场组成,均配有塑胶、灯光等设施,全天候免费为群众开放。体育馆占地面积4244平方米,馆内设标准篮球场1个、乒乓球室1个、羽毛球场4个、舞蹈室1个。是一座可承担多功能的综合性文化体育建筑。

人居环境

2022年,呼图壁县优良天数为288天,优良率为79.6%;PM2.5平均浓度38微克/立方米,呼图壁河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100%,重点监测湖库(石门水库)水质保持优良。土壤污染防治深入实施,危险废物安全处理率达1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地率分别达41.16%和40.9%。城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2308亩,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6.96平方米。全年实现区域集中供热面积580万平方米,生活垃圾运量达到2.28万吨。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全县城乡低保对象共750户1396人,其中:城市低保184户268人,农村低保566户1128人;特困供养人员198人,孤儿14人;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1545人;享受高龄老人津贴2821人。全县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达32984人,参保率99.6%;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43895人,工伤保险参保33881人,失业保险参保19255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48952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88495人,参保率95.77%。同时,该县还有县中心敬老院、园户村镇农村幸福大院、熙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三家养老机构,450张床位。

交通

综述

呼图壁县区位优势明显,素有“西出隘口、东进咽喉”之称,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位于新疆最发达的乌昌石城市群一小时经济圈的中心位置,上海—霍尔果斯公路、201省道、连霍高速、乌奎高速横贯全境,是通往北疆各地的主要通道。30分钟到达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60分钟到达新疆国际铁路物流园,7小时到达霍尔果斯口岸

公路

截至2022年末,呼图壁县境内公路里程达到1562.191千米,其中,国省道路372.92千米、农村公路1128.521千米、城市道路60.75千米。G312线横穿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是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城市群范围内的一条主要国省干线。2021年,新疆昌吉G312线呼图壁至玛纳斯公路全线通车,该项目是新疆北坡经济带上的重要战略通道、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起于呼图壁县,途经玛纳斯县,终于石河子市,路线全长68千米,其中新建段长20千米、改扩建段长48千米,全线采用双向4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80千米。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末,呼图壁县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76辆、出租汽车490辆(不含兵团)。

人文

综述

呼图壁县自然、人文景观多彩富集,文化底蕴深厚,是3000年前塞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新疆曲子”传承地。拥有哈萨克民俗文化、呼图壁小曲子文化、地方特色美食文化、草原游牧部落文化。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9月,呼图壁县有1个国家级文物古迹,马桥城、王八梁子遗址及墓葬、阿魏滩墓群、白杨河墓群等被列入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康家石门子岩雕刻画

康家石门子岩画镌刻在呼图壁县城西南75公里处境内的一座地质第三纪的砂岩崖壁上,为3000年前的古代居民“塞人”所作。采用浅浮雕与阴刻两种技法,岩画的主体是各种人物形象。镌刻岩画位置的海拔1500米,这里属于天山低山地带,毗连的山峦逐次升高。海拔5000米以上的冰峰终年积雪。该处岩画是距今3000年前亚欧草原史前顶级艺术品,发现迄今已近40年。在研究原始社会、原始宗教、舞蹈、雕刻以及新疆古代民族史等许多学科领域,都具有不可低估的科学价值,属于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桥城

马桥城位于呼图壁县城西北84千米处的一〇六团境内。同治三年(1864年),新疆各族人民经历了一场劫难。为了躲避杀戮,难民仓皇逃生。为了进行长久的抵抗,草莽英雄高四等首领决定在呼图壁河与洛克伦河两河下游交汇处修建一座城。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这座城破土动工,这就是马桥城。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清军驱除“阿古柏”势力后,民团撤离,难民陆续返回家园,马桥城逐渐废弃。马桥城实际上有两座城——北城和南城,完全按照中国传统的城池布局修筑。南城是难民首先修建的,据老户转述和后人踏勘,南城南北长380米,东西宽340米,城墙高3米余,厚2.7米,护城河宽3米、深约1.5米。北城南北长195米,东西宽170米,城墙高约4米、厚2米,城墙四周同样被护城河环绕。1994年,马桥城列为昌吉回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列入第七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杨河墓群

白杨河沟口分布的大型墓葬群,是阜康市境内规模最大的链状分布的墓群。墓地纵长约150米,宽30~80米不等,中部略高,状如鱼脊,面积约5000平方米。石棺均位于地表之下,深距地表20~30厘米不等,清理表土后露出石棺或小石堆,共发掘墓葬401座,其中石棺墓290座,其余为竖穴土坑墓。随葬器物以滑石珠饰、铜器、陶器为主,有少量绿松石珠、金饰,不见铁器。铜器有耳环、铜扣、铜泡、铜管、铜珠、铜锥、铜刀等,均为小件器物。陶器有素面和软陶泥,以单耳器为主,有少量双耳、四耳器,其中小平底、带耳器为典型特征,少见圜底器等。从墓地布局、墓葬营筑规模以及出土器物分析,应为高等级墓葬。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9月,呼图壁县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新疆非遗传承基地1个(项目:新疆曲子,单位:呼图壁县文化馆)。

新疆曲子

新疆曲子剧俗称新疆小曲子,是新疆唯一用汉语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是由陕西曲子、青海平弦、兰州鼓子、西北民歌等流入新疆后,融合新疆各民族的音乐艺术,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一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戏曲剧种。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呼图壁是新疆曲子传承和流行的重要地区之,2013年呼图壁的新疆曲子被命名为自治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呼图壁县也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新疆曲子传承基地。

哈萨克族斯布孜额

斯布孜额是哈萨克族的一种历史悠久的古老吹奏乐器,是吹奏艺术形式的典型代表,它丰富了哈萨克族群众的生活,成为哈萨克族老人在聚会、娱乐、放牧时的吹奏乐。斯布孜额属于多泛音的吹管乐器,低音区稀疏,高音区密集,音色飘逸、悠远,宜奏抒情性乐曲,并能用颤音、装饰音等奏法模拟大雁等动物的鸣叫。斯布孜额与平常熟悉的笛子有所不同,它竖着演奏,没有笛膜。草茎、树枝、塑料、金属都可以用来制作斯布孜额,不同的材质有不同的音色特点。2012年哈萨克族斯布孜额被命名为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饮食

呼图壁人一天也不能少的饭,就是拉条子,也就是拌面,且吃饭离不开辣椒。同时,由于呼图壁县少数民族占比较大,各少数民族风味美食构成了呼图壁县饮食文化丰富多样的特点。哈萨克族人饮食以牛羊肉、牛羊乳及茶、糖为主。以“包尔沙克”(油炸果子)、馕、奶酪、奶茶、油为常食,马肉和马肠为优等食品,马奶子为上等饮料。维吾尔族饮食独具特色,食有抓饭、皮包子、揪片(汤面)、油塔子、油香、馅卷、烤馕等,家家备有烤坑。馓子炖羊肉烤全羊多为节日喜庆食品。

新疆椒麻鸡起源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创始人沙俊明创新了妈妈的手撕鸡做法,创立了老沙椒麻鸡,然后迅速火遍全疆。2008年,老沙椒麻鸡制作技艺被呼图壁县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进行保护。吃椒麻鸡多配花卷、汤类等,还有人喜欢拌入“皮带面”,吃起来有主食的感觉。

烤羊肉串是维吾尔族人的传统食品。具体做法是:将肉切成薄片串在特制带木把的铁上,然后放在盛有无烟煤火炭的长方形厚铁皮炉上烤,并不时翻动。待飘出熟肉香味并发出滋啦啦声响时,撒上辣面子、孜然芹、食盐,稍做翻动即成。味道香辣可口,肉质软嫩,深受各族群众喜爱。

地方特产

香妃海棠果如鸡蛋般大小,形状像鸡心,又称“鸡心果”,为海棠果中的“慧贤皇贵妃”,成熟时呈栗色,果肉多汁,口感甘甜,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等多种有益成分,营养价值高,每年9月中旬入盛果期。

五工台红薯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五工台镇的特产。五工台镇西树窝子村红薯种植有几十年的历史,独特的沙质土壤和气候条件使这里种植出的红薯外表光亮、入口绵甜,糖分高、茎丝少。五工台红薯块根纺锤形,外皮紫红色,较光滑,芽眼少。块根肉质为橙色,略微有些白点。刚收获的红薯块根表皮较为红,存放10天以上红薯表皮颜色变暗,将其煮熟或烤熟有红薯特有的甜香味,2011年08月17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五工台红薯”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呼图壁种牛场是全国最大的西门塔尔奶牛养殖场,全国荷斯坦奶牛高产冠军牛群,荷斯坦奶牛、西门塔尔牛年平均单产指标均创下了中国奶牛群体高产新纪录。建场60年来,共培育扩繁中国荷斯坦奶牛(新疆品系)45000多头,扩繁西门塔尔、蒙贝利亚优质高产奶牛3600多头,为国内外提供优质高产奶牛23700多头。同时,呼图壁种牛场饲草料基地、奶牛养殖、西域春乳业公司乳品加工都被自治区有机产品认证中心认定为有机饲料种植、有机奶牛养殖、有机乳品加工企业,形成种、养、加一体化的全有机产业链,塑造了西域春绿色的有机乳品品牌。

风景名胜

综述

呼图壁县拥有百里丹霞地貌、康家石门子岩画、狼塔故道、达拉拜温泉、红莲山观音寺纳扎尔古墓群、元城子故城、沙漠公园、湿地公园等旅游资源。截至2023年9月,共有1个新疆AAAA级景区,3个新疆AAA级景区。

重要景点

世纪园景区

世纪园景区位于呼图壁县城内,沿三工渠呈带状分布,是一个城中之景、景在城中的的城中园林。景区占地约18公顷,其中绿地11.2万平方米,硬化地面2.8万平方米,水面1.5万平方米。因取世纪万象更新之意,故名“世纪园”。园内有翠湖、博物馆、健身广场、科普画廊、文化广场等30多处景观,是集文化、健身、休闲、生态为一身的城中园林。

百里丹霞景区

百里丹霞景区地处呼图壁县南部山区,从S101昌吉回族自治州硫磺沟起至玛纳斯县清水河止,其所在侏罗纪山脉喀拉扎组山是中国最长的侏罗纪山脉,形成于7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全长约120公里,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长、最宏伟的丹霞地貌,被人称为“天山地理风光走廊”,山体雄浑巍峨,峭壁悬崖层层叠叠,红色,橙、黄、青、绿相杂其间,更多的山体像奇形怪状的巨型雕塑,被业内专家魏小安称之为“风蚀丹霞、世界绝景”。

康家石门子景区

康家石门子景区位于天山山脉腹地,为国家AAA级景区,岩画内容丰富,记录了三千年前生活在呼图壁南山一带游牧民族生活、宗教信仰、图腾崇拜等画面。整个画面高9米,宽14米,面积120多平米,有300多个人物画像 ,在国内仅此一幅。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2017年,呼图壁县入选2016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魅力示范县200强名单。

2019年,呼图壁县获得自治区文明县城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呼图壁县基本情况简介.呼图壁县人民政府.2023-10-09

呼图壁县基本情况简介.呼图壁县人民政府.2023-10-13

呼图壁县城市建设概况.呼图壁县人民政府.2023-10-09

> 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10-09

呼图壁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呼图壁县政府网.2023-10-09

新疆车牌号.全国交通违章查询平台.2023-10-09

呼图壁县人民政府网依申请公开须知.呼图壁县人民政府.2023-10-09

呼图壁县招投要素概览 ② | 重点产业方向明确,加快构建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疆招商网.2023-10-13

【图观县市】一图读懂呼图壁县.投资昌吉.2023-10-13

新疆呼图壁:打造全疆最大银杏林.新疆频道_央广网.2023-10-14

呼图壁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成群野生黄羊外出觅食.呼图壁县人民政府.2023-10-14

新疆呼图壁南部山区北山羊“飞檐走壁”秀绝技.中国新闻网.2023-10-14

新疆呼图壁河沿线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央广网.2023-10-14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紧急启动新疆呼图壁 6.2级地震应急航拍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10-13

行政区划.呼图壁县人民政府.2023-10-09

徐雪峰 李晓亮看望慰问春节坚守一线干部职工.呼图壁县人民政府.2023-10-09

呼图壁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2022年度民主生活会.呼图壁县人民政府.2023-10-09

政府领导.呼图壁县人民政府.2023-10-09

孙清霞、张永忠春节走访慰问驻县武警官兵.呼图壁县人民政府.2023-10-09

“潮”阿訇杨杰.今日中国.2023-10-13

新疆呼图壁:海棠果获丰收 农户采摘忙.中国新闻网.2023-10-27

喜迎党的二十大 发展做贡献 | 呼图壁:发展特色林果业 增香添绿还吸金.呼图壁县人民政府.2023-10-27

新疆呼图壁县全力打造中草药种植示范基地.央广网新闻.2023-10-27

呼图壁县招投要素概览 ① | 基础良好,资源显著,呼图壁县投资潜力巨大!.昌吉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2023-10-13

> 公司介绍.新疆西域春乳业有限责任公司.2023-10-14

产品详情.新疆西域春乳业有限责任公司.2023-10-14

呼图壁县人民医院.呼图壁县人民政府.2023-10-27

呼图壁县人民医院.有来医生.2023-10-27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芳草湖农场医院.有来医生.2023-10-27

呼图壁县图书馆.呼图壁县人民政府.2023-10-27

呼图壁县文化馆简介.呼图壁县人民政府.2023-10-27

呼图壁县博物馆.呼图壁县人民政府.2023-10-27

呼图壁县文化体育中心(体育馆)简介 .呼图壁县人民政府.2023-10-27

呼图壁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中期完成情况.呼图壁县人民政府.2023-10-27

呼图壁现有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运营情况.呼图壁县人民政府.2023-10-27

呼图壁县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统计表.呼图壁县人民政府.2023-10-27

新疆昌吉G312线呼图壁至玛纳斯公路全线通车.人民资讯.2023-10-13

信息查询服务.国家文物局综合行政管理平台.2023-10-14

关于公布第七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10-14

十日谈|新疆康家石门子岩刻画新认识.新民晚报.2023-10-14

新疆康家石门子岩画跻身国家3A级景区.中国新闻网.2023-10-14

康家石门子岩画景区.呼图壁县人民政府.2023-10-14

马桥故城.呼图壁县人民政府.2023-10-14

活在“老新疆”记忆中的马桥城.昌吉日报.2023-10-14

新疆阜康白杨河流域发现大型墓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23-10-14

关于公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旅厅.2023-10-14

关于公布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的通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023-10-14

昌吉州非遗名录项目统计.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0-14

呼图壁县举办曲子文化节 促使新疆曲子枯木逢春.中国日报网.2023-10-14

践行文化润疆,赋能乡村振兴.中华网.2023-10-14

新疆哈萨克族传统乐器斯布孜额何以重唱新音?.中国新闻网.2023-10-14

亚欧大陆的地理中心——呼图壁.央视网.2023-10-14

舌尖上的非遗|“舌尖上的摇滚”——新疆椒麻鸡.文旅中国.2023-10-14

烤羊肉串.博雅特产网.2023-10-14

香妃海棠果成熟 旺销内地市场.呼图壁县人民政府.2023-10-14

区域农产品.新农村商网.2023-10-14

呼图壁奶牛.新农村商网.2023-10-14

新疆3A级旅游景区名录(截至2023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旅厅.2023-10-14

新疆4A级旅游景区名录(截至2023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023-10-14

呼图壁的美——海纳百川 包罗万象.昌吉农业局.2023-10-14

世纪园景区.呼图壁县人民政府.2023-10-14

百里丹霞景区.呼图壁县人民政府.2023-10-14

新疆:雨后百里丹霞美景如画.中国新闻网.2023-10-14

天山康家石门子景区.呼图壁县人民政府.2023-10-14

呼图壁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先进事迹选登.昌吉统战.2023-10-27

石榴籽家园故事丨王桂珍:热心助人的“阿同汗”,民族大爱的金标杆.磴口县妇联.2023-10-27

传承雷锋精神 把爱心志愿服务坚持做下去——记全国“最美志愿者”王桂珍.澎湃新闻.2023-10-27

不得了,新疆这4个县被全世界有钱人都盯上了!快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轮台旅游.2023-10-12

“六城”同创 呼图壁县荣获自治区文明县城荣誉称号.呼图壁县人民政府.202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