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代天府,又称五王庙,位于台湾台南市麻豆区南势里,占地约三甲多,分为前、中、后三大殿及观音宝殿。该庙宇雄伟宽广,与国立曾文农工相邻。麻豆代天府是南瀛十胜之麻豆迎王的一部分,被誉为“全台五府千岁开基总庙”。1956年重建,因规模大、全台湾分灵及信徒众多而受到尊崇。
介绍
麻豆代天府是台湾最大的庙宇建筑之一,主奉李、池、吴、宋、范五位王爷。庙宇创建于清咸丰7年(1857年),后虽经过大肆整修,改为巍峨宏伟的现代建筑,但部分装饰仍保留传统的泉州市式样,香火之盛,在台南市仅次于南鲲鯓代天府;而大手笔的宗教景观建设,更俨然造就一方宗教观光胜地。
新建的麻豆代天府占地宽广,规模宏伟,耗时10年才完工。正殿供奉5尊五府千岁,后殿为慧德寺,奉祀观音菩萨。庙庭南侧的观音宝殿,外型仿天坛公园格局,殿高32公尺,殿内供奉一座三层楼高的观世音坐像,殿内还摆设了12座光明灯塔,最高为120层,亦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光明灯塔;当近8万盏光明灯齐亮时,场面壮观、气势慑人。庙庭北侧有座文物大楼,内部陈列宗教历史文物、民俗器具、佛教文物、玉器古玩等。
麻豆代天府每3年举办一次五府千岁香绕境活动(约在农历3月下旬),各地信徒、艺阵、神轿齐聚一堂,为麻豆镇的一大盛事。
交通风向标:由台南火车站前搭往麻豆的兴南客运,于麻豆下车,转搭出租车或步行约2公里前往。
信仰与历史
麻豆五王庙主要供奉李王、池王、吴王、朱王、范王五府千岁,亦即属于五府千岁信仰的一环。
当时庙名为“保宁宫”,庙宇创建于明永历16年,当地居民在此搭奉祀,后来因为当地地理遭受到破坏,保宁宫被迫迁建于他处,之后庙宇改称为“保安宫”,1956年因南鲲五王回銮驻麻豆,故于同年在现址上重建代天府。
麻豆香为麻豆地区地方宗教盛事之一,固定于牛、龙、兔、狗年举办一次,由麻豆天府主持。
每逢龙年,麻豆代天府为祈求福佑、保境安民,均启建大规模醮祭。自一九五六年于因水堀头龙喉凤池重现,代天府五府王爷重新建庙驻跸以来,已分于一九七六年、一九八八年、二○○○年启建过三次大醮。
建醮仪式内容:先赴麻豆水堀头龙喉凤池(于今日致远管理学院桥边)汲取圣水,并于首日建火醮,旨在驱除魔氛,以保醮事平顺、合境安宁。其醮技科仪,包括文武二场。诵读的经忏计有十卷,分别为:朝天大忏、天后妙经、天君真经、真武大帝真经、玉枢宝经、三官妙经、三官经(天、地、人三官宝忏)、五斗经(东、西、中、南、北斗真经)、玉皇大帝经(玉皇真经)。一切醮仪、献祭,皆依古法而行。做醮时树立之灯篙,除依古法外,其中“仙禽灯”部份采用丹顶鹤形象为之,全国仅出现于台南市地区。
建筑特色
1.主庙:主庙为泉州市建筑,其华丽与丰富之装饰和细节反应神明灵验、信众兴旺。主庙的大门,为整块厚樟木雕刻而成的立体门神,是其它庙宇所罕见。
2.后苑:后苑的五彩巨龙,设有天堂、地狱及水晶宫三园,教化意味浓厚。
庙宇创建于明末,当时大陆沿岸王船漂流至此,先民于是在此搭寮奉祀,庙名为「保宁宫」,为麻豆代天府前身。建筑外观相当宏伟的代天府,泉州式建筑的屋脊,有着光彩夺目的琉璃瓦。大门上樟木雕刻的立体门神,是用整块一尺厚樟木雕刻而成,雄伟威严,是其它庙宇所罕见的. 有一尊高达五层楼,长约200余公尺的五彩泰坦龙。
参考资料
麻豆代天府.台湾旅游网.202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