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米司亭(Romiplostim)为血小板生成素(TPO)受体激动剂,通过结合和激活TPO受体增加血小板的生成,用于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血小板减少症,只有当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或脾切除术治疗无效时,才可应用。
罗米司亭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关节痛、眩晕、失眠、肌肉痛、腹痛、四肢疼痛、肩痛、消化不良和感觉异常。严重的有骨髓网硬蛋白沉积、停用罗米司亭后血小板减少恶化。此外,红斑性肢痛症、过敏反应及血管性水肿也可出现。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引起的或其他非ITP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禁用。ITP伴慢性肝炎者、妊娠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医学用途
适应证
对于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罗米司亭可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只有当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或脾切除术治疗无效时,才可应用本品,且患者出血风险会增加。
用法用量
初始剂量为1μg/kg,每周1次皮下注射,剂量根据实际体重计算。应给予罗米司亭最小剂量以达到和维持血小板计数≥50×l09/L,降低患者出血风险。根据血小板计数调整罗米司亭的给药剂量。罗米司亭最大剂量不得超过10μg/kg,每周1次皮下注射,临床试验中,大多数患者接受2μg/kg的剂量可维持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水平。但是:
(1)如果血小板计数\u003c50×109/L,应增加剂量1μg/kg。
(2)如果连续2周血小板计数\u003e200×109/L,应降低剂量1μg/kg。
(3)如果血小板计数\u003e400×9/L,应暂停给药。继续每周评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数量降至\u003c200×109/L后,应降低剂量1μg/kg,重新开始。
(4)如果每周最大剂量10μg/kg,治疗4周后血小板计数不能增加到足以避免临床出血水平,应停用罗米司亭。停用罗米司亭后,每周检测全血细胞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至少持续2周。
制剂与配制方法
制剂规格
注射剂(粉):200mg;500mg。
配制方法
罗米司亭注射剂仅供一次性使用,无防腐剂,使用最小刻度为0. 01 ml注射器稀释和给药。使用无菌技术,用无防腐剂的灭菌注射用水配制罗米司亭(为保证溶解后有足剂量可供取用,实际含量较标示量多125μg),配制方法如下表。
药理机制
罗米司亭是一种Fc-肽融合蛋白,通过结合和激活TPO受体增加血小板的生成,其作用类似内源性TPO;其氨基酸序列与内源性促血小板生成素无同源性。
药代动力学
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接受每周皮下注射给予罗米司亭3~15μg/kg后,Tmax约7~50小时(中位数:14小时),t1/2为1~34天(中位数:3.5天)。患者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且与剂量不成比例。血清中罗米司亭的消除部分依赖于血小板上的TPO受体,对于同样的剂量,患者血小板数量越高,罗米司亭血药浓度越低,反之亦然。每周给予罗米司亭(3μg/kg,n=4)共6周,未观察到罗米司亭蓄积。在高剂量下,罗米司亭是否蓄积尚不清楚。
风险与禁忌
不良反应
(1)严重不良反包括骨髓网硬蛋白沉积、停用罗米司亭后血小板减少恶化。
(2)常见不良反应是头痛、关节痛、眩晕、失眠、肌肉痛、腹痛、四肢疼痛、肩痛、消化不良和感觉异常。
(3)上市后报道的不良反应包括红斑性肢痛症、过敏反应及血管性水肿。
药物过量
罗米司亭过量可导致血小板计数过度升高,血栓性并发症风险升高,如出现血小板计数过度升高,暂停罗米司亭,监测血小板计数,按“用法用量”项下重新滴定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
未进行正式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特殊人群用药
(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动物实验显示罗米司亭可穿透胎盘屏障,妊娠期妇女只有潜在的益处大于对胎儿伤害的风险时,方可使用。尚未明确罗米司亭是否经乳汁分泌,哺乳期妇女应权衡利弊,选择停药或停止哺乳。
(2)儿童用药:目前还未确定罗米司亭用于18岁以下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老年用药:尚不明确。
禁忌
罗米司亭临床试验中有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进展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风险。MDS引起的或其他非ITP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禁用。
注意
(1)罗米司亭可与其他ITP治疗药物合用,如皮质激素、达那唑、硫唑嘌呤,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和抗-D免疫球蛋白。如果患者的血小板计数≥50×109/L,,ITP治疗药物可减量或停用。
(2)罗米司亭有导致骨髓网硬蛋白沉积的风险,且停药后还可恶化。如果新发血细胞形态学异常或原有形态学异常出现恶化、血细胞减少,应进行骨髓检查,包括骨髓纤维的染色检查。
(3)罗米司亭可升高血小板计数,增加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为减少此风险,不能试图使用罗米司亭调节血小板至正常范围,应使血小板计数达到并维持≥50×109/L。
(4)停用罗米司亭后可导致血小板减少恶化。如停用罗米司亭,应每周进行全血细胞计数检查,包括血小板计数,至少持续2周。对恶化的血小板减少可根据目前的用药指南采用其他方法治疗。
(5)剂量调整期间,应每周检查全血细胞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建立稳定维持剂量后,每月检查一次,停药后每周检查一次,至少2周。
(6)如罗米司亭治疗效应欠佳或不能维持目标血小板计数者,应立即查找原因,包括罗米司亭的中和抗体。如果给予最大剂量10μg/kg,经4周,仍然不能增加血小板计数至避免出血的水平,应停药。
历史
1997年,科学家使用分级筛选技术鉴定了一种14个氨基酸的肽,寻找与TPO受体结合并激活它的高亲和力肽。后来的科学家使用限定长度的甘氨酸连接体将一对这种TPO肽插入IgG 1型重链分子的臂中,提供了一种称为罗米司亭(AMG-531)的“肽体”,其以约25%的TPO结合亲和力与TPO受体结合,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体外巨核细胞生长刺激剂,并在体内增加血小板生成。
2002年7月,罗米司亭(以前称为AMG531)Ⅰ期临床研究开始于ITP患者,2003年10月Ⅱ期临床研究开始。罗米司亭先后在美国(2003年),欧盟、瑞士(2005年),日本(2006年)获得“孤儿药”地位,并于2004年12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快速批准。2008年2月,Ⅲ期临床研究证明了罗米司亭的疗效。
使用情况
2008年7月,罗米司亭获得澳大利亚治疗用品管理局(TGA)用于ITP,8月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2009年2月,罗米司亭获欧盟委员会(EC)批准用于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18年12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罗米司亭用于年龄≥1岁、ITP持续时间\u003e6个月且对皮质类固醇、免疫球蛋白或脾切除术反应不足的儿童患者。2019年10月,罗米司亭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患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成人早期使用。
化学信息
化学名称:L-Methionyl[human immunogloblin heavy constant gamma 1-(227 C-terminal residues)-peptide(Fc fragment)] fusion protein with 41 amino acids peptide, (7-7':10,10')-bisdisulfide dimer
分子式:C2634H4086N722O790S18
分子量:59kDa
专利
1999年12月,安进在美国申请罗米司亭专利,2022年1月专利到期。
参考资料
Nplate(R) Approved in the European Un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Immune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Amgen Inc..2023-08-26
FDA Approves Nplate(TM) for Long-Term Treatment of Adult Chronic ITP.Amgen Inc..2023-08-26
FDA approves romiplostim for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immune thrombocytopenia.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2023-08-26
FDA Approves Nplate® (Romiplostim) For Use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Immune Thrombocytopenia.Amgen Inc..2023-08-26
Nplate® (romiplostim) Now Approved For Earlier Use In Adults With Immune Thrombocytopenia.PRNewswire.2023-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