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手枪虾

手枪虾

鼓虾(英文名:手枪 shrimp、Snapping shrimp、Alpheid shrimp),又称珊瑚礁中的匪徒、海底枪手、枪虾、鼓虾,是一种海洋无脊椎动物,因其能发出响亮声音并产生巨大力量的“手枪”状螯而闻名。手枪虾的螯产生的力量足以击昏小型无脊椎动物和鱼类。其有效科学分类为动物界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十足目鼓虾科。手枪虾种类繁多,截至2024年,其已知的物种超过1119种,分属于38个不同的属。

手枪虾是进化的奇迹,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全球热带亚热带海域的各种栖息地中),常见于珊瑚礁、牡蛎科礁、海草床、红树林以及潮间带的岩石缝隙和沙质海底。由于手枪虾是穴居动物,除了在海底四处觅食外,大部分时间都躲起来。虽然其大多数物种都有着相同的行为和特征,但部分品种的领地意识和攻击性更强,不太适合与其他甲壳亚门和鱼类共同生活。手枪虾体型普遍小巧,体长多在2-5厘米,因种类有所差异。它们有一对巨螯,当其将巨螯迅速合上时,会发出强烈的冲击波,同时会伴有气穴现象,形成极小的低压气泡,当水压回复正常时,气泡会崩裂并发出“啪嗒”的声音。气泡破碎时产生的温度跟太阳表面的温度一样高,将近6000摄氏度。手枪虾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捕食者,它们以小型无脊椎动物、浮游生物和小鱼为食,对控制这些种群数量起到一定作用。同时,它们也是许多大型生物的猎物,是海洋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手枪虾挖掘洞穴的行为有助于改善底质的通气性和混合,对海洋底栖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手枪虾闭合巨螯不只是为了捕食,还用于交流。它们实行“一夫一妻制”,根据种类不同,雌虾每次产卵的数量从几百颗到几千颗不等。手枪虾的寿命通常约为四年。

由于手枪虾种类繁多,其保护状况也各不相同。虽然手枪虾会引发水下声学干扰危害,其所产生的高强度声响会严重干扰水下声学环境,在多个方面造成显著危害。但同时,手枪虾也具有多元化的价值,体现在食用观赏经济、科研和生态领域;在文学、影视中,手枪虾也是重要的文化符号。

命名与分类

命名

手枪虾的英文名有手枪 shrimp、Snapping shrimp、Alpheid shrimp;别名有珊瑚礁中的匪徒、海底枪手、枪虾、鼓虾,因其拥有能发出响亮声音(类似手枪射击的“咔嚓”声),并产生巨大力量的“手枪”状螯。

其所在的鼓虾科学名为Alpheidae,由Rafinesque于1815年正式描述。

分类

截至2025年3月,手枪虾在ITIS中收录的有效分类信息为其有效科学分类为动物界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十足目鼓虾科。

手枪虾种类繁多,截至2024年已知的物种超过1119种,分属于38个不同的属。其中,鼓虾属(Alpheus)与共鼓虾属(Synalpheus)是最大的两个属,它们的物种数量分别远远超过330种和160种。鼓虾属堪称鼓虾科中规模最大的属之一,包含丰富多样的手枪虾种类,而共鼓虾属则有多种手枪虾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海域。此外,阿萨那虾属(Athanas)、瘦鼓虾属(Leptalpheus)等部分属的种类,在广义上也被视为手枪虾相关类群,但它们的典型性不足。

体态特征

体型构造

手枪虾隶属鼓虾科,体型普遍小巧,体长多在2-5厘米,因种类有所差异 。其身体清晰分为头胸部与腹部。头胸部被坚硬的头胸甲包裹,能够为内部器官提供可靠保护。

螯足形态

手枪虾显著的特征,长有一对不对称的螯。其中高度特化、体积硕大的螯,被称作“手枪螯”,可达其身体一半大小;另一螯则相对较小,呈普通形态。手枪螯构造极为精巧,当它迅速闭合时,能够挤出高速水流,使水中形成空化气泡。气泡破裂时,会发出类似手枪射击的声响,手枪虾也因此得名。手枪虾的手枪螯可能位于左臂,也可能在右臂,且在其生命历程中,手枪螯的位置有可能发生反转。当手枪虾失去手枪螯时,原本较小的那只螯会通过蜕壳,转变为新的手枪螯,而失去的手枪螯则会重新生长为较小的普通螯。此外,手枪螯区别于典型钳子,由“锤”和固定部分组成。使用时,“锤”向后拉至直角位置,松开后会快速撞击固定部分,产生强大的冲击波。

感官器官

手枪虾的眼睛虽小,却十分敏锐,能精准感知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此外,它们还长有一对修长的触角,不仅可以探测周围物体,还能捕捉化学信号,助力手枪虾在光线昏暗的海底环境中自如导航、寻觅食物。

体色各异

手枪虾的颜色因物种而异,但大多数手枪虾呈红色、棕色、蓝色、绿色、白色,或是多种颜色的混合,有时还带有醒目的图案。

分布栖息

手枪虾分布广泛,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全球热带亚热带海域的各种栖息地中)。它们常见于珊瑚礁牡蛎科礁、海草床、红树林以及潮间带的岩石缝隙和沙质海底。这些环境为手枪虾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充足的藏身之处。如在珊瑚礁区域,手枪虾常常利用珊瑚的缝隙和洞穴作为自己的巢穴,它们会对这些洞穴进行改造和维护,使其更适合自己的居住;而在海草床和红树林中,手枪虾则可以在海草的根状茎之间或红树林的根系附近找到庇护所,同时还能捕食那些在这些区域活动的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浮游生物。

生活习性

肢体生长与再生性

手枪虾在肢体生长方面,当遭遇攻击,其有力的大螯会脱落,之后原本的小螯会生长为具有强大杀伤力的大螯,实现武器的“换手”。不过,断肢再生过程偶尔会出现小故障,若失去小螯,手枪虾有可能错误地长出大螯,从而拥有两只大螯。但小螯对其进食有辅助作用,不可或缺。

栖息与筑巢行为

手枪虾主要栖息于海洋浅水区,像珊瑚礁、海草床以及红树林等区域。它们会在基质中积极挖掘洞穴,或藏身于珊瑚礁缝隙、岩石洞穴内,打造并守护自己的栖息之所,多数时间都待在洞穴里。

昼夜活动规律

手枪虾属于夜行性动物,白天偏好待在光线较暗的地方,夜晚外出觅食。

食物获取特性

手枪虾为肉食性动物,食物包含小型无脊椎动物、浮游生物和小型鱼类。捕食时,凭借大螯发出的强大冲击力,利用空化气泡击晕或杀死猎物。此外,手枪虾也会拾取礁岩水族箱开阔区域的剩余食物,充当食腐动物。

社交与防御策略

综述

手枪虾实行社会性一夫一妻制,具有领地意识。多数手枪虾胆小温顺,但不同种类性情有差异,加勒比地区品种攻击性相对较强。它们常独自生活,当自身或共生伙伴受到打扰时,会发起攻击。但手枪虾中的共鼓虾属(Synalpheus)会形成包含数百只个体的群体,并且生活在海绵内部,这是唯一具有社会行为的属。手枪虾遭遇威胁时,它们会通过大螯发出“咔嚓”声进行防御,部分品种声音可达210分贝。此外,手枪虾还通过“咔嚓”声的频率和喷水速度进行个体间信息交流。

领地意识

手枪虾通常具有一定的领地意识,可能会攻击体型较小或行动缓慢的鱼类和无脊椎动物。因此,在选择混养时需要谨慎。适合与手枪虾混养的生物包括一些体型较大、性格温和的鱼类,如小丑鱼、草莓鱼等,以及其他一些对水质要求相似的无脊椎动物,如某些品种的海葵目和珊瑚。要避免将手枪虾与体型过小的虾类或螺类混养,以免它们成为手枪虾的食物。

螯击技巧

手枪虾以其强大的螯击能力而闻名。基本上,虾把它的大螯当作交流工具和武器。它通过快速闭合螯发出响亮的“咔嚓”声,这一声音被誉为海洋中最响亮的声音之一。当类似活塞的部分撞击到凹槽时,会产生高速水流(速度可达约100公里/小时)。这种高速水流会形成微小的气泡,这些气泡能在极短时间内内爆。产生的力量或冲击波能够击昏猎物,甚至能瞬间将其杀死。研究表明,空化气泡破裂产生的声致发光(闪光)所达到的极端温度与太阳温度相近,估计约为5505摄氏度。这种由螯击产生的强烈闪光肉眼不可见,持续时间约为300皮秒到10纳秒。

声波交流

手枪虾之间也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交流。除了通过触角传递化学信号外,它们还会利用大螯发出的声音来进行沟通。不同的声音模式可能代表着不同的信息,比如领地宣告、求偶信号或警告信号等。

生长繁殖

繁殖周期

手枪虾的繁殖周期与雌虾的蜕壳周期有关,雌虾通常在蜕壳后具有性接受能力。

交配系统

实行一夫一妻制的交配系统,初次交配后能一直与同一配偶在一起。未配对个体会通过化学信号以及用特化的螯发出“咔嚓”声表明自己准备好交配。在雌虾蜕壳(脱掉外骨骼)时,雄虾会保护雌虾。

产卵数量

根据种类不同,雌虾每次产卵的数量从几百颗到几千颗不等。

孵化与发育

手枪虾受精卵后,卵大约需要4周(28天)孵化。幼体发育通常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之间会经历一系列蜕壳。第一阶段持续1-2小时,部分虾孵化时体型足够可跳过此阶段直接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持续28小时,眼睛和附肢进一步发育,幼体靠卵黄营养生存,直至形成功能性口器开始进食;第三阶段持续2-3天,之后进入幼虾后期,外形与成年虾相似。

寿命

手枪虾的寿命约为四年。

其他

手枪虾中有的物种像蜜蜂属一样,生活在300只或更多成员的群体中。如雷氏大螯手枪虾的群体和蜂群一样,属于真社会性群体。该群体都以一只“虾后”为中心,只有“虾后”能够繁殖,其他则负责养育幼虾和保护群体。

种间关系

共生

在手枪虾的共生伙伴中,与虾虎鱼的共生最为人所熟知。在二者的共生体系里,手枪虾凭借自身挖掘能力,承担起挖掘和维护洞穴的重任,而虾虎鱼则将这些洞穴当作安全的庇护场所。虾虎鱼具有出色的视力,相比之下,手枪虾的视力相对较弱。因此,当周围环境出现潜在危险时,虾虎鱼会通过摆动尾巴等动作向手枪虾发出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收到信号后,它们会迅速一同躲进洞穴中,以此躲避危险。

除了虾虎鱼,手枪虾还和一些无脊椎动物建立了共生关系。例如,部分种类的手枪虾会与海绵、海葵目以及珊瑚等生活在一起。在这样的共生组合中,手枪虾能从这些宿主身上获得保护,还能获取食物来源。同时,手枪虾也会为宿主贡献自己的力量,它们可能会主动清除宿主身上的寄生昆虫或其他有害生物,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宿主的健康。

捕食

手枪虾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作为捕食者,它们以小型无脊椎动物、浮游生物和小鱼为食,对控制这些种群数量起到一定作用。同时,它们也是许多大型生物的猎物,是海洋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手枪虾挖掘洞穴的行为有助于改善底质的通气性和混合,对海洋底栖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相关物种

雀尾螳螂虾

英文名:Peacock mantis shrimp

食虫类:蝉形齿指口足目(Odontodactylus scyllarus)

雀尾皮皮虾又称孔雀螳螂虾,堪称“海中拳王”,与“海底枪手”手枪虾一样,在海洋生物中独具特色。它们的3对胸足捕食爪呈红色,第二对颚足极为发达。其捕肢最前端一节呈单刺状,尖端带少许尖刺,末端尖锐如锥,根部凸起加厚,下端球状部位形似“拳头”。这独特的捕食爪折叠时,加厚部位如同锤子,能击碎甲壳亚门、贝类、腹足纲等动物的硬壳;伸展时,则可轻松刺穿动物软组织。雀尾螳螂虾复眼硕大,视觉敏锐,不仅能分辨8基色,还能察觉其他生物反射的偏振光,只要有猎物进入视野,便很难逃脱。其前肢攻击能力惊人,打击速度可达每秒23米,打击频率高达每秒50次,瞬间产生1500牛顿的力,这相当于小口径子弹的冲击力,不仅能粉碎贝壳和甲壳类动物的外壳,甚至能打碎3毫米厚的玻璃水族箱。雀尾螳螂虾主要栖息于热带亚热带珊瑚礁区域,凭借强大的捕食能力,成为海洋中最具攻击性和破坏力的捕食者之一。

注意不要把手枪虾和雀尾螳螂虾养在一起。雀尾螳螂虾是大型捕食者,根据种类不同,它们的体长可达35厘米。此外,除了产生冲击波,雀尾螳螂虾还能造成很多AD。在大多数情况下,雀尾螳螂虾在与手枪虾的对抗中会获胜,因为它们的身体更强壮。

生存现状

手枪虾独特的“咔嚓”声,是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留下的特殊印记,更成为了判断珊瑚礁健康与否的重要生物指标。对于经验丰富的潜水者来说,珊瑚礁附近此起彼伏的 “咔嚓” 声,早已成为他们熟悉的水下旋律。尽管这声音会干扰军事声呐系统的正常运行,给军事作业带来阻碍,但海洋生物学家却极为重视它——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声音信号,科研人员能够快速评估珊瑚礁的健康状况。但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海洋升温,正给珊瑚礁生态系统带来灭顶之灾。科学家预测,一旦全球平均气温上升2℃,99%的珊瑚礁将从地球上消失。而珊瑚礁是手枪虾赖以生存的家园,不仅为它们提供食物,更是抵御天敌的重要庇护所。珊瑚礁的急剧退化,必然导致手枪虾的生存空间被大幅压缩,种群数量面临锐减风险。海洋温度的升高会使手枪虾变得更加活跃,其发出的“咔嚓”声也愈发响亮。由于手枪虾是海洋噪音的主要制造者之一,持续增大的声响可能打破海洋原有的声环境平衡。这不仅会增加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压力,导致它们出现生理和行为上的异常,还可能干扰鱼类的声信号交流,破坏海洋生物间的协同关系,进一步加剧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失衡,让手枪虾本就严峻的生存形势雪上加霜。

物种保护

由于手枪虾种类繁多,其保护状况也各不相同。随着科学家们对手枪虾所在的鼓虾科的研究仍在不断深入,致力于了解它们的生态、行为、进化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由于手枪虾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保护它们的栖息地,如珊瑚礁、海草床和红树林等,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此外,过度捕捞、栖息地破坏和海洋污染等威胁着手枪虾的生存,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来确保这些独特生物的持续生存。

相关价值

食用经济价值

在部分地区,手枪虾凭借鲜美的肉质,成为海鲜市场上颇受青睐的商品,满足了消费者的饮食需求,推动了当地渔业经济发展。然而,手枪虾在自然环境中的繁殖速度相对有限,过度捕捞行为对其种群数量构成了严重威胁,破坏了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平衡,也削弱了该物种可持续的经济价值。

水族观赏价值

手枪虾独特的外观和有趣的行为,使其在海水水族贸易中备受青睐。手枪虾拥有一对不对称的大螯,其大螯快速闭合时产生的空化气泡与独特声响,极具观赏价值。同时,部分手枪虾与虾虎鱼等生物的共生行为,为水族箱营造出奇妙的生态景观,满足了水族爱好者对多样化、趣味化水族景观的追求。然而,手枪虾对水质和环境变化极为敏感,人工饲养时,需严格控制水族箱的水质参数,如酸碱度、盐度和温度,并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包括充足的藏身空间和合适的底质,以确保其健康生存。

科研价值

手枪虾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尤其是大螯的结构和发声机制,为科研工作者带来诸多启发。在工程技术领域,科学家对大螯在高速闭合时产生的动力机制开展研究,旨在模仿其结构设计出更高效的水下推进装置,提升水下航行器的机动性与能源利用效率。材料科学领域,通过探究手枪虾大螯的材料构成与结构,有望研发出兼具高强度与柔韧性的新型材料。而空化气泡产生原理的研究,则为开发新型加工技术提供了方向,例如在微纳加工、清洗等领域实现更精准的操作。

生态认知价值

手枪虾不仅在助力人类认识海洋生态方面价值显著,还对渔业资源的维系发挥着关键作用。在生态认知层面,手枪虾独特的身体构造、复杂的行为模式,以及与其他生物间形成的共生关系,极大地加深了人类对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理解。深入研究手枪虾,有助于探究海洋生物的适应性进化历程,明晰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为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指引。同时,其为探索自然奥秘、揭示自然规律开拓了新方向,为新技术的研发提供了宝贵的自然蓝本与创新思路。在渔业生态领域,手枪虾虽不是渔业的主要商业捕捞对象,却在海洋生态和渔业资源的稳定上占据关键地位。作为鲷鱼、鲈鱼等众多经济鱼类以及甲壳亚门的重要食物来源,手枪虾种群数量的稳定,直接关乎海洋食物链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助力这些生物维持生长与繁衍。此外,手枪虾通过调控浮游生物和小型无脊椎动物的数量,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进行调节,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间接保障 。

相关危害

手枪虾会引发水下声学干扰危害,当其大螯闭合时,能产生高强度声响。当大量手枪虾聚集,其发出的声音会严重干扰水下声学环境,在多个方面造成显著危害。

发现过程

1942年初,美国一艘潜艇于望加锡海峡执行任务时,艇上侦听设备频繁遭受“噼噼啪啪”的神秘噪声干扰,噪声来源一度成谜。科学家在附近海域发现大量聚集的手枪虾,便推测这些海洋生物可能与异常噪声相关。

1946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战争研究部海军电子实验室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噪声源于手枪虾的巨螯快速闭合时产生的剧烈碰撞。

2000年,荷兰特文特大学应用物理教授洛泽(Lohse)及其研究团队,借助高速摄影技术与水听器设备展开研究,才彻底揭示噪声成因——水射流运动过程中形成的气泡。这些气泡不仅能发出高强度声响,还具备惊人的破坏力 ,对潜艇等设备正常运行造成了显著干扰。

空化现象

手枪虾的大螯的快速闭合能够产生高达115km/h的高速水流,这种速度形成的低压足以使液态水在无需加热的情况下直接转化为水蒸气,形成了气泡,这一过程被称为空化现象。其物理原理是在流体中,流速增加时压强会减小,而流速减小时压强会增加,这是伯努利原理的体现。同时,液体的沸点会随着压强的降低而降低,这也是在高海拔地区使用沸水水煮鸡蛋也难以煮熟的原因。

空泡气泡产生后,由于其泡内压力远远低于外部水压,气泡会被迅速挤压收缩,最终发生坍缩溃灭,产生冲击波以及近210分贝的声音,手枪虾也正是利用这些空化气泡,成为海洋里的夺命高手。

海洋生物交流受阻

手枪虾产生的噪声,会掩盖其他海洋生物发出的声音信号。许多海洋生物依赖声音进行觅食、求偶、防御等活动,手枪虾的干扰可能使这些生物难以准确接收和传递信息,影响它们的正常生存和种群繁衍。

军事行动面临挑战

在军事领域,声纳设备是水下探测的重要工具,对国防安全起着关键作用。手枪虾产生的噪声干扰,可能导致声纳探测出现误差,影响对水下目标的定位和识别,进而影响军事行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给国防安全带来潜在风险。

海洋科研受限

在海洋研究中,科学家借助水下通讯系统收集数据,以此了解海洋生态、探索海洋奥秘。手枪虾的噪声会降低水下通讯系统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增加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难度,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出现偏差,阻碍海洋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

相关文化

文学作品的象征意义

在小说《白夜行》中,书摘提到“枪虾会挖洞,住在洞里。虾虎鱼会住在它的洞里,并在洞口巡视,有外敌靠近就摆动尾鳍通知枪虾,它们合作无间,互利共生”,并以“雪穗是枪虾,亮司就是她的虾虎鱼”作比。作者借助手枪虾与虾虎鱼的共生关系,隐喻小说中人物之间紧密又特殊的联系,使手枪虾成为承载复杂情感与人物关系的文学意象,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影视领域的独特呈现

在现代影视文化中,手枪虾展现出别样魅力。Netflix制作的电影《超能计划》中,杰米·福克斯饰演的角色短暂拥有了手枪虾的能力,能将雨滴转化为高速喷射物,所到之处皆被摧毁。这一设定让手枪虾这一小小的海洋生物登上大银幕,以其独特的能力引发观众的想象与关注,彰显了手枪虾在影视创作中激发创意、增添奇幻色彩的价值。

参考资料

Pistol Shrimp Care Guide: Diet, Size, Punch & Power.www.aquariumsource.com.2025-03-25

Pistol Shrimps: 14 Impressive Facts about the Noisy Hunters.oceanhero.today.2025-03-26

Alpheidae Rafinesque, 1815.itis.gov.2025-03-25

Pistol Shrimp – Detailed Guide: Care, Diet, and Breeding.aquariumbreeder.com.2025-03-25

Pistol Shrimp Facts.factanimal.com.2025-03-25

The Amazing Mantis Shrimp Punches Its Prey, Plus More Colorful Facts.animals.howstuffworks.com.2025-03-25

Alpheidae.sciencedirect.2025-03-25

夏天在海边看到这些,赶紧跑!千万别用手摸.微信公众平台.2025-03-25

ALPHEIDAE.animalia.bio.2025-03-25

Alpheus bellulus Miya & Miyake, 1969.itis.gov.2025-03-25

Tiger Pistol Shrimp (Alpheus bellulus).www.aboutfishonline.com.2025-03-25

Alpheus randalli A. H. Banner & D. M. Banner, 1980.itis.gov.2025-03-25

Randall's Pistol Shrimp.reeflings.com.2025-03-25

Red Snapping Shrimp.www.aquariumdomain.com.2025-03-25

Alpheus soror Bruce, 1999.itis.gov.2025-03-25

Alpheus soror.www.reeflex.net.2025-03-25

海洋科普(1537)| 手枪虾:深海里的夺命高手.微信公众平台.2025-03-26

出拳速度堪比子弹 “海中拳王”雀尾螳螂虾是怎样诞生的.微信公众平台.2025-03-25

能发出巨响,破坏力惊人…这是什么迷幻的气泡?.微信公众平台.2025-03-26

白夜行.豆瓣读书.2025-03-26

超能计划的剧照.豆瓣电影.202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