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
洛阳牡丹为中国洛阳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产地位于黄河中游南岸,总面积的80%以上为丘陵、山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热量适中,水资源较为丰富,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洛阳牡丹栽培历史悠久,始于中国隋朝时期,鼎盛于唐朝时期,在宋代名扬于天下。发展到现代,洛阳牡丹不仅在原产地中国广受欢迎,更传至意大利、德国、法国、日本多个国家。
洛阳牡丹品种繁多,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9大色系、10种花型,主要品种为大胡红、墨洒金、状元红、豆绿等。其花色奇丽,被广泛种植于专类园、风景名胜区、庭院、街道等地。此外,洛阳牡丹还可作为食品原料,主要产品有牡丹成分食品、牡丹文化元素食品和牡丹保健食品3类。
洛阳牡丹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1982年,洛阳市将牡丹定为市花,并决定每年的4月15日至25日举办洛阳牡丹花会。洛阳牡丹深受中国古代文人的喜爱,历史上赞美洛阳牡丹的诗词众多,如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洛阳牡丹图》、的《洛阳春吟》等。此外,洛阳牡丹还是太平昌盛、人物风流的代表。2006年,洛阳牡丹被列入《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示名单》。2021年,“洛阳牡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成为洛阳市申报成功的第7个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栽培历史
洛阳牡丹的栽培始于中国隋朝,当时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下诏天下进贡花卉,仅易州一地就进贡牡丹20箱,于是洛阳自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牡丹栽培中心。隋灭亡后,唐定都长安,长安牡丹逐渐兴盛起来。长安牡丹的发展,很快影响到其他地方,首先就是经济比较繁荣的洛阳市。当时,牡丹的栽培已遍及宫廷、民间,花色品种逐渐丰富,由隋时的红、黄二色,发展为红、紫、黄、白、浅红等颜色,同时也出现了重瓣、半重瓣花型。
北宋时期,都城移至与洛阳市相近的开封市,但位于开封以西、号称唐长安城的洛阳,经济文化发达,且当时已有300多年的牡丹栽培史,所以种牡丹、赏牡丹的风气又兴盛起来,中国牡丹栽培中心再一次转移到洛阳。此时的洛阳牡丹有三大特点:第一,洛阳人爱牡丹、栽牡丹、赏牡丹已成为民风民尚,从此便有了“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说。第二,栽培普遍,技艺提高,新种迭出,姚黄、魏紫等名优品种就出于此时,牡丹的栽培技艺也在此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民间也出现了很多栽种牡丹的能手。此外,还拥有了牡丹切花保鲜技术。第三,出现了许多关于牡丹的著作。前文欧阳修、周师厚、张峋等论述牡丹栽培技术品类的专著就成书于此时。洛阳牡丹的栽培始于隋朝时期,鼎盛于唐朝时期,在宋代名扬于天下。
之后,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和洛阳市名园的毁夷,至南宋时,四川天彭牡丹继起,有“小洛阳”之称。从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中所列60多个品种看,大都是从洛阳引进的。明代,盛极一时的亳州市牡丹也有许多是从洛阳引进的老品种。清代流行的牡丹品种曹州牡丹也和洛阳牡丹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由此可见洛阳牡丹的传播和影响。发展到现代,洛阳牡丹不仅在原产地中国广受欢迎,更传至意大利、德国、法国、日本、美国、荷兰、南非、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
形态特征
洛阳牡丹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间。根肉质少分枝。二回三出羽状复叶,互生。花单生茎顶,花径10-30厘米,花朵硕大,花色繁多,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色、复色等多种颜色。果为蓇葖果,果实内包有圆形似玉米粒大小的种子,成熟时为黑色。
产地环境
地势
洛阳牡丹的产地为中国洛阳市,其位于黄河中游南岸,河南省西部,属于豫西山区,北跨黄河,南依伏牛山,东临郑州市,西界三门峡市,东西长179千米,南北宽168千米,总面积1.52万平方千米,丘陵、山地占洛阳市总面积的80%以上,平原川区占全市总面积的10%左右,素有“五山四岭一分川”之说。
气候
洛阳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热量适中,冬不严寒,夏不酷热,最低气温为-18℃,最高气温为41℃,年平均温度为14.5℃,年平均降水量为604.9毫米。洛阳市光照充足,变幅较大,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特点,该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宜牡丹生长。
生长习性
洛阳牡丹喜爽干燥的环境,忌严热潮湿,可耐-30℃的低温,在年平均相对湿度45%左右的环境中可正常生长。洛阳牡丹为长日照植物,喜光,其花芽在长日照中形成,中长日照中开花,但其又不耐强光直射,盛夏季节高温强光会灼伤洛阳牡丹的叶片,影响光合作用,严重的还会导致植株枯枝和死亡。洛阳牡丹为喜肥花木,因其花朵硕大,花瓣繁多,开花时消耗养分非常大,故才有“舍命不舍花”的俗语,因此洛阳牡丹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或砂壤土中,在粘重土壤或低温处中易生长不良。花期为4-5月。
栽培技术
育苗方式
播种
采集洛阳牡丹的种子,并用温水浸泡,然后与适量的草木灰混匀保存。播种前可用赤霉素提前浸种,待1周后种子解除休眠期,芽和根同时长出时即可播种。播后及时覆士,并立即加盖地膜,以保温过冬。
分株
洛阳牡丹的繁殖季节每年仅有一次,即在九月下旬到十月上中旬,因此花农有“春分栽牡丹,到老不开花”的说法。在繁殖季节,将一株牡丹挖起进行分株,注意每株都要带有根。结合分株,可将比较粗、长的大根剪掉。分株后,可晾2-3天,然后再移栽进土壤中。
嫁接
选择芍药根作为嫁接砧木,当年生的牡丹枝条作接穗,注意每个接穗必须有1-2个芽。嫁接成活的苗经过三年培育,一般可以开花,可直接移栽进土壤中,也可上盆栽种。
养护管理
水肥
洛阳牡丹浇水需见干见湿,不可浇大水,以防湿度过大,造成植株烂根。栽培初期浇水的次数可多些,使植株的鳞芽、枝条保持湿润。在花芽露头时,可减少喷水次数,以防花芽中积水腐烂,注意植株开花时不可将水浇到花蕾上。洛阳牡丹具有庞大的根系,根系中贮存的养料基本能够满足开花的需求,但仍然需要追肥以补充营养,特别是在花期调控的后期。施肥可采用根部施肥或叶面喷肥,其中叶面喷肥效果更佳,肥料以磷酸二氢钾、硫酸亚铁水溶液为主,注意浓度不可过大。
中耕除草、遮阴
在洛阳市,夏季是牡丹田禾本科杂草滋生的旺季,因此需及时中耕除草、锄地松土。可每月中耕锄草1-2次,保持土壤疏松,加快土壤水分蒸发。中耕时需做到有草即除、勤锄、浅锄,以保持田内无杂草。牡丹需要良好的光照才能正常生长,但其又不耐强光直射。因此可在盛夏时节,采取相应的遮阴方式,如搭遮阳网、稻草扎成伞、栽种落叶小乔木等。
花期调控
洛阳牡丹的花期调控,主要是在冬季为其提供一个合适的生长发育温度,从而改变其花期。在整个调控过程中,积温对牡丹开花的早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牡丹从缓苗期至新枝生长期约20天,此阶段夜间温度需控制在5-8℃,白天温度在10-14℃,有效积温约100℃。牡丹从幼蕾期到展叶期约14天,此阶段夜间温度需控制在9-12℃,白天温度在12-18℃,有效积温约为230℃。牡丹从圆蕾期到初开期约20天,此阶段夜间温度需控制在14-18℃,白天20-23℃,有效积温约500℃。注意牡丹花期调控时需循序渐进,不可温度忽高忽低。
病虫害防治
洛阳牡丹的常见病虫害有炭疽病、腐烂病、叶斑病、根腐病、蜗牛、绿绿虫等。针对易发的病虫害,需以预防为主,可在天气晴好时适当通风换气。炭病发病初期可喷施炭疽福美药剂杀菌,叶斑病、腐烂病等病害发生时喷施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农用链霉素等药剂,根腐病发病初期可用速克灵、特立克、福美双等药剂灌根。防治蜗牛可人工捕杀,也可在花盆外围撒上一圈氧化钙,金龟子成虫可人工振落捕杀,也可用黑光灯诱杀,在发生盛期可喷施甲氰菊酯乳油、功夫乳油等药剂杀虫脒。
用途
园艺观赏
洛阳牡丹品种繁多、花色奇丽,在园艺观赏方面应用广泛。
专类园绿化
洛阳牡丹多被用于组建牡丹专类园,该园以牡丹的观赏或生产为主题,品种多,数量大,最能体现洛阳牡丹丰富多彩的的品类和姹紫嫣红的景象。专类园中牡丹的配置可分为规则式和自然式两种,规则式牡丹园牡丹集中连片、规则栽植,一般不与其他园林植物、山石建筑相混配,如洛阳中国国花园的牡丹专类园;自然式牡丹园牡丹自然栽植、可多可少,并与其他园林植物、园林小品相结合,如洛阳牡丹公园的牡丹专类园。
景区绿化
风景名胜区中洛阳牡丹往往作为景观的一部分,不作为植物主体贯穿整个园子。因此,牡丹的栽植数量和方式可灵活掌握。具体配置方式有规则式、自然式、花台式等。洛阳市白马寺景区采用规则式种植牡丹,洛阳周边一些乡村采用自然式种植牡丹,洛阳龙门风景区则采用花台式种植牡丹。
庭院绿化
洛阳牡丹在庭院绿化中应用广泛,无论是孤植、对植于花台、假山或园路旁,还是丛植点缀草坪,或片植丛林,都能起到绿化、美化的作用。在一些大型院落,可选择景点突出的位置,筑花坛或花镜进行种植。在庭院园林植物中,牡丹起着亮化色彩、装饰景点的作用。
道路街头绿化
洛阳牡丹花端庄大方、雍容华贵,适宜栽培于道路、街头绿地等处,也可种植于次干道两侧、主干道分车带、街心花园等地,可搭配不同品种的洛阳牡丹种植,也可与海棠、月季、蜡梅、雪松配植,以达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绿化效果。
盆栽绿化
洛阳牡丹盆栽可在室内展览,也可在园林景点摆放,还可成为居民室内或阳台上的装饰。盆栽牡丹还可作为春节居家摆设和馈赠亲友的礼品,承担起洛阳牡丹产业发展先锋的角色。此外,洛阳牡丹还是很好的鲜切花材料。
食用产品
以洛阳牡丹为原料的食品种类较为丰富,主要分为牡丹成分食品、牡丹文化元素食品和牡丹保健食品3类,其中牡丹成分食品有牡丹糕点、牡丹果脯、牡丹酒、牡丹配置酱料等。牡丹文化元素食品主要是将牡丹文化元素与食品相结合的一类产品,可增加游客的牡丹食品文化体验,代表产品有牡丹银丝酥、牡丹水席菜等。牡丹保健食品主要是牡丹花茶、牡丹籽油,其中牡丹花茶种类丰富,包括武皇牡丹花茶、牡丹花苞茶、牡丹花心茶、牡丹花果茶等。
医学药用
据中国药用书籍《图解神农本草经》记载,洛阳牡丹根、皮、花可入药,具有消散血、治疗肠胃留滞不通、安宁五脏、消除疮的功效,可治疗恶寒发热、中风、抽搐痉挛、惊恐癫痫等疾病。
主要品种
洛阳牡丹品种繁多、花色齐全、花型多变、花朵硕大,据2007年的《洛阳牡丹品种考察》记载,洛阳牡丹可依据品种、花型等特点分为以下类型。
据2020年《中国牡丹》记载,可按花色将洛阳牡丹分为九大色系,具体如下。
据2016年《中国标准导报》记载,洛阳牡丹为丛生灌木,通过株形和分枝方式也可区分不同的品种,具体如下。
此外,因为品种的不同,洛阳牡丹的叶子所呈现出来的形状、宽窄、厚薄、颜色等也各不相同。如“大胡红”叶大、圆而肥厚,叶面多平展;“墨洒金”叶形大而长,但小叶较狭长,质地薄,较稀疏开展或下垂;“堰红桂”全叶中等大小,小叶长椭圆形,边缘缺多且较尖、上卷,叶多斜伸;“豆绿”叶背有一层白绒毛;“大棕紫”叶色发紫红等。
产业发展
发展历史
中国洛阳牡丹的产业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发展方向
生产
2003年,洛阳市牡丹种植已达3000余万株,中国品种774个,其中新育品种64个,并引进其他国家名贵品种100个,形成了邱山、洛南和白马寺三个牡丹开发区。有种植面积在100亩以上的生产基地21个,商品牡丹生产基地68个,20余个催花牡丹基地,面积达2000余亩,为生产优质牡丹种苗和新型催花牡丹莫定了良好的基础。2003年时,洛阳市的牡丹生产已初步调整了品种结构,基本实现了种植规模化、管理科学化、商品批量化和供应标准化的商品牡丹产业化格局。
2019年,洛阳市建设了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的优势牡丹产业基地,种植面积达到1130多公顷,其中仅观赏性的牡丹就有近267 公顷,规模较大的牡丹生产基地有68家,有20%能够达到牡丹标准化生产经营。洛阳市的大型牡丹观赏园有12个,各个园区的牡丹开花时间不一,正好形成了市区、邯山和南部山区相继盛开的局面。
科研
2003年,牡丹市科研人员已经掌握了牡丹常年开花技术,并在国色牡丹园建立了牡丹四季开花展室。同时通过引进晚开品种,建造遮荫棚和制冷棚,利用化学药剂和生物调节剂等措施,使大面积牡丹花期延长至5月上旬。在国际劳动节假期后形成了第二个赏花高峰,扩大了赏花客源。在主要公园和牡丹园区建设花期控制设施,基本做到四季有。此外,积极开展轻质盆栽牡丹和催花牡丹栽培技术研究,积极开展牡丹生长发育规律研究,培育了30多个不同用途的新品种,引进先进的牡丹嫁接砧木新材料和嫁接新技术,加快了繁殖速度,提高了牡丹生产的科技含量。
2011年,洛阳市花木公司暨国际牡丹园成功实施了洛阳牡丹、芍药种子搭载神舟八号飞船开展航天育种的科研行动,开辟了牡丹、芍药高科技育种新纪元。2018年,洛阳成功育成克隆牡丹高科技品种——太空牡丹,并获得太空牡丹苗、太空芍药苗30余株。其中,在2016年已有7株凤丹类牡丹开花的基础上,又增加了2个花色组合初花。2018年,该园在万芳园“航天育种网室”,举办牡丹、芍药航天育种及图片展。
2015年,洛阳关于牡丹基因组学的研究取得了5项世界领先成果,分别为第一次系统性进行了牡丹种质资源研究,摸清了牡丹“家底”;第一次绘制出牡丹聚类树,搞清了牡丹“亲缘关系”;第一次大规模开发出269万个多态性的SNP分子标记,绘制了牡丹脱氧核糖核酸指纹图谱,为牡丹品种办理了“身份证”;第一次定位牡丹农艺性状相关基因,明晰了分子育种“路径”;第一次绘制出牡丹高密度遗传连锁图,为牡丹基因组图谱绘制“奠定了基础”。
2017年9月26日,洛阳农林科学院和深圳华大基因农业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破译牡丹基因组,填补了芍药科植物基因组研究空白。
2019年,洛阳市成立了牡丹研究院、中国花卉工程技术中心牡丹研发与推广中心等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发展方向,积极引进名、优、特、稀品种,推进栽培品种的优化升级。关于牡丹的科研专利有20多项得到了国家审批,在牡丹园艺特性、花期控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让洛阳牡丹―整年都可以开花。
2023年,洛阳申报的25个牡丹新品种成功通过有关专家鉴定,新品种涉及红、紫、粉、白、黑、黄、蓝七大色系。截至2022年,洛阳共有“九大色系、十大花型”1394个牡丹品种,加上此次通过鉴定的牡丹新品种,全市牡丹品种总数达到1419个。这些新品种不仅丰富了牡丹观赏品种和牡丹品种资源类型,而且对延长牡丹花期、促进牡丹产业提质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市场
2003年,洛阳市建设了一座功能齐全、档次较高的牡丹花卉交易市场,同时在中国上海开辟了一个固定的洛阳牡丹展销市场,在北京建立了一个洛阳牡丹展销基地,在福州市、广州市、厦门市和成都市等10余个大中城市建立了洛阳牡丹展销点,进一步拓宽了洛阳牡丹的营销渠道。在建设中国市场的同时,继续巩固和提高在美国费城设立的洛阳牡丹展销基地,并与荷兰、日本和法国等国家合作,开发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商品牡丹市场。随着第20届牡丹花会的成功举办,洛阳牡丹不仅销往中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而且出口十几个国家,年销售量达到100万株以上,收入达1000多万元,创汇50余万美元。
2019年,洛阳市积极引导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特色牡丹产业,并与全国各地的农业市场建立了互通关系,进一步提升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同时,洛阳牡丹积极参与北京奥运会、上海市世博会等国际盛事。每年进入市场的牡丹种苗有400万株,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中国香港、欧美地区等。
延伸文化
举办花会
洛阳牡丹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982年,洛阳市将牡丹定为市花,并决定每年的4月15日至25日举办洛阳牡丹花会。花会坚持“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宜传洛阳市,扩大开放”的原则,已经成为一个赏花观灯、旅游观光、经贸交流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经济文化活动,成为中国起步较早、规模较大、坚持较好的著名节会品牌。2011年,牡丹花会升格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成功打造“牡丹花都”这张名片。
诗词
洛阳牡丹深受中国古代文人的喜爱,历史上赞美洛阳牡丹的诗词众多。如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其中记载“至牡丹则不名直曰花,其意谓天下真花独牡丹,其名之著,不假曰牡丹而可知也,其爱重之如此”,其另一名篇《洛阳牡丹图》中记载“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这句诗写明了洛阳的特殊地形使牡丹得天独厚。此外,宋代文人梅尧臣的《韩钦圣问西洛牡丹之盛》、邵雍的《洛阳春吟》、司马光的《又和安国寺及诸园赏牡丹》等都赞美了洛阳牡丹的繁盛、奇艳。其中第一个完整表达出洛阳市牡丹甲天下的是欧阳修,其专著《洛阳牡丹记》开篇即指出“牡丹出洛阳市者,今为天下第一”。这一说法在当时是得到普遍认同的,从“洛阳牡丹名品多,自谓天下无能过”、“洛邑牡丹天下最,西南土沃得春多”等诗句均可看出。此后,洛花成为牡丹的别称。
文化象征
在中国古代宋朝时期,洛阳牡丹是太平昌盛、人物风流的代表。可以看出,宋人眼中的洛阳牡丹已非寻常牡丹,而是一个崇高的精神象征与文化符号,其具体含义包括:
文化创新
洛阳市以牡丹甲天下,也是中国陶瓷文化重要发祥地。2009年底,李学武先生成功始创新派艺术陶瓷——洛阳牡丹瓷。将悠久的洛阳牡丹文化与古老的陶瓷工艺有机融合。2012年5月5日,洛阳牡丹瓷博物馆在洛阳市市牡丹宫揭幕,主要从事牡丹瓷与牡丹文化相关藏品的收藏、保护、研究等,标志着中国首家牡丹瓷博物馆正式成立。馆内藏品有宋代牡丹纹瓷枕、红绿彩牡丹碗、牡丹绢绣、洛阳牡丹瓷等。2022年,牡丹博物馆在4月中旬面向公众开放,牡丹文化厅分为牡丹品格、牡丹诗文、牡丹谱记、牡丹艺术、牡丹花会等5个单元,主要展示牡丹的历史人文内涵,通过图文、实物、场景、多媒体等手段,系统介绍牡丹文物、诗文、谱记、艺术等牡丹文化相关内容,集中陈列洛阳出土的有关牡丹的古典文物。
洛阳牡丹与戏剧、故事、诗歌、传说、文学、艺术、邮票、音像制品等多种文化产品相结合,开发了系列产品,弘扬牡丹文化。如2009年世界集邮展览时,中国国家牡丹园、世界邮展办联合推出了2009世界邮展唯一特种藏品“牡丹十二品”邮票。截止2013年,洛阳市已经开发的牡丹文化产品有牡丹画、牡丹书法、牡丹石、三彩牡丹、牡丹丝绸、假花牡丹、牡丹化妆品、牡丹文化表演等。
地理标志
2006年,洛阳牡丹被列入《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示名单》。2021年,“洛阳牡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成为洛阳市市申报成功的第7个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体现洛阳牡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洛阳牡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主体取汉字“洛”形,经左右镜像处理合成一朵盛开的牡丹图像,也像极了凤凰;整体着以喜庆红和富贵金两种颜色,更加彰显洛阳牡丹的雍容华贵。
卡通形象
据“今报洛阳市”记载,2008年4月8日上午10时, 网络漫画“小破孩”当选洛阳牡丹代言人,其代言发布会在中国洛阳国家牡丹园如期举行,这标志着洛阳文化产业的第一个“卡通大使”诞生。“小破孩”作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知名原创动漫品牌,已得到洛阳市市民的认同,并产生了重要影响。
2009年4月8日,中国洛阳牡丹花会公布了吉祥物,吉祥物名为牡丹仙子。洛阳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吉祥物以牡丹卡通人物为基本造型,主色调为洛阳红,活泼可爱、笑容可掬,充满强烈的感染力与亲和力。吉祥物牡丹仙子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迈着轻快的步伐、扬起热情的双臂,欢迎游客来洛阳市赏牡丹。
获得荣誉
在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洛阳市的多个牡丹品种、牡丹切花、牡丹盆花等展品及牡丹科研成果,荣获金、银、铜奖及优秀奖。在本届花博会上,河南省有20项科研成果获奖,洛阳市市共占14项,其中洛阳农林科学院的“粉娥献媚”牡丹获金奖。
2019年5月5日,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牡丹弄岗报春苣苔国际竞赛中,洛阳牡丹共获奖项221个,其中金奖22个、银奖46个、铜奖62个、优秀奖88个、个人奖3个。获奖总数及各类奖项均列所有参赛团体第一。
相关名园
中国国花园
中国国花园始建于2001年9月,2003年4月对外开放,位于洛河南岸隋唐城遗址上。国花园以隋唐历史文化为依托,以牡丹文化为主要景观内容,是融历史文化、牡丹文化和园林景观为一体的牡丹专类园。其中种植牡丹1000多个品种50万株,包含牡丹的九大色系,另种植乔、灌木及各类植物100多个品种。国花园分为六个景区,即西入口景区、牡丹文化区、牡丹历史文化区、堤面游赏区、东入口景区、生产管理区,其中东大门充分展示牡丹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西大门由孔雀与牡丹雕塑组合而成的60余吨的钢板结构,象征着吉祥与富贵,极富现代气息。
王城公园
王城公园因修建在东周王城遗址上而得名,是洛阳市古城的最佳赏花处。公园由古文化区、牡丹文化区、动物馆、游乐场等几个部分组成,整个公园牡丹观赏区主要分为牡丹仙子观赏区、紫云天香台牡丹观赏区、傲梅渲春牡丹观赏区、春晓岸牡丹观赏区、丹香迎宾牡丹观赏区、王城春早牡丹观赏区、甘棠洲牡丹观赏区。作为首届牡丹花会的发祥地,王城公园是历届牡丹花会的主会场,也是洛阳市牡丹花期最长、景观效果最好的牡丹观赏园。
隋唐城遗址植物园
隋唐城遗址植物园面积186公顷,始建于2005年,是以洛阳市的山、水、植物和隋唐城遗址文化为基础,坚持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集科研科普、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园内建有千姿牡丹园、野趣水景园、木兰琼花园、百草园、梅园等17个专类园区。2010年,中国牡丹芍药协会将此园确立为中国牡丹传统品种资源基地。
相关研究
真菌性病害研究
有学者通过实验研究洛阳牡丹的2种真菌性病害,即牡丹灰葡萄孢和牡丹黄斑病变的病原菌。根据形态学特征,这2种真菌性病害的病原菌分别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和斑点叶点霉(Phyllostica commonsii)。以上实验结果可为洛阳牡丹的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鲜花香气成分研究
有学者通过实验研究4个洛阳牡丹品种鲜花的香气成分,发现肉芙蓉中的香气成分有26种,海黄中的香气成分有32种,香玉中的香气成分有39种,丹凤中的香气成分39种,均包括醇类、醛类、类、萜烯、烷烃类及其他类成分。四种牡丹中含有13种共有成分,而海黄、香玉、丹凤分别有8种、12种、13种特有的香气成分。以上数据为洛阳牡丹鲜花天然香气资源的利用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资料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11-29
今后,洛阳牡丹有了专属“身份证”.河南省人民政府.2023-12-08
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示名单.河南省人民政府.2023-12-08
河南洛阳育成太空牡丹克隆牡丹高科技品种-最新报道-区域创新.中国科技网.2023-12-15
牡丹有了身份证:牡丹基因研究5项成果世界领先_河北新闻网.河北新闻网.2023-12-15
中国科学家首次破译牡丹基因组,三项成果世界领先.澎湃新闻.2025-03-12
洛阳牡丹家族再添新成员 25个牡丹新品种通过审定.今日头条.2023-12-15
洛阳牡丹选代言人 网络漫画“小破孩”当选(图)-新闻中心-北方网.北方网.2023-12-15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洛阳牡丹花会吉祥物.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2023-12-15
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洛阳牡丹”荣获多项大奖.河南省人民政府.2023-12-15
世园会上洛阳牡丹放异彩 共获奖项221个.河南省人民政府.2025-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