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县
温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焦作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焦作市南部。北邻沁阳县、博爱县,西接孟州市,东毗武陟县,南壤郑州市巩义市,总面积为481.3平方千米。根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温县常住人口为39.4万人,截至2023年,温县下辖4个街道5个镇2个乡,县政府驻黄河路55号。
温县地势平坦,由东向西略有升高,由于历史上黄、沁河多次泛滥,形成西高东低、南滩北洼、中间岗的地貌特点。温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夏秋热,冬春寒冷干燥。温县是千年古县,夏称温国,周为都邑。秦初,置郡县时废温。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温县。代武德三年(620年)改名武德县,置北义州。元代李世民四年(1232年)元军占领温县,隶属于孟州市。1960年10月,温县废,入沁阳市。1986年至今属焦作市。
温县进入2020年全省县域工业30强榜单。温县经济主要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主导产业为种植业,第二产业支柱产业为农副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制革制鞋业,第三产业主导产业有旅游业、电子商务业、现代物流业。2021年温县地区生产总值201.6962亿元,2020年,三次产业比重13.6∶36.4∶50。
温县历史悠久,有大量历史遗迹和文物珍品,温县历史名人有“孔门十哲”之一卜子夏,两晋王朝奠基人司马懿,北宋山水画大师郭熙,拥有慈胜寺、徐堡古城址、遇仙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陈氏太极拳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项。温县是中国十大休闲旅游县、全国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有国家A级旅游景点陈家沟景区、小麦博物馆景区、子夏湖景区等
地名由来
温县古称“温”,缘于境内有两个温泉。一个在今孟州市西北的治墙村(古时属温),夏凉冬温,流入于溴水;一个在今温县城西南。《温县志》载:相传泉流常温,士忻以德,民利灌溉。此温泉已因黄河湮绝计数百年。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温县是华族最早的聚居区之一,从境区西梁所、东口等古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器和手制彩陶文物考证,属仰韶文化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此地已立国,境内有温泉得名,称温国。商、周两代为辅腹地,春秋时期(前635年)晋国在此建县。
西周初年,姬发姬发将温、州、原等十二邑赐给大司寇苏忿生,温为首邑。古温城亦称“苏城”或“苏封”。春秋末期和战国前期,晋上卿赵氏,魏氏,先后推行变法,使温地经济得到发展。至魏文侯时,温地农业、手工业都很发达,被称为“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之一。
秦汉至南北朝
秦初,置郡县时废温。将温境区域分别划归三川郡的河雍(今孟县)和怀县(今武陟)辖属。
刘知远二年(前205年)三月,刘邦平定河内,复置温县,治所在古温城。次年,置州县,治所在今武德镇。
魏景初二年(238年),司马懿北征公孙渊率师过温,在公台(址在今上苑村西头)宴请故里父老和郡、县令数日,故此台又称贺酒台。晋朝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温人司马炎称帝。建立晋朝。
东魏天平元年(534年),元善见在州县设置武德郡,领州县、怀县、 温县、平皋四县。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高洋废孟州市(今孟县),将其地分别并入温县和县(今济源市),不久又废温。平皋两县,并入州县。
隋唐至宋元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温县,治在原温城(今招贤)。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州县为邢邱县。大业初年(605年),改邢邱县为安感县,废武德郡,安昌、温、怀等县改属河内郡(治在今沁阳市)。大业十三年(617年),移温县治于李城(今温县城)。大业十三年(617年),移温县治于李城(今温县城)。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李渊占领安吕县,改名武德县,置北义州。武德四年(621年),改温县为李城县,构筑李城城墙,在李城县置平州,仅领李城一县。当年废平州和北义州。武德八年(625年),复改李城县为温县。建中二年(781年),割温县等五县的税收归河阳三城节度使。光启二年(886年)春,拥军割据蔡州的秦宗权遣部将孙儒占据温县,时达一年余,温民痛遭掳掠。文德元年(888年)春,藩镇割据,李罕之同张全义争占河阳。三月,激战于温县。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六月,温县黄河堤决口70余丈,大水成灾。靖康元年(1126年)七月,金兵南侵,宋丞相李纲为亲征行营使,在温、孟一带造战车。整器甲、操练士卒,集兵数十万准备北逐金兵。十一月,宋军败,金兵占据温县,并渡河南下。
金天会五年年(1127年),金将宗瀚由怀州经温县攻汜水,奉东京留守宗泽命岳飞驰兵相救,大破金军于温,汜间的黄河滩。天眷三年(1140年)九月, 岳飞联络太行山“忠义社”及两河豪士,收复怀,卫,温、盂诸州县。
元代太宗四年(1232年),元军占领温县,隶属于孟州市。宪宗七年(1257年),并怀、孟二州为怀孟路(治所在今沁阳市),温属之。至正十五年(1355年)十一月,农民起义军刘福通由孟津北渡,攻陷怀庆,占据温、孟等县。至正十八年(1358年)二月,农民起义军王士诚率兵攻占怀庆,被元将周全击效。七月,周全叛元,往投刘福通,同时携带温及怀庆各县多数居民渡黄河奔汴梁。至正二十年(1360年)九月,刘福通率部再度占据温县。
明清时期
明初,元将扩廓铁木耳残部在怀庆一带长期对抗明军,久平不下。朱元璋迁怒于民,大加屠杀,怀庆一带几成无人荒野。
洪武三年(1370年),从晋南大量移民于温,此后,陆续有民迁来温。现温居民十之八九皆其后裔。洪武四年(1371年);废除村,社,实行乡里制,全县编为4乡19里。洪武十年(1377年),温县归属怀庆府辖(府治河内),隶河南布政司(司治开封市)。万历五年(1577年),知县张第编修的《温县志》出版。
清代,陈家沟拳师陈王廷,博采众家拳法之长,创建了陈氏太极拳。顺治二年(1645年),奉诏豁免温县上年被黄水泛岸塌没的黄河滩地1.4万亩农业税,称为“免塌征”。顺治帝十五年(1658年),知县李若补修《温县志》告成。
康熙十二年(1673年)知县邵滑为邻县种温地的农民另设一里,名曰“寄庄里”,归温泉乡辖,纳入温县农户计征田赋。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县府再划黄河滩地4百余亩作为学田,兴办义学4所。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大水。清风岭南村庄淹没尽。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温县民众为反对漕米折色征收过重,西郭作村民、邑生陈清率众抗粮。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为筹措赔款,强令农业税征银改折为征钱,各地民愤沸臆。温县北韩村小刀会首领殷晴云率众围攻县城,痛斥知县,要求减免浮收钱粮,周围各县刀会亦纷纷起事响应。
宣统元年(1909年),县奉令改乡、里为区、段、村。宣统二年(1910年),温县西南一带各村小刀会发展组织,准备武装起义。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改县衙为县知事公署;改知县为县知事,奎印为第一任县知事;裁吏、户、礼、兵、刑、工六房,设总务、财政两科;改巡警局为警察所,区设分所。民国2年(1913年)12月,县撤销城守营,于县城内设立清乡局。民国3年(1914年)当年,温县所产的地黄、山药、蔓菁、陈醋在巴拿马赛会上展销,并出口到拉美各年末,县组织清乡调查,登记入口,时全县人口为18.9万余人。
民国25年(1936年)春至秋,进步青年王黎昌(薛肇村人)、阎凌霄(孟县武桥村人)等,以肇村学校为阵地,组织“读书会”,开展抗日教亡活动。民国34年(1945年)3月初,中共太行第八军分区新一旅二团(即老二团),下山开辟沁南抗日游击根据地。9日,老二团和沁河支队强渡沁河,扫清了西张计、新村,徐堡和黄庄、杨垒等地的日伪据点。温县境内开始了在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抗日游击战争。
民国36年1947年4月12日,县独立营、武工队配合46团主力攻克温城,温县最终解放。11月,温县进行土地改革调查,贯彻《中国土地法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949年10月7日,温县3万余人集中县城,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拥护世界和平大会”,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检阅了民兵武装,群众游行庆祝。
1950年2月18日,温县调整区划,将原来6个区划为5个区。1952年12月1日,平原省撤销,温县归属河南省,改全县5个区为6个区。逐步在73个大村设立乡建制,建立乡政府。1955年10月1日,撤消区建制,全县建立9千中心乡,分辖31个小乡。1956年1月,调整行政区划,在全县原9个乡中,从杨垒析出番田,从北冷析出武德镇,成为11个中心乡。
1960年10月,温县废,入沁阳市。1961年9月1日,复置温县如前。1986年1月,新乡行署废,温县改属焦作市。1986年至今属焦作市。
2000年,温县设8个镇(温泉、祥云、番田、杨垒、黄庄、徐堡、赵堡、南张羌)、5个乡(岳村、招贤、林肇、北冷、武德镇)。2023年,温县下辖4个街道(温泉街道、岳村街道、张羌街道、黄河街道)、5个镇(祥云镇、番田镇、黄庄镇、武德镇、赵堡镇)、2个乡(招贤乡、北冷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温县地处焦作市南部,地理位置在东经112°51’—113°13',北纬 34°50’—35°03'之间,北界沁河与博爱县为邻,南隔黄河与巩义市、荥阳市相望,东连武陟县,西邻孟州市,西北与沁阳市接壤。东西长31千米,南北宽24千米,总面积为481.3平方千米。
气候
温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一年中四季划分及各季气候特点是:春季,天气由寒转暖,雨水少,风多;夏季,天气炎热,雨量多;秋季,天气由热转凉,天高气爽,日夜温差较大,降雨逐渐减少;冬季,干旱、寒冷,季内降水量平均不足70毫米。
温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02.2小时,全年中以5月、6月最高,历年平均为242.6小时和229.4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51% ;年平均气温13.6℃,一年中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5.2℃ ,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0.5℃,常年5月、6月份温差在12℃左右,8至10月,温差逐渐增至10℃以上;历年霜期平均为149天,无霜期平均为217天;全县年平均降水日数为78天,年平均降水量为505.5毫米,一年中降水最多在5月至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汛期一般在7月、8月、9月;年平均绝对湿度为13.3毫巴,相对湿度年平均为68%;因受太行山的影响,温县风向多为西南、西和东北、东风,年均风速为2.5米/秒。
地质
构造
温县居黄河北岸,在大地构造上位于豫西隆起和山西隆起的衔接地带,处于济源凹陷中部的南侧,全部为第四系冲积平原。县境北部与凹陷中部隆起带相连,县境南部邙山大断裂层横贯全境。县境之内,构造主体呈东西向,且被北东向断裂三处切割。县西有招贤断裂,县北有北冷断裂、徐堡断裂,县东有赵堡、南张羌断裂,向西延伸,经县城北转为北东向,穿岳村乡方头村西侧,向西南展开与黄河断裂相接。上述断裂都掩埋于第四系沉积物之下。
地层
温县境内仅见到新生界第四系地层,中生界及古生界地层埋藏很深,不见于地表。
古生界埋深7700多米,其中石炭、二叠系为海陆交替过渡的陆相地层厚度900—1300米。二叠系太原组、山西组的含煤沉积较为发育,尤以山西组大煤沉积稳定,分布广泛,厚度0.5—5米。
中生界埋深5000米,其中中、下侏罗系厚约500—800米,三叠系厚2100—2500米,上三叠统厚1500—1700米,中、下三登统厚600—800米。中、下侏罗至上三叠统为黑色砂泥岩夹炭质泥页岩、油页岩和泥灰岩,是较好的生油气源岩。其南部为断阶带,北部为隆起带。局部构造发育封闭条件较好,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和富集。
新生界厚度约5000米,其中上第三系(也称新第三系)厚500米,下第三系(也称老第三系)厚4000—4800米,为红色碎屑沉积。第四系厚150米。
地形地貌
温县境内地势平坦,属黄河、沁河冲积平原。全境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在102.3米—116.1米之间。由于历史上黄、沁河多次泛滥,形成西高东低、南滩北洼、中间岗的地貌特点。地貌呈鱼脊形,南部为黄河滩区,中间是清风岭区,西北部为内涝河洼区。滩涂(即黄河滩地),位于县南部黄河北岸,青峰岭以南,呈偏西南至东北走向。占全县总面积的26.4%。海拔高度为103—108米;洼地(即沁河冲击倾斜平原),位于县北部沁河南岸,呈偏西北至东北走向。由沁河历史上多次泛滥、冲积,而形成不规则相间排列带状微岗洼地、背河缓坡地和决口扇形地,占全县面积的54.8%,海拔为102-110米;岗地(即青峰岭岗地),位于县中偏南部,呈偏西南至东南带状走向,贯穿县境,为太行山南丘陵的延伸。岗地南侧陡坎,北侧缓斜,高出两侧3-7米,占全县总面积的18.8%,平均海拔110-116米。
水文水利
水文
温县河流均系黄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黄河、沁河及猪龙、济护、荣蚰等河系,境内河道全长190千米,平均年总径流量近500亿立方米,平均年利用量为2717.8万立方米,灌溉面积近4000公顷,占全县总灌溉面积的16%。
河流
黄河
黄河县境流长27千米。滨河滩区,面积约120平方千米,含招贤乡、祥云镇、岳村乡、张羌街道、赵堡镇和温泉镇的一部或大部分面积。黄河滩常年或单季可耕土地6666.7公顷,另有东西长16千米、南北宽0.5—2千米不等的黄河嫩滩地和水域面积。
沁河
沁河源于山西省沁源县太岳山的霍山南麓,经安泽县、沁水县、阳城县、晋城市出济源市,过沁阳市,自温县西北亢村入境,东流至西张计人武防县。境内河长11千米,水域面积5平方千米。河道宽600—1000米。主流在南北两堤岸之间滚动,多靠近南岸堤。
水利
温县利用水资源丰富和黄河滩地的优势,实施引水和绿化工程,截至2020年先后实施了引黄、引沁、引广利等引水补源生态治理工程,并在城区交汇,形成环城水系。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温县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温县段所属水系为长江水系,丹江流域发源地为南阳丹江口水库,在我县境内起止点为汜水滩—徐堡北街,境内全长19.6千米,河道平均宽50米,设计流量260立方米每秒。
平原小水库
水库面积预计1434亩,平均水深4.9米,总库容536万立方米,可发展补源面积38平方千米,发展以灌代补面积3.5万亩,年回补地下水1300万方。
浮体闸
浮体闸是温县新蟒河上唯一一座有坝引水的控制性建筑物,该闸建于1976年,是原水电部和中国农科院在温县解决清峰岭漏斗区地下水入渗技术的部级科研试验项目,为引蟒上岭的控制性建筑物。结构为钢筋混凝土连杆式浮体闸,单孔闸门,总宽30.26米,设计拦水高度3.0米,闸体依靠水的浮力自动升降。岭下配套工程引蟒渠等,1978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至1982年。2021年“7.20”特大洪水,让投运近50年的浮体闸损毁严重,基本失去了相关功能。
土壤
温县土壤均为潮土类,分2个亚类黄潮士、褐潮士,5个土属,含22个土种。
砂土属包括细砂土、砂壤土、底壤砂壤士、底霜砂壤土4个土种。分布在黄河滩区新螃河两岸及沁河滩。士壤质地松散,团粒结构差,漏水漏肥,易干旱;两合土属包括两合土、体砂两合土、底砂两合土、底黏两合土、小两合土、腰黏小两合土、体砂小两合士、底砂小两合土、底黏小两合土9个土种。分布在青峰岭以南的老河两岸和武德镇乡的大部分;淤土属包括淤士、体砂淤土、腰砂淤土、底砂淤士、腰壤淤土5个土种。分布在黄庄镇西北大部、徐堡镇西南部、黄河滩区低洼处零星部分;褐土化两合土属包括褐土化小两合土、褐土化两合土、褐土化岗地两合土3个土种。分布在青峰岭一带的招贤乡、祥云镇、岳村乡、温泉镇、南张羌镇、赵堡镇等6个乡镇和番田、杨垒两镇大部。土壤质地多为壤土和中壤土,适宜多种作物生长;褐土化淤土属分布在徐堡镇东南部、北冷乡大部、黄庄镇和林肇乡北部。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止2019年12月31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温县有耕地31118.61公顷;园地947.64公顷;林地2101.75公顷;草地73.32公顷;湿地114.42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9871.96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244.24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188.95公顷。
森林资源
截至2019年,温县林地2101.75公顷(31526.25亩),其中,乔木林地859.65公顷(12894.75亩),占40.90%;其他林地1242.10公顷(18631.5亩),占59.10%;森林覆盖率为达到15%,林业育苗面积1.5万亩。
水资源
截至2000年,温县境内总水域面积34平方千米。黄河年径流量440亿立方米,沁河年径流量12.8亿立方米,过境水20亿立方米。全县水资源总量38210.9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5573.9万立方米,浅层地下水12637万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加过境水年可利用量16715.9万立方米。
生物资源
温县境内郊野绝大多数为农垦耕作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蔬菜、花生、怀药、红薯等农作物,其中小麦、玉米面积最大,单产在全国名列前茅。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麦、高梁、水稻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芝麻、烟叶、四大怀药等,蔬菜主要有叶菜类、瓜菜类、根状茎菜类、茄果类、豆类。畜禽品种有猪、鸡、马、牛、羊、肉鸽、肉兔等。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温县境内野生动物有鸟类、兽类以及爬行纲近200种,鸟纲主要有麻雀、猫头鹰、啄木鸟科、灰喜鹊等。野生昆虫有七星瓢虫,赤眼峰,蜘蛛、蚯蚓等。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18种,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大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白琵鹭等。还有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大麻鳽等。
植物
温县地处华北平原南部,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全县有55个树种,主要有毛白杨,榆、刺槐,苹果树、桃树,合欢等。在温县祥云镇南贾村,有树龄约2000年的柏树一颗。
生态功能区
温县黄河滩湿地公园
焦作黄河滩湿地生态旅游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境内,黄河北岸,占地16平方千米,其中湿地12平方千米左右。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野鸭、大雁、苍鹭等鸟类。
自然灾害
温县自然灾害包括干旱、雨涝、干热风、大风、冰雹等。干旱是温县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率高。其中1989年连旱4个季节,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1989年6月,11 个乡镇遭受雷雨、冰雹、大风袭击,造成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2000年5月,连续4天的干热风对小麦后期生长产生灾难性影响。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温县下辖4个街道5个镇2个乡。县政府驻温泉街道黄河路55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0时,温县常住人口为39.4万人,其中男性占比49.91%,女性占比50.09%,男女性别比为99.66%,0-14岁占比19.25%,15-59岁占比59.70%,60岁以上占比21.06%,其中65岁及以上占比15.01%。截至2021年,温县出生率为8.70‰,死亡率为8.22‰、自然增长率为0.48‰。
民族
2000年,温县共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彝族、壮族、达尔族等17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为404043人,16个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272人。少数民族人数较少,居住分散。回族人数相对较多,主要分布在赵堡镇、温泉镇。
语言
温县方言属晋语获济片,其特点为:声调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个调类。阴,阳,上去分别和普通话的四声相对应,阴平读平调(44),阳平读降升调(312),上声读降调(53),去声读降升调(213)。在以上各声调中,温县话保留的古入声字较多。
宗教信仰
古代,温县境内有佛教僧人、道教道士居于寺庙,观堂,行佛事;并服务民间丧葬祭祀活动。至清末,佛,道宗教活动渐次凋零绝迹。县内的主要宗教有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截至2023年,温县有宗教场所玉皇庙道教1个,菩提寺、永安寺、灵佛寺、东明寺佛教4个。无明显分布特点。
伊斯兰教
清光绪十五年(1890年),伊斯兰教随回族传入溢县赵堡镇,后逐渐扩展分布到城关镇、前东南王村,西张计村和留尚村。因回民少且散居,县境内无清真寺,一般宗教活动均在自家举行。逢“开斋节” “古尔邦节”和“圣纪”等重大节日,多前往武陟县老达寨村清真寺举行会礼。
天主教
1920年后,新乡市天主教总堂和沁阳市分堂的美籍,教士,先后来到温县北部的珍珠、卫村、西宋庄、亢村镇,徐堡、西张计,马冯蔺、东梁小南张等村庄,布道传教。1941年,侵占温县之日军,驱逐了欧美籍教士,占领了教堂,从此天主救活动陷入低潮。解放后,天主教活动逐渐停止。
基督教
1920年,基督教由博爱县、沁阳传入温县。新中国建立初期,基督教在温县北平设立分会。1952年,温县有基督教徒380名,1956年发展到440名,分布在除徐堡乡和武德镇乡以外的全县53个村庄。1964年,因教牧马学智、王志远,王晏清等惑众闹事,受到法律制裁,基督教活动陷入低潮。
经济
综述
温县经济主要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主导产业为种植业,第二产业支柱产业为农副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制革制鞋业,第三产业主导产业有旅游业、电子商务业、现代物流业。2020年,温县进入全省县域工业30强榜单。2021年温县地区生产总值201696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888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55245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02837万元。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6∶36.4∶50。
第一产业
温县第一产业主导产业为种植业,温县是全国闻名的小麦高产县、优质小麦种子基地和“怀药之乡”。2021年温县为第一产业增加值258880万元。
2022年,温县共60.59万亩粮食种植面积,其中小麦38.1万亩,平均亩产达637.2公斤,连续多年保持全省领先;年外销小麦种子超1.5亿公斤,创造经济效益300亿元;新培育小麦品种9个,通过国审3个;申报国家级合作社1家、省级家庭农场4家,认定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家,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2023年,玉米、花生、大豆、红薯、蔬菜、药材等7大类农作物种植面积已达42.6万亩,预计种植面积可达45.82万亩。
第二产业
温县第二产业三大支柱产业为农副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制革制鞋业,约占全县工业总量的70%。温县拥有全国最大的调味品生产基地、是“中国速食调味料之都”,2022年温县速食调料包年产能20万吨,调味料产业集群的年生产总值超过60亿元,全县年产方便速食20亿桶,食品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86.5亿元,同比增长32.92%。2020年,银港智能定制家居产业园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定制家居产业基地,其中高光板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50%以上,销量居全国第一;凯诺电子等5家企业铝基覆铜箔层压板产能占全国市场份额的55%以上。
2021年,温县第二产业增加值555245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全县省、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45.7%、141.8%,共实施“三个一批”项目14个,总投资96.9亿元。2020年温县拥有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焦作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34家。
第三产业
温县第三产业主导产业有旅游业、电子商务业、现代物流业。2021年温县第三产业增加值1202837万元。
2022年,温县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45.66亿元。建成综合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升级乡村电商示范公共服务站150个,升级改造县级快递物流仓储中心2个。开展电商培训154期,成功孵化个人店铺106家;2023年“国际劳动节”期间,开展“温县音乐美食节”活动,包括休闲食品展、太极拳名家大讲堂、“印象太极”沉浸式演艺等,全县共接待游客48.97万人次,旅游收入3152.95万元;端午节期间,开展以“豫见太极 醉美温县——太极粽师端午节国潮游乐会”为主题的端午节系列活动,共接待游客26.5万人,旅游综合收入1850万元;9月29日至10月6日,温县共计接待游客75.586万人,旅游收入6236.775万元。
经济功能区
温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温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涉及4个乡镇2个街道76个行政村,占地面积145.22平方千米,为“一园两心四区”功能布局:“一园”即现代农业产业园;“两心”即小麦科研服务中心、怀药资源开发研究中心;“四区”即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区、优质小麦良种与四大怀药轮作示范种植区、农产品加工物流区、沿黄农文旅融合发展区。
河南金水飞地产业园
河南金水飞地产业园由河南云谷科创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与金水区政府、温县政府三方合作建设,位于温县产业集聚区纬三路东段北,总投资15亿元,规划用地600亩,建筑面积40万平米,主要面对电子电气、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行业及其上下游企业进行招商入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9年8月,全县共有幼儿园108所,其中公办园59所,民办园49所。截止2021年,温县有高中3所,在校生7295人;初中8所,在校生8840人;小学9所,在校生13775人。温县第一高级中学荣获“焦作市2021年度名校”称号,4名教师入选焦作市年度名师。2022年,一本过线率高达57%。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所、农村教师周转宿舍项目4个、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6个。
温县第一高级中学
温县第一高级中学是河南省首批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坐落在有“太极圣地、司马故里”之誉的千年古城温县城区东北角,南望滨河公园,西邻温徐路,形成了“校在园中、水绕校走”的独特景观。学校先后荣获“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百余项荣誉称号。截至2015年,学校占地面积275亩,现有72个教学班,学生5000余人,在编教师317人。
医疗事业
截至2021年,温县城区有县级医疗机构4家,床位1061张,2023年,温县拥有3400余名医护人员。2022年,建成医疗服务共同体信息共享七大中心。两病筛查完成3033人,新生儿听力筛查完成3022人,宫颈癌筛查完成3027人,乳腺癌筛查完成3053人。县医院残疾人康复中心、传染病房楼等6个医疗卫生项目建成投用。
温县人民医院
温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49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康复、养老为一体的综合医院,2020年,温县人民医院“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均达到“三级医院”标准。截至2022年,温县人民医院共有1300余名医务人员,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128人,正高级职称25人、副高级职称102人、中级职称303人,硕士研究生10人、本科生306人。
科技事业
2021年,温县产业集聚区拥有院士工作站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省级工程研究技术中心10家、市级工程研究技术中心21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家、国家农业科技示范企业7家、河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
体育事业
截至2021年,温县有公共标准田径场1个,篮球场200余个,其中带看台灯光篮球场2个,社会足球场8个,门球场3个,室内乒乓球馆1个,室外乒乓球场295个,室内羽毛球馆2个,室外羽毛球场8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62个。体育场地总面积约110万平方米,全县人均体育场地占地面积2.61平方米。2023年,温县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在陈家沟举办。第二届河南体育产业博览会河南省体育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在郑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古温国体育公园
古温国体育公园位于子夏大街与马武线交叉口西北角,是温县首座功能完备、项目齐全的新型智慧综合性体育公园,占地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包含儿童游乐设施区、青壮年健身区、智能景观区、笼式球场区、老年人活动区五大板块,具备体育健身、运动休闲、娱乐休憩等多种功能。
文化事业
截止2021年,温县共有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3座(县博物馆、太极拳博物馆、小麦博物馆);城市书房6座、24小时自助图书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0个、农家书屋262个。截止2022年末,温县共打造高标准城市书屋7个,累计接待读者21万余次。2022年,“印象太极”演艺正式公演,万象太极馆建成投用,成功举办太极拳申遗二周年、第二届武术锦标赛、小麦种子产业博览会、温县铁棍山药文化周等活动。
小麦博物馆
小麦博物馆占地面积约18亩,主体建筑面积3995平方米。博物馆本着“传承、展示、权威、科研、科普”的理念,通过麦之源、麦之脉、麦之梦、麦之乡4大部分11个单元,展示了小麦的起源、传播、发展和未来,诠释了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和小麦文化,成为全国第一家小麦主题博物馆。
环保事业
2020年,市生态环境局温县分局被评为2019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2019年度河南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攻坚工作先进单位,年度空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先进单位、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先进单位、生态环境执法先进单位。PM10平均浓度为89微克每立方米(市定106微克),同比下降19.8%;PM2.5平均浓度为58微克每立方米(市定60微克),同比下降15.9%;优良天完成207天,同比增加42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等4项主要污染物浓度也实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2022年,铺设污水管道、新增提升泵站、新建污水暂存池、新建污水处理厂等。农村污水治理一期、二期工程已分别于2021年4月30日、2022年6月30日完工,累计铺设管道105千米,新增提升泵站15个、新建污水暂存池4个。污水处理厂建设方面,第一污水处理厂、第二污水处理厂已完成提标改造工作。
社会保障
2022年,民生支出达到16.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7%。建成投用4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4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7个儿童之家,基本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依。社保卡持卡44.98万人,发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资金1986.77万元,发放困难学生资助资金936万元,发放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3352万元。2022年,发放贷款7119万元,扶持自主创业735人,创业带动就业1698人。减征580家企业失业保险费528万元,为174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补贴237.8万元。
交通
综述
温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距省会郑州市、古都洛阳80千米,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郑州航空港120千米,位于郑州、焦作、洛阳市“一小时经济圈”中心;南与陇海铁路、北与郑太高速铁路、焦柳铁路毗邻,与连霍、二广、京港澳等高速相通。G20国道穿境而过,焦平、焦唐、沿黄高速正在快速推进,构建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公路
截至2022年,温县公路总里程达1205.9千米,公路密度为250.55千米/百平方千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共有高速公路10千米(焦温高速),普通干线公路总里程88.6千米;农村公路总里程1117.307千米,其中,县道13条189.696千米,乡道18条248.254千米,村道428条679.357千米,11个乡镇(街道)通二、三级路,262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基本形成了县乡公路网和通村公路支线网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
铁路
温县为济沁地方铁路之终点,当地称“温沁小铁路”。该线起自济源市,经沁阳西关南下至番田村西北入温境,转东南后经杨垒、古贤至温县城北止。温县境内全长18千米,分设番田、杨垒、古贤、县城四个站。铁路于1969年9月动工,翌年10月1日全线通车,该线以解决济源至温县煤运为主。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温县共有市际班线13条,城乡客运班线14条,营运城乡班车78台,日发500余次班车,公交客车通车总里程550千米。
人文
综述
温县是千年古县,夏称温国,周为都邑,春秋设县至今,已有2600年历史,是温、苏、邢、覃等姓氏的起源地;地处河洛汇流之处,是河洛文化的核心区,仰韶文化、二里头遗址文化交相辉映。温县的名人有“孔门十哲”之一的卜子夏,两晋王朝奠基人司马懿,北宋山水画大师郭熙等。刚柔并济的太极拳在温县诞生,经过300多年传承与发展,已传播到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饮食
温县为焦作下辖县,其饮食习惯与焦作相似,其特点为多蒸煮烩炖,少煎炒烤,口味清淡、自然,适宜养生。特色饮食有四大怀药宴、碾馔、董家肉丸、温县浆面条、芝麻油酥烧饼等。
碾馔
在温县古贤村保留着传统的碾馔制作工艺,新麦微炒碾为条,即为碾馔。将籽粒饱满的青颗粒麦子收获,经过脱粒、水洗、翻炒、晾干、去杂、剥皮、拌油、推碾等多个工序,变成青绿色条状食品。可凉拌、可炒制,食用时清香扑鼻。
董家肉丸
董家肉丸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肉丸用料只用腹部、肋部等部分肌肉,有时用点后臀肉,但所用不多。洗净后用大刀剁碎,配以优质高粱粉、甘薯淀粉,按一斤肉六钱半盐,再佐以数种名贵香料。制作全过程全部采用手工艺。干丸发虚、发白,入水即红、口感酥脆、耐咀嚼,入口即可品出鲜牛肉味。
浑浆凉粉
浑浆凉粉是温县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别具风味的美食小吃,集色、香、味于一身。它是用上好的绿豆磨成浆,然后经过熬制作成的,色泽呈绿褐色,若拌以芥末、蒜汁、醋的运用、芝麻酱等佐料,吃起来口感润滑。
习俗
婚礼习俗
认大小
拜过天地以后,新娘还须认长辈,俗称“认大小”。主要是娘、婶、姑、姨、姐等本家近亲,每介绍一位,新娘要施礼,并收受一份红纸包着的见面礼钱。
看酒
新郎在家族中年长者的引领下到女方送客中的年长者的席上施礼,谨劝进餐,此俗称“看酒”。否则,女方送客是不会入席进餐的。
庙会
1949年前,温县每年共有古庙会209次,以各村的寺庙为集中点,各有不同的膜拜对象和祈祷内容。烧香、敬神、求子、看病、灾、许愿、还愿等。由于会期固定市场集中,年深日久,结合农事与季节的购销需求,形成有较繁荣和争具特色的商贾贸易业务。规模悬殊很大,香火盛者,会众涉及百余里,搭台唱戏,耍故事,热闹非凡。1949年后,取缔了所有迷信活动。经整顿,择其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需要的会期会址,组成物资交流会。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温县共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县保单位62处,文物点400余处,馆藏文物3825件。
慈胜寺
慈胜寺(元代)位于温县城西番田镇大吴村内,坐北面南,旧县志云写、画、塑世称三绝,俗称“三绝庙”,始建于唐朝初年,历经金、元、明、清屡修。当时建筑规模极为宏大,前后四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排列金刚(山门)、天王、大雄、昆庐、延寿五殿。南北纵长200米,东西宽100米,建筑面积两万多平方米。现存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座建筑。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其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遇仙观
遇仙观位于温县城北12千米武德镇徐堡村北沁河堤下,原为河神庙,因沁河泛滥期间,一仙翁漂流送料,助温人徐焕修缮而更名。遇仙观始建于孛儿只斤·忽必烈至元年间,中轴线上有两进院落,三座殿宇,分别为山门、玉皇殿、三清殿。两旁配殿有关圣殿、三官殿、三皇殿、广生殿、四圣殿、瘟神殿、天将西殿、天将东殿、土地殿和钟楼等,面积575平方米。2019年10月,遇仙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1年,温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项,省级6项,市级8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6人,省级12人。
陈氏太极拳
300多年前,陈氏太极拳由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九世人陈王廷依据祖传拳术,博采众家之长,汇集《周易风水》太极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说和道家导引吐纳、养生功法,荟萃了中华传统武术、医学、哲学、兵学、美学、运动学诸多优秀文化精华,融技击、健身和养生功能于一体,创编了一种新的内功拳种,按阴阳转换之意,取名太极拳。 陈氏十四世陈长兴,广开传拳之门。之后,陈氏太极拳逐步演变出有代表性的杨、武、吴、孙等诸大流派。2006年,陈氏太极拳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司马懿得胜鼓
司马懿得胜鼓是安乐寨独有的民间打击乐,据说,它是当年司马懿命军中乐师所创,时称“得胜鼓”,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安乐寨是司马懿故里,当年司马懿东征辽东时,路过家乡宴请乡邻,曾以此鼓乐助兴,当震天动地的鼓声回荡在天地间时,乡亲们被这激昂的鼓声所震撼,恳求将此鼓曲赐给家乡,司马懿命人予以传授,由此,得胜鼓由军队传入民间。鼓声阵阵,锣声铿锵,激越昂扬的司马懿得胜鼓,成为人们抒发内心喜悦的一种形式。2007年,司马懿得胜鼓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艺术
剪纸
剪纸,为温县民间传统装饰艺术。多于喜庆、祝寿、哀悼以及春节时剪贴于窗髓灯笼、寿木和室内墙壁、顶棚处。近年来,题材和范围不断更新扩大,步入宣传阵地,赵堡村郑行运的剪纸作品,不断发表于省以上报刊。
民歌民谣
群众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的一种文艺创作,也是反映民风的一个方面。初多以板笙形式出现。用群众语言,朗朗上口。代表作有《河里的水黄又黄》《看你投不投》《穷人过年难》等。温县内流行河洛大鼓和京腔大鼓,演员多为盲人,代表节目有《靠山黄》《岳飞传》《三不义》等。
特产
怀山药
山药味甘、平,归脾、肺、足少阴肾经,系重要滋补药品,具有滋补益肾、健胃化痰、补中益气、祛冷风、镇心神、安魂魄、长肌髓等功效。铁棍山药是产于温县的山药品种,属怀山药中的“极品”,已被焦作申请为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据《温县志》及清代《农学丛书》记载,铁棍山药在食用、药用方面均有很高价值。2009年,“铁棍”商标荣获“河南省著名商标”称号。
怀地黄
地黄,原系野生,最早生长于咸阳市一带,后传至各地。中国数省均有生产,但其最佳者为怀地黄。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江浙壤地黄者,受南方阳气,质虽光润机时力微;怀庆府产者,禀北方纯阴,皮有疙瘩而力大。”所以古今中外人们都以怀货为贵,产地因历史上的怀庆府而得名,位于今河南焦作一带。
怀菊花
怀菊花(珍珠菊)味甘苦,性凉,含有约0.13%挥发油、菊、腺嘌呤、胆碱、水苏碱、微量维生素a样物质、维生素B、氨基酸和刺槐素等。菊花不但有清香之气,使人神怡,而且可缓解两眼昏糊、头晕、头痛等,有清暑、解毒、祛风、平肝、明目等功效。根据中医的传统经验,白菊花长于平肝明目,黄菊花多用于散风清暑。
风景名胜
综述
温县历史文化悠久厚重,是黄河流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黄河文化、姓氏文化、怀药文化、太极拳文化在此交汇酝酿。修建的寺庙、仙观等传承了古代高超的建筑、书画和雕刻艺术。截至2022年,温县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5个。
重要景点
陈家沟景区
陈家沟景区位于中国河南焦作温县境内清风岭上,南临黄河,北依太行山,与伏羲画卦台、河洛交汇处隔河相望,闻名中外的太极拳就诞生于此。2006年,陈氏太极拳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6年,陈家沟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景区。陈家沟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最美文化传承村、省级生态文明村、全国先进武术之乡,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中国第一批特色小镇。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主要景点有:太极拳祖祠、祖林、太极拳博物馆、太极文化园、杨露禅学拳处、东沟、陈照丕陵园、古皂角树、中华太极馆、太极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以及太极拳名人故居等。
怀山堂“四大怀药”创意园区景区
怀山堂“四大怀药”创意园区景区位于温县的产业集聚区,围绕千年怀药文化,融入黄河文化、太极文化等,以“食疗康养+工业旅游+研学旅行”三大方向,“产、游、休、学、研”五大功能为核心,弘扬千年怀药文化,传播百年品牌精神,传播现代食养健康理念。
子夏湖景区
子夏湖位于子夏大街西侧,太行路南侧,黄河路北侧三条主要城市干道合围区域,基地大致呈矩形,占地268亩,其中湖区占地150亩,通过管道把东渠活水引入园区,结合湖面形态以及基地周边的业态、人群特点,功能分区定为中心活动区、安静休闲区、亲水休闲区、健身活动区、生态涵养区,子夏湖建成将成为东部城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活动场所。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2007年,温县被中国武协、民协正式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中国太极拳发源地”和“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
2010年,温县被世界华侨华人社团、中华文化促进会、国际休闲经济促进会联合授予“中国十大文化休闲旅游县”荣誉称号。
2019年11月,温县入选水利部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0年7月4日,温县被河南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命名为“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20年7月,温县被命名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县城。
2020年12月,温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成为全焦作市唯一一个。
2021年,温县获得“中国文化百强县”荣誉称号。
2021年,温县获批农村能源革命示范县,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参考资料
温县概况.温县人民政府.2023-11-16
焦作概况.焦作党史方志网.2023-11-16
温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8-18
焦作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焦作市统计局.2023-11-16
焦作市统计年鉴2022.焦作市统计局.2023-08-18
文物古迹.温县人民政府.2023-08-18
汽车牌照的含义.烟台市人民政府.2023-12-17
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12-09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温县人民政府.2023-11-16
河南省政区图.河南省政区图.2023-10-15
温县志.万方数据.2023-12-09
历史沿革.温县人民政府.2023-11-17
温县进入全省县域工业30榜单.温县党政门户网站.2023-11-16
工业生产.温县人民政府.2023-12-10
温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温县人民政府.2023-08-18
全国人大代表、焦作市市长徐衣显:咬定青山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 奋力开创绚丽焦作的美好明天.温县人民政府.2023-10-15
温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温县人民政府.2023-11-21
温县历史名人 .温县人民政府.2023-08-19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12-09
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2023-12-09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12-09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12-09
【平安河南沿黄行】温县:刚柔并济 水城共融.河南法制报.2023-11-17
温县被确定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今日温县.2023-11-24
河南焦作市温县历史沿革_一览_.中国小康网县域.2023-08-18
温县志(1986——2000).万方数据.2023-12-09
滨水生态.温县党政门户网站.2023-11-17
【水美温县】咱温县十三条主要河流,你都知道吗.微信公众平台.2023-12-17
对县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51号建议的答复.温县人民政府.2023-11-17
期待温县的“小三峡”.温县人民政府.2023-12-13
温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发布.温县党政门户网站.2023-11-17
【县区动态】温县局举办林业专业技术知识培训会.微信公众平台.2023-12-13
请勿触碰!温县划定野生动物保护红线…….温县人民政府.2023-11-18
河南温县黄河湿地发现国家一级保护濒危鸟类黑鹳.澎湃新闻.2023-11-18
[社会]温县农田突降患病大鸟 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微信公众平台.2023-12-10
河南焦作:黄河湿地灰鹤舞翩迁.国际在线.2023-11-18
焦作温县一工人上班路上见到一只白色受伤大鸟,动物保护中心鉴定濒危物种.微信公众平台.2023-12-10
被温县公安巡警救助的野生动物你听说过吗,名字也不好认!.微信公众平台.2023-12-10
六五环境日|焦作特色植物·南贾千年柏.微信公众平台.2023-12-10
黄河生态文化之旅(一),带你寻找“中华源,黄河魂”.微信公众平台.2023-12-17
温县黄河湿地来了一群…….微信公众平台.2023-12-10
@温县人:美好馈赠邀你邂逅!.微信公众平台.2023-12-10
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会召开.温县人民政府.2023-12-13
10件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怎样了?来看进展.温县人民政府.2023-12-13
温县县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暨全县主题教育工作推进会召开.温县人民政府.2023-12-13
县政协十届九次常委会召开.温县人民政府.2023-12-13
焦作统计年鉴2022.焦作市统计局官网.2023-12-09
宗教活动场所基本信息.国家宗教事务局网站.2023-12-10
农业生产 .温县人民政府.2023-08-18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温县人民政府.2023-12-10
夏种正当时,绘就好“丰”景.温县人民政府.2023-11-21
温县,一座悄然崛起的“中国速食调味料之都”!.中国网.2023-12-10
温县:太极IP筑高地 文旅展现高能级.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12-10
2018年河南唯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落户焦作温县.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23-11-22
河南金水飞地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 金水•温县新兴科技产业园起步区项目.温县人民政府.2023-11-22
对县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72号提案的答复.温县人民政府.2023-11-21
城市民生.温县人民政府.2023-11-21
温县政务信息2022年第9期.温县人民政府.2023-11-21
学校概况.温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12-10
坚守有你、关爱有我!温县广泛开展慰问一线医护人员活动.微信公众平台.2023-12-10
喜讯!温县人民医院通过“三级综合医院”现场评审!.温县人民政府.2023-12-09
温县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纪实.今日温县.2023-11-21
【聚焦两会】温县产业集聚区:打造产业新高地 创出发展新气象.今日温县.2023-11-22
温县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温县人民政府.2023-12-10
第二届河南体育产业博览会推介温县.温县人民政府.2023-11-22
温县古温国体育公园开园.温县人民政府.2023-11-22
对县政协九届六次会议第40号提案的答复.温县人民政府.2023-11-22
全国首个小麦主题博物馆在温县揭牌开馆.温县人民政府.2023-12-09
温县,亮出环保成绩单!.温县人民政府.2023-11-22
关于1至9月份省、市、县民生实事进展情况的通报.温县人民政府.2023-11-22
温县综合交通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温县人民政府.2023-11-21
文化赋能,让焦作名吃越吃越有味.澎湃新闻.2023-12-13
客官,吃过“四大怀药”宴吗?.大河网.2023-11-22
碾馔:一粒青小麦的“美味”蝶变.新华社客户端.2023-11-22
温县的风味小吃与特色食品.今日温县.2023-11-22
温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温县人民政府.2023-12-09
温县国保单位名录.温县人民政府.2023-12-09
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河南省文物局.2023-12-09
系列报道24 | 看温县文物,话千年春秋!.澎湃新闻.2023-12-09
温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基本情况.温县人民政府.2023-12-09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名 录 和 第 一 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12-10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12-09
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4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榜.河南省人民政府.2023-12-09
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的百年沧桑.大河网.2023-11-22
中国影像方志| 温县:平畴沃野四千年古城得胜鼓激越.央视科教.2023-11-22
怀山药_特产.中国小康网县域.2023-08-18
怀地黄.温县党政门户网站.2023-08-18
怀地黄_特产.中国小康网县域.2023-08-18
温县.中国小康网.2023-08-18
怀菊花.温县党政门户网站.2023-08-18
厚重温县.温县人民政府.2023-11-22
喜讯!温县新增一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温县人民政府.2023-12-09
双喜临门!温县陈家沟景区斩获“国字头荣誉”.大河网.2023-08-18
焦作市新增3个AAA级旅游景区 目前全市共有A级以上旅游景区41个.河南省人民政府.2023-12-09
太极拳源.温县人民政府.2023-08-18
子夏湖简介.温县人民政府.2023-12-17
温县获评全国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焦作市人民政府.2023-08-18
温县政协“政”能量“满格” .温县人民政府.2023-08-18
温县县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称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2023-08-18
喜讯频传!温县又添一项国家级荣誉!.温县人民政府.2023-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