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崇年(1934年4月24日—),汉族,山东蓬莱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现任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北京孔庙与国子监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名誉馆长及中国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

阎崇年于1934年出生,自幼喜欢中国历史。初中入京,就读于北京第六中学。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文革”前曾被下放到地处居庸关的北京南口农场,进行思想改造。2004年,阎崇年开始在央视《百家讲坛》面向大众讲课,开设“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帝“和“大故宫”系列讲座,广受公众瞩目,被誉为《百家讲坛》的“开坛元勋”。

阎崇年主要研究清史、满学。清史方面,阎崇年撰写了《努尔哈赤传》《袁崇焕研究论集》《清朝开国史》和《清史论集》等论著,并发表若干篇论文,总数300多万字。是对清史的研究具有开创性,同时也是研究清朝开国史著述最多的学者。另外,阎崇年还特别分析明亡清兴的原因,提出亡者在“分”,兴者在“合”的见解,而“分”“合”皆在民族、官民、君臣三个关系方面。

满学方面,1992年阎崇年倡议并主持召开首届满学国际研讨会,开始把满学作为独立的一门学科。他为满学发凡起例,给出定义。在此之外,阎崇年还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设立满学研究所,倡议并主持了第一届至第五届国际满学研讨会。阎崇年的《满学论集》也成为新建满学学科的开拓性研究之作,是中国满学研究发展的见证。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34年,阎崇年出身于山东蓬莱的一个小渔村,上小学时,第一次接触中国历史文化,对此颇感兴趣。小学毕业后,阎崇年想去北京读书,经父亲同意参加北京的“小升初”考试,考入了当时最好的北京第六中学。那时,阎崇年积攒的零用钱全用来买来《说文解字》《史记》等史书。后来在采访时对记者提到这段经历,他仍会吃惊于自己当年读这些书不觉沉重。

20世纪50年代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修课业时,因为高中与大学期间学的都是通史,且偏爱古代史,所以阎崇年最初选择先秦史作为他的研究方向。后经原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清史研究室主任杨向奎教授的建议,改为研究清史。杨教授认为,阎崇年在北京研究先秦史有诸多不便,而改研清史却有优势。确定研究清史以后,阎崇年沿着白寿彝先生提过学术要归根溯源的这条思路,往上追溯到明亡和清兴的那一段历史,把它确立为明史和清史的切入点,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文革”前下放

“文革”前,阎崇年曾在一所学校工作,被人说走“白专”道路,是“右倾”。于是1963年到1965年期间,他被下放到地处居庸关的北京南口农场,进行思想改造。改造期间,阎崇年不管去哪都随身带着他的线装历史书,一次他被领导找去谈话,被质询为什么改造思想要看线装书,阎崇年坦白是为了学清史。领导较为开明,没批评他,只是让他注意群众影响,并安排他值夜班,让他有更多的时间读书。《努尔哈赤传》就是在那段时间那个特殊的环境里酝酿出来的。在全国大规模政治活动中,阎崇年既不参加“保皇派”、也不参加“造反派”,因此没挨过斗,也没被抄过家,再加上开明领导的默许,认真读了十年书,比较幸运。

百家讲坛

中国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在2004年创下了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收视率的最高纪录,阎崇年和他的《清十二帝疑案》也被认为是《百家讲坛》的优质节目,他同时也被誉为《百家讲坛》的开坛元勋。在长达一年的《清十二帝疑案》节目制作过程中,阎崇年停掉了所有的会议和出差,为每次讲座准备2万字的讲稿,从周一到周四,每天写5000字的文稿,周五审稿、做试讲,周六再进行次修改和调整,周日就正式到电视台开讲。每周循环往复。

节目热播后,阎崇年成为公众人物,收获大量粉丝,清华大学教授、两院院士吴良先生曾表示自己也是该节目的忠实观众。

研究治学

进入21世纪后,即使通过前期在清史、满学的积淀已成为行业专家和公众人物,阎崇年也没有中断过学术研究。2011年,他又把目光投向东北地区,提出以森林文化作为东北的一个文化注脚。南起长城,北跨贝加尔湖-外兴安岭-库页岛一线,西到大兴安岭,东临大海,地域之大,加上恶劣的自然环境,阎崇年为考察亲自走过,考察的结果让他坚信了东北森林文化的存在。带着研究提纲和论证结果,阎崇年到东北去做讲座,在场25名专家从不同学科讨论,最后基本上都认同东北属于森林文化的观点。2013年年底,相关专题论文《森林文化之千年变局》正式发表。另外,阎崇年还提出紫禁城学研究。他认为,由于清承明制,研究清史离不开明史。而明清两朝政治、文化中心主要在北京,核心是故宫他强调“大故宫”概念,不仅将太庙、社稷坛、端门、天安门等处纳入故宫,亦将避暑山庄、木兰围场等视作故宫外缘,从而建立紫禁城学,并出版《故宫六百年》等著作。

学术研究

清史

阎崇年撰写了《努尔哈赤传》(1983年)、《清朝开国史》(2014年)和《袁崇焕研究论集》(2021年)等论著,并发表若干篇论文,总数300多万字。他对清史的研究具有开创性,同时也是研究清朝开国史著述最多的学者。《努尔哈赤传》是中国内外第一部研究清代开创者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学术专著;《清朝开国史》是在该领域中一个系统而详尽的研究成果。后一部书,用116万6千余字,写明朝万历十一年(1583年)至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1644年)60年间的清朝兴起史。另外,阎崇年还特别分析明亡清兴的原因,提出亡者在“分”,兴者在“合”的见解,而“分”“合”皆在民族、官民、君臣三个关系方面。

除上述三个方向性研究的开拓、拓宽之外,阎崇年在具体论述史事中,做出许多独到见解。如提出北京城设计的“君权为主、神权为客”说,又如孝庄文皇后使用四辅政大臣抵制“宗权”说。再如,康熙朝之所以被称作盛世,阎崇年强调康熙帝个人品格的作用。此外,为“丁巳复辟”正名——是“张勋兵变,宣统复辟”,如此等等。

满学

1992年阎崇年倡议并主持召开首届满学国际研讨会,此次研究会是把满学作为独立的一门学科的开始。阎崇年为满学发凡起例,给出定义,在《论满学》(《满学:正在兴起的国际性学科》)中指出:“满学即满洲学之简称。是主要研究满洲历史、语言、文化、社会及其同中华各族和域外各国文化双向影响的一门学科。”在此之外,阎崇年还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设立满学研究所,倡议并主持了第一届至第五届国际满学研讨会。阎崇年的专著《满学论集》专著也成为新建满学学科的开拓性研究之作,是中国满学研究发展的见证。

北京史

除此之外,阎崇年还从满汉文化交流的角度就满族文化对北京城市文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写作了《中国古都北京》。2010年,阎崇年利用台北故宫博物院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文献写就《清郑各庄行宫、王府、城池与兵营考》一文。该文缜密考论,确定今北京昌平郑各庄的城垣、金井、护城河等遗址,原为康熙帝行宫和理亲王府之所在遗迹,解决了三百年来宫廷史、北京史研究中的一个悬疑,填补了一项学术空白

个人著作

学术论文

主要成就

个人荣誉

2007年,阎崇年以300万版税收入,荣登“2007年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8位。

获得中国版权事业终生成就者奖,获得“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著作获奖情况

阎崇年所著图书《努尔哈赤传》获北京市和中国“光明杯”优秀学术著作奖、全国满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正说清朝十二帝》获选中国国家图书馆首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在《出版人》杂志和新浪联合主办的“2004年中国书业年度评选”中被授予最佳年度传记纪实图书奖,并被列为中华书局、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镇社之宝”图书。《古都北京》获中国文化部最佳图书奖、法兰克福莱比锡市国际最佳图书荣誉奖,《御窑千年》被推荐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度十本好书。

人物评价

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认为,在健在的大家中,阎崇年的著述之丰,讲学之多,令人叹为观止。其著述的每一观点,每一个字都经得起推敲。”国家清史编委员会委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原馆长邹爱莲评价阎崇年善于从瀚如烟海的史料中,挖掘出最具价值的第一手资料,解决历史学研究中悬而未决的历史疑问,学术上获得诸多原创性突破。”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评价阎崇年学术上不旧说,有许多独到创见,在一些方面更是自成体系。《百家讲坛》栏目制品人聂丛丛认为,阎崇年做事认真,甚于其他学者,可以为一期节目准备数万字的资料。

人物思想

四合哲学

“四合”是阎崇年的人生哲学观。阎崇年认为,“止于至善”是《大学》指明的人性修养的最高境界。具体说来,“止于至善”,就是要科学地调理天、地、人、己的四维关系,达到“四合”,也就是要达到天合、地合、人合、己合。达到四合是个过程,不断趋近“四合”,攀升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天合光能就是天人关系。天时不停地在变,人要不断地努力。想要时人与天“合”重要的是察知天时,顺应天时,不失天时。地合主要指环境与自身的平衡关系。“地合”的含义比“地利”更宽泛,它的含义主要有四:一是知地利,二是用地利,三是借地利,四是节地利。人合既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睦、求同、融合,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矛盾、冲突。做事、做人,为官、为政,“人合”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己合主要是生理平衡、心理平衡、伦理平衡。

人物关系

解女士,阎崇年妻子。

阎天,阎崇年儿子,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和法学硕士学位;毕业于耶鲁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宪法和行政法。主要代表作有专著《美国劳动法学的诞生》《川上行舟:中国反就业歧视法引论》和《如山如河:中国劳动宪法》。现任北京大学—耶鲁大学法律与政策改革联合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劳动学会、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理事。

陈捷先,阎崇年好友,台湾著名清史专家、阿尔泰共和国学专家,曾任台湾大学历史系主任、台湾成功大学历史系创系主任、《历史月刊》主编,对台湾的清史研究与清史人才的培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关事件

签售被掌掴事件

2008年10月5日下午,阎崇年在江苏无锡新华书店总店图书中心签售时,遭到一不明身份的青年男子袭击,被掌掴脸部。阎崇年惊愕无比,但随即继续为读者签名。据了解,该男子对阎崇年所表述的一些学术观点不抱认同,所以采取过激行为。该事件由无锡崇安寺派出所接警处理。而后打人者被警方治安拘留。

对于此次“签售被打”缘起学术之争的说法,阎崇年坚决予以否认。他认为,形成学术之争的第一个前提是双方都必须是学者,并且都同事学术研究,第二点栓放必须各自亮出学术观点,并有支持观点的依据,还要有分析和逻辑论证过程。阎崇年同时也澄清说网上流传的一些所谓“阎崇年引发争议的语录”,其实都是编造的。对于学术争论,阎崇年表示并不反对,同时开出三个条件“一是清史专业,二是在清史研究领域上有学术专著,三是必须有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的经历。”

悬赏挑错事件

2010年3月11日《北京日报》发表了一篇《壮哉阎崇年:挑一个错奖一千元》的文章,文中提到,中华书局出版了阎崇年校注的《康熙顺天府志》,阎崇年公开声明,希望读者对此书给予监督,“挑出一个错,奖金一千元”,倡导在著述中发扬“一字疏误视作羞,一句错断引为耻”的精神。

山西大学副教授白平看到这则消息后,订了本《康熙顺天府志》。翻出一个错字之后来了兴致,几乎每隔几天就会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他挑出的错字、标点符号等等。后来他通过朋友联系到了阎崇年,想要询问清楚悬赏相关的信息。当时一位女士接了电话,要求先将材料发至邮箱,然而他等了一星期却再无下文。白平很郁闷,于是干脆一纸诉状将阎崇年告上了法庭。

阎崇年本人对这一事件回复称:《康熙顺天府志》一书涉及三万个断句,难免会出现错误,所以他在后记中明确告知读者,自己第一次校勘后仍然发现许多错误,因此又请专家进行校勘。他称自己从来没有委托任何媒体发布过悬赏广告。南都记者联系阎崇年提到的《北京晨报》记者刘婷,她表示“报道没有问题”,又联系到了另外两位曾参与到阎崇年家中聊天的记者,据其中一位记者回忆,以当时的语境和阎崇年说话的语气而言,“悬赏”不像是开玩笑。另一位记者则表示已经记不清楚了。

四合书屋由“私”到“公”

阎崇年藏书是为了学术研究,因此书房里的每一本书都是精心选择的专业书,质量很高,也相对比较系统和完整。他不希望这些书散佚或者成为藏家的摆设,正巧首都图书馆要打造“名人书屋特色阅览空间”,邀请他在首图设一处“四合书屋”,并对所藏图书实行专藏管理。于是阎崇年决定将自己所有的藏书无偿、分批地捐赠。

阎崇年曾说:“我人生最大的愿望,是有一个美好的书房。书房既是我学术研究的基地,也是我学术灵魂的依托,但我很长时间没有书房。我的书房经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私到公三个时期。”直到50岁他才第一次拥有了小书房。后来有了大些的房子,家里采光最好、最宽敞的客厅做了书房。后来书不断增多,干脆挤出一间房子做书库,摆满两面放书的专用书架,给自己的书房取名“四合书屋”。“四合书屋”之名来源于阎崇年的“四合哲学”——“研究历史使我悟出一个道理:一个人要取得成功,在读书的同时,需要努力趋向天合、地合、人合、己合。”

2016年4月21日,首都图书馆“四合书屋”作为主题研修性阅览室,正式向社会开放,从而开始了书房由私到公的时期。“四合书屋”首批开架阅览文献近4000册,以清史、北京史研究文献、友人签名赠书、个人著作等为主,读者可以从中一窥阎崇年藏书特点和治学理念。“四合书屋”内的部分书架和书桌、椅子、地毯,亦由阎崇年提供。

参考资料

阎崇年 Chongnian Yan.豆瓣读书.2024-01-13

历史学家阎崇年:书是我的第二生命,也是灵魂归处.京报网.2023-10-12

《百家讲坛》物色评书名家“开坛”讲《水浒》.搜狐网.2024-01-13

米寿之年 日日求新——专访清史学家阎崇年.北京日报.2024-01-13

独家|阎崇年:研究历史,把心慢下.上观新闻.2023-10-12

研究历史没有捷径可走——专访历史学者阎崇年.中国作家网.2024-01-13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百家讲坛》主讲人阎崇年出生.历史上的今天.2023-11-21

南开史学百年︱冯尔康、阎崇年:让历史学充满魅力.凤凰网.2024-01-13

努尔哈赤传.豆瓣读书.2023-07-23

燕史集.豆瓣读书.2023-07-23

满学论集.豆瓣读书.2023-07-23

清朝皇帝列传(全二册).豆瓣读书.2023-07-23

清朝通史·太祖朝.豆瓣读书.2023-07-23

清朝通史·太宗朝.豆瓣读书.2023-07-23

正说清朝十二帝.豆瓣读书.2023-07-23

袁崇焕传(修订本).豆瓣读书.2023-07-23

明亡清兴六十年(上).豆瓣读书.2023-07-23

康熙大帝.豆瓣读书.2023-07-23

大故宫.豆瓣读书.2023-07-23

大故宫2.豆瓣读书.2023-07-23

努尔哈赤全传.豆瓣读书.2023-07-23

阎崇年集.豆瓣读书.2023-07-23

清朝开国史.豆瓣读书.2023-07-23

阎崇年自选集.豆瓣读书.2023-07-23

康熙帝大传.豆瓣读书.2023-07-23

御窑千年.豆瓣读书.2023-07-23

天朗集.豆瓣读书.2023-07-23

阎崇年山西发布新作《森林帝国》解答“赫图阿拉之问”.今日头条.2023-07-18

故宫六百年(纪念版).豆瓣读书.2023-07-23

2007中国作家富豪榜排名.新浪网.2023-12-19

新书速递丨历史的镜子.华文出版社.2023-10-12

对话阎崇年:敬畏历史 与时俱进.中国青年杂志.2023-11-08

阎崇年 | 人生应重视修炼“四合“(第三期).中华历史文明大讲堂.2023-10-12

掌掴阎崇年者被释放 声称绝不后悔永不道歉.搜狐网.2023-11-08

《老师请回答》:阎崇年的儿子阎天亮相,曾是2003年北京高考文科第一名.今日头条.2023-11-08

阎天.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2023-11-08

..2023-11-08

历史学院为著名史学家陈捷先先生举行追思会.南开大学历史学院.2023-11-08

阎崇年无锡签售遭掌掴 施暴者不认同其学术观点.京华时报.2023-10-12

阎崇年首度回应掌掴事件 希望从轻处理打人者.新浪娱乐.2023-10-12

学者为阎崇年挑错:《百家讲坛》部分学者名不副实.半岛晨报.2023-10-12

阎崇年称“挑错奖金”是媒体报道失误 媒体否认.南方都市报.202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