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Chongqing Emergency Medical Center)始建于1939年,又称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是集急救、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面向社会提供综合医疗服务,同时履行重庆市政府公共卫生救援职能及主城八区120指挥调度和日常急救职能。现任院长为张荣贵。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的前身为“中正医院”,于1950年更名为西南工业部第一工人医院,1954年更名为重庆市第一工人医院,1984年5月更名为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1988年3月依托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合并原重庆市急救站,组建了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并正式挂牌为“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
截止2023年8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总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200张,拥有39个临床医技科室和65个专病门诊。拥有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重庆市医学重点学科,12个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和1个重庆市医疗特色专科。医院共有职工1565名,专家176位,其中主任医师有77位,副主任医师74位。
在复旦大学版“2021年西南区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的急诊医学科获得提名。
历史沿革
创建阶段
1939年4月,国民党政府在重庆市创建12个重伤医院,1944年2月9个“重伤医院”合并,改名为“重庆市第一平民医院”。1946年2月,“重庆市第一平民医院”与“合组平民医院”合并改为“重庆市第二市民医院”,又于1946年12月改名为“重庆市市立中正医院”。1949年1月,医院迁往两浮支路原美国大使馆旧址。
1950年7月初更名为西南工业部第一工人医院,1954年更名为重庆市第一工人医院,1984年5月更名为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
发展阶段
1988年3月依托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合并原重庆市急救站,组建了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并正式挂牌为“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1995年获批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3年成立重庆市急救医学研究所,2017年10月成为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
规模条件
整体规模
截止2023年8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总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200张。医院共有39个科室,分别是32个临床科室和7个医技科室。其中有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重庆市医学重点学科,12个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和1个重庆市医疗特色专科。共有职工1565名,其中高级职称233人,有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大学硕士生导师31人次,重庆大学博士生导师4人次,国务院津贴专家8人,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2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6人,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工作室4个,渝中英才1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3人。医院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聘请北京大学、重庆大学、陆军军医大学等院校高层次专家近10名。
医疗设备
医院配备有的医疗装备:2台64排128层螺旋CT及16排螺旋CT1台、2台1.5T核磁共振、全数字化平板心血管造影机(DSA)2台、悬吊式数字化医用X线摄影系统2台、移动式数字化医用X线摄影系统2台、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CT)1台、德国体外循环机(人工心肺机)1台、数字式高清晰胸腹腔镜4台、菲力普彩超4台、数字式高清晰神经内镜1台、手术显微镜2台、双能X线骨密度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流水线等大型医疗设备。
应急救援
截止2023年8月,医院拥有先进的“120”指挥调度系统,新建的120智慧调度云平台已投入使用,医院拥有急救车/救援车辆57台,组织规划实施了全市三级急救网络的建设。医院牵头了重庆市航空医疗救援体系建设,是国家(重庆)紧急医学救援骨干成员单位,并拥有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管理指导专家。已建成以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为龙头,7个分中心为骨干,主城区84家网络医院和25家区县医院(急救站)为主体的覆盖全市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和专业队伍,实现了地面救护车急救、空中直升飞机救援的陆空立体急救医疗服务,2018年以来直升飞机航空急救医疗服务已常态化运行。医院在开县特大井喷、非典疫情、5·12汶川地震、“4.20芦山强烈地震、鲁甸县地震、“4.25”尼泊尔大地震等国内外卫生应急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大灾难中的贡献:参加1988年空难、2002年开县“井喷”、2003年“非典”,以及特大车祸、矿难事故、自然灾害如汶川、玉树地震、山体滑坡等大型灾害事故的现场救护600余次,挽救生命数以万计,完成上级指令性任务1500余次,开展非急救转运服务500余次。
院内专家国际救援:徐磊教授2013年参加中国国家救援队援助4·25尼泊尔地震,黄警锐教授2016年参加重庆市援外医疗队援助巴布亚新几内亚。
科室设置
全部科室
重点专科
医院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两个,分别是急诊医学科和神经外科,有12个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分别是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骨科、临床护理学、神经内科、胸心外科、普外科、检验科、老年科、临床药学、麻醉科和影像科。神经损伤与危重症为重庆市医疗特色专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急诊医学科
急诊部成立于1987年,是重庆地区创建最早的急诊学科之一。科室是国家重点临床建设专科,是重庆市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重庆市急救医学研究所依托于该科。
科室规模:科室展开床位30张,其中EICU设置床位10张,观察床位20张,标准急诊手术室1间。拥有工作人员69人,其中医生19名,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博士1人,在读硕士6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5人。科室配备有进口呼吸机、多功能监护仪、床旁快速检测设备、床旁B超、PICCO、BIS全自动洗胃机、自动心肺复苏仪等设备。
科室特色:擅长对各类急危重症的早期紧急处理,特别是对急性中毒、严重多发伤、脓毒血症、急性重症胰腺炎、ARDS、AECOPD、毒蛇咬伤等急危重症的诊疗有临床经验。
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始建于1963年,为全国脑出血微创治疗技术推广协作单位、全国老年神经疾病联盟成员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医生培训合作单位、重庆市急重症救治医疗特色专科、重庆市重点临床专科、重庆市医疗适宜技术推广单位。
科室规模:科室床位113张,拥有一个22张病床、设施先进的NSICU病房。全科拥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10名、主治医师8名、住院医师5名。其中医学博士3名、硕士13名。护士82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1名、护师28名。科室拥有美国CODMAN颅内压监护仪、中心静脉压监护仪、脑立体定向仪、多功能电生理监测仪、无创脑水肿监测仪、德国Laika手术显微镜、法国Tema呼吸机、降温仪、中频脉冲治疗仪、全自动翻身床、全自动防褥疮垫等诊疗设备。
科室特色:对出血性脑脊髓血管疾病、神经脊柱损伤、严重颅脑损伤、颅内血肿、脑干损伤、多发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先天性畸形和中枢神经系统炎症诊治具有经验。特别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早期救治,复杂严重颅脑损伤的监护及抢救,多发伤的急救方面。科室顺应现代外科快速康复的发展趋势,开展了显微镜+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干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颅脑损伤的脊柱脊髓损伤的早期联合治疗、动脉瘤的栓塞及夹闭术。
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
重症医学科
重症医学科成立于1988年,是中国西南地区最早成立的综合性ICU之一,为重庆市重点临床专科,重庆市医师协会重症专业委员会会长单位。
科室规模:科室床位24张(现开放16张)。有医师团队14人,其中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3名,博士1名,硕士研究生7名。护理团队38人,其中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15名,护士19名。科室拥有Mindray中央监护网络系统及多功能监护仪、德国MAQUET体外膜肺氧合(ECMO)高级生命支持系统、美国伟康BiPAP Vision、德国Drager、法国Taema等多种品牌呼吸机,德国Pulsion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德国贝朗CRRT等设施。
科室特色:能开展ECMO高级体外生命支持、床旁血液动力学监测、紧急心脏起博器置入及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等循环支持技术,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无创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技术,血液净化技术以及肠内、肠外营养等全面脏器支持技术。尤其在脓毒血症、严重多发伤、急性中毒以及器官功能损害保护支持等方面深入研究。在严重感染、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急性肺损伤、COPD呼吸衰竭、哮喘持续状态,急性重症胰腺炎,各种急性中毒、严重创伤以及围手术期重症患者的救治等方面具有特色。
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内科成立于1953年,前身是重庆市第一工人医院内二科。2014年被评为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2017年通过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资格认定。
科室规模:开设床位110张(含CCU床位12张)。医师团队24人,主任医师6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7名,医师8名。护理团队50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13名,护士31名。心内科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还拥有数十位专业学术任职。心血管内科拥有GE 1250mA C型臂X光机,Ensite Velocity心电生理三维标测及射频消融系统,Datascope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Philips实时三维及食道超声系统,体外膜肺氧合(ECMO)仪,ResMed无创呼吸机,AQT90 FLEX 快速免疫分析仪,Mindray中心监护及远程显示系统等设备。
科室特色:在心肌缺血、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及心脏瓣膜病等方面具有临床诊治经验,特别是“心肌梗死联合救治绿色通道”方面。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是科室优势项目,已开展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左心耳封堵术,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肾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术及射频消融术,肺动脉成形及血栓抽吸术,主动脉夹层支架植入术,肥厚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等诊疗技术;心血管疾病后心脏康复是科室重点项目。
骨科
骨科成立于1994年,为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德国汉堡大学罗滕堡教会医院骨与关节协作科室,为中国康复协会肢残康复专委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专委会、中国骨科青年医师联盟、重庆市医学会骨科专委会、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全国骨科100强、重庆市卫健委医疗服务能力(骨骼肌肉损伤)排名位居重庆市第三名。
科室规模:开设床位70张,有医师团队18人,其中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6名,医师3名,拥有博士4名;硕士研究生9名;有护理团队20人,其中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5名,护士6名。年门诊量万余人,年收治危重、复杂骨创伤等患者千余人,常规开展骨科一、二、三及四级手术,年手术量1500余台次。骨科依托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和重庆市急救中心平台,拥有美国Stryker关节镜系统,德国Joimax脊柱内镜系统,GE1250mA C臂、骨科动力装置等诊疗设备。
科室特色:在腰椎骨质增生、股骨头坏死、椎间盘脱出症、骨质疏松症、骨创伤、运动系统损伤的诊疗积累了大量经验;擅长老年骨折的诊治,进一步建成医院及重庆市“老年骨折多学科协作诊疗中心”;同时在脊柱微创、椎间孔镜手术及盘镜手术、导航手术、骨折微创手术、关节镜及微创关节置换手术等方面形成了科室特色。骨科亚专科已开展了神经转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巨大肩秀关节镜修复手术、骨折内固定导航手术及游离椎间盘的椎间盘镜手术等治疗技术。
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始建于1994年,为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GCP基地、中国卒中学会综合卒中中心单位、中国AD临床前期联盟成员单位、神经内科专科联盟管理委员会的重庆市神经内科专科联盟成员单位、重庆市急性卒中救治联盟单位、脑防委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
科室规模:科室床位86张,拥有一个18张病床、独立的超急性卒中单元(HASU),全科拥有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为2人,主治医师有10人,副主任护师为1人,主管护师有4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13人。神经内科设有电生理检查室,包括有常规和动态脑电地形图仪,彩色经颅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仪、诱发电位肌电图仪。
科室特色:神经内科已开展对急性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检查和治疗,包括动脉,静脉内溶栓取栓治疗;对颈动脉系统、椎动脉系统狭窄进行支架置入。对神经科疑难、危急重症通过及时临床分析,科内和院内检查设备能作出正确诊断,同时给予监护和抢救治疗。对心理障碍患者能给予及时心理检测、辅导和治疗。科室致力于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死、脑供血不足等),癫痫、变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等)、肌萎缩侧索硬化、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各种脑炎、脑膜炎等)、其他疾病伴发、继发的神经系统损害、脊髓疾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预防、研究和教育工作。
胸心外科
胸心外科是重庆市市临床重点专科、重庆市肺结节与早期肺癌专病临床诊疗中心、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重庆创伤救治联盟主席单位。
科室规模:科室开放床位38张,医护人员22人,博士生( 硕士生) 导师2人,高级职称7人,在读博士2人。
科室特色:专科以胸部肿瘤微创手术治疗、心脏大血管疾病和严重胸部创伤急诊急救为特色。常规开展:胸腔镜肺、食管、纵膈肿瘤微创手术,胸腔镜肺减容术,肺结节热消融术以及恶性胸腹腔积液体腔热灌注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及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全胸腔镜心脏瓣膜置换术、瓣膜成形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多发肋骨骨折、肺损伤、气管损伤、心脏大血管损伤等严重胸部创伤的综合救治等。
普外科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普外科自开院初期至今已有近80年历史,科室任职包括: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MDT专委会,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委会肿瘤血管专委会,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委会主髂动脉学组,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委会甘肃分会,重庆医学会外科专委会、普外专委会、肛肠专委会、胃癌专委会、大肠癌专委会、乳腺癌专委会、重庆市医学会微创外科专委会胃肠学组,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胃肠肿瘤专委会,重庆市抗癌协会GIST专委会,重庆市医师协会创伤医师分会血管创伤及血管危急重症多中心跨学科救治协作学组。
科室规模:科室开设床位56张。有医师14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6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8人。护士20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5人。
科室特色:特别在胃、结大肠癌的手术和综合治疗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在甲状腺乳腺疾病、外周及大血管疾病的介入、肛周疾病、肝胆胰恶性肿瘤、胆道疾病、重症急性胰腺炎、门脉高压症和外科危急、疑难病等领域的治疗凸现自己的特色。近年来,普外科腔镜和血管介入微创技术在同级医院处于同等或领先水平,开展有腹腔镜胃、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疝修补术、阑尾切除术、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甲状腺癌切除术等;同时开展有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髂动脉瘤、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而且对蛇咬伤、蜂蛰伤等治疗积累了临床经验。针对老龄、高龄患者的急腹症诊治、严重腹腔感染、腹腔间室综合征、脓毒血症等治疗方面,逐渐形成以老年外科为特色的发展方向。
检验科
医学检验科始建于1939年。
科室规模:科室拥有正高1人、副高7人、中级10人,硕士5人、本科26人;在各级学术团体任职6人。科室拥有一系列检验仪器如全自动生化分析流水线、多参数血气分析仪、全自动血液分析流水线、流式细胞仪、尿液分析流水线、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副教授分析系统、荧光免疫分析仪、荧光定量PCR仪、全自动血培养仪、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等。
科室特色:主要临床血液检验、临床化学检验、临床免疫提出检验、尤其临床微生物检验、临床核酸和基因检验、不同临床体液及门急诊检验等亚专业。
老年科
老年病科为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国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协作成员单位。
科室规模:科室开设床位32张,医护人员14人,有高级职称2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人。
科室特色:科室长期担负着全市老干部、外籍人士和中老年患者的疾病诊疗和预防保健任务。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胃肠道疾病、肿瘤、骨质疏松症、阿尔兹海默症、肌少症、老年衰弱综合征、老年营养支持等,各种急慢性疾病的评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积累了经验。
麻醉科
麻醉科成立于1988年。
科室规模:科室拥有十八个层流手术间(目前开放十间)、一个麻醉后恢复室,拥有德尔格麻醉机、多功能监护仪、微量注射泵、可视喉镜、B超、纤支镜、神经刺激仪、血气生化检测仪、麻醉深度监测仪、肌松监测仪、超声刀、手术腔镜操作系统、血液回收机、X-线C臂机等现代化设备。
科室特色:科室在严重创伤休克、急腹症合并脓毒症、高龄合并基础情况差等患者手术麻醉中的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严重并发症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治疗等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和水平。致力于“无痛医院”的建设,开展手术后“自控镇痛”,工作领域拓展至手术室外手术的麻醉、门诊无痛胃肠镜检查、无痛人流、无痛纤支镜检查、分娩镇痛。
影像科
放射科为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西南放射专科联盟副理事长单位,重庆市放射医学专委会、重庆市抗癌协会介入专委会、中国肿瘤急诊微创治疗专委会、重庆市影像技术专委会、重庆市护理学会介入专委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工程专委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放射专委会委员单位。
科室规模:拥有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名,重庆市中青年高端医学人才1名,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4人,博士后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拥有各种最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包括德国西门子Prisma3.0T等3台核磁共振仪;美国通用电气256排New Revolution等4台高端螺旋CT机;车载CT;美国GE公司Innova3100、Innova5-3、飞利浦5M20平板血管机等大型设备。
科室特色:除了开展常规平扫、增强扫描及各部位血管成像,还开展了许多最新的诊疗技术,包括:多部位CT快速一站式成像、一站式脏器灌注+血管成像、各脏器能谱成像(如CT痛风石成像,去金属伪影成像等)、左心耳CT评价+后处理成像、胸部低剂量CT成像、MRI血管壁成像、ASL灌注成像、MRI神经成像、MR水成像、DSA各种介入检查及治疗技术以及CT引导下的微创穿刺活检、引流、消融治疗技术。
医学实践
消化内科完成首例POEM手术
2019年11月4日,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内镜中心的医生对一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实施了医院首例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POEM)。通过胃镜检查发现患者为典型的贲门失迟缓症表现,医院郭进军副院长得知此情况后立即组织病情讨论,并制定最优化的诊疗方案。在消化内科内镜中心邓磊主治医师及手术麻醉科医务人员经过冲洗食道、气管插管全麻、确定隧道入口位置、建立隧道、进行食管环形肌切开等步骤,1小时后完美结束。
心血管内科实施首例主动脉瓣反流TAVR手术
2021年3月3日,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心血管内科成功为一名主动脉瓣重度反流患者实施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入院后,经心血管内科及心胸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讨论,在征求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心血管内科团队于3日,为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进行TAVR手术,在武汉亚心医院苏晞教授和张龙岩市教授指导下,在心胸外科、麻醉科、超声科等多学科团队帮助下,心血管内科团队成功经过股动脉送入人工主动脉瓣膜(微创),并稳定释放,手术成功。
成功实施首例ECMO辅助下支气管断裂吻合术
2022年6月,我院首次为一位创伤性支气管破裂伴重度呼吸困难的危重患者实施了ECMO辅助下支气管修补的手术,成功挽救了该患者的生命。麻醉科医护在傅洪主任的带领下,仍迅速组织起了包括体外循环组陈元利、周润芳、蔡红等在内的骨干救治小组。麻醉团队迅速实施了全麻双腔气管导管插管肺隔离术,氧气合迅速纠正了患者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氧饱和度达到97-99%,为手术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患者的内环境和氧合情况不断改善,术毕更换为单腔气管导管,逐渐撤下了ECMO,带管送入监护室。
消化内科完成科室首例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手术
2023年1月,我院消化内科完成了建科以来的第一台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这一手术的顺利开展,弥补了科室在血管介入治疗方面的短板,标志着科室在消化道大出血的综合救治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由肖潇主任医师主刀,彭鹏副主任医师协助,消化介入团队在导管室顺利完成了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术后积极预防肝性脑病、营养支持等治疗,患者手术效果良好。
教育科研
教育
医院教培
医院先后承担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多所医学院校学生实习阶段教学任务,与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大学联合招收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建立了完善的医学教育体系、教学管理和考核制度。常年开展医学院校本科、专科阶段理论课程教学、研究生教学、国家住院医师规培、专科和本科生实习、基层医院专业技术人员进修、全科医生骨干培训、转岗培训、基层医院急救技能培训等教学工作。医院建有设备完善的具有急救特色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是重庆市急诊医学培训中心、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
医院搭建多维度国际、国内合作平台加强与知名高校及附属医院合作,2017年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医、教、研、管等方面建立了全方位战略联盟合作关系,与美国、德国、意大利、英国建立和签署国际合作关协议,进行专业技术人员互访交流、开展国际远程会诊和现代化医院管理交流等。
关联院校
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是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学校创办于1929年,学科门类齐全,涵盖11个学科门类。设7个学部35个学院,以及7所附属医院。61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68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专业进入“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曙光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获批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大数据与软件学院入选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拥有专任教师3200余人,其中包括8位院士在内的国家级人才250余人次,博士生导师1100余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210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5300余亩,有A校区、B校区、C校区、虎溪校区和两江校区。
科研
医院依托重庆市急救医学研究所和重庆大学急危重症研究所、重庆大学创伤医学中心等平台,2018年建立了重庆市院士工作站引进王正国、付小兵院士专家团队,积极开展医学科学研究。医院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聘请北京大学、重庆大学、陆军军医大学等院校高层次专家近10名。2018年以来,医院申报并获批科研项目百余项,发表高质量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近100篇,并已获批国家专利授权50余项,软件著作权近10项,出版专著近20部。
医院有硕士生导师31人次,重庆大学博士生导师4人次,国务院津贴专家8人,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2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后备人选1人,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6人、工作室4个,渝中英才1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3人。
重点学科
医院有3个重庆市医学重点学科,分别是创伤外科学、院前急救医学和重症医学3个。
创伤外科
创伤外科建立于1987年10月,系按照当时发达国家最先进的创伤急救理念在我国最早成立的独立建制的三大“创伤外科”之一,在创伤外科的基础上,1994年重庆市创伤研究所成立,1999年批准为重庆市首批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2012年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急诊医学”重要组成单元,2016年增挂创面修复中心,并成为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创面修复”专科建设单位。
科学研究:学科注重学术交流研究,积极参与及承办各类省市级、国家级创伤急救及重症学术会议;依托重庆市创伤研究所,参与国家级重大研究合作项目5项、主持省(市)部级研究项目6项,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SCI收录期刊7篇,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112篇,学术观点被国内外大量引用,主编专著2部,主译专著4部,副主编专著3部。
学术地位: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常委单位,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创伤急救与多发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急诊学分会灾难学组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交通伤与创伤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常委单位,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创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灾难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等等。
重症医学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1988年,是中国西南地区最早成立的综合性ICU之一。科室拥有重庆市医师协会重症专业委员会会长单位,有重庆市医学会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名、重庆市医学会重症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名,重庆市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委员6名。有医师团队14人,其中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3名,博士1名,硕士研究生7名。
研究方向:在严重感染、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急性肺损伤(ALS)或急性成人呼吸窘迫征(ARDS)、COPD呼吸衰竭、哮喘持续状态,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心功能衰竭、严重心律失常,急性重症胰腺炎,各种急性中毒、严重创伤以及围手术期重症患者的救治等方面颇具特色。能开展ECMO高级体外生命支持、床旁血液动力学监测、紧急心脏起博器置入及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等循环支持技术,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无创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技术,血液净化技术(包括床旁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浆分流吸附、血浆置换)以及肠内、肠外营养等全面脏器支持技术。尤其在脓毒血症、严重多发伤、急性中毒以及器官功能损害保护支持等方面均有较深入研究。先后承担和参与科研课题多项、获得多项省市科研成果奖,发表医学专业论文数十篇。
院前急救医学
院前急救部前身为重庆市急救站,成立于1964年。1988年与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合并成立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院前急救部,包括120指挥调度中心和外出急救两部分。承担重庆市主城区的120急救指挥调度和部分现场急救任务、突发公共事件救援以及各项医疗保障任务。
院前急救部拥有医务人员38名。医师团队33名,其中副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14名,医师17名;护理团队5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1名。科室拥有除颤起搏仪、车载谊安呼吸机、便携式万曼呼吸机、气管插管箱、喉罩、多功能监护仪、输液泵、12导心电图机、电动吸引器、各类防护装备等急救设备,以及移动手术车、全地形越野救护车、移动通信车、监护型救护车。
120指挥调度中心于1996年开通,至今已建成1个市级急救医疗中心(涵盖84家网络医院),7个区域性急救医疗分中心,25个急救站的三级网络急救体系,2018年11月13日重庆市120智慧调度云平台试运行正式上线,包括智慧调度云数据平台和智慧调度云语音平台两部分。其中云数据平台依托电信天翼云资源,实现全市急救调度软件和数据的统一云部署和管理,发生卫生应急事件时的统一指挥调度搭建了平台,全市的调度中心及120分站可以通过专网连接到该平台进行120急救业务处理,该系统实现了全新的互联网+医疗云急救的新模式。
声誉与排名
在复旦大学版“2021年西南区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的急诊医学科获得提名。
院内专家
张荣贵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院长、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精通泌尿系肿瘤、前列腺疾病的诊治,擅长男性不育症与生殖健康,前列腺增生、膀胱肿瘤、输尿管结石的微创治疗。
朱政鸣
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颅脑外伤专业学组前任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创伤与修复学会前任全国委员;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员,世界脑研究协会会员(2001);《重庆医学》《中华创伤外科》杂志审稿人、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医学)专家、重庆医科大学医学司法鉴定专家、重庆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司法鉴定(医学)专家、重庆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
80年代在全国首先报告脑压表脑室法颅内压监护,《健康报》报道:开创颅内压监护的新方法。90年代初,在国内率先采用前瞻性研究,对严重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早期作出预后判断,判断符合率97.6%,达国内先进水平。通过研究,在国内率先提出Moya-Moya病并非孤立的颅内血管病,为其诊治开启了新思路。1997年,在国内首先开展用含人的BMP骨诱导成骨材料,诱导非骨细胞变成骨细胞,对创伤性颅骨缺损急诊手术中一次性完成自体修复,有悖传统观念,开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2003年以来,进入国家级科研课题组,研究“微创清除技术治疗颅内血肿疗效及效益再评价研究”、“微创清除技术治疗急性脑出血最佳手术时机研究”。快速地实施颅内血肿微创清除已成为科室急诊急救的主要抢救措施之一。在国内主要医学杂志发表及参加全国及省级专业学术会议76篇,参加国际医学专业学术会议4篇。
主要专长:擅长对严重颅脑外伤、脑干损伤、颅内血肿、严重多发伤、高血压性脑出血、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肿瘤等疾病的急、平诊救治。在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的手术及脑及椎管内肿瘤手术治疗等方面经验丰富。是该院神经外科奠基人之一。
赵兴吉
胸心外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任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重庆市医师协会会长。
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编专著7部,完成«重庆市创伤急救治疗信息与诊疗规范研究»等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0名,推荐其中3名考上国家名牌大学博士研究生。2012年,作为学科学术带头人,领衔获得国家原卫生部重点临床专科——“急诊医学科”建设项目。
钻研胸心外科、创伤外科专业,对该领域的疑难危重病症(如肺癌、食管癌、贲门癌、纵隔肿瘤、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脓胸、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大血管创伤、严重多发伤、呼吸道管理)等有诊治经验。
马渝
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重庆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英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急诊医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市急危重症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分会副主委,重庆市医学会急诊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会长。
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参编多部教材,获多项软件著作权及专利,承担国际合作科研、科技部子项目、市科委科研等项目10余项。
擅长心血管内科疾病诊治及各种急危重症救治和器官功能支持治疗,在临床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艾山木
急诊部主任医师、重症超声研究组(CCUSG)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青年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灾害救援分会理事、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超声专委会急危重症学组委员、重庆市医院协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重症营养学组委员。
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军队及国家课题多项。
擅长急危重症诊治及器官功能支持(包括ECMO),如休克、呼吸衰竭、心肺脑复苏、严重多发创伤围术期管理、重症感染、急性重症胰腺炎、中毒、热射病、ARDS、AKI、MODS等。
王兴胜
老年病科主任医师,呼吸病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老年病科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抗感染学组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常委等学术任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市卫健委、中央高校等课题6项;发表SCI等论文30余篇;发明专利1项。
擅长:肺间质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肺动脉血栓栓塞症及呼吸危重症的诊治,以及支气管肺肿瘤、结核、气道狭窄等疾病的介入诊疗,包括经支气管镜冷冻、气刀、电刀,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及内科胸腔镜等技术。
沈钧乐
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任重庆市中西医老年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参与国家科研攻关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30多年,对心血管内科常见病诊治及危重症抢救积累了临床经验。主要研究方向是心血管介入诊治工作。特别擅长选择性冠状动脉照影术和支架植入术;缓慢心律失常主、被动电极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心腔内电生理检查以及快速心律失常经导管射频消融术。
资质认定
1995年,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获批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参考资料
医院简介.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23-07-10
医保服务.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23-08-05
科室介绍.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23-07-10
市卫生健康委.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07-10
【专项行动】我院开展“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主题宣传活动.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23-07-10
历史沿革.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23-07-10
专家简介.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23-07-13
2021年西南区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复旦医院排行榜.2023-07-12
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形象片.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23-08-05
院前急救部.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23-07-14
神经外科简介.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23-07-10
急诊部科室简介.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23-07-10
重症医学科.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23-07-10
心血管内科.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23-07-10
骨科简介.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23-07-10
【重实践 建新功】助力高考学霸 逐梦大学校园.微信公众平台.2023-08-13
神经内科简介.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23-07-10
胸心外科简介.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23-07-12
普通外科.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23-07-12
医学检验科简介.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23-07-12
老年病科.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23-07-12
麻醉科简介.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23-07-12
医学影像科介绍.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23-07-12
消化内科完成我院首例POEM手术.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23-07-12
心血管内科实施首例主动脉瓣反流TAVR手术.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23-07-12
我院成功实施首例ECMO辅助下支气管断裂吻合术.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23-07-12
我院消化内科完成科室首例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手术.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23-07-12
重庆大学.重庆大学.2023-07-12
重大概况.重庆大学.2023-07-12
学科概况.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23-08-13
创伤外科简介.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23-07-14
张荣贵.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23-07-13
朱政鸣.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23-07-13
赵兴吉.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23-07-13
马渝.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23-07-13
艾山木.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23-07-13
王兴胜.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23-07-13
沈钧乐.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23-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