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黑枕黄鹂马来亚种:Musa acuminata '(AAA)’),为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属(Musa)小果野蕉(Musa acuminata Colla)的变种植物;此处的香蕉特指小果野蕉(Musa acuminata Colla)经过人工选育的三倍体;其原产于亚洲东部,马来西亚及中国地区;在亚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和欧洲等地广泛种植,在中国台湾、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福建省广东省等省区均有栽培。香蕉为热带果树,喜欢潮湿的热带气候,忌干旱,对水分过度敏感,种植香蕉的土壤里应保持适当的水分,其适宜生长在年降水量为1500-2000毫米、年活动积温7800-8200℃、年平均温度在21.8-22.7℃的环境中;适宜种植在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土壤中,适合栽培于高地、台地、丘陵等地。

植株丛生,具匐匍茎。叶片长圆形,先端钝圆,基部近圆形,两侧对称,叶面深绿色,无白粉,叶背浅绿色,被白粉;叶柄短粗。穗状花序下垂,花序轴密被褐色绒毛;雄花苞片不脱落;花乳白色或略带浅紫色,离生花被片近圆形,合生花被片的中间二侧生小裂片长。果身弯曲;幼果向上,直立,成熟后逐渐趋于平伸;果棱明显;果柄短,果肉松软,黄白色,无种子

香蕉蕉体香甜可口,含有丰富的有机酸、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等,可被用来制成色拉、甜点等菜肴;在非洲等国家,把香蕉作为主粮,有蒸煮、焙烤、煎炸等煮食方法。香蕉的假茎、吸芽等可作为喂猪的饲料;假茎与叶可作为原材料来制绳、编织物等。香蕉可制成香蕉炸片、香蕉酱等。此外,据《中药大辞典》记载,香蕉具有清热、润肺、滑肠、解毒的功效;主要用来治疗热病烦渴、肺燥咳嗽、便秘、痔疮等症状;其皮具有清热、凉血等的功效,主要用来治疗热病烦渴、血淋等症状。

乌干达,香蕉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象征和载体,被广泛地用于各种场合,如在节日庆典中,人们也会用香蕉来装饰家园或街道,其手工艺品中也常常可看到香蕉叶和香蕉花的图案。此外,古印度和波斯民间认为,金色的香蕉果实乃是“上苍赐予人类的保健佳果”;还有传说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由于吃了香蕉而获得了智慧,因而香蕉也被誉为“智慧之果”。

驯化历史

1955年,植物研究学者Norman Simmonds和Ken Shepherd根据香蕉的遗传起源修改了现代食用香蕉的分类,其分类取决于主要栽培品种,并表现出两种祖先物种小果野蕉(芭蕉属 acuminata)和长梗焦(Musa balbiana)的特征。小果野蕉是人类最早驯化用于农业的植物之一,其最初种植在东南亚、新几内亚岛印度尼西亚东部和菲律宾等地区。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小果野蕉的AAB品种(叶片较大,属于芭蕉)就在菲律宾各地开始传播,并产生了独特的香蕉品种,称为Maia Maoli或Popoulo,并在前哥伦布时期通过与早期波利尼西亚水手而被引入南美洲。早在公元前1000年至400年,非洲就有Musa acuminata×Musa balbisiana杂交种植的证据。此外,由于小果野蕉的二倍体克隆在野生物种授粉时仍能够产生可存活的种子,这就间接导致了其三倍体克隆(现代AAA品种)的发展。

分类历史

植物分类

1820年,意大利植物学家Luigi Aloysius Colla在Memorie della Reale Accademia delle Scienze di Torino一书中开始描述小果野蕉,在这之前,虽然其他权威机构已公布了该物种的各种名称,但其杂交物种常被误认为是不同的物种,特别是香蕉树(Musa sapientum)由植物学家卡尔?冯?林奈(Linnaeus)撰写,现已知是小果野蕉(芭蕉属 acuminata)和长梗焦(Musa balbiana)的杂交种。此外,科拉也是第一个承认尖叶蕉(Musa acuminata)和长梗焦(Musa balbiana)是香蕉野生祖先的人。

香蕉俗称为食用蕉。食用蕉包括绝大多数的真蕉和少量的菲蕉。菲蕉果穗花蕾直立,汁液粉红色,10个基本染色体;真蕉花序向下弯,汁液呈乳汁或水状,11个基本染色体,在世界上广泛栽培,也就是广义上的香蕉。有关香蕉的分类,早在1700年前,中国就根据香蕉植株的形态特征和果实的形状、品质来区分,将食用香蕉分为香蕉类型、大蕉类型、龙牙蕉类型;到1955年,Norman Simmonds和Ken Shepherd根据其遗传起源修改了现代食用香蕉的分类,以蕉类细胞染色体的倍数及两个原始种即尖叶蕉(芭蕉属 acuminata)和长梗焦(Musa balbiana)的亲缘关系进行分类,并把两个原始种分为15个性状,作为分类指标进行评分。

学名来源

据初步了解,本种为一栽培种,按其栽培品系和品种可分为高型、矮型、半高型与油蕉四个类型。本种的主要特征为雄花苞片不脱落,容易识别。其亲本来源,根据相关研究,认为是小果野蕉(Musa acuminata Colla)经过人工选育的三倍体。因此,本种也可用Musa acuminata Colla(AAA)这一名称来表示。

形态特征

香蕉植株丛生,具匐匍茎,矮型的高3.5米以下,一般高不及2米,高型的高4-5米,假茎均浓绿而带黑斑,被白粉,尤以上部为多。

叶片长圆形,长(1.5)2-2.2(2.5)米,宽60-70(85)厘米,先端钝圆,基部近圆形,两侧对称,叶面深绿色,无白粉,叶背浅绿色,被白粉;叶柄短粗,通常长在30厘米以下,叶翼显著,张开,边缘褐红色或鲜红色。

穗状花序下垂,花序轴密被褐色绒毛,苞片外面紫红色,被白粉,内面深红色,但基部略淡,具光泽,雄花苞片不脱落,每苞片内具花2列。花乳白色或略带浅紫色,离生花被片近圆形,全缘,先端具锥状急尖,合生花被片的中间二侧生小裂片长,长约为中央裂片的1/2。

果实及种子

果身弯曲,略为浅弓形,幼果向上,直立,长(10)12-30厘米,直径3.4-3.8厘米,果棱明显,先端渐狭,非显著缩小;果柄短;果皮青绿色,可在高温下催熟,果皮呈绿色带黄,可在低温下催熟;果肉松软、黄白色、味甜,无种子,香味较浓。

物种分布

香蕉原产于亚洲东部,马来西亚及中国地区;在亚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和欧洲等广泛种植,在中国台湾、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福建省广东省等省区均有栽培。种植香蕉的土壤里应保持适当的水分,其适宜生长在年降水量为1500-2000毫米、年活动积温7800-8200℃、年平均温度在21.8-22.7℃的环境中。

生长习性

香蕉为热带果树,喜潮湿的热带气候,畏低温、忌积雪和阴雨;在香蕉的生长期间,气温应保持在24℃以上产量最高;温度为10-12℃,植株生长缓慢;温度为4.5℃以下,植株发生冻害;其性喜湿润,忌干旱,对水分过度敏感,适宜种植在雨量分布均匀的地区;香蕉以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土壤为好。虽然高地、台地、丘陵都可以栽培,但以平地较好,含有机物质多、通透性好,钾、氮、磷含量都高的土壤较适宜。土壤的pH对蕉也有影响,pH为4.5-7.5均适宜香蕉生长,但在pH为6以下蕉的地下茎生长常少于5年,在pH5.5以下,蕉株易患凋萎病;pH为6-7对香蕉生长较为有利。香蕉的根不耐涝、不耐旱、不耐过高或过低温度,也不耐肥。此外,当自然环境条件适宜时,香蕉没有明显的休眠期,周年均可生长。

栽培技术

选地

香蕉的适应性强,一般栽培对土地的选择并不严格,只要选好霜冻轻、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地势开阔和排水良好的旱田、坡地、五边地(河边、塘边、田边、路边、山边)和低矮丘陵山地种植,并加强管理就可获得相当产量。平地建园,最好靠近河涌,便于上泥。山地建园,最好靠近山塘水库,能于旱季引流灌溉。此外,在有条件的地区,还应水旱轮作,选择旱田种蕉,三至五年后改种水稻,利于水肥气热的协调、稻蕉的相互促进。

育苗方法

块茎分割

香蕉的块茎分割一般是在种苗不足且要大量繁殖的情况下采用的繁殖方法;将采果后植株的地下茎切成四块,每块最少留有一个芽眼,并在伤口上蘸上草木灰,放在苗圃里进行催芽,到第二年一至二月,新芽长出几片新叶时,再进行移植。但由于该繁殖法种苗较弱,结果较晚,在实际的生产中却很少采用。

吸芽

香蕉吸芽的种类较多,有红笋芽和楼衣芽。红笋芽是在春天露出地面的吸芽,因其呈嫩红色而得名;该芽数量较多,一般在三至五月定植,成活率较高,定植后先开叶后生根。楼衣芽是在秋天到春天这段时间抽出的吸芽,适宜在春季种植,定植后先发根后生叶。当香蕉的吸芽高达一定高度以上即可进行分株定植。

播种

选择充分成熟的果实的种子,宜随采随播;播前应施基肥,播后薄盖细土,保持土壤湿润。因其种子发芽率低,所以在栽培上都不采用,主要应用在试验研究和培育新品种方面。

养护管理

香蕉的施肥量和施肥时期应根据香蕉的营养特点和生物学特性来决定。对于高产蕉园和瘦瘠蕉园,应施足基肥;一般蕉园在种植时只施少量的土杂肥作基肥,而重施追肥。其次抓好过冬肥、回暖肥、壮蕾肥(花芽分化肥)、断蕾肥(壮果肥)。在香蕉生长发育过程中以土壤施肥为主,但在后期,则应配合根外追肥,追肥时,应要做到氮、磷、钾三要素配合,以氮、钾为主,适当补施磷肥。

病虫害防治

香蕉上发生的病害主要为萎缩病、花叶心腐病、镰刀枯萎病褐缘灰斑病、灰纹病等。可及时挖除、烧毁病株等农业防治措施,也可喷施甲醛水溶液等化学药剂来防治病害传播。香蕉上发生的虫害主要有象鼻虫芝麻赤蛱蝶、马等。冬季可抓紧清园,清除病株,清理干叶枯鞘,及时割除腐烂叶鞘。此外,冬春期间,香蕉园可喷施杀虫双、敌百虫等化学药剂来防治。

贮藏与运输

香蕉的贮藏保鲜方法主要为薄膜袋包装加高锰酸钾保鲜法、库内气调( CA )贮藏法、化学药剂处理贮藏法、蔗糖酯防腐保鲜法、低温保鲜法等方法。香蕉适宜的贮运温度为13℃-15℃,湿度为90%-95%;若运输时温度较高,应采用冷藏运输工具,如冷藏车箱或人工加冰制冷保温车箱等。在香蕉的运输途中,应经常检查车厢内温、湿度和蕉堆情况,注意通风换气。抵达目的地后,应及时卸车并入库暂储,禁止在站场曝晒或受冷;若室外温度下降低于12℃,在搬运过程中应用棉被包裹,防止冻坏蕉果。

用途

食用营养

香蕉蕉体肉质软糯、味美香甜,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有效成分,素有“能源应急库”之称。香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氨基酸、有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c及钾、镁等无机盐、可被用来制成色拉、甜点等菜肴。香蕉一般多作为水果食用,而用于制作菜肴品种则较少,用于加工的香蕉数量不多,仅占5%以下。在非洲、中南美州及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将香蕉作为主粮,有蒸煮、焙烤、煎炸等煮食方法。此外,香蕉可制成各种香蕉制品,如面包、糕点、糖果等;中国广东加工的香蕉脆片质量已达到国际水平;中国台湾省于1974年研制成功的香蕉粉可开水泡饮,也可加入面粉制成速食面、糕点等,由于其食用方法广泛,深受日本、北美、西欧等国家的欢迎;中国的一些罐头厂家用香蕉果实试制成功适合婴幼儿食用的香蕉泥,其营养成分与鲜香蕉相差不大。

经济用途

香蕉的假茎、吸芽、花蕾富含营养,可作为喂猪的青饲料;假茎与叶可作为制绳、编织物及造纸的原材料;假茎、叶被切碎后,可施到田地里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及疏松土壤;叶片较大,可用来包裹食物。。

医学药用

据《中药大辞典》记载,香蕉性寒,味甘;具有清热、润肺、滑肠、解毒的功效;主要用来治疗热病烦渴、肺燥咳嗽、便秘、痔疮等症状;香蕉皮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的功效,主要用来治疗热病烦渴、血淋、肿等症状。

产业

产量情况

世界产量

据FAO的数据反映,2016年,缅甸种植面积达13400公顷、老挝达40200公顷,世界香蕉的平均产量是20.62吨/公顷,全球香蕉生产大国主要有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厄瓜多尔菲律宾,其中印度的产量最大,分别是2912.4万吨,产量占全球香蕉产量的25.7%。2020年世界香蕉产量位列前十的国家依次为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厄瓜多尔、菲律宾、危地马拉安哥拉坦桑尼亚哥斯达黎加,其香蕉产量合计占世界香蕉总产量的70.69%,其中印度、印度尼西亚香蕉产量分别为3150.40万吨、818.28万吨;截至2022年,世界香蕉果实产量为26万吨,其中印度占2.14%,香蕉作物生产用地为7.7万公顷。

中国产量

据FAO的数据反映,中国香蕉产业自1980年代开始产量和收获面积均呈快速增长趋势,虽在1987-2000年阶段起伏较大,但整体仍呈现上升态势;2016年中国香蕉产量为1332.43万吨,较1984年产量50.33万吨增长了25倍多;种植面积同样增长幅度非常大,1984-2016年阶段增长了40多万公顷,涨幅达1400%;2019年,中国香蕉园面积为35.9万公顷,位居世界第三,约占世界香蕉园面积的6.96%;2020年,中国香蕉的产量为1187.26吨。

进口情况

FAO数据显示,2008年世界香蕉进口量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为美国、比利时德国日本俄罗斯英国意大利法国加拿大和中国。美国在这一年的进口量为3976150吨,占世界香蕉总进口量的23.9%;其次是比利时进口量为138.293万吨,占世界总进口量的8.9%。从区域来看,欧盟是世界香蕉主要进口区域,2008年香蕉进口量达875.2789万吨,占世界总进口量的52.5%;其次是北美市场,进口量为445.4117万吨,占世界总进口量的26.7%。2016年,世界香蕉进口价格达674.56美元/吨,出口价格为529.97美元/吨;全球5大香蕉进口国依次是美国、德国俄罗斯比利时英国;最大香蕉进口国美国,其2016年的进口量459.68万吨,占世界香蕉进口量的22.48%。2020年世界香蕉进口量为2 337.61万吨,进口额为156.07亿美元,其中,中国香蕉需求量1324.02万吨,较2016年增加142.13万吨,进口香蕉174.69万吨。

出口情况

据FAO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世界香蕉的贸易量从1980年的36687667吨增长到了2009年的95595868吨,增长了2.51倍,年均增长率为3.3%。年贸易额达167亿美元。从贸易量上来看,世界香蕉的主要出口地域为南美洲中美洲、东南亚、中非西非和西欧。据2008年FAO数据显示,美洲香蕉出口总量为12657144吨,占世界总出口量的71%;欧洲香蕉出口量为2521012吨,占世界总出口量的14%。

物种对比

香蕉与大蕉(学名:Musa × paradisiaca L.)经常被人们混淆,其区别主要如下:

主要品种

中国的香蕉品种十分丰富,可归纳为矮秆香芽蕉、中秆香芽蕉、高秆香芽蕉三大类别。

矮秆香芽蕉

此品种香蕉茎秆矮粗,其上下茎粗较均匀,茎高115厘米-200厘米,叶柄、叶片短,叶距、果梳梳距疏。果穗细小,单株产量低,果指短小、弯度大,果梳不太整齐,三层果多。含糖偏低,果实风味中等,但是香味较浓。代表品种主要为天宝矮蕉、赤龙高身矮蕉等。

中秆香芽蕉

此品种的香蕉茎秆高度中等(185厘米~330厘米),其茎粗大,上下茎粗差异较小或较大,叶柄、叶片中等长或较长,叶距、果梳梳距中等或较疏。果穗中等或较长,果指中等或较长,果形较弯或微弯,果梳较整齐,三层果数中等或较小。含糖量中等或较高,果实风味中上或优良。代表品种主要为广东香蕉1号、东莞中把(又称黑脚芒)、威廉姆斯﹣6号等。

高秆香芽蕉

该品种香蕉茎秆高大,高270厘米~450厘米。其上茎细,下茎粗,差异大,叶柄、叶片长,叶距、果梳梳距疏。果穗长,果指长大,果形微弯或较直,果梳整齐,三层果少。其特点是,含糖量较高,果实风味中上或上等。代表品种主要为仙人蕉、垂叶高脚屯地蕾等。

植物文化

公元3世纪时,亚历山大远征印度发现香蕉,后便传向世界各地;埃及考古学家在出土的文物中发现,远在4000年前的埃及陶器上绘有香蕉的图案,可见非洲栽培香蕉的历史比中国还早;据说希腊人在4000多年前就开始食用香蕉;中国在汉代时就已栽培香蕉,当时称为“甘蕉。。

乌干达,香蕉还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象征和载体,被广泛地用于各种场合。如在婚礼上,新郎通常会把一串香蕉送给新娘家人,新娘会穿装饰有香蕉叶和香蕉花的裙子,表达对香蕉的敬意和赞美;在节日庆典中,人们也会用香蕉来装饰家园或街道,其手工艺品中也常常可看到香蕉叶和香蕉花的图案。此外,古印度和波斯民间认为,金色的香蕉果实乃是“上苍赐予人类的保健佳果”;还有传说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由于吃了香蕉而获得了智慧,因而香蕉也被誉为“智慧之果”。

相关研究

木质素生物合成基因研究

Wang Zhuo等研究学者通过利用现有的核糖核酸测序数据研究了木质素生物合成基因在香蕉果实发育、采后成熟阶段以及各种非生物和生物胁迫下的表达谱,获得了果实成熟和胁迫反应的候选基因,然后通过网络分析构建木质素生物合成基因共表达网络,得出了香蕉发育过程中和应激响应过程中可能参与木质素生物合成的木质素生物合成基因的结论。

转基因研究

Becker等研究学者通过基因枪方法,将外源抗香蕉束顶病毒BBTV基因转到香蕉细胞悬浮系,并得到了再生植株,用Southern杂交证实发生了基因的整合。Mazizh等研究学者采用了农杆菌侵染多芽体的方法,将外源基因大豆β-1-3glucanasegene导入香蕉受体组织,并通过接种1号生理小种,证明转化香蕉植株具有了一定的耐病性。Mohandasa等研究学者从洋葱种子中克隆出一个抗菌肽基因Ace-AMP1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香蕉细胞悬浮系,通过接枯萎病1号生理小种实验证明,转化Ace-AMP1基因的香蕉植株较野生对照植株发病率明显降低。

参考资料

香蕉.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3-06-17

SSR分子标记开发和在香蕉种质资源遗传分析中的应用.中国知网.2023-08-17

Musa nana.中国植物志.2023-06-17

世界香蕉生产、贸易现状与产业展望.中国知网.2023-08-17

..2023-07-18

Species.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6-17

Musa acuminata | encyclopedia article by TheFreeDictionary.encyclopedia.2023-07-18

乌干达香蕉文化无处不在.新浪财经.2023-09-25

..2023-07-18

..2023-07-04

RettingofbananapseudostemfibreusingBacillusstrainstogetexcellentmechanicalpropertiesasbiomaterialintextile&fiberindustry.中国知网.2023-09-18

广东省香蕉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瓶颈及对策.中国知网.2023-09-18

中国香蕉贸易发展研究.中国知网.2023-09-18

大蕉.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3-09-18

Identificationandanalysisofligninbiosynthesisgenesrelatedtofruitripeningandstressresponseinbanana(MusaacuminataL.AAAgroup,cv.Cavendish)..中国知网.2023-09-18

香蕉抗寒、抗病相关基因的遗传转化验证.中国知网.202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