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会师发生于1928年4月下旬,是朱德和毛泽东分别领导的队伍在井冈山的会师。朱德领导的是南昌起义军余部和湘南暴动的队伍。毛泽东的部队是秋收起义军。井冈山会师是人民军队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离开湘赣边界,一路转移到井冈山市,在此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1月,朱德、陈毅等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发动湘南暴动。暴动后,朱德、陈毅兵分两路撤出湘南,向地处湘赣边界的井冈山转移。毛泽东掩护朱德、陈毅部,率中国工农革命军两个团在汝城县、酃县阻击敌人。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同志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与井冈山的部队在宁冈龙市成功会师。

井冈山会师是党史上光辉的一页。这次会师大大增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力量,朱毛二人分别领导的两支部队汇合后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开创了井冈山斗争的全盛时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是南方各省革命力量的集结。它标志着朱毛联手,开启了中国革命斗争的新篇章。

会师背景

1927年4月12日,上海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革命事变,而后,广州市长沙市武汉市等地的反动派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全国57900多名共产党员锐减至7000多人。惨重损失的中国共产党意图扭转危如累卵的革命局势。同年7月中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紧急改组后,做出另起炉灶的决定。其中的两大举措,一是在南昌市举行武装起义,二是在深有农民运动基础的湘、赣、鄂、粤四省发动秋收暴动。

毛泽东受任赶回湖南省,以中央特派员身份组建了秋收起义的党的领导机构前敌委员会(简称前委),毛泽东为前委书记。9月9日,秋收起义全面爆发,起义部队进攻长沙市。但由于敌众我寡,秋收起义失利受阻。关键时刻,毛泽东决定暂时放弃攻打长沙。9月20日,只剩1500余人的起义部队在毛泽东的带领下沿湘赣边界转向农村,开始了向井冈山市的艰难转移。9月29日,毛泽东和部队来到了井冈山脚下的三湾村。在三湾,前委对部队进行改编。10月初,部队来到了宁冈县境内。10月27日,工农革革命军终于到达了井冈山的茨坪,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革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南昌市发动了武装起义的贺龙、叶挺主力二万余人,离开江西省挺进到广东省潮州市汕头市,遭到了超过数倍的强敌围击,损失极为惨重,部队四处流散。由第九军副军长朱德统领的一支建制混合的部队,经过在粤闽边境的艰苦转战,退到赣南山区。

会师经过

双方联络

早在1927年10月初,毛泽东便委派何长工下山去寻找南昌起义的余部。在10月底,朱德、陈毅等带领南昌起义余部艰苦转战到达江西信丰,这时中共赣南特委派人来联络。由此,朱德、陈毅第一次听到了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市的消息。两支革命的武装力量客观上形成了南北呼应的局面。

11月上旬,崇义县山区中,朱德率部在上堡整训。他通过敌人报纸上关于毛泽东在井冈山一带活动的信息,确认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的消息属实。朱德便派毛泽东同志的胞弟毛泽覃装扮成国民党第十六军的副官,化名覃泽前往井冈山地区。毛泽覃躲过了层层岗哨的盘查,终于来到宁冈县茅坪,在这里见到了毛泽东。毛泽覃告诉毛泽东朱德已经率领南昌起义军转战赣州市的情况,并且表达了想要两支部队联系的意向。毛泽东便让毛泽覃留在井冈山市工作,并派出专人联系朱德部,表示欢迎两支起义军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敌人。

1927年11月上旬,朱德、陈毅在上犹县地区时,遇到了毛泽东秋收起义部队中的张子清伍中豪队伍,这支队伍在10月下旬时遇敌被打散,因不熟地形而到了上犹,他们带着秋收起义部队的第三营在此游击,两只部队便会合了。张子清、伍中豪向朱德介绍了井冈山的有关情况。这时,毛泽东从中国国民党报纸上得知,朱德率南昌起义部队辗转上赣粤边。

1927年12月,中共广东省委指示朱德率部去支援广州起义。12月下旬,朱德到达粤北,这时广州起义已经失败,朱德干脆在韶关市西北三十里的犁市镇让部队停下休整。12月底,何长工接受毛泽东的指派出井冈山市,一是向湖南省委汇报工作,二是寻找南昌起义军。何长工化装成“逃兵”的模样下山。但南昌起义部队伪装得严密,时隐时现,十分难找。此后二个多月,几经周折,经禮陵、长沙市广州市,尔后又到粤北韶关。何长工在韶关的澡堂洗澡,正好范石生部的一些军官正在议论朱德的事情,恰巧被何长工听到,何长工才得知朱德部队驻在韶关的犁铺头。他迅速赶到犁头铺。与朱德、陈毅同志会面时,何长工向朱德等报告了毛泽东上井冈山的情况和他受命下山的经历。朱德也介绍了部队南下的经过和前段时间已派毛泽覃去井冈山市找毛泽东的经历。朱德详细地向何长工询问了井冈山群众基础和部队情况,并问到井冈山的地形情况,能否屯兵,是否有利于防守等等。临别时,朱德给足了何长工路费,嘱咐他回到井冈山后告诉毛泽东同志,说他们一定会到井冈山去的。朱德还说:“今后,我们这两支部队要经常联系,将来要集中起来,力量就更大了!”何长工在秘密交通联络员的帮助下,安全回到井冈山复命。

这次会面,为朱德率部于1928年4月会师井冈山做好了思想准备。毛泽东与朱德在未事先约定的情况下几乎同时互派代表联络,而且都取得了成功,为日后两部的胜利会师奠定了坚实基础。

湘南暴动

1928年1月上旬,朱德计划在湘南建立根据地,他率部以“野外演习”为名撤出犁铺头。朱德来到宜章莽山洞,与湖南省委、宜章县委联系后,他决定发动宜章暴动。中旬,朱德部队在秘密从事革命活动的胡少海配合下智取宜章城,将起义军改名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使用满天红斧头镰刀军旗。由此揭开了湘南暴动的序幕,开启了中国工农革命军和湘南农民运动相结合,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历程。

1928年1月至4月初,朱德、陈毅率领部队在湘南地区组织了轰轰烈烈的年关暴动,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如宜章县郴州市等七县相继成立了苏维埃政府。湘南暴动影响到周边20余县、100多万人。湘南暴动严重威胁到了中国国民党的统治,南京国民政府命令湘粤军阀纠集了七个师,准备南北夹击湘南。

1928年3月上旬,毛泽东遭到“开除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和“撤销现任省委委员”的处分。中共湘南特委派代表周鲁来到井冈山市,他指责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工作太右”“烧杀太少”。他宣布,取消前委,成立师委,让毛泽东改任师长。并命令中国工农革命军离开井冈山到湘南去支援暴动。3月中旬,毛泽东为执行湘南特委作出的指示,支援湘南暴动,他指挥部队分三路离开井冈山向湖南县中村集中待命。毛泽东虽然按指示下了山,但他没有径直去湘南,而是选择就地整训部队,同时发动群众。他发现湘东区群众运动发展得很好,于是便想到茶陵县活动,使湘东和湘南联系起来。这个建议征得了湘南特委代表周鲁的同意。同时,毛泽东派毛泽覃着特务连去湘南同朱德联络。就在这时,发生了“郴州事件”。此时湘南地方领导人贯彻湖南省委的“左”倾盲动主义,实施“焦土战略”,鼓吹“烧烧烧,杀杀杀”,他们声称要将湘粤大道两旁五里之内的房子全部烧掉。群众因此产生了恐惧,党和群众的关系受到很大损害。湘南起义后的一派大好形势就此断送了。远离了中国工农革命军在湘南难以站稳脚跟。同时,粤、桂、湘三省军阀之间纷争已经结束,他们勾结起来,从南、北、西三面对湘南地区实行“会剿”。

转移汇合

此时,形势严峻,朱德当机立断决定,除留下部分地方武装在湘南坚持斗争外,主力部队和新建的农军都撤出湘南。保存革命力量,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向井冈山市转移,同毛泽东汇合,实现武装割据。当时,除了南昌起义军余部和湘南农军之外,一些农会干部、赤卫队员和家属也跟着队伍,所以队伍越走越庞大,速度也比较慢。朱德与陈毅便分兵两路前往井冈山。湘南特委并不想上山,走到半路又返回,结果全部被民团抓住杀害了。

3月下旬,毛泽东在酃县中村上政治课时,得知朱德在湘南起义部队已经遇到广东、湖南“协剿军”的夹击,难以立足。于是毛泽东立即兵分两路前往湘南,接应和掩护部队撤退。。3月底,朱德率领湘南起义部队的主力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和新成立的第四师及宋乔生领导的桐子山工农游击队从耒阳市转移。在毛泽东带领的特务连的接应下,朱德部队4月上旬经安仁县茶陵县到达了酃县的渡。陈毅则率领湘南农军,由郴州市撤回资兴市。但是,朱德部队东移的动向被敌人发现了,胡凤璋部立即派出两个师向东追截。正在这时,毛泽东率中国工农革命军两个团前去掩护转移,毛泽东亲自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向桂东县汝城县方向前进,于4月8日攻占汝城县城,迫使胡凤璋部不得不放弃侧击湘南农军的企图,仓促回援汝城。毛泽东又于4月中旬率部撤出汝城,回师井冈,进至资兴龙溪洞地区时,接到由萧克带领的宜章农军独立营五百多人。当部队到达酃县水口时,又与胡少海率领的湘南农军第三师会合。4月20日,毛泽东与团长张子清指挥第一团,在酃县城西阻击围追湘南起义部队的湘军第八军的一个团,将敌击退,为朱德、陈毅部从沔渡一带安全退往宁冈赢得了时间。

袁文才、何长工率第二团向彭公庙和资兴市方向前进,与陈毅率领的中国工农革命军主力一部和湘南农军第三师、第七师部队会合。4月22日,陈毅以及袁文才、何长工部队到达酃县的沔渡,与朱德率领的主力部队会合。

按照毛泽东的指示,何长工于4月23日带着第二团先期回到井冈山市地区,他复杂筹办两军会师的有关事宜。4月25日,朱德、陈毅率领着湘南起义军主力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和湘南农军1万余人,从酃县沔渡来到江西宁冈的市。在河西桥头,受到几千群众的热烈欢迎。不久,毛泽东率第一团掩护朱德率部上山后,也回到砻市。两军终于会师。

1928年4月28日,分别由毛泽东和朱德等领导的两支革命军队在宁冈龙市胜利会师,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力量。5月4日,在龙市河东的广场上,举行了隆重的胜利会师庆祝大会。参加庆祝大会的有两支部队和根据地内方圆几十里赶来参加庆祝的群众共有二三万人。何长工担任大会司仪,陈毅担任大会执行主席,会上宣布了两支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同年5月底改为中国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还宣布了新成立的红四军辖第10师、11师.12师。第10师师长朱德(兼),辖第28团、第29团、第30团;第11师师长毛泽东(兼),辖第31团、第32团、第33团;第12师师长陈毅(兼),辖第34团、第35团、第36团,总兵力约1万人。

事件影响

完成思想建设

在井冈山的日子里,毛泽东总结了以往的革命经验,他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斗争》等著作。在多次武装斗争失败后,毛泽东和朱德都真正意识到了掌握武装部队的重要性,毛泽东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即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最后达到夺取城市政权的最终目的。井冈山会师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这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成为今后中国革命的起点。井冈山的道路是中国革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想最终达到实现的光明之路。

组建人民军队

井冈山会师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武装部队进行重组,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1万多人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合并,共同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朱德任红四军军长,毛泽东任红四军党代表。第四军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一支中国工农红军,它标志着一支新型的中国人民军队诞生了,第四军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面旗帜。毛泽东对过去武装革命失败的经验总结了教训,对军队实行新的管理制度和原则,极大地提高了红军的各方面素质和作战能力。

壮大革命队伍

井冈山会师开创了井冈山斗争的全盛时期。在此之前,井冈山市只有山上的袁、王部队300多人,加上毛泽东率领的不足800人的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总共只有1100多人。而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和陈毅率领的湘南暴动农军加在一起达1万多人,数量增加了10倍。通过会师,在井冈山地区汇聚了一群革命志士,为中国革命注入了大批新鲜的血液,他们成为推动革命发展的坚实力量。其中包括朱德、陈毅、王尔琢李奇中、胡少海、龚楷蔡协民、林彪、曹福昌、粟裕、周子昆、耿凯、杨至成、李天柱等一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井冈山市的许多革命前辈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新中国成立时,被授予将帅军衔的将领中有50多人来自井冈山,其中十大元帅中就有5位参加过井冈山斗争,10位大将中三位参加井冈山斗争,还有15位上将、20位中将、12位少将参加过井冈山斗争。可见,井冈山会师带给中国革命的意义是深远的,培养了大批的优秀共产党员干部,为今后革命的成功和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事件评价

朱德后来在《红军会师井冈山》一诗写道:红军会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

粟裕对井冈山会师高度评价:“井冈山会师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不仅对当时坚持井冈山地区的斗争,而且对尔后建立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坚决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推动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苏共《真理报》于1928年3月1日发表《共产国际执委会全会讨论中国问题》一文,向国际社会报告了中国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情况。其中特别提到:“在湖南省,除了南部以外,茶陵县永新县和酃县地区也都举行了农民起义。在江西省,根据地方同志的来信,永新、莲花县全南县组织了苏维埃政权。”苏共《真理报》后来又在1929年7月2日发表《中国统一的假象》社论指出:“彭德怀、方志敏、王佐袁文才,特别是朱德和毛泽东的红色游击队运动,在中国处于普遍困难,饥席卷所有遇灾欠收省份的情况下,在两年之间辗转战斗于许多地区和省份,占城夺池,到处闹起了革命,其史诗般的英雄行动是十分引人注目和具有重大意义的,它必将引来数以万计的新生力量加入新的起义大军。”

后世纪念

井冈山市上散落着100多处革命旧址遗迹,其中国家级文物单位22处、省级35处。主要有井冈山烈士陵园、朱毛中国工农红军会师纪念馆、烈士纪念塔、八角楼、红军营房、黄洋界哨口、红军医院、荆竹山雷打石三湾改编枫树坪、龙源口战斗遗址、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等。井冈山先后获得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

井冈山会师纪念馆与井冈山会师纪念碑均位于井冈山市龙市镇龙江路北端。由宁冈县委、县革命委员会于1977年10月分别动工兴建,由谭震林题名的“井冈山会师纪念馆”和由叶剑英元帅题名的“井冈山会师纪念碑”,1980年5月竣工。井冈山会师纪念馆分为一个序室、五个展厅和一个书法长廊,陈列内容主要有毛泽东引兵罗霄山脉中段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朱、毛会师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历史,以及彭德怀、滕代远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到宁冈新城与红四军会合的艰难过程。1997年7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井冈山会师纪念碑高19.28米、碑座长5米、宽4米,取意于1928年5月4日红4军成立的日子;碑身正面用红大理石镶成,分别代表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和南昌起义部队的两面军旗;前面顶端是中国共产党徽标志,表示两支部队在党的领导下会师。1997年7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衍生作品

表格资料来源于

参考资料

..2023-06-23

..2023-06-23

..2023-06-27

..2023-06-23

井冈山会师示意图-国际在线.国际在线新闻.2023-06-16

..2023-06-27

..2023-06-26

..2023-06-27

井冈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2023-07-18

4月24日丨井冈山会师.今日头条.2023-06-16

井冈山会师纪念馆与井冈山会师纪念碑(江西篇).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2023-06-16

..2023-06-27

..2023-06-27

..2023-06-27

..2023-06-27

..2023-06-27

..2023-06-27

..2023-06-27

..2023-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