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武三思

武三思

武三思(?-707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唐朝外戚大臣、宰相,龙州(今广西龙州)刺史武元庆之子,武则天之侄。

武三思粗通文史,善于逢迎。早年累任右卫将军,武则天临朝称制后,晋升为夏官尚书。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后,进封为梁王,历任天官尚书、礼部尚书尚书、检校内史、太子宾客等职,并监修国史。武三思逢迎武后男宠薛怀义张易之张昌宗等人,操纵朝政。神龙元年(705年),中宗李显复位后,武三思被授予司空之职,后降爵为德静郡王,削减封邑,但依旧权倾朝野。为解除后患,构陷并流放宰相敬晖张柬之等人。面对韦月将高轸上疏告发其犯谋逆之罪,武三思派人罗织罪名,并奏报中宗李显应斩杀韦月将、流放高。黄门侍郎宋璟替韦月将求情,遭到武三思嫉恨,后被贬官。武三思勾结上官婉儿韦皇后把持朝政,欲废黜节太子李重俊。神龙三年(707年)七月,太子李重俊联合羽林军大将军李多祚,发动事变,诛杀武三思及其儿子武崇训等人。中宗李显获悉武三思死后,为其废朝五日,并追赠太尉、追封梁王,赐予谥号为“宣”。李旦继位后,武三思父子被暴尸平坟。

武三思现存《仙鹤篇》《宴龙泓》等诗歌。后晋史学家刘昫在编撰《旧唐书·外戚传》中认为,唐朝建立,长孙氏和太穆皇后以功勋获得官爵,而武氏、韦氏以骄傲自满导致覆灭,古今兴盛覆灭之事,不是天命,而是源于人为。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武三思,为宗正少卿、龙州刺史武元庆的儿子,武则天的侄子。年少时因外戚的身份累迁为右卫将军。弘道元年十二月(684年1月),武则天以太后临朝称制后,武三思被晋升为夏官尚书。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后,武三思进封为梁王,获赐实封一千户,不久后晋升为天官尚书。

证圣元年(695年),武三思转任礼部尚书尚书,同时负责监修国史,后辽朝攻打营州时,曾以榆关道(今秦皇岛市)安抚大使之职屯兵边疆,防御契丹,班师回朝后晋升为同凤阁鸾台三品,成为宰相,仅一个月后便卸任离职。圣历元年(698年),武三思出任检校内史,次年便进封为特进太子宾客,仍旧负责监修国史。

逢迎武皇

武三思粗通文史,善于逢迎,因此深受武则天的信任。武则天数次巡幸武三思的府邸,并赐予其丰厚的赏赐。当时薛怀义张易之张昌宗深受武则天宠爱,武三思与武承嗣总是屈尊前去侍奉。某次,薛怀义想要乘马,武三思和武承嗣便亲自为他持鞭、牵缰,对薛怀义十分恭顺。在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受宠时,武三思写赞美诗赠送给张昌宗,并称赞张昌宗才貌出众,是王子晋转世而生,还下令让官员互相写诗唱和。

武三思因武则天厌倦皇宫内的枯燥生活,想要与张易之、张昌宗等人陪同武则天外出狩猎游玩,以便其操纵朝政。于是奏请武则天于嵩高山上修筑三阳宫,于万寿山上修筑兴泰宫,宫殿修建完毕后,每年都会奏请武则天前往游玩,为了修筑宫殿,武三思出动大量的劳役,百姓对他的做法怨声载道。

仍受荣宠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凤阁侍郎张柬之桓彦范等人发动“神龙政变”,斩杀张易之兄弟,迎立太子李显复位。武则天失去帝位后,因武三思之子武崇训曾迎娶李显之女安乐公主,不仅没有失势,反而被中宗李显晋升为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并获赐实封五百户,但武三思坚决推辞不肯接受,于是授予其开府仪同三司之职。不久后,按照惯例武三思被降为德静郡王,并削减实封二百户,后被任命为左散骑常侍武则天临终时遗命恢复武三思削减的实封。

张柬之等人劝说中宗李显诛杀诸武势力,但李显没有赞同。武三思通过上官婉儿,与皇后韦氏一同出谋政务,导致宰相张柬之等人都受制于武三思。中宗李显曾数次巡幸武三思的府邸,对其信任有加。五月,中宗李显将张柬之与武三思、武攸暨等十六人一同列为立功之人,并赐予铁券,给予非谋逆之罪免死十次的特权。

杀害功臣

中宗李显复位后,韦皇后干预朝政,武三思认为武则天是被桓彦范、张柬之等人废黜,对此十分怨恨,又因桓彦范、张柬之等人劝谏诛杀诸武势力,于是武三思决定先下手为强。当时殿中侍御史郑愔于“神龙政变”后被贬,后因贪赃逃回洛阳市,私下拜见武三思,认为武三思不能除掉张柬之、桓彦范等五人,必会有杀身之祸,于是成为武三思的谋主。后武三思联合韦皇后,不断在中宗李显面前诋毁桓彦范等人,认为他们自恃功劳独揽大权,对江山社稷十分不利。中宗李显采纳武三思之计,将张柬之、桓彦范等人进封为郡王,废除各自宰相之职,再将他们派往各地出任刺史之职。

神龙二年(706年),光禄卿、驸马都尉王同皎因武三思联合韦皇后操纵朝政,便与张仲之、祖延庆等人谋划,欲趁武则天灵柩下葬之际,暗中射杀武三思。后因宋之问将计划告诉武三思,武三思趁机诬陷王同皎欲拥兵废黜韦皇后,于是王同皎被中宗李显斩杀,同时武三思还构陷桓彦范等人知晓此事,导致桓彦范、张柬之等人全部被贬。同年秋,武三思派人暗中上疏,以韦皇后“淫秽”为名请求废黜,中宗李显大怒,派遣御史大夫李承嘉调查此事,在武三思授意下,李承嘉将此事诬陷给桓彦范、张柬之等人。桓彦范等五人因曾获赐铁券,被李显许以不死的特权,于是将五人流放并终身禁锢。

武三思担忧桓彦范张柬之等人会被重新启用,于是采纳中书舍人崔湜之计,假传诏命让崔表兄周利贞杀害桓彦范等人,最终除了张柬之、崔玄暐(wěi)病逝外,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全部被武三思派遣的周利贞杀害。

操纵朝政

自从桓彦范、张柬之等人被流放而死后,武三思的权势日盛,总揽朝政。当初被桓彦范、敬晖等人贬斥的大臣,全部被武三思召回,还召集群臣商讨恢复武则天时期的法律,于是百姓将武三思比作司马懿这类窃国奸贼。武三思与兵部尚书宗楚客、将作大匠宗晋卿、太府卿纪处讷、鸿胪卿甘元柬操纵朝政,又利用侍御史周利用、冉祖雍、太仆丞李悛、光禄丞宋之逊监察御史姚绍之等五人充当其耳目,于是这五人也被人们称为“三思五狗”。

武三思曾建言,认为李治泰山封禅,武后嵩山封禅,二圣的壮举不应该废除,于是中宗李显采纳其言,并下令将五座县城更名为乾封、合宫、永昌、登封市、告成。次年,因天下大旱,中宗李显派遣武三思、武攸暨前往乾陵祈雨。此后,武三思又奏请恢复武氏崇恩庙,依照旧礼享受祭祀,并于吴陵、顺陵设置官员管理。武三思的党羽郑愔进献《圣感颂》,中宗李显书丹铭记,此后武三思的党羽又谏言,认为中宗李显为子承母业,不应该称呼“中兴”,于是天下的聂氏宗祠都更改为唐兴与龙兴

武威郡韦月将、高轸等并上疏谏言武三思父子必会谋逆,武三思知晓后便派人罗织二人的罪名,联合有关官吏上奏要将韦月将处斩,高轸处以流放之刑。黄门侍郎宋璟为韦月将求情,认为他所犯之罪不至于处死,但武三思获悉此事后十分生气,竟然直接将宋璟贬斥到外地去做官。

谋废太子

当时武三思深受韦皇后上官婉儿的宠信,对太子李重俊十分忌惮。因太子李重俊并非韦皇后的儿子,武三思便让其子武崇训利用安乐公主经常轻慢太子,或者让安乐公主劝说中宗李显废黜太子李重俊。安乐公主作为韦皇后之女,得到中宗李显的厚爱,被赐予开府设置官属的特权。而她恃宠而骄,权倾朝野,不但卖官受贿,还经常自制诏书,掩盖文字让中宗李显签字同意,又请求册立她为皇太女,中宗李显虽然没有赞成,但也没有对其指责,同时又大肆扩建府宅,生活极度奢靡。

政变被杀

神龙三年(707年)七月,因武三思与安乐公主等人密谋废黜太子李重俊,太子李重俊率领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右羽林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之、沙吒忠义等人,假传旨意率兵前往武三思府邸杀死武三思及其子武崇训,同时击杀其党羽十多人。因部将王欢喜等人倒戈,太子李重俊失败,后于逃亡途中被杀。太子李重俊死后,中宗李显为武三思举行哀悼仪式,并废朝五日,追赠其为太尉,追封为梁王,谥号为“宣”。后安乐公主用太子李重俊的首级祭奠武三思和武崇训,等到李旦李旦继位后,武三思父子又被“暴尸平坟”。

人物作品

诗文

全唐诗》收录武三思的诗歌八首,为《奉和春日游龙门应制》《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仙鹤篇》《宴龙泓》《奉和过梁王宅即目应制》《奉和宴小山池赋得溪字应制》《凝碧池侍宴应制得出水槎》《秋日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

全唐文》收录其文章三篇,为《贺老人星见表》《大周封祀坛碑并序》《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铭》。

书法

宋朝赵明诚编撰的《金石缘》记载,唐朝《福先寺浮图碑》为武则天于神龙元年所撰,武三思书写而成。

人物评价

后晋刘昫在《旧唐书·外戚传》中认为,李唐建立,长孙氏和太穆皇后以功勋获得官爵,而武氏、韦氏因骄傲自满导致覆灭,古今兴盛覆灭之事,不是天命,而是源于人为。

北宋史学家宋祁在《新唐书·外戚传》中认为,李治和唐李显时期,皇权转移到皇后手中,致使朝政混乱,最终武氏和韦氏两大家族,一日之间遭受悲惨结局。

女皇武则天认为,武三思和武承嗣,只是无关痛痒的小毛病。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认为,武三思和武承嗣荒淫昏庸,绝对没有司马懿曹操的才华。

典故轶事

智“斩”武三思

武则天曾欲册立武三思做太子,询问宰相们对此事的看法,众宰相无人应答。狄仁杰回答认为,他观测星相,上苍没有厌倦唐朝,比如这次匈奴入侵,武则天派遣梁王武三思招募勇士,一个月多的时间仅仅招募几百人,而以李显负责此事,很快便募集五万人,他认为继承大统之人,一定是李显。武后听过狄仁杰的话后很生气,于是便不再议论此事。后来武后又召见狄仁杰,说她梦见了双陆不胜。狄仁杰认为这是代表无子,上天在告诉武后,太子是国家的根本,根本动摇,天下便会危险。同时认为武后取代李唐已有十余年时间,如今又想要册立武三思为后,姑侄和母子谁亲,如果册立李显做太子,可以保佑武后死后能够永享宗庙香火,而册立武三思的话,宗庙只会祭祀他的父母而不会祭祀姑母。听了狄仁杰的一番话,武后终于醒悟过来,于是将李显从房州接回了京城。

宠溺后宫

神龙政变”时,敬晖等人想要诛杀诸武,于是武三思因为惧怕,便通过上官婉儿的引荐,得以宠信于韦皇后,并谋划诛杀敬晖等人。因为当初李显在被幽禁时,韦皇后在其身边陪伴,所以李显曾经说过,如果有朝一日他能够重见天日,一定不会束缚她,因此韦皇后经常与武三思在御床上嬉闹赌博,而中宗李显便在旁边管理筹码,从来都不生气忤逆。此外,武三思还与中宗李显的昭容上官婉儿亲密,而上官婉儿利用执掌诏书的权利帮助武三思压制李唐及太子李重俊等人。

家族成员

注:以上资料信息来源于

历史宅院

武三思宅,本是驸马都尉周道务宅,位于唐长安城休祥坊(朱雀大街之西第三街街西自北向南之第二坊)南门之西,宅址约在今西安市大庆路北、汉城路东一带。神龙年间,武三思之子武崇训娶安乐公主,而武崇训被诛杀后,安乐公主移居金城坊(朱雀大街之西第三街街西自北向南第三坊)。

艺术形象

京剧形象

京剧《反唐》中的武三思,为女皇武则天的内侄,属于奸佞之臣。他的脸谱为白三块瓦脸,双眼之间揉红,点两红点,上下勾旋纹似蝠形,瓦刀眉子,宽眼窝破开,比喻其为阴险狠辣的本性。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

大明宫词 (2000).豆瓣电影.2023-06-16

龙珠风暴 (2000).豆瓣电影.2023-06-16

护国良相狄仁杰之京都疑云 (2000).豆瓣电影.2023-06-16

护国良相狄仁杰之风摧边关 (2002).豆瓣电影.2023-06-16

神探狄仁杰 (2004).豆瓣电影.2023-06-16

神探狄仁杰2 (2006).豆瓣电影.2023-06-16

盛世仁杰 盛世仁杰 (2009).豆瓣电影.2023-06-16

太平公主秘史 (2011).豆瓣电影.2023-06-16

唐宫燕 (2013).豆瓣电影.2023-06-16

隋唐英雄之薛刚反唐 (2015).豆瓣电影.202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