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百魔洞

百魔洞

百魔洞(英文名:Baimo Cave)是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的一个旅游溶洞。1992年,县政府开发百魔洞为游览洞穴。2007年,百魔洞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百魔洞平均高度约70米,宽50米,洞内通道宽70米,高50-60米,洞道总长为4000米,加上洞上洞,洞内洞之歧路,洞道总长近10千米。

百魔洞所在的巴马瑶族自治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百魔洞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兼具溶洞、暗河、天坑等多种喀斯特地貌形态,洞内遍布石笋、石柱、钟乳石。洞内有大肚笑佛、孔雀拜观世音、天马行空等景观。

1987年,中国和英国的岩溶地质专家对百魔洞进行联合考察后,一致认为该洞集天下岩洞之美于一身,可号称“天下第一洞”。

名称来源

“百魔”壮语译为“泉口”,因该洞盘阳河出水口,洞口有泉水,泉水边的壮村叫百么村,洞便取名百魔,"百魔"也体现此洞的神奇。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百魔洞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镇坡月村西侧,在巴马至凤山二级公路边,距县城30千米。百魔洞平均高度约70米,宽50米,洞内通道宽70米,高50~60米,洞道总长为4000米,加上支洞,洞道总长近10千米。

气候

百魔洞位于巴马瑶族自治县,这里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春秋季凉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百魔洞常年温度在20℃左右。

地质

地下洞穴形成之后,会被各种成因的沉积物所填充,这类洞穴中的钟乳石沉积,在中国过去被叫做“洞穴二次化学沉积物”,国际上使用的术语是"speleothems",译名为“洞穴钟乳石类”,如石笋、石柱、石幔、石钟乳等。洞穴钟乳石的成因有多种因素,包括:水文机制、洞道气流活动、岩土介质等。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百魔洞发现宽度大于厚度4-5倍的平板状石笋群的形成与洞道气流活动有关。

百魔洞的岩溶景观是地表石灰岩经岩溶风化作用形成的固定的象形观赏石。由于洞内表面形态不规则,不同季节、不同年代的流水量、流向以及水中矿物质含量和成分都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动态变化,因此在洞中形成莲花、蘑菇、飞禽走兽、珊瑚、仙人等千奇百怪的景观。

地貌

百魔洞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分为地表形态和地下形态两大类型:地表形态主要有溶沟、石芽、峰丛、峰林、孤峰、溶蚀洼地、天生桥、天坑、漏斗等,地下形态主要有地下暗河、溶洞等洞穴。百魔洞同时具有喀斯特地貌几种形态:溶洞、地下暗河、天坑,兼具了喀斯特地貌的地表形态和地下形态。

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洞穴数量众多,区域分布上遍布岩溶地区。从地下水动力带与洞穴发育的成因联系出发,广西的岩溶洞穴可以做出以下成因类型划分:潜流带洞穴、渗流带洞穴(典型的渗流带洞穴和复杂的渗流带洞穴)、地下水位洞穴(峰丛洼地区暗河洞穴、峰林平原区地下河洞穴、脚洞)。

百魔洞及其邻近洞穴组成了一个复杂的洞穴系统——盘阳河洞穴系统,总长度为15.735千米。盘阳河洞穴系统为峰丛洼地区地下河洞穴,有大量的地下洞穴,包括正在发育的有水洞穴和已成为旱洞的早期地下河洞穴,如干团洞、马王洞、百魔洞。盘阳河作为地下暗河多次潜入地下,又多次成为明流,以现代地下伏流和地表河的形态交替出现,最长的潜伏段达11千米。

在百魔洞南北两洞之间有个天坑。天坑的形成发育与强大的暗河系统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而盘阳河洞穴系统正是地下河系统较为发育的地区,为孕育天坑创造力有利的自然条件。天坑上面是悬崖,崖上有人家,居住着勤劳善良、独享宁静的高山土瑶;崖下百草园,各类植物郁郁葱葱、生意盎然。

水文

地表水

百魔洞为红水河流域的溶洞,该流域发源于云南马雄山,蜿蜒南下东流到黔桂边界,上游称南盘江,与北盘江交汇后始称现名,至象州县石龙镇三河口汇入柳江,全长659千米。红水河流域地处濒太平洋构造带与古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具有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地层发育齐全、喀斯特地貌明显的特点。红水河流域的溶洞形态各异,有洼地、石林、石芽、落水洞、地下暗河等地表形态。这些形态的形成有其特殊原因,主要是因为组成云贵高原的岩体多是石灰岩,加上红水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流水溶蚀作用强烈。溶洞扩大,洞内多钙质沉淀而形成丰富多姿的石钟乳、石柱、石笋、石花等;有地下暗河流过,这增加了溶洞形态的多样性。

地下水

盘阳河是百魔洞的暗河。盘阳河源于凤山县乔音乡,流经凤山坡心水源洞、穿过百魔洞,又从烈屯的百鸟岩涌出,流向东南,经巴马瑶族自治县城北侧,再向东注入赐福湖,最后在大化瑶族自治县岩滩汇入红水河。全长145千米,巴马境内60千米。其中段正好流经巴马盘阳村,故名盘阳河。百魔洞中有泉水与从西边仁乡潜来的盘阳河伏流交汇后,直下坡月河段,有一处叫“河西走廊”的暗河可通竹排。

生物多样性

百魔洞的天坑里生长着许多植物,各类中草药材,有大野芋山茶食用秋海棠鱼尾葵等,其中还有古老的蕨类植物门、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桫椤。

历史沿革

发现历程

1987年12月21日至1988年1月27日,中国和英国联合洞穴考察队在巴马瑶族自治县重点探测百魔洞洞穴系统,实测确定该洞穴系统可分为4层,由百魔洞、巴拉水洞、米那竖井、田平洞、穿洞、后洞等10多个洞组成,是一总长度达15.735千米的复杂洞穴系统。

1989年2月23日至4月2日,中英联合洞穴考察队在巴马、凤山县开展活动,进一步查清巴马百魔洞洞穴系统,跨越巴马、凤山及东兰县诸县。

1992年,百魔洞正式被开发为旅游景点。

开发背景

1991年11月1日,在国际自然医学会第13次会议上,巴马瑶族自治县被确认为世界第五长寿之乡,开启了巴马县在养老经济路上的发展模式,百魔洞作为旅游项目的核心景区,成为了巴马县的养生聚集地。

景区布局

百魔洞是一个山中有洞、洞中有水、水上有洞、洞中有天,山水洞天浑然一体的溶洞,分南北两洞,中间由一个巨大的天坑连着两洞。洞内分为4个殿堂。最壮观那个殿堂有100多米高、几百米宽、1000多米长,殿堂内耸立着的几十个高70-80米、直径3-5米的钟乳石石柱。第二个殿堂犹如瑶家的粮仓,里面的钟乳石形似珍珠黄玉米、火麻子黑豆粉、红米等。第三个殿堂犹如珊瑚世界,里面有一大片珊瑚群,珊瑚柱,还有形似海狮、企鹅的钟乳石。最后一个殿堂犹如天堂,里面的钟乳石变化出形似人类、动物等千奇百怪的造型。

重要景点

百魔洞洞内遍布形态各异的钟乳石,重要景点有迎宾石、皇宫、天马行空等。

迎宾石

走进百魔洞,迎面有一块巨大的钟乳石,它是百魔洞的第一大景——洞主迎宾石。相传迎宾石下面是一个无底洞,住着许多妖魔鬼怪,它们经常对河岸两边的村庄进行破坏,瑶乡的吉祥鸟不死鸟为了制伏妖魔,到观世音面前求情,观音请弥勒佛把所有的妖魔鬼怪赶入洞内,然后用这块大石头封住了洞口。迎宾石前面的香炉是村民们为了感谢凤凰和弥勒佛在逢年过节时烧香用的。

皇宫

从迎宾石往前行,便见层层叠叠的莲花池,右拐沿着台阶往上走约50米,即到达当地人称之为皇宫的第三层洞府。洞内景色光怪陆离,通体透明的钟乳石造型逼真,宛如蜂房,因洞顶上有阳光照进来,石壁上的钟乳石都朝着有阳光的洞口方向横着长,这是百魔洞中最具有的魅力的地方之一。这里还是百魔洞的三绝——石珍珠、扁状石笋及金沙滩所在地。金沙滩的对面是三位老寿星正捧着不知谁孝敬的寿桃。

磁疗区

进洞一两百米后,一片高低错落的岩石上,游客或坐或卧,这就是百魔洞的“磁疗区”。巴马瑶族自治县有特定的地磁,远远高于一般地区,而百魔洞内的地磁尤其高,达到0.58高斯,是一般地区的一倍多。从2006年巴马县发展旅游开始,越来越多的“候鸟人”来此居住,多数是退休的老年人,一住就是一两个月。

天坑

从南洞第三层往下走就是天坑。天坑位于南北两洞之间,是一个桶型的通天洞。桶壁是百米峭壁,桶底是方圆20亩的橙果园(又名百草园)。在橙果园里生长着各类茂盛的植物,其中有一株与恐龙时代并存的远古植物——桫椤。百魔洞的天坑设有吸氧区,巴马盘阳河沿岸及山林中的负氧离子浓度达1-3万个/立方厘米,百魔洞高达6-9万个/立方厘米。由于天坑里的氧气充足,犹如天然的氧吧

娃娃鱼观景

此景位于百魔洞前洞水边石笋群凸起处。娃娃鱼的鱼体长1米左右,整体形状胖乎乎的。传说它在水中待久了,便爬上了高处,观看洞中美景。

雄狮护洞

此景位于百魔洞前洞的后洞口,休息平台西侧60米处。狮身高15米,长20米。雄狮面朝南方,呈半卧姿。传说它是百魔洞的镇魔之兽,确保洞内游客和当地瑶族民众的平安。

天马行空

此景位于百魔洞前洞近天坑百余米高的洞顶处。天马长、高各10余米,由大小不一的白色钟乳石组成。相传这是孙悟空在天庭当弼马温时所看管的一匹天马,有一天它偷偷的跑出来,来到了百魔洞,发现百魔洞内这个神奇的百草园后,它决定留在这里。

凤凰拜观音

此景位于百魔洞琴洞后段北侧40米高陡壁的一个平台上。凤凰(孔雀)为灰白色,高约5米,头尾总长20米。传说凤凰向观世音求情,请观音、弥勒佛帮村民收妖降魔,当凤凰千辛万苦飞到观音面前时已经伤痕累累、奄奄一息,凤凰的精神感动了观音,观音就用千年黑灵芝救活了这只凤凰。

百魔神鸟

此景位于百魔洞中段。一只极似白鸽的石笋立于洞中石台上,“白鸽”高80厘米,长约1.8米,它象征着巴马瑶族人民的和谐与平安。

玉米王石笋

此景位于百魔洞后洞海底世界景区的入口处。“玉米王”石笋高约15米,下部直径2.5米,顶部直径1.5米。纵向有隐约的纵纹,横向上刻有断续环纹,在灯光下如同巨型玉米。“玉米”如此之大与百魔洞的沃土、盘阳河的优质水环境息息相关,共同造就了这个奇观。

八戒迎宾

此景位于百魔洞后洞口,是一块长8米、高10米的石灰岩巨石。从后洞后部回头看才可见“八戒迎宾”的奇景。传说它是洞主,在洞口迎接客人前来观景。“八戒”守门不光为了迎宾,还有警戒的重任,确保洞内的安全和洞中美景免遭破坏。

小鸟放哨

此景位于百魔洞后洞北侧,30米高的崖壁钟乳石群南侧,高1.2米。“小鸟”呈绿羽、红喙,其形态如同在看着下方每一个石景,防止有人破坏,以便禀报洞主。

相关文化

天坑左边的山崖上有一小村寨,为此地世代居住的高山土瑶,有曲折小路可攀登而上。百魔洞正是瑶寨的唯一出寨通道。瑶寨人家世代于百魔洞天坑里农耕为生。当地政府在百魔洞修建了“瑶族天街”,供顶上的瑶族民众做生意,售卖火麻粉、蘑菇、木耳、石斛等山货,以改善生活。

每年农历五月二九日是广西巴马等地瑶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祝著节,又称“二九节”“瑶年”,当地政府会举办各种民俗活动,比如祭拜、打铜鼓、唱山歌、笑酒、斗鸟、射弩、打陀螺等。

开发与保护

开发

1992年,县政府开发百魔洞为游览洞穴。

2007年,百魔洞被开发成大型旅游项目,并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09年,深圳华昱机构投资开发与巴马瑶族自治县签订了前期投资30亿元,远期总投资达100亿元的生态养生旅游项目。截至2015年的6年间,深圳华昱机构在巴马和凤山县投资近10亿元,在百魔洞、坡纳、三门海、龙洪等片区保护性开发。百魔洞的经营权承包给外来的投资者,开始收取门票。

2016年,巴马瑶族自治县大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百魔洞国际养生度假区项目完成投资0.77亿元。巴马县新修了城市主干道寿乡大道,从汽车站沿着这条道路可以直接到达百魔洞景区。

保护

随着百魔洞旅游业迅速发展,原有的配套资源接近饱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面对增加的游客所带来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巴马瑶族自治县在“候鸟人”的聚居地百魔屯建立污水处理厂,在重点旅游屯开展居民住房化粪池清理工作,减少对盘阳河的污水排放。

参考资料

Bama tourism a hit during Golden Week holiday.中国日报网.2023-09-21

..2023-08-27

..2023-08-31

巴马百魔洞.广西河池政协网.2023-08-31

巴马县自然资源概况.广西河池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8-27

河池市主要景区.广西地情网.2023-09-25

..2023-08-28

..2023-08-28

..2023-08-28

..2023-08-28

广西民族报多媒体数字报.广西民族报网.2023-09-01

忘情巴马百魔洞.广西河池政协网.2023-08-31

巴马 遗落人间的一方圣土.中国旅游新闻网.2023-09-18

..2023-09-20

..2023-10-03

..2023-08-28

..2023-10-02

巴马县召开2023年瑶族祝著节庆祝活动新闻发布会.今日头条.2023-09-18

看“华昱三生”在巴马的保护性开发-广西新闻网.广西新闻网.2023-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