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可
慧可(公元487-593年),是中国禅宗的第二祖。俗姓姬,虎牢人(今河南荥阳市)。
慧可自幼天资聪慧,十五六岁便遍读儒家经典,成为一名著名儒生。但因南北朝时政治黑暗,实行从“士族”中录用官员的制度,一般人很难踏上仕途。慧可在洛阳香山寺出家为僧,取法名神光。北魏孝昌三年,听说天竺高僧菩提达摩前来东土弘传大乘禅宗思想,他便辗转到少林寺,拜达摩为师求法。后来,达摩又把禅宗的传承信物———衣钵法器传给慧可,慧可遂成为禅宗的第二代祖师。慧可大师在匡教寺讲经说法34余年,并圆寂于此。
慧可大师是中国禅宗第一人,他把印度佛教与华夏几千年的思想文化完美结合,形成了具有独特中国文化特色的禅宗,对中国禅宗的形成具有重大贡献。慧可大师圆寂后,杨坚赐谥“正宗普觉大师”;李适赐谥“大祖禅师”,确定了慧可禅师的历史地位和他对中国禅宗的重大贡献。
人物生平
慧可出生 弘佛法降凡间
在慧可出生之前,其父母一心向善却迟迟未有一子,便天天祈求诸佛菩萨保佑自己能生个儿子继承祖业。有一天黄昏其父感应到佛光满室,不久慧可的母亲便怀孕了。为了感念佛恩,慧可出生后,父母便给他起名为“光”。
慧可自幼满腹经纶,广涉儒书,尤精《诗》、《易》。但是他志向远大,认为“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在一次机缘之下,接触到佛学,认为佛学妙理超然世外,正是自己心中所追求的无上真理,便顿生出家之念,后得到父母应允,出家为僧。于是他来到洛阳龙门香山,跟随宝静禅师学佛,不久又到永穆寺受具足戒。此后遍游各地讲堂,学习大小乘佛教的教义。经过多年的学习,慧可禅师虽然对经教有了充分的认识,但是个人的生死大事对他来说仍然是个迷。
慧可32岁那年又回到香山,放弃了过去那种单纯追求文字知见的做法,开始实修。每天坚持打坐、禅定,就这样坚持了8年,但是始终不得真法妙理。在一次禅定中,得到一人指点迷津,这人便对慧可说:“将欲受果,何滞此邪?大道非遥,汝其南矣”。意思是说,你这样永远不会得到圣果,要想有所得,去往南方,随后慧可便告诉宝静禅师,禅师说,这是护法神在给你指点,叫你前往南方,去寻少林寺面壁的达摩,慧可便告别禅师,独自一人去往南方。”
断臂求法 礼拜菩提达摩为师
慧可辞别了宝静禅师,前往少室山,来到达摩祖师面壁的地方,朝夕服侍。刚开始时,达摩祖师只顾面壁打坐,根本不理睬他,更谈不上有什么教诲。但是,神光并不气馁,内心反而愈发恭敬和虔诚。在一寒冷雪天,慧可听了达摩大师的教诲和勉励,在达摩祖师面前拿出刀把自己的左臂砍断,只为表自己的求法之心。达摩祖师被神光的决心和虔诚所感动,知道他是个法器便收神光为徒,并为其取法号为“慧可”。
前往邺都 大弘禅法
东魏天平初年(公元534年)慧可禅师48岁时,其北上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盛开秘苑,传授禅学。邺城是东魏北齐的首都,周边云集了八万僧众,其不但是北朝的政治经济学文化中心,也是北方的佛教中心。时有道恒禅师亦在邺都说法,弟子千余人。因所传禅学与慧可不同恐夺其门徒,极为忌恨,遂 " 货赇俗府,非理屠害 " 。慧可禅师基于当时邺都弘法受阻的形势,遂迁居到邺都东北地区的成安境内,并将达摩所传《楞伽经》、《入道四行》广宣内外,受众弟子众多,化度弟子名见史传者就有二十余位。
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64岁的慧可禅师化度弟子僧璨,并传法于僧璨(佛教禅宗思想三祖)。北周建德三年(574)周武帝灭佛运动开始,在河北省弘法传禅40余年的慧可禅师被迫于北周建德六年(公元577年)南下避难,并传法于舒州司空山(今安徽岳西县)。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与河北颇有渊源的慧可禅师再度北上回到河北继续传法。
慧可被迫害致死
据河北省《成安县志》客籍人物篇载:约于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慧可以107岁的高龄,来成安讲经传法,为此特在匡教寺前修筑了两丈多高的说法台。因慧可所讲的禅理非常好,四面八方的老幼听者甚众,匡教寺的和尚也听得入了迷。这一来惹恼了这里嫉贤妒能的法师辨和,他便到县衙诽谤慧可散布异端邪说,要县里治罪。知县翟仲侃听信了辨和诬告,对慧可加以非法,将其迫害致死,尸体投入漳河。民间传说,慧可从水里漂出,盘腿打坐,双目微闭,安详如生,逆流而上十八里到芦村以北,被葬在那里。唐朝时,在此修元符寺,并建二祖灵骨塔,以示纪念。这里形成的村落也称为二祖村。
人物评价
提达摩从印度把佛教禅宗思想传到中国,把从印度带来的衣钵作为正法眼藏的代表,传给二祖慧可大师,这叫做灯灯续焰,奕叶相传。正是二祖慧可立雪断臂,禅的血脉方能传给二祖,不久之后,更如开源的大河流般的奔流。如果没有慧可的立雪断臂的求法精神,禅的黄河也许不会很快地在成长发展。
我国原佛教协会会长,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曾言道:“慧可大师才是中国禅宗第一人,没有他就没有中国佛教禅宗今天的发展”。 慧可虽不是中国禅宗的开山,但慧可把印度佛法教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使佛教彻底的中国化,成为适合中国士大夫与百姓口味的中国佛教,这是慧可对中国文化最伟大的贡献。
主要思想
禅学思想
慧可大师是印度禅宗思想成为中国禅宗的关键性人物。在修行方式上,达摩强调“不立文字”,但事实上,慧可在实际传法过程中,将受业于达摩传的《楞伽经》《入道四行》和“不立文字”做到了同时传承,因其出家前,曾“博涉诗书,尤精玄理”,“外览坟索,内通典藏”,是具有极高文化素养的学者和通家修行,故其禅学思想更显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
后世留念
二祖寺
二祖寺位于邯郸市东南12公里,成安县城西北12公里的二祖村北。该寺因佛教大乘禅宗二祖慧可的真身舍利安奉于此,于唐贞观间始建寺院,唐开元间建二祖灵塔。千百年来,二祖慧可曾经讲经说法之地成安匡教寺,以及二祖慧可灵骨安葬处二祖村,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千古颂扬。
人物轶事
立雪断臂
慧可禅师于是辞别了宝静禅师,前往少室山,来到达摩面壁的地方,朝夕承侍。开始,达摩祖师只顾面壁打坐,根本不理睬他,更谈不上有什么教诲。但是,慧可禅师并不气馁,内心反而愈发恭敬和虔诚。他不断地用古德为法忘躯的精神激励自己:“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就这样,他每天从早到晚,一直呆在洞外,丝毫不敢懈怠。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年腊月初九的晚上,天气陡然变冷,寒风刺骨,并下起了鹅毛大雪。慧可禅师依旧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天快亮的时候,积雪居然没过了他的膝盖。
这时,达摩才慢慢地回过头来,看了他一眼,心生怜悯,问道:“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
慧可禅师流着眼泪,悲伤地回答道:“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
达摩祖师道:“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诸佛所开示的无上妙道,须累劫精进勤苦地修行,行常人所不能行,忍常人所不能忍,方可证得。岂能是小德小智、轻心慢心的人所能证得?若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来希求一乘大法,只能是痴人说梦,徒自勤苦,不会有结果的)。”
听了祖师的教诲和勉励,为了表达自己求法的殷重心和决心,慧可禅师暗中拿起锋利的刀子,咔嚓一下砍断了自己的左臂,并把它放在祖师的面前。顿时鲜血红了雪地。达摩被慧可禅师的虔诚举动所感动,知道慧可禅师是个法器,于是就说:“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诸佛最初求道的时候,都是不惜生命,为法忘躯。而今你为了求法,在我跟前,也效法诸佛,砍断自己的手臂,这样求法,必定能成)。”
达摩祖师于是将神光的名字改为慧可。慧可禅师留在达摩的身边长达六年之久(亦说九年),后继承了祖师的衣钵,成为禅宗思想的二祖。慧可从达摩学了六年,精究一乘的宗旨。达摩寂后,他即在黄河近边一带韬光晦迹,但因早年已名驰京,许多道俗前访问道,请为师范,他随时为众开示心要,因而道誉甚广。
参考资料
慧可大师.郑州日报.2024-06-03
理净法师:邢台开元寺 “南北”禅之争起源地.凤凰网佛教.2024-06-03
成安人必须知道二祖慧可的传奇故事.微信公众平台.2024-06-03
禅宗二祖慧可大师.成安县人民政府.2024-06-03
二祖祖庭——司空山二祖寺.登封市人民政府.2024-06-03
传颂千古的佳话:慧可与达摩的一段对白.凤凰网佛教.2024-06-03
一代禅门高僧慧可禅师.中华网.2024-06-07
邯郸历史名胜篇——二祖元符寺.百家号.2024-06-03
什么是禅宗的衣钵相传.新浪佛学.2024-06-03
慧可:开创中国禅宗新纪元.中华英才.202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