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六位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医院始建于1980年,并于1996年被评定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是深圳市首批两家“三甲”医院之一。该院由聂国辉担任院长职务,并由其主持医院和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行政全面工作。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6月以该院为主体牵头成立深圳市第一个“社康中心—区级医院—市级医院”分级诊疗和三级联动的紧密型医联体——深圳市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2018年被遴选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单位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934张,设有分院1个(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职能部门13个,临床及医技辅助科室66个,其中包括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学科6个,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10个,深圳市重点学科11个。2021年,该医院年门急诊量达到259万人次,出院病人达8.41万人次,住院手术达7.16万人次。

2017年3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甲复审,是深圳市第一家通过三甲复审的市属综合性医院。在2018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行榜”中,该医院泌尿外科位列第23名、烧伤科位列第35名、骨科位列第43名、神经外科位列第71名。

历史沿革

早期历程

1979年,为支援深圳特区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总部从辽宁省鞍山市00019部队医院抽调一支医疗队来到深圳,之后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00019部队深圳指挥所医院,这就是二院的前身。1983年9月,00049部队医院转制为地方医院,医院更名为“深圳市基建职工医院”,设立了党委办、医务办等管理部门。

1984年12月,该院更名为“深圳市华强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规划病床300张,先开放100张,设置了二十几个部门。

1987年,华强医院与市红十字会医院门诊部合并,成立深圳市红十字会医院,正式成为市卫生局直属医疗单位综合性医院,设病床300张,原红十字会医院门诊改为市二医院第一门诊部,即中西医结合分院。

高速发展

1996年,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被评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是深圳市首批两家“三甲”医院之一。为满足深圳大学临床医学教育的需要,深圳市人民政府于2008年确定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为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并于2009年2月20日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举行揭牌仪式。

2001年,医院更名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2009年,国家卫生部授予医院“全国卫生先进单位”称号。同年,成立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分院,针灸推拿科开展多种中医外治疗法,为“深圳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深圳市中医特色重点专科”。

不断创新

2017年6月以该院为牵头单位,整合大鹏新区葵涌人民医院、大鹏新区妇幼保健院、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3家区级医院及所辖社康中心组建深圳市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创建深圳市首个“市级医院—区级医院—社康机构”纵向三级联动的紧密型医联体。

2018年,该院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单位。第二年成立了深圳市转化医学研究院。

2021年,深圳市首个公立医院安宁疗护病房在大鹏新区揭牌成立。

规模条件

整体规模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934张,设有1个分院——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同时,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还整合大鹏新区葵涌人民医院、大鹏新区妇幼保健院、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3家区级医院及所辖社康中心组建深圳市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创建深圳市首个“市级医院—区级医院—社康机构”纵向三级联动的紧密型医联体。

院区分布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有员工3344人,其中医生995人,护士1333人,药师127人,技师240人,专职科研人员205人,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724人,占比21.65%,博士(含博士后)318人,占比9.51%,硕士575人,占比17.2%,各类高层次人才8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在站博士后81人。同时,该院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934张。医院改扩建已纳入深圳市“十四五”规划,并争取到市政府约4.8万㎡新增建设用地的支持。2021年,医院年门急诊量达到259万人次,出院病人达8.41万人次,住院手术达7.16万人次。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拥有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远程手术视频会诊系统、骨科牵引手术床、高清手术显微镜、数字化G型臂等先进设备;烧伤整形科拥有多台先进治疗设备,配有电/气动取皮刀5把、MEEK植皮机、皮片拉网制备机等。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分院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分院(成立于2009年,是深圳市较早成为国家综合医院中医示范单位之一,为“深圳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分院分为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针灸推拿科、治末病中心,以中医药治疗为主。名中医堂有多名省市名中医提供高质量中医诊疗服务。中西医结合分院由国家、省市重点、特色专科专家出诊,出诊医生近50名,高级职称30余名。

该医院作为国家级(标准版)胸痛中心、国家级卒中中心、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三级达标单位、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示范中心、国家高血压达标中心建设单位、广东省AAAA级治未病中心、深圳市心肌梗死和深圳市急性脑梗塞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和研究生培养基地、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规培全科协同基地、深圳市中医专科护士与中医护理技术培训基地。医院年门急诊诊疗量超过300万人次,急诊急救量位列全市前列,整体业务量已达到地市级三级甲等医院水平,是宝安区北部最具影响力、综合实力最强的三级医院。医院拥有美国GE超导磁共振,日本东芝螺旋CT,荷兰飞利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DSA)等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300多台套。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分院有职工近两千人,其中高级职称占20%,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占18%。省级名中医1人,深圳市高层次人才3人,宝安区高层次人才76人。拥有博士后指导老师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6人;每年在院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超20人,在院本科医护实习生超300人。医院是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立了生物学实验室、细胞培养间、PCR室、样本储存室等科研配套场地,常规开展蛋白/基因表达研究、分子靶向研究等相关工作,打造了宝安区手外科研究所、骨质疏松研究所等科研平台。

深圳市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

深圳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与大鹏新区管委会协商决定,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整合大鹏新区葵涌人民医院、大鹏新区妇幼保健院、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3家区级医院及所辖社康中心组建深圳市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大鹏新区南澳医院创建于1987年,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素有“深圳夏威夷”之称的大鹏半岛,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以康复专科为特色的二级专科医院。医院职工共有305人,其中各级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16人,正高级职称7人,副高级职称29人,中级职称70人。该院开设有门急诊、内科、外科、小儿科、妇产科、中医科、康复医学科及医技、检验、药剂等科室,下辖东山、水头沙、西涌、东涌、新大以及流动社康等六个社康中心。成立了“康复、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内分泌”等五个名医工作室。

该院是深圳市工伤定点医疗机构,深圳市残疾人康复技术培训基地,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湘南医学院、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数所高等医学院校的康复治疗专业和临床实习基地。从2009年开始,接受大专医学院校的毕业生临床实习,已有10多年的教学经验,近3年该院共接收本科以上层次的实习生近200人次。

科室设置

重点科室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拥有国家级重点专科2个,分别是骨科、神经外科;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10个,分别是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血液内科、中西医结合老年病科、耳鼻喉科、康复科、肾内科、烧伤整形科、口腔科;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1个,为中医肿瘤科。

骨科

骨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深圳市医学优势重点学科群科室、深圳市医学重点专科、深圳市医院管理中心首批医学领先学科、品牌学科。深圳市三名工程——“北京积水潭医院—深圳创伤骨科中心”建设单位、广东省医学会创伤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和深圳市医学会创伤骨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2013年获批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该科室共开设病床40张,为深圳市标杆单位,并获得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血栓防治基地、广东VTE防治联盟单位。2018年顺利通过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该医院的骨科下包括运动医学科、创伤骨科、脊柱外科、骨关节科、骨肿瘤学、足外科手外科、老年骨科七个亚专科。专科特色是以数字化骨科、关节周围骨折、骨不连、肢体畸形矫正、肢体功能重建的治疗和研究为重点发展方向。主要治疗各种类型四肢骨折、伴神经血管损伤的严重开放伤、骨盆臼骨折、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慢性骨髓炎感染性骨不连、肢体畸形、肢体功能障碍等。其中在应用骨科机器人导航的骨折微创内固定、数字化骨科技术在关节周围骨折治疗的应用、骨搬运技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矫形器肢体功能重建等方面的临床和科研水平,已达到中国先进水平。

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前身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忠诚院士1986年创建的“深圳市神经内外科疾病诊疗中心”。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深圳市医学领先学科、深圳市医学品牌学科、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深圳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深圳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会长单位。学科拥有神经肿瘤病区、神经血管病区、功能神经病区、神经重症监护室及创伤病房四个病区,病床135张。医护人员127名,其中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深圳高层次人才3人;高级职称22人,博士和博士后23人。

神经肿瘤病区

神经肿瘤病区开放病床50张,医护人员共有30名。科室已成熟开展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的肿瘤切除包括颅底、鞍区、脑干、颈髓等重要部位肿瘤切除术;垂体瘤综合治疗;脑胶质瘤综合治疗;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其中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技术已达到中国先进水平。拥有专科一体化神经内镜手术室和抗静电神经功能手术室。配置神经导航、移动CT、术中DSA、术中B超、术中电生理监测仪等先进设备,二台高端显微镜、超高清神经内镜及配套系统、超声吸引、等离子刀、接触式激光等先进手术设备。

神经血管病区

神经血管病区开放病床35张,医护人员共有25名。脑血管病神经外科的传统优势专业,按亚专业发展方向,成立脑血管病亚专业组和神经介入亚专业组。依托深圳市国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和深圳市脑血管病救治与质量控制中心,拥有中国先进的脑血管杂交手术室,配置术中DSA、脑电生理、血管内超声和多普勒等脑血管检查、监测先进设备。配置神经导航、高端显微镜、等离子刀、接触式激光等先进手术设备。全面开展了脑血管病的显微手术和介入治疗,脑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及脑血管畸形的手术切除等复杂手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颈动脉狭窄的经典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开展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介入治疗和颈动脉、椎动脉及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常规开展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吸栓术。

功能神经病区

功能神经病区开放病床32张,医护人员共有23名。该病区是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三名工程”支持,与世界脑神经科学中心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医院(MNI/H)联合创建的,也称为“深圳中加功能性脑疾病中心”。该中心是全市唯一参照MNI模式,以多学科协作、临床与研究紧密结合及O2O(互联网+)的全新模式建立的,集医疗、教学、培训、研究的为一体的医疗单位。以神经调控技术为核心发展亚专业和开展脑研究。临床诊治疾病包括运动障碍性疾病(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等)、癫痫(各种类型的难治性癫痫)、脊髓脊柱疾病(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颈椎病,腰椎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疼痛(脊髓损伤后疼痛、癌痛、幻肢痛、中枢性疼痛等顽固性疼痛)、颅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精神病(抑郁症强迫症中度肥胖、厌食症等)、植物人促醒等。开展脑深部电刺激术(DBS、“脑起搏器”)治疗“音乐家手”和难治性抑郁症;DBS治疗帕金森病;ROSA机器人手术、全麻唤醒脑深部微电极监测、脊髓脊柱的微创手术、癫痫术前心理评估体系、中枢性疼痛的手术治疗、精神外科、帕金森病大数据服务体系等居于全国先进水平。

神经重症监护室和创伤病区

神经重症监护室和创伤病区开放床位16张,医护人员共有33名。该病区具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主要对各类神经重症患者进行相应的救治,包括重型颅脑外伤抢救、脑出血脑动脉瘤、巨大肿瘤的围手术期处理,还有重症颅内感染的处理。监护病区内具备先进的心电中央监护系统,呼吸机、亚低温设备,颅内压监测,纤维支气管镜、神经脑电监护仪、脑电双频指数及床旁血液净化设备,能够全方位对患者进行各项监控,为神经专科手术保驾护航。

全部科室

医学成就

医学贡献

2020年3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许赤多教授团队联合放射科夏军教授团队撰写的“脊柱关节炎并发症及危险因素的横断面研究”的结果在线刊发在风湿免疫领域顶级期刊《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IF=14.299)上,该研究揭示了脊柱关节炎常常合并多种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这些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需要积极评估及治疗。

2020年5月23日,深圳市市第二人民医院特聘专家——上海市颅脑创伤研究所深圳分中心江基尧教授率上海交通大学临床研究团队赴深圳启动首个名为“去骨瓣减压病术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合并脑疝患者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PREDICT-AEDH)”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该研究在仁济医院江教授和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李维平教授共同牵头下,共纳入深圳地区24家收治颅脑创伤患者的各级医院参与研究。给深圳首个颅脑创伤临床研究按下了“启动键”

医学实践

2001年和2002年,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于分别完成了深圳市首例肝移植和深圳市首例再次肝移植手术。

2018年,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医生和脊柱手术机器人ORTHBOT(欧博士)共同完成一项脊柱手术,该手术仅历时1.5小时,比原手术缩短了约1个小时,而且术中X线照射减少高达80%,降低了时间成本和手术风险。这个手术机器人不仅能规划钉道,还能自动打钉子,填补了中国脊柱手术机器人空白。

2019年5月24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功能神经蔡晓东主任团队成功实施深圳首例国产神经电刺激术(SNS)。此例手术的开展标志着功能神经科在全面开展神经调控技术的道路上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教育科研

教育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一临床医学院,将临床教学与医疗实践紧密结合,建立了深圳市卫生系统第一个教学体系,医院有博士研究生培养专业4个,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5名;硕士研究生培养专业26个,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20名;2014年获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开深圳市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亦与中山大学医学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等六所中国知名高等医学院校建立了良好的教学合作关系,成为其临床教学医院,该院还是中山大学博士后联合培养基地。2007年获“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称号,2013年获批深圳市医院首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其中,深圳大学198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有粤海、丽湖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7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200.74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舍89759㎡,全校纸本资源451.45万余册,全文电子图书303.01万余册,全文电子期刊12.79万种。该校有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1个。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建有全国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2个。该校临床医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生态学、药理学毒理学植物学动物界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地球科学、免疫学等17个学科进入ESI学科世界排名前1%。

该院有市级重点学科11个,分别是脊柱外科、运动医学科、周围神经手足外科、脑卒中、泌尿外科、血液内科、康复医学科、肾病科、临床护理、介入科、临床药学深圳市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4个,分别是神经学科群(神经学科、康复医学科)、骨科运动医学群(创伤骨科、脊柱外科、骨关节科、运动医学科、周围神经手足外科)、泌尿外科男科学群、口腔科。

科研

科研机构

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该院有国家级临床医学中心(网络成员)5个,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国家代谢病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分中心、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网络成员单位、国家肾脏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网络成员单位。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该院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个,分别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神经外科、肿瘤基因组临床应用关键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全国唯一)、国家地方联合医学合成生物学工程实验室(深圳大学共建) (全国唯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蛋白组学实验室(三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舌诊原理与应用重点研究室、 国家卫生部脑卒中防治基地医院(深圳唯一)。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该院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27个,分别为血液内科、内分泌科、肾病学专业、呼吸内科、骨科、烧伤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甲乳外科、肝胆外科、胸外科、中西医结合科、重症医学部、耳鼻咽喉科、神经内科、妇科学皮肤科、急诊科、口腔科、肛肠外科、肿瘤学、风湿免疫科、麻醉科、中医老年、消化内科、康复科、Ⅰ期临床试验研究室。

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

该院有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12个,分别是深圳市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深圳市泌尿生殖系统肿瘤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细胞生物技术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神经外科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基因重编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纳米酶肿瘤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深圳市肿瘤基因组临床应用工程实验室、深圳市肿瘤免疫基因治疗工程实验室、深圳市数字骨科技术工程实验室、深圳市纳米医药与无创伤诊断工程实验室、深圳市生物材料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分子医学诊断重点实验室。

市级研究所

该院有市级研究所7个,分别是深圳市血液病研究所、深圳市老年医学研究所、深圳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深圳大学泌尿生殖研究所、深圳大学糖尿病研究所、深圳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深圳市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研究所。

科研成果

该院承担973、863、国际合作、重点研发等多项国家级重大课题16项,同时荣获了多项科技奖励,包括国家级科技奖12项、省部级科技奖14项、市厅级科技奖14项;获批国家级、省级项目42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8项,其中2021年获批33项,连续10年位居深圳各大医院前列,获批科研经费累计超6.5亿元。近10年来发表学术论文5524篇,出版专著305部,其中SCI收录1060篇,包括在Nature、Nature Genetics、Nature Methods、Cell、Chem Soc Rev 和 Lancet Neurology等国际顶尖期刊发表论文41篇,取得授权专利945项。

杂志期刊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创刊于1991年,是国际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中西医结合学术刊物,中西医结合学会系列杂志之一;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并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等收录。刊登论文历年多次获得“广东省期刊优秀作品奖”以及“深圳市地方期刊优秀作品奖”。2020年度入选“中华中医药学会编校质量优秀期刊”。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作为中西医结合科研、临床、教学等学术交流的平台,国际公开发行,全国范围内征稿约稿,重点刊登全国从事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及西医西药临床、科研、医技、教学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关大专院校师生的中西医结合与中医药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也刊登西医西药、医技检验等领域的论文;广泛报道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在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尤其重视刊登有国家和地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原创性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学术论文。

声誉与排名

2013及2014年,该院荣获全市116家医院医疗质量整体评估第一名。

2017年,在深圳市公立医院综合评价结果中,该院在全市三级综合医院中位列第一。

2018年、2019年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该院均为A+等级,连续两年在深圳市三级综合医院中蝉联第一,其中2019年在全国参评时,在1183家三级综合医院中位列52名。

2018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行榜”中,该医院泌尿外科位列第23名、烧伤科位列第35名、骨科位列第43名、神经外科位列第71名。

2019年度广东省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该医院位居全省第4,国考、省考均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1。

2021年,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2021年华南区医院综合实力排行榜”中,该院综合排名位居第16位,专科烧伤科华南区排行榜第3位。

院内专家

聂国辉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同济医科大学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耳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听力及言语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证书医疗资源管理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医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深圳市医师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中国耳鼻咽喉一颅底外科杂志》《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中华耳科学杂志》等杂志编委。

聂国辉教授从事耳鼻咽喉科临床30余年,擅长中耳炎梅尼埃病(内耳眩晕症)、听神经疾病、鼻息肉鼻旁窦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临床诊断、治疗经验。同时,聂教授的研究课题为中耳及内耳疾病的临床和实验。主要研究方向为鼻咽癌的肿瘤标志物和靶向分子治疗。先后承担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4项、市级课题10余项。深圳大学医学院硕士生导师。发表论文40余篇(第一作者),其中SCI论文10篇。主编专业书籍1部,参编2部,培养硕士研究生16名。

刘黎军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骨与关节分会委员会委员、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创伤骨科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创伤骨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创伤骨科学分会肢体功能重建与外固定支架学组组长、广东省医学会粤港澳大湾区创伤骨科联盟成员、深圳市医师协会加速康复医学医师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深圳市创伤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刘黎军教授一直从事骨科临床工作,擅长创伤骨科、显微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创伤骨科专业、手外科有较深的造诣,熟练掌握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熟练掌握严重多发伤的救治,熟练地施行骨科重大手术,如髋、膝关节置换术,复杂骨盆骨折手术治疗,复杂的臂丛神经和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带蒂和游离皮瓣、肌皮瓣及复合组织瓣转移和移植手术。

李维平

李维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博士、博士后导师、广东省临床重点学科带头人,深圳市脑血管病救治与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南方脑胶质瘤中心深圳分中心主任、深圳市脑胶质瘤诊疗协作组召集人、深圳市神经外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计委内镜与微创医学神经外科培训基地主任等多项职业荣誉头衔;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及省级课题研究。擅长垂体瘤及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神经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和重型颅脑创伤救治。任《Internation Journal of oncology》和《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等杂志编委,发表论著60余篇,参与《颅脑创伤学》等6部专著编写。培养硕士研究生28名,博士研究生生4名,博士后10名。

吴军

烧伤整形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烧伤治疗与康复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国际烧伤学会执委会委员,Burns \u0026n Trauma杂志主编、中华烧伤杂志副主编。擅长烧伤与创面所致畸形的预防和治疗的康复,主要从事烧伤康复研究,擅长烧伤与创面所致畸形的预防和治疗的康复。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近百篇,获授权专利25项,转让7项,其中有3个专利已成为产品进入市场。

冯永文

重症急救医学部主任、重症医学科主任、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合作导师。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休克与脓毒症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重症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二、三、四届主任委员,深圳市急危重症会诊与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深圳市卫生系统“十佳”专家。主持广东省医学科研项目1项,参与广东省医学科研项目2项,主持深圳市卫生重点科技项目2项,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市科技创新委基础研究1项,参与市科技创新委基础研究3项;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3部,撰写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文章5篇(通讯作者)。

冯永文主任从事机械通气、有创循环监测与管理、基础代谢、脓毒症休克等临床诊断与救治30余年,擅长各类外科危重病人抢救与诊疗,在多脏器功能不全的诊疗、呼吸机的应用与研究、有创与无创监测、营养支持与代谢支持、抗生素应用等方面具有较深造诣,尤其在各类外科危重病人抢救与诊疗方面有丰富临床经验。

梁志刚

硕士研究生导师,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深圳大学兼职教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深圳市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颅颌面外科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整形美容协会常委、中华口腔医学会唇腭裂联盟委员、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编委;已在中国及国际专业刊物发表30余篇临床及科研论文,其中SCI收录3篇。主持并完成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

梁志刚教授对于唇腭裂序列治疗、颌面部整形美容、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组织器官缺损的再造与修复、颌面部创伤救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资质认定

1996年,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被评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是深圳市首批两家“三甲”医院之一。

2013年,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经批准成为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设置人类精子库的医疗机构。

2015年度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评定该院为卒中筛查管理先进基地。

2017年3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甲复审,是深圳市第一家通过三甲复审的市属综合性医院。

参考资料

医院介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3-05-22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深圳政府在线.2023-06-06

医院领导.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3-05-22

信息来源: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深圳市卫健委.2023-05-22

重磅!2018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发布(附全名单).搜狐网.2023-06-06

医院动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3-05-28

集团介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3-05-22

深圳市首个公立医院安宁疗护病房在大鹏新区揭牌成立.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3-05-22

分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大鹏新区葵涌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官网.2023-06-12

科室介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3-05-22

科室介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3-05-22

集团介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3-06-06

科室介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3-05-22

科室简介.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3-05-22

科研动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3-05-28

江基尧教授给深圳首个颅脑创伤临床研究按下了“启动键”.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3-05-22

科室介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3-05-22

深圳完成首例机器人“操刀”脊柱手术.腾讯大粤网.2023-06-06

全面开展神经调控技术!二院蔡晓东主任团队成功实施深圳首例国产骶神经电刺激术.南方+.2023-05-28

学校概况.深圳大学.2023-06-06

期刊介绍.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06-06

医院动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3-05-28

2021年医院排行榜.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2021年华南区医院综合实力排行榜.2023-05-22

2021年医院排行榜.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2021年华南区医院综合实力排行榜”.2023-05-22

耳鼻喉科.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3-05-22

医师介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3-05-22

医师介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3-05-22

医师介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3-05-22

医师介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3-05-22

医师介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3-05-22

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设置人类精子库机构名单.卫健委网站.2023-05-27

所获荣誉-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