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市博物馆位于连云港市海洲区朝阳东路68号,是系统展示连云港地区悠久历史文化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占地面积45亩,建筑面积13600平方米,总投资6000多万元。博物馆成立于1973年5月8日,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海州地志文物陈列室”。2006年7月28日新馆建成并对外开放,2008年2月6日起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

连云港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品种齐全,共收藏自旧石器时代至近现代文物二十几类1万余件(套),常设陈列有《文明之光照连云——历史文物精品陈列》《彦涵美术作品陈列》《千古之谜——凌惠平陈列》《汗青遗墨——东海尹湾汉墓简艺术陈列》等。

连云港市博物馆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学校德育教育基地”“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自免费开放以来,年接待国内外各界观众20万余人次。

历史沿革

建馆初期

1958年建立新海连市地志文物陈列室,位于海州中大街孔庙西侧的大慈寺内。1969年,大慈寺大殿文革中被毁,陈列室文物移入新浦公园黄海影剧院后的房屋内。1971年迁至连云港市新浦公园。1972年迁至延安中学内,几个月后又迁至铁工南巷2号。

改扩建时期

1973年5月8日,经连云港市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连云港市博物馆,隶属于市文教局。馆址位于铁工南巷2号,下设考古组、保管组、行政组和图书资料室。1981年,市政府拨款新建市博物馆,馆址定于南小区,由东南大学设计,并于1983年开始兴建。由于城市规划调整,在完成围墙、三通一平及基础工程后,决定移址另建。1984年,博物馆一期工程开工,重新选定的新址位于新浦区苍梧路35号;1986年底,博物馆落成,馆舍占地47亩,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1987年元旦正式对外开放。1988年,经市计划经济委员会批准,在市博物馆新建彦涵作品陈列馆,并于1989年开工建设。1990年5月,市政府将彦涵作品陈列馆命名为彦涵美术馆;8月举行彦涵美术馆开馆仪式。1999年3月,彦涵美术馆二期工程竣工。

建设新馆

2002年,市政府规划在新浦行政文化功能区建设博物馆新馆,占地40亩,建筑面积13600平方米。2003年1月8日,新馆建设方案初审会召开,东南大学的设计方案中标。2003年6月,新馆建设奠基仪式举办。2004年2月,新馆建设正式开工。2006年7月,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挂牌连云港市博物馆、彦涵美术馆。

建筑布局

建筑形态基于场地特征,采用放射状渐变弧形和矩形的组合体,通过摹拟海螺的自然形态对建筑形体进行切割,抽象建筑渐变放射形的平面加上雕塑般的形体,既保持了用地边界的完整性,又与周边建筑形成良好呼应,同时契合连云港市新行政中心区的总体格局。建筑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地下一层为库房和设备用房,地上一层设临时展厅、讲演厅、贵宾接待、餐饮、公厕、办公等,二、三层则为主要展示区域。流线清晰,做到外来参观者与内部工作者分流,人车分流。建筑东北侧设置后勤馆藏出入口,南侧设外来车辆停放处,西侧朝向市民广场方向设置踏步,参观人员可直达二层的入口平台进入门厅。建筑内部则通过坡道、楼电梯和中庭回廊的结合,组织参观路线和藏品的运输路线。

采光方面,中庭部分采用天顶采光,通过窗、墙、坡道、回廊等各种尺度的建筑构成要素,创造出明亮而具有装饰性的公共交往 空间氛围"。在展室采光方面,利用采光剖面设计,以达到漫射天光和控制自然光的效果;曲形屋面上的天窗和格栅,以及部分镂空的三层楼板,为二、三层主要的展室空间提供自然采光。顶部透射进来的自然光,经过格栅的反射后沿着曲线形内壁向室内进一步扩散,可以形成均匀适度的光照。此外,由于曲形屋面墙体的变化走势,各个天窗在形状和尺度上都有所不同,光线 因而能够以不尽相同的方式进入室内,使展室获得一种自主、内省的特点。

展览陈列

基本陈列

文明之光照连云——历史文物精品陈列

该陈列位于博物馆一层,展览从不同的侧面再现了连云港市地区古代文化的卓越和辉煌。陈列分为:洪荒郁洲、东夷文明、秦汉雄风、唐宋风采、明清神韵五大部分。包括上迄旧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时期的青铜器、陶瓷器、玉石器、金银器、漆器、简牍等历代文物精品,以全新的姿态向人们展示连云港地区沧桑巨变的历史景象。

汗青遗墨——东海尹湾汉墓简牍艺术专题陈列

该陈列位于博物馆二楼展厅,面积约300平方米。以东海尹湾汉墓简牍的展示为中心,对尹湾汉墓简牍内容、研究成果、汉代书法艺术及简牍的制作过程等进行多方面展示,充分展现尹湾汉墓简牍的精彩内容及重要意义。陈列形式以文物展示为主,以复制展品、高清图片、文字介绍为辅,根据简牍相关内容穿插小场景制作、动漫制作,并利用灯光和色彩营造展示氛围。陈列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竹木春秋,包括文书档案、术数历谱、私人文书、汉赋佚篇;第二部分文明起源,包括文字的载体、简牍的制作;第三部分墨香简牍,包括书法演变过程、秦汉书法欣赏、尹湾简牍书法、汉代碑刻拓片。

千古之谜——凌惠平陈列

2002年7月7日,连云港市区西南城郊约7公里的海州区双龙村花园路基建工地上,惊现一座古墓。该墓葬时代为西汉晚期,出土文物80余件。该墓葬还出土了一具保存基本完好的汉代女性湿尸。这是中国继马王堆汉墓女尸、湖北荆州男尸之后发现的第三具保存完好的汉代湿型古尸,在长江以北地区属首次发现。女尸身长1.60米,尸身皮肤基本完好,肌肉牵拉有弹性和韧性,神经和内脏器官保存基本完整。随古尸出土的龟钮铜印,印文清晰地表明墓主人为“凌氏惠平”。2002年12月,由曾经成功复原马王堆女尸头像的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赵成文教授对古尸凌惠平头像进行复原。据推测,凌惠平生活的家族富贵显赫,一生安逸舒适,所以就保留了丰满的颅骨形状,这为复原工作提供了便利。该专题陈列,展示了“凌惠平”的千年不腐之尸,以及随墓葬出土的珍贵文物。

西游记文化陈列

西游记文化陈列是中国第一台全面展示西游记文化及其相关研究的精品陈列,陈列内容分为:“千年源流归大海”“吴承恩的海州情怀”“石头里蹦出一个孙悟空”“《西游记》艺术品展示”四大部分。展览通过对“玄奘西行”“吴承恩的家世”“《西游记》成书背景”“吴承恩与连云港市”“《西游记》与花果山”等相关资料的论述,以图片与实物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了翔实描绘与展示,充分阐述了西游记文化的渊源及影响,展示了吴承恩与连云港、《西游记》与花果山的历史渊源和密切关系。

彦涵美术作品陈列

彦涵是连云港籍当代著名版画艺术家,是中国当代在新兴木刻艺术方面有着“杰出贡献”的著名版画家之一。在半个多世纪的版画艺术生涯中,始终以战士与艺术家的双重身份,置身于风云变幻的时代潮头之上,创作出许多形象生动、豪情奔放、撼人心魄的作品。这些作品忠实地反映了中国人民近半个世纪以来革命斗争的重要历程。彦涵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为家乡做贡献,先后捐赠连云港市博物馆作品300余副,彦涵美术馆即为展出彦涵捐赠的部分作品所建。

碑林景观陈列

碑林景观广场是系统展示连云港市地区画像石、碑刻等石质文物的重要场所。广场占地约3000平方米,位于连云港市博物馆东侧广场。展出石碑、画像石等石质文物278件套。分为碑廊区、民俗区和景观艺术区三个区域。碑廊区主要以碑廊的形式展示博物馆多年来收藏的汉画像石和碑刻。汉画像石是汉代特有的艺术形式,它以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手法,以石为材图画天地,装饰神道、宗祠、地宫,形成了一个时代艺术形式的代表。而古代碑刻是研究传统书法艺术和史料的珍贵实物资料;民俗区利用民俗石质构件,复原了一个古色古香的院落场景,主要展示额枋、磨盘、供桌、碾子等民俗石质文物;景观艺术区则充分利用博物馆收藏的石质文物及构件点缀其间,展示文物有石翁仲、牌坊、钟亭、石梁、门阙等。

临时展览

梁溪秀色——无锡博物院藏女画家书画作品展

此展览位于博物馆三楼精品展厅,于2023年4月21日开展,特甄选活跃在20世纪艺坛的杨令茀钱紫筠二位女画家共50余件力作,展示她们对自然、对生活、对时代的感受。她们既接受了传统的闺阁教育,又受到西方思想、文化、艺术的影响,在绘事上逐渐有了自己的理念,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视觉图像。这些作品展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近现代无锡画坛风貌。

朐海清芬——连云港市近二百年名家书迹展

此展览位于博物馆一楼彦涵展厅,于2023年3月25日开展,展出连云港市博物馆和民间收藏的书法作品80余件,多来自于朐海地区近两百年名人,以生年1911年为限,上自乾隆,下迄民国,如陈鸿寿包世臣、师采亮、沈云沛武同举江恒源等,或生于斯,或宦于斯,或游历于斯,雪泥鸿爪,至今尚存。这批书法作品不仅是作者艺术感悟的真切表现,更饱蘸了浓郁的朐风海韵。

馆藏精品

西汉勾连纹青玉剑璏

西汉勾连纹青玉剑,通长7厘米,通宽2.7厘米,通高1.2厘米,连云港市海州南门大队戴胜墓发掘。玉剑璏为长方形,新疆和田青玉制,玉质细腻温润,局部有沁色。表面满布勾连纹,纹线凸起,极富立体感。作为汉代剑鞘穿系用的玉质附件,其纹饰精美,琢工细致,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汉玛瑙剑璏

汉玛瑙剑璏,长7厘米、宽2.5厘米、厚2.6厘米,2002年连云港市海州区双龙汉墓出土。玉具剑是镶嵌在剑上的玉器的统称,一套完整的玉具剑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玉剑首、玉剑格、玉剑璏、玉剑珌。玉剑饰除了具有装饰美化佩剑之用外,其主要作用是统治阶层用以显示其“尊卑有度”的一种兼有实用功能的礼器。这件玉剑璏是镶嵌于剑鞘上,供穿带佩系之用的剑饰。玛瑙质地,保存较完整,底部稍有残缺。剑璏呈半透明状,利用玛瑙表面的自然红色纹理巧雕成突起的峰峦状,做工考究,色彩艳丽,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周代以来贵族佩剑成为风尚,拥有制作精良、装饰华美的剑成为身份的象征,到汉代玉具剑被纳入制度化的礼仪系统。

明白玉石佛造像

明白玉石佛造像,高48.5厘米、宽25厘米,重34千克,1970年连云港市花果山三元宫移交。白玉佛坐像,传为明代时由三元宫高僧从缅甸背来,原为三元宫“镇庙之宝”。根据史料记载:“爱新觉罗·旻宁年间,三元宫在正殿西侧建玉佛楼一座以藏玉佛。”

白玉佛系白玉整体圆雕而成,通体光洁无暇。佛为高肉髻,鼻梁坚挺,眉目清秀,双眼有神,广额宽颊,嘴唇柔和,阔肩、脖颈轮廓优美,神态自然,面貌丰满安祥。身披袈裟,斜露半臂,衣纹飘飘,施无畏印,结跌坐。雕刻手法古拙淳朴,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明显受犍陀罗风格影响,具有异域风格。玉佛不仅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也是中缅佛教交往史中的一段佳话。

清乾隆款黄釉忍冬纹瓷盘

该盘侈口,弧壁,浅腹平底,矮圈足。圈足内书"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书款。盘内为色彩均匀细腻的黄釉,盘外壁以黄色为地,绘有工整对称的数株绿色蔓藤图案。为清代景德镇官窑器中的精品,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清乾隆款炉均釉灯笼瓷尊

该瓷尊小直口,尖唇微撇,短颈,溜肩,肩下两侧有对称的细条状隆起,直壁,下腹微收,矮圈足。釉质凝厚,釉面呈深浅两种蓝色的气泡状斑点,发色均匀柔和。器型完整,胎质坚致细腻,釉色晶莹。为清代景德镇官窑器中的精品,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清王潜青绿山水图轴

清王潜青绿山水图轴,纵209.8厘米、横118.5厘米、画心纵182.5厘米、横99.5厘米,1967年市财政局拨交。

该图轴系绢本,设色,青绿山水,画面上方是连绵的山峰,山坡上隐约的几处房舍,周围树木林立,云雾缭绕,整幅画面充满神秘奇幻的色彩,构成一幅虚无飘渺的神话境界。王潜号东皋子,高邮市人。工山水、花卉,多与房瀛合作,时称“二妙”。画水墨荷花颇佳,存世作品相当稀少。

清乾隆四十三年5615-2

此画纵273.3厘米、横110.5厘米、画心纵158.6厘米、横92厘米,旧藏。该图轴系纸本,墨笔。画面内容为墨竹,作者用简单的笔墨将竹子由近及远的层次感表现出来,看似静态的画面中孕育着动感,将竹子的柔韧、摇曳、纤秀描绘得淋漓尽致。落款“乾隆四十三年秋写于祝壬城南草堂 王春明”。整个作品构思巧妙,布局严谨,工笔细腻。作者王春明,资料不详。

北宋海清寺阿育王塔银精舍

北宋海清寺阿育王塔银精舍,高6.5厘米、长10厘米、宽6厘米,1974年连云港市海青寺阿育王塔塔心柱出土。银精舍系用银片锤揲而成,前后各辟一门,门两侧各搥揲一护法李靖像,四周饰以波浪纹,精舍两侧各开三个长方形窗扇,周围饰以缠枝如意纹.银精舍做工精细,纹饰精美,对研究北宋佛教葬仪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明九叠文龙钮铜印

明九叠文龙钮铜印,通高5.5厘米、边长7.7厘米,1992年连云港市公安局拨交。该印章为明代三元宫官印,铜质,印面尺寸较大,近方形,印钮为一只身材娇小、身体光滑、首尾相盼、蜷曲为环形的蛟龙,蛟龙造型形态饱满,生动逼真,四足立起支撑着身体。底用九叠文篆刻“大明三官宝印”六字。九叠文也称九叠篆,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篆书,创自宋代,是一种流行于宋代的"国朝官印"字体,主要用于印章镌刻,其笔画折叠堆曲,均匀对称,明朝的官印多继续沿用。每一个字的折叠多少,则视笔画的繁简确定,有五叠、六叠、七叠、八叠、九叠、十叠之分,之所以称为"九叠",则是因"九是数之终,言其多也"。

西汉霍贺墓彩绘银釦夹紵胎六子漆奁

西汉霍贺墓彩绘银夹紵胎六子漆,圆形(高11.7、直径19.6厘米)、椭圆形(高4.7、长6.9、宽3.8厘米)、 圆形(高6.4、直径7.5厘米)、圆形(高5.6、直径7.5厘米)、马蹄形(高6.6、长8.9、宽6.4厘米)、马蹄形(高5.5、长8、宽6厘米)、圆形(高3.9、直径4.5厘米)。1973年连云港市海州区西汉霍贺墓出土。

奁为古代女子盛放梳篦、脂粉的梳妆盒。该组漆奁由一个圆形母盒和七个子盒组成。大盒盖正中镶以柿蒂纹银片,周身饰以鸟兽及云气图案。整个盒体绘画线条圆润而流利,装饰精致华贵。小盒形状各异,制作精巧,有马蹄形、椭圆形、圆形等。因形状不同而作用不同,马蹄形盒放梳篦,长方形盒内放耳环,圆形盒盛放脂粉。七件漆奁盒均夹纻胎,端庄不拙,是难得的汉代漆器珍品。

西汉永始四年武库兵车器集簿木牍

《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简称《兵车器集簿》,1993年出土于东海县温泉镇尹湾汉墓6号墓。书写在一片牍的正反两面,正面分六栏书写,反面分五栏书写,字体隶书,长23厘米、宽7厘米,一级文物。标题为原牍所有。内容记载了西汉王朝设置在东海郡的一处大型武器仓库的库藏情况,逐项详列兵车器等各类军用物资的名称和数量。标题上的永始四年,就是公元前13年刘骜时期。《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是中国迄今为止有关汉代武库建设的记载中,时代最早、内容最完备的统计报告。

学术研究

建馆以来,连云港市博物馆先后在《考古》《文物》《中国文物报》《东南文化》等国家、省级学术报刊上发表文章两百余篇。同时,还出版了多部学术文集,如《连云港市博物馆建馆二十周年纪念文集》《孔望山造像研究》《尹湾汉墓简牍》《彦涵研究》《神乌赋》《连岛境界刻石二种》《连云港市古代书法艺术集萃》等。

连云港市博物馆承办的市级文旅交流刊物《连云港文旅》于2008年9月创刊,主要对连云港市文化、旅游、文物、广电、地方史研究等领域的理论创新与实践介绍,展示连云港旅游景区、名胜古迹、风土民情和地方生活情趣,及时反映连云港文化旅游业发展动态和活动资讯,彰显“大圣故里 西游胜境”神奇浪漫之都城市形象。

2023年3月底,连云港市博物馆邀请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西北师范大学简牍研究院,长沙简牍博物馆等十余名专家学者共聚连博,召开“尹湾简牍”专家研讨会。为11月即将举办的“简牍与秦汉文明——纪念尹湾简牍发现三十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作筹备。

文化活动

社教活动

2022年8月,连云港市博物馆结合省文化和旅游厅 “博物知旅”主题活动季,开启第一届文博之夏“博物馆奇妙夜”活动,依托基本陈列和馆藏资源,融合了文艺汇演、展览展示、休闲娱乐、文创服务等元素,辅以多样的舞美设计,打造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活动现场迎来500余名观众来馆打卡,吸引2.2万人次文博爱好者线上观看抖音直播。2023年春节期间,连云港市博物馆策划提供了包括特色展览、打卡互动、年俗非遗等文化活动,“遇”兔呈祥——缤纷非遗手作迎新春系列活动、“西游闹新春”谜语嘉年华、“连博书斋”“翰墨飘香送万福·书法家送春联”等活动深受观众喜爱,6天假期中,共服务观众12950人次。

2023年10月,连云港市博物馆开展“双节”中国风浓浓家国情活动。

文创产品

连云港市市博物馆和江苏海洋大学艺术学院东家智创工作室共同创作的“《神乌赋》绘本及文创产品设计”荣获“2019年第六届‘紫金奖’文创产品设计赛”铜奖和“第五届‘创意连云港’文创大赛”铜奖;“猴宝系列”荣获“第五届‘创意连云港’文创大赛”铜奖。这是连云港市博物馆文创部自2019年3月成立以来,首次参与省、市级文创大赛,并斩获奖项。“《神乌赋》绘本及文创产品设计”取材自在东海县尹湾汉墓内出土的《神乌赋》,是连云港市博物馆镇馆之宝。

所获荣誉

2008年,连云港市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首批国家二级博物馆

2020年1月,连云港市博物馆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2021年12月,连云港市博物馆被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22年3月,连云港市博物馆获评2022年度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2022年5月,连云港市博物馆入选江苏省“红色记忆 时代丰碑”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2024年5月8日,连云港市博物馆上榜中国博物馆协会《关于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一级博物馆评估结果的公示》。

相关事件

2024年11月,连云港市博物馆的一件耀州窑镇墓兽文物因其与名为“听泉赏宝”的鉴别天然玛瑙博主外貌相似而登上热搜,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博物馆打卡。11月26日,连云港市博物馆信息部的工作人员表示,前来参观展览的游客数量创下了该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其中11月24日单日接待量达到了4.29万人次。不过,该工作人员也指出,专门为了打卡这件镇墓兽而来的游客比例并不高。

参考资料

历史沿革.连云港市博物馆.2023-04-25

连云港博物馆.连云港市人民政府.2023-04-26

国家一级公示,连云港这里上榜!.新浪财经.2024-05-18

..2023-04-26

连云港市博物馆.小红书.2023-05-07

历史文物精品陈列.连云港市博物馆.2023-04-25

尹湾汉墓简牍陈列.连云港市博物馆.2023-04-25

千古之谜—凌惠平.连云港市博物馆.2023-04-25

《西游记文化》陈列.连云港市博物馆.2023-04-25

彦涵美术作品陈列.连云港市博物馆.2023-04-25

碑林景观陈列.连云港市博物馆.2023-04-25

梁溪秀色——无锡博物院藏女画家书画作品展.连云港市博物馆.2023-04-25

朐海清芬——连云港市近二百年名家书迹展.连云港市博物馆.2023-04-25

西汉勾连纹青玉剑璏.连云港市博物馆.2023-04-25

汉玛瑙剑璏.连云港市博物馆.2023-04-25

明白玉石佛造像.连云港市博物馆.2023-04-25

清乾隆款黄釉忍冬纹瓷盘.连云港市博物馆.2023-04-25

清乾隆款炉均釉灯笼瓷尊.连云港市博物馆.2023-04-25

清王潜青绿山水图轴,二级.连云港市博物馆.2023-04-25

清乾隆四十三年5615-2二级.连云港市博物馆.2023-04-25

北宋海清寺阿育王塔银精舍,一级.连云港市博物馆.2023-04-25

明九叠文龙钮铜印.连云港市博物馆.2023-04-25

西汉霍贺墓彩绘银釦夹紵胎六子漆奁,二级.连云港市博物馆.2023-04-26

馆藏精品丨连云港市博物馆:西汉永始四年武库兵车器集簿木牍.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连云港市文物局.2023-04-26

连云港市博物馆.石塘网.2023-04-26

《连云港文旅》期刊改版座谈会在市博物馆召开.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连云港市文物局.2023-04-26

尹湾简牍”专家研讨会在连云港市博物馆举行.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连云港市文物局.2023-04-26

连云港市博物馆打造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 让文物活起来.百度.2023-04-26

2023年连云港市博物馆春节文化活动综述.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连云港市文物局.2023-04-26

活动回顾 | “双节”中国风 浓浓家国情——博物馆里来过节.微信公众平台.2023-12-17

市博物馆系列文创产品荣获省、市文创大奖.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连云港市文物局.2023-04-26

关于批准连云港市博物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通知.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连云港市文物局.2023-04-26

连云港又添两家国家4A级景区.荔枝网.2023-12-18

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市博物馆获评江苏省“最美文化空间”.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连云港市文物局.2023-04-26

市博物馆入选江苏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连云港市博物馆.2023-04-26

镇墓兽撞脸“听泉赏宝”火出圈 博物馆:人流量刷新纪录 相关文创已上新.百家号.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