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予倩
欧阳予倩(1889年5月1日—1962年9月21日),原名欧阳立袁,号南杰,艺名莲笙、兰音、桃花不疑庵。中国共产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现代剧作家、戏剧表演艺术家、中国话剧运动的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戏剧学院院长等职。
欧阳予倩出身在湖南浏阳县的一个官宦世家,自幼接受中西式教育。年岁稍长后相继在北京、长沙市等地读书,后赴日本考入东京成城中学,1905年因日本取缔留学生归国。两年后再次赴日,进入明治大学、早稻田大学学习,期间接触并对话剧产生浓厚兴趣,遂加入“春柳社”开始参与戏剧演出。1910年欧阳予倩因父亲去世归国,此后十余年内欧阳予倩继续进行戏剧演出,因唱做俱精,同梅兰芳齐名,有“北梅南欧”的美誉。同时欧阳予倩也开始涉及剧本创作,相继创作了《鸳鸯剑》《馒头庵》《黛玉焚稿》等剧,同时开始从事戏剧教育,于1918年在南通市创建了伶工学社。1926年,欧阳予倩涉足电影领域,编写剧本并执导了《玉洁冰清》和《天涯歌女》等无声影片。1929年,应广东省政府主席陈铭枢的邀请,欧阳予倩赴广州市创办广东戏剧研究所,从事戏剧教育的同时出版各类戏剧刊物。
1931年,广东戏剧研究所停办,欧阳予倩因拒绝汪精卫拉拢而选择离开广州。返回上海市后欧阳予倩组织了现代剧社,后因“一二八淞沪抗战”选择回到广州,继续创作独幕剧和反映工人阶级反帝斗争的大型话剧。1934年,欧阳予倩因加入十九路军反蒋抗日活动而流亡日本半年。回国后,他参与《清明时节》《小玲子》《雷雨》等多部电影拍摄并导演了《青纱帐里》《前夜》等多部话剧。1938年,欧阳予倩因坚持爱国立场离沪赴港,后到广西桂林致力于桂剧改革工作。1940年,欧阳予倩创办桂剧学校,并任校长。同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艺术馆在桂林市正式成立,欧阳予倩担任馆长并兼任戏剧部主任。在桂林期间,欧阳予倩陆续创作了《忠王李秀成》《一刻千金》《可爱的桂林》等话剧。1946年,欧阳予倩在桂林因批评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受到当局责难,后赴上海市任教于戏剧实验学校并担任新中国剧社编导。1949年,欧阳予倩参与政协筹备并当选文联常委、戏曲改进筹备主任。后任中央戏剧学院首任院长,1955年,欧阳予倩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欧阳予倩兼任话剧院院长,之后几年中又相继发起话剧史料收集活动,并筹建了艺术科学院。1959年,欧阳予倩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学习传统与外国戏剧的建议,次年又任文联副主席和舞蹈家协会主席。1961年,欧阳予倩因心肌梗死住院治疗。1962年9月21日,欧阳予倩因病在北京去世。
欧阳予倩著有回忆录《自我演剧以来》《电影半路出家记》,论文集《予倩论剧》《一得余抄》《唐代舞蹈》等剧本二十余部。小说《枯树》《三岁的童养媳妇》等,著有多部艺术理论著述,据《欧阳予倩同志著作目录》记载,欧阳予倩编写的京剧剧本29部,话剧剧本有26部;改译的话剧剧本有5部;自编自演的戏有27部;导演过的戏有长剧37部,短剧12部,共49部。
欧阳予倩作为戏剧全才,成果丰硕,坚守艺术性,强调戏剧艺术的审美本质,将戏剧与消遣娱乐等相区分。同时他融合中西理念,革新传统戏曲,注重从民族文化中提炼戏曲艺术,创作了融入现代元素的民族特色话剧,影响深远。而在电影方面,他还深入剖析电影艺术整体美,提出需从多环节着手确保协调,追求个人创造与整体和谐,创作了多部融合中西艺术、反映社会现实的电影作品,并提出具有先锋性的“导演中心论”。他的创作活动始终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原则,对戏剧和电影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89年5月1日(农历四月初二),欧阳予倩出生在湖南浏阳市的一个清朝官宦世家,祖父欧阳中鹄早年中举,曾任清廷内阁中书、桂林知府。1898年,欧阳中鹄在浏阳办起传播新知的算学馆,欧阳予倩在接受传统的经史教育外,也接受了天文、地理和英文等现代教育。1901年。欧阳予倩随同祖父到北京,进入学堂学习。次年返回湖南省,进入长沙经正中学读书,并在同年冬季前往日本留学。
赴日留学
1903年,欧阳予倩入日本成城中学,1905年毕业。因日本政府取缔留学生,愤而回国。1906年5月27日在浏阳市与刘韵秋成婚。1907年,欧阳予倩再度赴日,进入明治大学商科学习,并在东京加入春柳社。同年,欧阳予倩与李叔同、曾孝谷等在东京本乡座剧场出演话剧《黑奴吁天录》。随后,欧阳予倩借常磐馆演出独剧《生相怜》和《画家与其妹》。1908年,欧阳予倩改入早稻田大学文科。同年,以“申酉会”名义演出《鸣不平》等三个独幕剧。1910年,欧阳予倩的父亲在日本病故,他决定护送父亲的遗体归国。由于当时他的祖父担任桂林市知府,欧阳予倩便来到了广西桂林。1911年秋,欧阳予倩因祖父在广西桂林任上病故,于是返回湖南省。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湖南局势动荡不安。为了躲避战乱,欧阳予倩从长沙市移居至浏阳。
戏剧演出和创作时期
1912年,欧阳予倩与陆镜若等合作在上海组织新剧同志会、春柳剧场,在上海、江苏省一带演出“宣传革命”“反对封建”的新剧。他一边倡导新剧运动,一边编演京剧,戏曲界有“北梅(兰芳大统制共和国)南欧(阳予倩)”之称。之后于1913年创作第一部新剧《运动力》,揭露并讽刺辛亥革命后政界新贵们的丑态。1914年,欧阳予倩从浏阳市辗转前往上海市,与陆镜若等在春柳剧场演出文明新戏,同时编写了《大闹宁国府》,并由民鸣社演出。
1915年,欧阳予倩在上海第一台演出《苏三起解》。同年还演出了自编悲剧《神圣之爱》,以及《卧薪尝胆》《宝蟾送酒》等京剧,同时欧阳予倩还与张冥飞、杨尘因合编《黛玉葬花》,并师从薛瑶卿学习昆曲。
1916年春,欧阳予倩在上海搭起了他的第一台戏,与著名京剧演员周信芳等人同台演出京剧。同时,他应查天影之约,在笑舞台编演红楼戏,间或也演出新剧(即话剧)。在此期间,他编写了京剧《馒头庵》、后又创作了《黛玉焚稿》,并与张冥飞合作编写了《晴雯补表》。1918年春,欧阳予倩从上海市的笑舞台转至新舞台,并在此地继续他的演艺生涯长达一年半之久。
1919年,欧阳予倩辞去了上海新舞台的聘约,远赴日本考察戏剧,期间拜访了石井柏亭、小山内薰等人,后因病提前结束了考察归国。同年9月,欧阳予倩在南通市创办了“南通伶工学社”,并建立了更俗剧场,编写演出了五幕悲剧《玉润珠圆》、三幕剧《长夜》《哀鸿泪》以及《和平的血》。1921年,欧阳予倩因与南通当地士绅意见不合,决定离开南通前往上海,后与汪仲贤、茅盾等十三位志同道合的艺术家共同发起并组织了民众戏剧社,并创办了《戏剧》杂志。
1922年,欧阳予倩加入了由应云卫等人组织的上海戏剧协社,并结识了田汉。此时期欧阳予倩相继创作了独幕剧《泼妇》和《回家以后》等作品。之后数年间,欧阳予倩辗转全国进行戏剧演出,并在1925年初与周信芳合作演出了经典剧目《汉刘邦》。同年冬季,欧阳予倩加入了民新影片公司。
电影创作时期
1926年,欧阳予倩创作了电影剧本《玉洁冰清》并饰演剧中市侩钱维。随后又创作并导演影片《三年以后》。1927年,欧阳予倩编导了影片《天涯歌女》,并饰演了老画家陆沉条一角。同年,他离开了民新影片公司,转投大舞台。与此同时,欧阳予倩与潘伯英合作编写了话剧《革命进行曲》,并创作了歌剧《荆轲》。之后欧阳予倩于南京创办了国民剧场,出演了《革命进行曲》《压迫》《降魔舞》《荆轲》和《入伍的兵》等剧。因军阀孙传芳占领南京,欧阳予倩与田汉等人不得不返回上海市,并加入了田汉组织的南国社。
1928年1月,欧阳予倩与田汉在上海创办南国艺术学院,任戏剧系主任。后应李济深、陈铭枢之邀,赴广州筹建广东戏剧研究所,在《戏剧》周刊第28期发表独幕剧《再见》。
1929年2月16日,广东戏剧研究所成立,欧阳予倩任所长。研究所的演剧学校开学后,因校长洪深返回上海,欧阳予倩兼任该校校长。但因粤桂之战的影响,省政府下令停办广东戏剧研究所。7月,在经费减半的困难条件下,欧阳予倩自力更生承办了演剧实习班,成功恢复了演剧学校。
1930年夏,为纪念“六·二三”沙基惨案,欧阳予倩导演了苏联作家特列恰柯夫的《怒吼吧中国》,并亲自扮演剧中买办的角色。同时,他还创作了两场笑剧《白姑娘》(发表于广东戏剧研究所1930年《戏剧》第1卷第6期)。1931年7月,广东戏剧研究所停办。欧阳予倩拒绝了汪精卫的拉拢,选择离开广州市经过香港特别行政区返回上海市。同年冬天,欧阳予倩组织了现代剧社,因“一二八淞沪抗战”,剧社不得不解散。
1932年秋,欧阳予倩再次回到广州,创作了独幕话剧《同住的三家人》和反映工人阶级反帝斗争的大型话剧《不要忘了》,并参加了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广州分盟。1933年,欧阳予倩出国访问观摩,先后到过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并两次在苏联停留,参加了苏联第一届戏剧节,会见苏联著名导演普多夫金,观摩其斯科艺术剧院的演出。10月,欧阳予倩参加十九路军反蒋抗日活动,并任福建人民政府文化部部长。1934年,由于福建人民政府遭到蒋介石的进攻,欧阳予倩被迫流亡日本达半年之久,以躲避通缉。在秋季,随着国民党政府取消了通缉令,欧阳予倩得以重返上海市。他加入了新华影片公司,并担任编导一职。并拍摄了影片《新桃花扇》。1935年,欧阳予倩为明星电影公司编导影片《清明时节》和《小玲子》,并为复旦剧社导演曹禺的《雷雨》。
1936年,欧阳予倩相继编导拍摄了影片《海棠红》《如此繁华》,并在鲁迅逝世后赴鲁迅寓所拍摄纪录影片。同时欧阳予倩还加入了业余剧人协会,改译并导演了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作品《欲魔》(即列夫·托尔斯泰的《黑暗之势力》),导演了曹禺的经典话剧《日出》。1937年2月26日,因意大利水兵破坏在上海大戏院演出的话剧《阿比西尼亚的母亲》,他与周扬、夏衍等121位进步文艺工作者联名发表了《反对意大利水兵暴行宣言》。随着“八一三”事变的爆发,欧阳予倩与郭沫若、田汉、夏行、周信芳、于伶等共同组织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并被选为协会理事。在“孤岛”组织中华京剧团,陆续编导了京剧《梁红玉》《桃花扇》,并创作了三幕话剧《青纱帐里》。
戏剧改革时期
1938年,欧阳予倩因坚持爱国、反对侵略的立场,受到敌寇汉奸的逼迫,在中国共产党的协助下秘密离沪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同年,他应广西大学校长马君武之邀,前往桂林市,导演了话剧《青纱帐里》和《前夜》,创作并执导了独幕剧《曙光》,改编并排演了桂剧《梁红玉》,后转赴香港,为中国旅行团和中华艺术剧团导演了多部话剧。1939年,欧阳予倩应何香凝之邀,在香港为《救亡日报》筹款。随后,他接受桂林当局通过马君武、白鹏飞教授的邀请,返回桂林并致力于桂剧改革。在桂林期间,欧阳予倩被选为文协桂林分会常务理事,后应邀担任广西戏剧改进会会长,欧阳予倩对原有的“戏改会”所属的桂剧团进行整顿,并将其命名为“桂剧实验剧团”,兼任团长。他自编自导了桂剧《桃花扇》和《广西娘子军》,随后,还创作了独幕剧《越打越肥》。
1940年,欧阳予倩创办桂剧学校,并任校长。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艺术馆在桂林市正式成立,欧阳予倩担任馆长并兼任戏剧部主任。在9月,欧阳予倩导演了夏衍的话剧《心防》。11月,欧阳予倩与田汉、夏衍等文艺界同仁共同编辑出版大型戏剧月刊《戏剧春秋》。1941年4月,欧阳予倩当选为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常务理事。同年5月,欧阳予倩创作了新编五幕历史剧(话剧)《忠王李秀成》。
1942年,欧阳予倩在广西剧场上演了桂剧《木兰从军》,编集并出版了《谭嗣同书简》。同时,他发表了《后台人语》(之一)和独幕剧《一刻千金》。此外,他还相继导演了《天国春秋》《走出愁城》和《长夜行》话剧。1943年,欧阳予倩在《文学创作》上发表了《后台人语》(之二),并导演了老舍与宋之的合著的话剧《国家至上》。同年,桂林文化界为庆祝欧阳予倩从事戏剧工作三十年,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生辰祝贺活动。此外,欧阳予倩还积极参与了“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的筹备工作,并主演了话剧《结婚进行曲》。年底,他再次在《文学创作》上发表了《后台人语》(之四)。
1944年,欧阳予倩在《当代文艺》上发表了《关于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一文,并在展览会上展示了多部作品。他出席了西南戏剧工作者大会并担任主席团成员。随着日寇逼近,他率队疏散至昭平县黄姚乡,创办《广西日报》昭平版,并发表了独幕剧《可爱的桂林》。此外,欧阳予倩还在《新文学》发表了五幕话剧《旧家》。1945年,他在该报上发表了发表了《苏联第一届的戏剧节》一文。同年10月,他返回桂林市并创作了独幕剧《思想问题》。
1946年,欧阳予倩在桂林因批评美国总统胡佛受到当局责难,后赴上海市任教于戏剧实验学校并担任新中国剧社编导。同年,他编写了电影剧本《关不住的春光》和京剧《孔雀东南飞》。1947年,他随剧社赴台演出多部剧目,后返沪继续任教,并前往香港特别行政区担任影业公司编导,期间创作了话剧《桃花扇》。1948年,他转至大光明影片公司拍摄电影《野火春风》,同时为南群影片公司拍摄了《恋爱之道》。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3月,欧阳予倩应中国共产党邀请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并在第一届文代会上当选为中国文联常委会委员、中华全国戏曲改进委员会筹备委员会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11月,中央戏剧学院筹委会成立,欧阳予倩被任命为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之后,他主持创办中央戏剧学院并于1950年4月1日出任首任院长。1955年12月5日,欧阳予倩经李伯钊、沙可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6年5月,欧阳予倩参加中国访日京剧团赴日演出,任第一副团长兼总导演。8月,欧阳予倩兼任中央戏剧学院实验话剧院院长。
1957年,欧阳予倩与田汉、夏衍等人发起成立《中国话剧运动五十年史料集》编委会。1958年,主持筹建中国艺术科学院。1959年,欧阳予倩当选为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月18日,在中国剧协召开的戏剧座谈会上,提出“向传统学习和向外国学习问题”。随后,欧阳予倩在第一届中央戏剧学院团代会上向学生作《话剧演的基本训练与文学修养》的报告,并兼任中央实验话剧院院长,为中央实验话剧院导演话剧《桃花扇》。
1960年,欧阳予倩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 1961年1月,欧阳予倩在中央实验话剧院与导演、演员谈话剧《黑奴恨》。7月,欧阳予倩惠心肌梗塞症住北京阜外医院治疗。1962年9月21日14时12分,欧阳予倩因病在北京去世。同年9月24日,在北京首都剧场举行迫悼会,公祭欧阳予倩。
家庭关系
社会任职
新中国成立后,欧阳予倩曾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中央实验话剧院院长、中国剧协副主席等职。
主要作品
欧阳予倩著有回忆录《自我演剧以来》《电影半路出家记》,论文集《予倩论剧》《一得余抄》《唐代舞蹈》等以及《运动力》《屏风后》《车夫之家》《忠王李秀成》《桃花扇》、《黑奴恨》等剧本二十余部。小说《枯树》《三岁的童养媳妇》《年先生》和《伤兵的梦》等,著有多部艺术理论著述,据《欧阳予倩同志著作目录》记载,欧阳予倩编写的京剧剧本29部,话剧剧本有26部;改译的话剧剧本有5部;自编自演的戏有27部;导演过的戏有长剧37部,短剧12部,共49部。
欧阳予倩自编自导的京剧,较为著名的还有《晚霞》《宝蟾送酒》《鸳鸯剪发》《王熙凤大闹宁国府》《摔玉请罪》《卧薪尝胆》《青梅》《仇大娘》《嫦娥》《人面桃花》《哀鸿泪》《最后知侬心》,大都取材于《红楼梦》《聊斋》《今古奇观》等。欧阳予倩对秦腔偏爱有加,曾专门撰文《秦腔〈三滴血〉和碗碗腔〈金琬钗〉》,对秦腔大加赞赏,并曾亲自操刀,把秦腔《韩宝英》《软玉屏》改编成京剧。
人物成就
思想
1907年,中国江苏等地遭遇水患饥荒,日本春柳社组织赈灾义演,欧阳予倩深受鼓舞并加入其中,开启了他的戏剧生涯。作为戏剧界的全才,欧阳予倩不仅在戏剧改革、理论建设、表演和话剧创作等方面成果丰硕,还坚守戏剧的艺术性,反对为宣传而粗制滥造。他既有西方先进理论,又扎根于中国传统戏曲,其作品深刻记录时代脉搏,生动展现民族精神。他革新传统戏曲,赋予古老艺术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吸收世界先进戏剧理念,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话剧,对当今戏剧创作和欣赏仍有深远影响。他的自传性著作《自我演戏以来》为中国话剧史留下珍贵资料。
欧阳予倩在《导演法》中罕见地深入剖析了电影艺术的整体美,他强调无论是戏剧还是电影都应追求全篇的统一与调和。导演作为创作核心,其造诣与功力决定了影片的整体美感。为实现这一目标,欧阳予倩提出导演需从剧本挑选、镜头运用、演员选择及发挥、布景光线配置等多个环节着手,确保各元素与全片风格相协调。他强调创造影片的整体艺术美虽重任在导演,但亦需各种艺术家通力合作,保持个人创造的同时实现整体和谐。因此,导演需具备综合各种知识的能力,与各艺术技术力量共同努力,摄制出形象优美、风格独特的影片。这种对电影艺术整体美的追求和实践,不仅对当时具有指导意义,对今天的电影创作亦具有深远影响。
创作
欧阳予倩强调戏剧艺术的审美本质,认为戏剧应供给美的精神和快乐。他将戏剧与消遣娱乐、社会教育工具及宗教哲学相区分,同时注重从民族文化中提炼戏曲艺术。在新剧《长恨歌》中,他保留了传统戏曲元素,如乐器和习俗,展示了其综合的剧本形式与演剧观点的一致性。欧阳予倩善于将现代元素融入剧本改编,这不仅是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也体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政治要求。在《长恨歌》中,他通过塑造安禄山等角色,展现了打破封建束缚、关注个体价值的现代话剧关注点。在编剧角度,欧阳予倩善于运用现代元素灵活构建戏剧情景,这与其不断探索的编剧实践紧密相连。他强调打破传统传奇式的平铺直叙,通过简洁有力的布置增强戏曲的戏剧性。在新剧《长恨歌》中,他精心绘制了杨贵妃与安禄山之间层层递进的关系,通过紧密的对话展现了战争环境下小人物的反抗与赤诚之心。欧阳予倩借安禄山之口,表达了无产阶级心智至诚的理念,将平民百姓的历史地位推向中心,为革命位置设置了“性命的牺牲”,从而实现了在叙述重大历史事件之外提升“小人物”价值的目标。
欧阳予倩的创作涉及了戏曲、戏剧、舞蹈,电影等多门艺术领域。尤其在电影领域,他虽自称为“半路出家”,却凭借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创作了17部电影剧本并亲自导演了其中7部,展现出对电影艺术深刻的理解与高超的技艺。他全面参与电影创作的各个环节,从编剧到导演、表演、理论和技术都有所建树。欧阳予倩的电影作品常融合中国传统故事与西方文学艺术,以家庭伦理剧和历史剧为载体,深刻反映社会现实,批判封建思想和官僚主义,倡导女性解放和独立。在艺术审美上,他融合中西方艺术,追求多元化的艺术形式。他的电影之路跨越了无声片到有声片的重要阶段,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他掌握了先进的电影制作技术,走在时代前沿。欧阳予倩的电影活动始终贯彻从实践中得出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其提出的电影理论不断完善,特别是他的“导演中心论”在当时具有先锋性。
教育
欧阳予倩在桂剧衰微之际赴桂林开展改革活动,他精心编排新式样板剧目《梁红玉》,在桂林南华戏院首演大获成功,使桂剧焕发新生。随后,他再次受邀至桂林,大刀阔斧改革桂剧团,并创办桂剧学校,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所戏剧学校。抗战期间,他创作了多部桂剧经典,如《梁红玉》《桃花扇》等,并创作了反映抗战题材的新剧目,引领桂剧走向新生。《梁红玉》演出期间,欧阳予倩借台词巧妙讽刺亲日派,引发观众共鸣。另一场景中,剧中人物的对白触怒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黄厅长,但欧阳予倩坚持戏剧改革的立场。欧阳予倩还亲手筹建广西艺术馆,虽面临场地、资金等重重困难,但仍坚持贷款修建。在与桂林中学交涉建新馆时,他强调戏剧改革的重要性,最终获得支持。1944年,崭新的艺术馆落成,西南剧展如期举行。
人物评价
他把新的导演方法用在导演京剧上,也是第一次在说明书上写上导演这一项。他导戏,是把表演、唱腔、音乐、舞美等各个方面集中起来考虑,来表达一出戏的主题思想。他导的戏,唱腔有很多是他自己设计的。布景也与幕表戏或连台本戏用的画景不同了,有很大的革新。在这以前,这样的和今天的导演工作完全一样的导演出来的戏,在京剧舞台上,恐怕还没有过呢!(中国现代戏曲演员、导演李紫贵评)
是舞台生活最富、努力最久的一个人。(导演、剧作家,戏剧批评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洪深评)
欧阳予倩同志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戏曲和现代话剧之间的一座典型的金桥。(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编剧、小说家、词作家、诗人、文艺批评家、文艺活动家田汉评)
参考资料
“好比春风微雨精室温裘之中,做一个极甜酣的梦”.南方周末.2023-04-22
欧阳予倩逝世60周年,全集编纂学术研讨会线上举行.澎湃新闻.2023-04-21
欧阳予倩诞辰130周年|年谱、佚文辑和戏剧期刊选出版.澎湃新闻.2023-04-21
欧阳予倩人生中的最后十三年与张自忠路5号丨京华物语.新京报.2023-04-21
欧阳予倩:我不过是个伶人,作伶人大约可以无愧.中新网.2024-04-10
中国现代戏剧的踏勘者——纪念欧阳予倩诞辰130周年.光明网.2023-04-22
欧阳予倩.中央戏剧学院.2023-04-24
欧阳维:我的外公欧阳予倩和爷爷田汉.中国作家网.2023-04-24
浏阳寻迹谭嗣同.今日头条.2023-12-22
“大夫第”忆谭嗣同-文摘报-光明网.光明网.2023-12-22
戊戌变法中的湖南风云丨(2)引发危机的十大事件.今日头条.2023-12-22
“伶人”欧阳予倩:一窗秋雨,万户春风.长沙晚报网.2024-06-15
欧阳山尊.东方娱乐时报.2023-12-06
“文旅大讲堂”开讲:回顾“欧阳予倩先生的艺术人生”.浏阳日报.2024-06-15
欧阳予倩.重庆统一战线.2024-06-15
欧阳予倩:我国戏剧革新先驱.中国作家网.2023-04-23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二).学习强国.2023-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