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仪
陈仪(公元1670-1742年),字子翙(huì),号一吾,直隶文安(今属河北)人,清代治水专家。其书房自名“兰雪斋”,故有“兰雪先生”之称。
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秋天,陈仪参加了乡试,考中举人。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他应知县杨朝麟邀,参加了重修《文安县志》的工作,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46岁的陈仪考中了进士。而后陈仪破例进入庶常馆学习三年,师从礼部尚书蔡升元。陈仪学习期满,又经殿试,成绩优异,授官翰林院编修,撰修三朝国史,正式步入仕途。随后,他接父母同住,迁居京城。雍正四年,陈仪随怡亲王、朱轼视察水利,后朱轼离职,陈仪代笔撰写奏章。因此,京城周边七十余河,有六七成经陈仪勘查确定。雍正五年,水利营田府成立,下设四局,陈仪领天津局,兼督文安县、大城县堤防。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夏天,京北连降暴雨,山洪暴发,数以万计的田园、房屋为洪水吞没,陈仪向皇帝流奏灾情,皇帝下诏筹措赈济,命陈仪掌管此事。陈仪奉命四处奔走筹集钱粮,共赈济灾民34万7千多人。雍正十二年,陈仪转为侍读学士。不久罢观察使,还京师。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陈仪因嘱托门生为贫困的故友之子谋求生计而被人攻击,降为鸿胪寺少卿,便请告老还乡。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卒,享年73岁。
陈仪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尤以水利著作闻名于世,主要的有《直隶河道事宜》《文安河堤事宜》《请修营田工程疏》《后湖官地议》《治河蠡测》等。此外,陈仪还参加了雍正《畿辅通志》中《河渠志》的编修工作,此志被采入《四库全书》,题为《直隶河渠志》。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陈仪,公元1670年出生,今文安县人。
为官经历
陈仪年轻时热爱文言文,并且深入研究治国理政的实际问题,对礼乐、制度、盐法、河防等各个方面都仔细研究了它们的利弊。特别是他特别关注家乡附近的水道,对桑乾、沽、白、卫、滹沱等河流的流向、变迁、堵塞和决堤的原因,以及如何疏通、治理的方法,都了如指掌,就像心里有一本明细账。他花了20年时间,乘着小船来来回回实地考察河道和水利情况,对那里的情况非常熟悉。
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秋天,对岁的陈仪参加了乡试,一举荣列入府第。陈仪中举之后,并未求人提携出仕为官,而是更加发奋苦读,深造著述,一心想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取得进立功名,便多次参加会试,却都榜上无名。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他有幸应知县杨朝麟邀,参加了重修《文安县志》的工作,对历来文安一带的河渠利害,治理方略等情况得到了进一步了解。
康熙五十四年(公元715年)春, 46岁的陈仪在会试中得中,并在考中进士后,转为庶吉士。且他还破例入庶常馆学习三年。当时的教习是礼部尚书蔡升元。蔡教习在授课时,发现陈仪才华横溢,也把他当作第一名进士看待。陈仪在庶常馆学习期满,又经殿试,成绩优异,授官翰林院编修,撰修三朝国史,正式步入仕途。便迎养父母,迁居京城。入仕之后,他讲读经史,馆课上人,撰修国史,著书立说,文名丕振,蜚声朝野。
雍正三年(1725年),怡亲王爱新觉罗·胤祥主持京城周边水利屯田,求治河人才而难得。大学士朱轼推荐陈仪。次年春,陈仪随怡亲王、朱轼视察水利,后朱轼离职,陈仪代笔撰写奏章。因此,京城周边七十余河,有六七成经陈仪勘查确定。雍正五年,水利营田府成立,下设四局,陈仪领天津局,兼督文安县、大城县堤防。天津市局管理天津、静海区、沧州市及兴国、富国盐场水利屯田。文安、大城地势低洼,积水难消,秋遇大水,堤内外泛滥。陈仪购高粱秸秆挡水,申请官银,以工代赈修堤。他借鉴明朝汪应蛟方法,在天津修筑十围,围田一面靠海河,三面开渠,建闸控水,灌溉防涝,使“白塘与葛沽镇间盐碱地变肥沃”。
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陈仪升为侍讲学士。当时,朝廷议定设营田观察使二员,分辖京东、西,以督率州县。皇帝嘉赏陈仪在天津治水营田的业绩,便命他以金都御史官充任京东营田观察使,仍驻天津。就在这一年,怡亲王病逝,水利营田府解散。一时间浮议四起,京城周边水利工作失去总领。陈仪力排众议,继续主持京东集团一带水利,跋涉在艰难的道路上。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夏天,京北连降暴雨,山洪暴发,数以万计的田园、房屋为洪水吞没。陈仪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冒“侵官”之罪,向皇帝流奏灾情。皇帝下诏筹措赈济,命陈仪掌管此事。陈仪奉命四处奔走,八方求援,千方百计筹集钱粮。共赈济灾民34万7千多人。
雍正十二年,陈仪转为侍读学士。不久罢观察使,归还京师。这一年前后,他还应邀协助李卫等人纂修《销铺通志》,把自己多年来关于直隶河渠治水方面的实践经验写进《销铺通志》中。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陈仪因嘱托门生为贫困的故友之子谋求生计而被人攻击,降为鸿胪寺少卿,便请告老还乡。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卒,享年73岁。
出版著作
治水思想
首先,陈仪提出治理海河流域水患的主导技术思想。他认为:“欲治直隶之水者莫如扩达海之口,而欲扩达海之口者,莫如减入口之水。”“人口之水减,则达海之口宽,而北之永定、南之子牙、中之七十二清流,乃得沛然人三岔口而东注。朱熹所云:治水先从低处下手,正此意也。”直隶众多河道总汇于海河一线人海源流盛大,排泄不及,夏秋暴雨季节,常常泛滥成灾。所以陈仪主张疏畅尾闾,减少人海河之水,并先治理低处的河道。这是抓住了治理海河水利的关键。
第二,陈仪提出治理东、西两淀的办法。即“别疏永定、子牙二河,于西沽南北分流,不使入淀,清浊攸分,水患永息”。“东淀容纳全省之水,而出口之处止有淀河一道,宣泄不及。议将上游三汉河淤浅之处,皆行挑浚宽深,再于下流杨家河、卞家河低洼等处,多疏淀河数道,并行而东,同会于西沽。”其技术思想是不使浊河入淀而淤淀,然后疏通淀之上下流,使水流排泄畅通。
第三,陈仪对直隶地势最洼的文安县地区提出治理办法。文安是陈仪的家乡,该地“受六十六河之灌注汇会”,其胜芳诸淀是三郡数十州县泄水之咽喉。自滹漳之水从石沟村入淀,永定河之水从柳岔口人淀后,淤积严重,只剩一线河身,壅塞倒溢非常严重,造成西北之高阳、安州、雄县、保定市、霸州市等处,东南之大城、任邱河间等处河堤一时俱决。陈仪提出:“治之之法,一在分河之上流以杀其势,一在导河之下流而使之通。”这样可取得“上流既分,则堤工永保,下流既通,则众派安流”的效果。他还具体地规划了上、下流要疏浚开挖的河道。
第四,陈仪对善淤善溢的永定河提出治理措施。“永定浊泥,善肥苗稼,凡所淤处变瘠为沃,其收数倍。……河所经由两岸、洼碱之地甚多,若相其高下,开浚长渠,如怀来、保安、石径山引灌之法,分道浇灌,则斥卤变为肥饶,而分水之道既多,则奔腾之势自减,从高而下,自近而远,一河之润,可及十余州县,此亦转害为利之一奇也。”即在上中游“分道浇灌”,变害为利。对于永定河下游的治理陈仪说:“为今之计,惟有疏挖长洵,导之东注河头,南面接筑长堤至杨家河而止,虽不能保其不再淤,而旋淤旋挖,亦可暂为补救矣。若欲为长久之虑,则莫若复南行之故道,仍归固、霸而注之会同河,盖以浑入清,荡冲刷,已失其壅淤之性,而会同河岸深溜急,泥沙不能暂停。……惟从前未有钦堤,但恃民埝,故冲所时有耳。若如今之专管有官,岁修有备,两堤而守之,尚何患乎奔哉?”陈仪主张在永定河两岸筑堤防护。永定河两岸是否应筑堤,清代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应筑堤约束,不让洪水漫溢;另一种认为永定河河床固定后易淤积,应任永定河漫流,淤过之地实行“一水一麦”种植制度。对陈仪提出的治理方法,嘉庆时吴邦庆认为陈仪“论扩海口”“论治淀”的主张,“虽元郭太史(郭守敬)、明潘印川(潘季驯)殆无以易之”,但对于其“论永定河”及“文安河道事宜”吴邦庆有不同的看法:“若以堤束永定河而南则浊流阗(填)注,必致高仰立形。”又认为文安县东距东淀,西距五官淀,北距清河,当时(嘉庆时)淀身经淤积已高于文安陆地,沟渠水无法泄入淀中,而应在文安三面筑堤,再于县东择地开减河,用以排涝水和引水灌溉,减河亦应设立堤堰,然后于河两旁筑围田。但是清代因为直隶地区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已不允许洪水漫流,所以永定河筑堤固定河床也成为必然的措施。
第五,对已淤积湖地的围垦,要将湖心留有一定的蓄水面积。陈仪在《后湖官地议》中称:“玉田县之后湖……贤王所心经而手纬,而其措置之妙,尤在留湖心毋垦,以为潦水归宿之所。盖外周围堰,山涨固不内侵,而雨泽过多,则内水亦难外泄,留湖心以受之,田功乃可以万全。所谓'舍尺寸之利,而远无穷之害’,后之人所当遵守无失者也。”淤废湖泊的围垦,应当在湖心留一定的容蓄涝水面积,以解围田内水外排的困难,这一技术经验是行之有效的。
第六,陈仪提出“挑嘴裁弯”治河,“引淤填洼”治碱等技术措施。由于北运河湾多工险,陈仪赞成潘季驯提出的“逢湾取直,遇嘴切沙”的治河办法,认为治理北运河“挑嘴裁弯,最为良法”。河道开直后,流水顺畅,这一方法治理效果显著。南运河所经沧州市以南地区多低洼盐碱之地,陈仪提出“若坚修(捷地减河)两堤,将大浪淀等低洼之处,圈筑小埝,照子牙河淤蒲淀等注之法引水填淤,自上而下,则沧南薄碱之区渐成膏腴,似亦不必汲汲闭塞也”。主张积极利用河水中的泥沙,变害为利。
人物评价
陈仪精于文言文,学识渊博,浚治水患,经世济民,是清代著名学者、治水专家。他与稍晚的纪昀(字晓岚)并称京南二才子,时人称之为“济世奇才”。其事迹广传民间,至今为人所称颂。(廊坊市人民政府评)
陈仪为人聪敏,谈于名利,忠厚过人,博览群书,孜孜不倦似文会友,识多闻广。他致力于古文辞,更讲求济世之务,“于礼乐、制度、盐法、河防,莫不考究其得失。”不满20岁,象经史子集、嫌洛关闽、天文、地志、河渠、乐律、兵刑钱谷等,他都精熟于心,了如指掌。(廊坊市人民政府评)
陈仪在京畿道地区屯田水利成绩突出,对治理京畿河道的认识也较切合实际,无论在畿辅水利,还是河道治理方面皆形成自己的技术思想,故成为清代辅治水的代表人物。(《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评)
参考资料
清代治水专家陈仪.廊坊市人民政府.2025-03-26
历史人物(古代):陈仪.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2025-03-26
陈仪《直隶河渠志》及其水利思想 .维普资讯.202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