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妃
豫妃,(1730年2月12日-1774年1月31日)噶勒杂特孝庄文皇后,寨桑根敦之女。雍正七年十二月十五日生。在乾隆被选入宫,为官女子。乾隆二十二年六月二十日,封为多贵人。乾隆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诏晋为豫嫔。同年十二月十八日,以协办大学士鄂弥达为正使,礼部左侍郎介福为副使,册封为豫嫔。乾隆二十八年九月初十日,诏晋为豫妃。乾隆二十九年七月初四日,册封为豫妃。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薨,年四十五岁。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奉安清裕陵妃园寝。豫妃的封号为“豫”,满文作werke,意为“雄壮”“勇敢”。
人物生平
豫妃,孝庄文皇后,寨桑根敦之女。雍正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生。乾隆二十一年六月二十日封为多贵人,时年已有二十七岁。乾隆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晋封为豫嫔;十二月十八日行豫嫔册封礼。乾隆二十八年八月二十八日,晋封为豫妃。乾隆二十九年七月初四,行豫妃晋封礼。乾隆三十三年豫妃四十千秋。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薨,年四十五。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葬清东陵之清裕陵妃园寝。豫妃的生父为噶勒杂特部德木齐根敦,曾被误称为宰桑根敦,亦有称为“台吉札赍女”。她自幼在蒙古长大,于1757年作为宫女进入紫禁城。1758年,豫妃被封为多贵人。1759年,豫妃怀孕但不幸流产,随后被晋封为豫嫔作为安慰。1764年,豫妃被晋升为豫妃,直至去世。豫妃在宫中生活期间,曾多次随爱新觉罗·弘历出外哨鹿、巡幸热河与江南。豫妃在乾隆帝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她在位分上得到擢升,在宫廷生活中也颇受眷顾。豫妃去世后,乾隆帝下令遵照雍正十二年宁妃丧仪办理,辍朝三日,并派遣皇八子爱新觉罗·永璇、皇十二子爱新觉罗·永璂、固伦和静公主及七额驸拉旺多尔济为其穿孝。豫妃的金棺于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移送清东陵,并于同日入葬清东陵之圣水峪妃园寝。
入宫背景
根据《高宗纯皇帝实录》记载,“乾隆二十二年六月二十日,新进官女子一人今封为多贵人”。可知豫妃是在乾隆二十二年之前入宫,并曾作为官女子。不过蒙古出身的豫妃,是通过何种方式进入宫中,与其他内务府三旗出身的官女子有何不同,尚不得而知。
宫廷生活
豫妃在乾隆二十二年获封为贵人成为后宫主位,当年她已经二十九岁。从前后信息来看,可能是高宗娶纳的第一位出身蒙古的后宫主位。根据《高宗纯皇帝实录》记载:“乾隆二十四年闰六月初十日……多贵人遇喜”。可知豫妃曾经在乾隆二十四年时怀孕,但是后来没有关于其生育的记录,疑似为小产。同年,豫妃晋位为嫔,并在四年之后升为妃位。乾隆三十八年,豫妃陪同高宗前往热河,在当地患病,病势沉重。九月时,富察·福隆安受命送豫妃返京。福隆安在奏报中提及:“奴才见妃母后,请安毕,将汗阿玛所赏人参交与妃母,妃母悲叹,即取人参一块含于口中。妃母言道:我受主子恩典甚重,现我之病,恐不能痊愈,我之福分已尽,已不能报主子恩典。烦请转告,请主子万安,我必不留恋,若往他界则善。“并附有医生所写脉案、药方,称:“九月十四日,李彭年、孙谦请得,豫妃原系肠红下血,脾虚阴亏之症,忽于十三日气促身软,烦躁不宁,胸腹作痛,随用参麦饮,气促稍缓。惟气堵身软,脉息虚细无力,仍属险大。恐其汗脱,今用参麦保元汤竭力调治。……十四日,李彭年、孙谦请得请得,脉恙稍缓,今仍用前方,晚服一剂。”同时,宫中亦开始为其预备后事。最终,豫妃在当年十二月薨逝。
人物评价
根据《清实录》的豫嫔册文记载,当时的厄鲁特孛儿只斤氏被称为一个温纯而端厚的女子,“承慈颜于璇殿”。根据《皇朝文典》录入的豫妃初次祭文和二次祭文记载,高宗忆述豫妃是个明慧的女子,懂得看译官所翻译的文章。尽管她自幼在蒙古长大,却懂得妇女应该从事的女功,因能进行纺织和缝纫等的工作而曾令高宗在其去世后,怀念她“织错镂金之巧”“献茧呈功”的时光。她又尽心地承担宫中的职守,“佐雅化于兰宫”,因而在宫中有着不错的名声。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如懿传.豆瓣.2024-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