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
《黑天鹅》是一本知识、社会和文化领域的著作,作者是黎巴嫩裔美国作家纳西姆·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黑天鹅” 这一比喻最早可追溯至古罗马时期,彼时人们普遍认为天鹅皆为白色,故而将黑天鹅视作不可能存在的异类。而现代社会中常提及的 “黑天鹅事件” 这一概念,最早便源于塔勒布的这本《黑天鹅》。
2007年,《黑天鹅》由兰登书屋(Random House)出版发行,该书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引发广泛关注,曾连续一年多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并被翻译成31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传播。其受众群体涵盖了关心经济金融领域的广大普通读者以及财经行业的专业人士。《黑天鹅》的核心观点认为,人类往往过度迷信经验和理性,却忽视了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不确定性与随机性,进而导致对风险的严重低估,在面对突发状况时毫无准备。书中以“黑天鹅”这一意象来比喻那些发生概率极低、超乎人们意料,却又能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同时,该书还指出,离群值现象几乎渗透到了现代生活的各个层面,无论是商业运作、新技术研发、选举活动,还是金融市场的波动,都概莫能外。许多看似运行良好的事物,如一套产品体系、一个集体社会模式或是一系列政府政策,都可能因一项新发明的诞生、一部新法律的出台、最高法院的一次错误判决、一场战争的爆发,或是股市的突然崩盘而遭受严重破坏。此外,《黑天鹅》与《随机漫步的傻瓜》《反脆弱》以及《非对称风险》共同构成了纳西姆·塔勒布的“不确定性”四部曲。
《黑天鹅》让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名声大噪,并被冠以“黑天鹅之父”。同时,其对金融、商业,社会科学和个人生活等多个领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本书让人们更加认识到“黑天鹅”事件的存在和影响,促使人们反思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建立起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
作品背景
诞生背景
黑天鹅事件存在于自然、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在不经意间掀起狂风巨浪,给生活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未知。另一个让黑天鹅知名的,至少是在华尔街知名,是来自塔勒布和斯皮茨纳格尔共同创立的的投资策略:“黑天鹅保护协议”。2007年,斯皮茨纳格尔与合伙人亚尔金共同建立环宇资本,主要销售黑天鹅基金,其主要交易策略就是“黑天鹅保护协议”。 黑天鹅保护协议策略的一个核心原则是,在市场一个月内急速下跌20%的情况下获得最爆发性的利润。然而,近些年市场只出现过一次这种情况——“黑色星期一”,当时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暴跌22.6%(是塔勒布赚得第一桶金的时刻)。出于各种原因,黑天鹅基金并不被大多数的投资者和交易员认可。2007年,斯皮茨纳格尔和亚尔金不得不安辗转全美举办数百场会议进行推介。虽然依旧没什么人对黑天鹅基金产生兴趣,但塔勒布的理念传播了出去,跨越了华尔街对冲基金交易员、量化分析师和风险管理者这个紧密相连的圈子。但同时塔勒布也成了众矢之的。有记者认为塔勒布的逻辑非常极端,并且是在鼓励大家放弃风险管理。塔勒布认为问题在于人们过于自信地进行预测,承担了太多的风险。他提醒人们黑天鹅蛰伏在阴影中——务必小心。
作者简介
纳西姆·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1960年出生于黎巴嫩,黎巴嫩裔美国人,博士毕业于巴黎第九大学,散文家、学者、统计学家,安皮里卡资本公司的创办人,纽约大学库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曾在纽约和伦敦交易多种衍生性金融商品,也曾在芝加哥当过营业厅的独立交易员。2001年2月,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正式成为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战略名人堂的一员。2007年,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所著的书籍《黑天鹅》由兰登书屋出版,该书于2011年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2019年9月,纳西姆·塔勒布所著的《随机致富的傻瓜》(Fooled by Randomness)成为畅销书以20种语言出版。2024年10月,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对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发出警告,担心美元的地位会逐渐丧失。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一生专注于研究运气、不确定性、概率和知识。他既是文学随笔家,又是经验主义者。同时,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也是一名哲学思想者、“不确定性”问题的实践研究者,他撰写了50篇学术论文来探讨“不确定性”,内容涉及国际关系、风险管理、统计物理学。纳西姆·塔勒布曾获Wolfram创新奖,2011年被彭博社评为全球金融领域最具影响力的50人之一。
作品内容
《黑天鹅》对黑天鹅事件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进行了深入剖析与阐释,挖掘出那些隐藏在我们未知事物背后的真正价值。它不仅教会读者如何正确认识社会的运行模式,还提供了宝贵的应对方法,帮助人们规避小概率事件可能带来的重大损失,以及如何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抢占先机。值得一提的是,《黑天鹅》出版后不久,一场震惊世界的黑天鹅事件——金融危机便接踵而至。在出版三年后,作者经过三年的沉淀与深度思考,在书中增添了全新的后记内容。在这部分后记中,作者对黑天鹅理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展开了深刻的分析,同时探讨了人们如何切实有效地评估并利用黑天鹅事件所带来的机遇,从而实现从中受益。毫无疑问,《黑天鹅》这本书将彻底颠覆人们惯有的思维模式,助力读者重新审视并把握自己的命运走向。
主张观点
小概率大风暴
在塔勒布的世界里,黑天鹅不再只是寓言中的生物,它代表的是那些极其罕见、却又能颠覆一切的小概率事件。这些事件,往往被常识和预测模型所忽视,却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强势改变世界的面貌。从金融危机到自然灾害,从科技进步的突破到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黑天鹅无处不在,提醒着世界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多变。
矛盾与共生
塔勒布巧妙地用“平均斯坦”和“极端斯坦”这两个概念,勾勒出了世界的两种面貌。在平均斯坦,每一个个体的影响都微不足道,整体呈现出一种稳定而可预测的状态;而在极端斯坦,个别事件或个体却能掀起滔天巨浪,对整体产生深远影响。正如股市中的一次暴跌,就能让无数投资者倾家荡产,也正如一个天才的灵感,就能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这种极端与平均的并存,构成了世界的真实面貌,也让人们意识到不能忽视极端事件的存在。
超认知无法预测
回顾历史,它并非一条始终平稳的河流,而是充满了突如其来的转折与跳跃。这些跳跃,往往就是由黑天鹅事件引发的。它们打破了既定的轨迹,让历史偏行于未知的方向。塔勒布告诫人们,不要过分迷信预测的力量。在极端斯坦的世界里,预测往往显得苍白无力,因为那些决定性的瞬间,往往超出了人们的认知范围。
黑天鹅启示
书中,塔勒布通过三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让人们深刻体会到了黑天鹅的不可预测性和巨大影响。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历史的重演,更是对未来的警示。面对黑天鹅,人们需要的不是逃避或恐惧,而是学会在不确定中寻找机遇,在逆境中茁壮成长。
杠铃策略
塔勒布给出了人们,在黑天鹅频出的世界里,找到立足之地的方法——杠铃策略。这种策略,就像是在天平的两端放置不同重量的砝码,一端是稳定的安全投资,为人们提供坚实的后盾;另一端则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机会,让人们有机会在不确定中捕获巨大的利益。同时,还要学会区分不同行业的黑天鹅,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做到有的放矢。
心态与转机
塔勒布提倡用积极的心态去直面意外,拥抱变化。逆境和意外并非全然是坏事,往往隐藏着转机与机遇。正如那句话所说:“在危机中寻找机会。”当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这些不可预测的变化时,就会发现生活其实充满了无限可能。
作品目录
作品书摘
“错过列车只有在你追赶它时才是痛苦的!同样,不能达到别人对你期望的成功,只有在它也是你所追求的东西时才是痛苦的。 我有时惊异于为什么人们会因为一顿不好吃的饭、一杯冷咖啡、一次社交挫折或粗鲁的接待而伤心一天或者感到愤怒。回忆一下,我在第八章讨论过人们难过看到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件的真实概率。我们很容易忘记我们活着本身就是极大的运气,一个可能性微小的事件,一个极大的偶然。 想象一下一个10亿倍于地球的行星边上的一粒尘埃。这粒尘埃就代表你出生的概率,庞大的行星则代表相反的概率。所以不要再为小事烦恼了。不要再像一个忘恩负义者,得到一座城堡,还要介意浴室里的霉菌。不要再检查别人赠与你的马匹的牙齿,请记住,你就是黑天鹅。”(引自结语:一半对一半——如何与黑天鹅打成平手;页码第241页)
“你有没有奇怪过,为什么那么多在校成绩好的人最后一事无成,而那些学业落后的人却在赚大钱,买钻石,甚至获得某个真正学科(比如医学)的诺贝尔奖?这有些或许是出于运气,但学校知识的简化与反启蒙特性阻碍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在智商测试以及任何学术考试(包括体育)中,约翰博士的成绩都会极大地超过肥托尼。但肥托尼会在任何其他原生态、现实生活的环境中打败约翰博士。实际上,肥托尼虽然缺乏文化,却对现实以及自己的博学有着极大的兴趣。在我看来,从实际意义上讲,他比约翰博士更讲究科学性,虽然从社会意义上不一定。”(引自第一部分:极端斯坦与黑天鹅现象︱第九章:游戏谬误——愚人的不确定性;页码第97页)
作品影响
对金融领域的影响
改变风险认知
这本书让金融从业者重新审视风险。传统的金融理论往往基于历史数据和统计模型来评估风险,但《黑天鹅》指出,这些方法可能会严重低估罕见且极端事件的影响。例如,在金融危机中,那些看似稳定的金融机构可能会因为一次意想不到的 “黑天鹅” 事件而遭受巨大损失。这促使金融从业者更加关注极端风险,不再仅仅依赖过去的经验和统计规律来进行风险评估。
投资策略调整
塔勒布提出的“杠铃策略”对投资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该策略主张避免中等风险投资,将大部分资金投入最安全的资产,同时将一小部分资金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资产。这种策略旨在平衡风险和回报,既能在稳定的环境中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又能在 “黑天鹅” 事件发生时获得巨大收益。许多投资者开始反思传统的投资组合策略,尝试采用杠铃策略来优化自己的投资组合。
对商业领域的影响
战略规划
企业领导者开始认识到“黑天鹅”事件的不可预测性,更加注重灵活性和适应性在战略规划中的重要性。企业不能仅仅依赖于稳定的市场环境和可预测的趋势,而应该建立起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例如,在供应链管理中,企业需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极端事件,如自然灾害、政治动荡等,建立多元化的供应渠道和应急储备,以降低“黑天鹅”事件对企业运营的影响。
创新思维
《黑天鹅》也激发了商业领域的创新思维。企业意识到,在“黑天鹅”事件频繁发生的时代,传统的商业模式可能会迅速失效,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生存和发展。一些企业开始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应用,以应对不确定性。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许多企业迅速转型,开展线上业务,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运营效率,这些创新举措帮助企业在危机中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对社会科学领域的影响
社会学研究
在社会学领域,这本书引发了对社会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深入思考。社会学家开始关注社会系统的脆弱性和韧性,研究如何提高社会应对“黑天鹅”事件的能力。例如,在研究社会不平等问题时,社会学家开始考虑“黑天鹅”事件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影响差异,以及如何通过社会政策来减少这种不平等。
心理学研究
《黑天鹅》对心理学领域也产生了影响。它促使心理学家研究人类对不确定性的认知偏差和决策失误。人类往往过度相信经验和理性,而忽视了不确定性和随机性,这可能导致对风险的低估和无准备。心理学家开始探索如何提高人们的风险意识和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帮助人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对个体的影响
思维方式转变
这本书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让人们更加警惕“黑天鹅”事件的存在。人们开始认识到,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不能仅仅依靠过去的经验和预测来规划自己的生活。个人需要更加注重灵活性和适应性,建立起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例如,在职业规划中,个人不再仅仅追求稳定的职业道路,而应该培养多种技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职业变化。
风险管理
《黑天鹅》也促使个人更加重视风险管理。个人需要认识到,生活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事件,如疾病、意外事故等,这些事件可能会对个人的生活造成巨大影响。个人应该建立起应急储备,购买保险等风险管理措施,以降低“黑天鹅”事件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作品荣誉
《黑天鹅》曾连续一年多列位《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以31种语言出版,是一本知识、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经典著作。
作品评价
“毋庸置疑的杰作。”——克里斯·安德森,《连线》(Wired)杂志总编,《长尾理论》作者
“《黑天鹅》揭示的内容比十几座图书馆加起来还多。”——汤姆·彼得斯,《追求卓越》作者
“社会的赢家将是那些准备好面对黑天鹅的人,他们做好了迎接黑天鹅的准备,并能够在它们出现的时候之辨认出来。”——《福布斯》
“这本书的精华观点,“我们应该准备面对不可预期的事件”适逢其时,非常重要。”——《卫报》
“《黑天鹅》为在不可预测的世界中生活的人们提供了富有见地的忠告。”——《商业周刊》
“《黑天鹅》融合了历史学、心理学、哲学、统计学等诸多领域的知识,塔勒布是个固执、有趣、好奇心强烈、极富个人魅力的作家和思想家。”——《纽约时报》
“黑天鹅思维告诉我们,要时刻准备好面对不可预期的事件。”——《理财周刊》
“大部分不可预期的事件在我们的个人生活中被低估了,《黑天鹅》一书的推出理应唤醒茫然中的大多数人。”——《Slate杂志》
“如果所有人都不得不担心黑天鹅事件带来的重大冲击,那将是很糟糕的事,但有时它正是改变一切事物的原动力。”——《金钱》
“不要关注可能性,而要关注结果。黑天鹅即将来临,我们要做好准备,应对负面的结果,扩大正面结果的积极影响。”——《连线》
“《黑天鹅》是一本充满趣味、发人深省的杰作。”——《星期日泰晤士报》
“在《黑天鹅》这一堪称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书中,塔勒布研究了高度不可能事件以及不可预期事件的强大的影响力,相当精彩且极具启发性—它很有可能改变你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好多我们自以为非常清楚确定的事情,在看过《黑天鹅》之后,你会发现实际上我们一无所知。”——《中国证券报》
“黑天鹅不仅是一个随机性的问题,它涉及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我们总是以为自己知道的很多,能够预测未来。现在我们掌握的信息前所未有的丰富,但是世界上的偶然性灾难也前所未有的频繁,于是我们不得不停下来思考:我们是否错了?”——《环球企业家》
“不要迷信那些估值和行业发展研究文字,因为所有大家看得到的模型和研究报告都是有关大天鹅的,而你的命运或许实际掌握在黑天鹅那里。”——《上海证券报》
出版信息
中文简体版
中文繁体版
英文版
相关作品
2010年,纳西姆·塔勒布出版了《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一书,该书可视为其代表作《黑天鹅》的思想延续之作 。在这部著作里,塔勒布开创性地提出了 “反脆弱” 这一极具影响力的概念。他指出,人们不应仅仅将不确定性视为需要规避的风险,而应学会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获取收益、实现成长。如德国哲学家、思想家弗里德里希·尼采所言:“杀不死我的,会让我更强。” 这一理念与塔勒布所倡导的 “反脆弱” 精神不谋而合,即个体或系统在经历挫折与冲击后,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实现自我提升与进化。
《华尔街日报》资深记者、畅销书作家斯科特·帕特森新作《逆风翻盘:危机时代的万亿赢家》中,对塔勒布基于“黑天鹅”理论,在一轮轮风险与危机中赚取巨额利润的经历,进行了十分精彩的刻画,其中就有让人震惊的“3个月回报40倍”事件。虽然塔勒布让“黑天鹅”的概念广为人知,但环宇资本更多是斯皮茨纳格尔的心血之作。一只“黑天鹅”串起了塔勒布和斯皮茨纳格尔,还有环宇资本。他们之间互相成就,最终塔勒布成了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将黑天鹅概念延伸到交易和金融之外的很多领域。而斯皮茨纳格尔也带领环宇资本在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下攫取更多收益。
相关报道
2025年1月28日,美股市场重拾平静,截至收盘,标准普尔500指数涨0.92%,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综合指数涨2.03%,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涨0.31%。前一日惨痛大跌近17%的英伟达28日反弹8.93%。但“DeepSeek恐惧”无法消除,著名投资家、《黑天鹅》作者纳西姆·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发表观点指出,当前美股市场的上涨态势主要依赖少数科技股的拉动。这意味着市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面临潜在风险,一旦这些关键科技股的表现出现波动,整个市场的走势将可能受到较大冲击。同时,他还提到美国人工智能产业在发展路径上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相关企业的业绩和行业的发展前景产生负面影响。他进一步表示,英伟达股票此前17%的下跌或许只是一个开端,极有可能是即将发生的重大市场变动的征兆,按照他的推测,下一次股市回调的幅度或许会达到此次大跌幅度的数倍。
参考资料
黑天鹅(2011-10-1).豆瓣读书.2025-01-30
黑天鹅.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2025-01-30
黑天鹅.豆瓣阅读.2025-01-30
“不确定性”系列丛书.豆瓣读书.2025-01-30
The Black Swan(2007-4-17).豆瓣读书.2025-01-30
CICC科普栏目|保罗·列维的“黑天鹅”:离群值的物理学.搜狐网.2025-01-30
Black Swan, an assumed risk - Is it worth it?.researchgate.2025-01-30
解析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掌桥科研.2025-01-30
Beware the Black Swans.掌桥科研.2025-01-30
The Impact of Black Swan Events on Stock Prices: Evidence from the Melamine Incident in China.semanticscholar.2025-01-30
How Recognizable Is the Black Swan?.link.springer.com.2025-01-30
COVID-19: The Black Swan for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Pakistan.semanticscholar.2025-01-30
成为塔勒布:“黑天鹅之父”如何3个月赚取40倍回报.中信出版集团.2025-01-30
《黑天鹅》作者:美国政府必须对银行国有化.新浪财经.2016-02-07
Nassim Nicholas Taleb.nyu.2025-01-30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Nassim Nicholas Taleb.豆瓣.2025-01-30
推荐书目:《反脆弱》.浙江财经大学.2025-01-30
《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四川大学图书馆.2025-01-30
西方冻结俄资产大错特错!“黑天鹅之父”警告:美元地位渐失!.财联社.2025-01-30
《黑天鹅》:人生“不要预测,要准备”!.今日头条.2025-01-30
《黑天鹅》试读:评论.豆瓣读书.2025-01-30
黑天鹅(2008-5).豆瓣.2025-01-30
黑天鹅(2009-8).豆瓣读书.2025-01-30
黑天鹅(2019-5).豆瓣读书.2025-01-30
黑天鵝效應(2008).豆瓣读书.2025-01-30
黑天鵝效應(2011-6).豆瓣读书.2025-01-30
The Black Swan(2007-08).豆瓣读书.2025-01-30
The Black Swan(2008-2-1).豆瓣读书.2025-01-30
The black swan(2008-3-10).豆瓣读书.2025-01-30
The Black Swan(2010-5-11).豆瓣读书.2025-01-30
Black Swan(2010-5-1).豆瓣读书.2025-01-30
紫牛热点|“Deepseek恐惧无法消除”,《黑天鹅》作者警告美股27日大跌只是开始.新浪财经.2025-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