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妃(1750年9月24日—1801年8月13日),陈氏,扬州人,陈廷纶(一说陈延伦)之女。乾隆帝妃。生于乾隆十五年九月二十四日,乾隆三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初封明常在。乾隆四十年晋为明贵人。乾隆五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被封为芳嫔,并于七日后行册封礼。在此之前的乾隆五十九年十月十二日,臣工们拟了明贵人晋升为嫔的徽号,乾隆帝在“茂、翊、芳”三个字里面选择了芳字,于是陈氏由明贵人成为芳嫔。嘉庆三年四月十五日,嘉庆帝奉太上皇敕旨,尊芳嫔为芳妃,称太上皇芳妃,十月行晋封礼。嘉庆六年八月十三日,芳太妃逝世。于十一月二十七日葬裕陵妃园寝。

人物生平

芳妃,陈氏,清爱新觉罗·弘历嫔妃之一,无子女。

陈氏出生、入宫年月皆不详,只记载生辰为九月二十四日。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十一月十六日,初赐号 明常在。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八月十五,皇帝赐明常在红月饼一盘。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八月十五,明常在得月饼八套、小月饼二十盘、各样鲜果十盒、榆次区西瓜二十个。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五月十六日,皇帝驾行热河,明常在随行。

乾隆四十年(1775年)年间,册封为 明贵人。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二月二十四日出外,皇太后等位至海子起銮,同行后妃有明常在;说明已降位常在。四月二十八日,明常在复位明贵人。年夏旬,随爱新觉罗·弘历巡幸热河的顺妃身体有恙,乾隆帝安排明贵人陪同顺妃在避暑山庄疗养。十月初二日,顺妃、明贵人乘车启程回京,顺妃所坐之车“展放宽长”并“安人护视”。回京后,顺妃、明贵人搬到储秀宫居住。同年十月十三日,明贵人吩咐手下的太监王成到家里看望哥哥。明贵人让王成向乾隆帝奏闻此事,请求允许她派人去家里看望哥哥,但遭到乾隆帝的严厉拒绝。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五月十三日,王成奉旨赏明贵人银一百五十两系九月二十四日生辰。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七月初八日至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二月初一日,明贵人曾被降为常在。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晋封为 芳嫔。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行册封礼。

爱新觉罗·颙琰三年(1798年)四月十五日,太上皇爱新觉罗·弘历诏晋 芳妃。

嘉庆三年(1798年)十月,行晋封礼。

嘉庆六年(1801年)八月十三日,芳太妃。

嘉庆六年(1801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葬裕陵妃园寝。

家族

芳妃家族在乾隆四十三年入旗,由两淮盐政与淮安关监督照管,“妄欲以国戚自居。”母:乾隆四十三年闰六月二十八日,王成奉旨:“赏明贵人银二百两,因伊阿妈阿娘亡故”,可知其母在乾隆四十三年亡故。兄:陈浩,在扬关茶行代客办理投报税课,每岁辛工可得百余金,守分安静。从无滋事。爱新觉罗·弘历称:“想此人必系普福管理盐政时,荐伊在扬关管事。”兄:陈济,披甲人。乾隆四十三年,陈济来京请求差事,乾隆帝认为他不安分,若驱令回籍,不免招摇生事,便让内务府大臣酌量将陈济留京赏给差使,不许在外生事,并且考虑到他的家属尚在扬州伊岳母处,便让他的家属一同留京居住。兄嫂:许姓乾隆四十三年八月中旬,陈济留京居住工作后,伊龄阿雇船将许氏送进京,交由内务府总管富察·福隆安处置。侄子:陈文柏,幼丁。

轶事典故

乾隆四十三年夏天,一个名叫陈济自称国舅的扬州市人来到京城,通过关系总算找到了可以转递呈子给总管内务府大臣福隆安的人,呈子内容大概说的是他是当今皇上明贵人的哥哥,妻子俱在扬州岳母之处,因生活艰难,恳求内务府赏个差事。福隆安知道宫中确有明贵人陈氏其人,而来人胆子再大也不敢诈冒皇亲,他判断此事十成有八成属实,但如何处置,则感到十分棘手。赶紧安顿下陈济,令他不得招摇声张后,即刻奏闻请旨。六月二十八日,乾隆将如何妥善处理此事直接口谕福康安,并命他将此旨意密寄驻扬州两淮盐政伊龄阿、扬关监督寅著办理。皇帝又想起宫中还有一个苏州市籍贯的女人陆常在,同时命富察·福隆安传谕苏州织造局舒文相应查明陆常在在苏亲属情况。

寅著七月初十日奏覆的折子现存《宫中档》中,上面且有皇帝朱笔批谕,为郑重其事起见,特将这件朱批奏折全文转录如下:奴才寅著奏:乾隆四十三年七月初六日接准领侍卫内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尚书、公福隆安传谕:本年六月二十八日奉上谕:“据福隆安奏:有明贵人之兄陈济来京,具呈恳求差,看来此人系不安分之人,若驱令回籍,不免招摇生事等语。令内务府大臣酌量将陈济留京赏给差使安插,不许在外生事,并询知其家属现在扬州伊岳母处,伊既已留京,家属不便仍居原籍。著交伊龄阿即行查明,遇便送京,交富察·福隆安办理。再据陈济称,尚有伊兄在扬关管事。今陈济来京具呈,伊兄自必与闻,安知不借此名色在彼多事,亦未可定。朕于宫眷等亲属管束极严,从不容其在外滋事。恐伊等不知谨饬,妄欲以国戚自居,则大不可。凡妃嫔之家尚不得称为戚,即实系后族,朕亦不肯稍为假借,况若辈乎?着传谕伊龄阿,如陈济之兄在扬尚属安静,不妨仍令其在关管事,如有不安本分及借端生事之处,即退其管关,交地方官严加管束,不得稍为姑容,致令在外生事。至四十五年朕巡幸江浙,不可令此等人沿途接驾,混行乞恩。又陆常在系苏州市籍贯,其有无亲属人等,亦详细查明,严加管束,四十五年南巡时亦不可令其接驾乞恩。一并传谕舒文照此办理......”

乾隆四十三年七月初十日朱批:览苏州织造局舒文也很快查明陆常在亲属情况具奏:陆常在现有母亲缪氏,同已经出嫁之长女并外甥女三人,相依居住。此外并无亲属,平日亦颇安静。

史籍记载

爱新觉罗·弘历晋封陈贵人为芳嫔册文:

礼部尚书纪昀为正使。右侍郎刘跃云为副使。持节册封贵人陈氏为芳嫔。册文曰:“朕惟教德容以率属。表质椒庭。展功绪而分司。延休馆。纶言锡庆。翟采增辉。咨尔贵人陈氏、早备内官。夙襄中壶。俯丹之雅度。淑慎其身。昭紫室之光仪。柔嘉维则。兹晋封尔为芳嫔。锡之册命。尔其徽章用荷。计良月以承恩。懿范弥敦。瞻枢星而服职。钦哉。”

乾隆帝晋封芳嫔为芳妃册文:

大学士刘墉为正使、礼部尚书纪为副使、持节册封芳妃。册文曰:“朕惟内官选德。先绥履福之常。中理服勤。尤念承恩之久。功既襄于褕。宠宜被以纶音。咨尔芳嫔陈氏、秉质柔嘉。持躬温淑。早传婉娩。教庭之礼教维娴。计厥岁年。兰殿之职司无辜。兹晋封尔为芳妃。锡之册印。尔其式茂典。副优秀之殊荣。弥表懿徽。昭敬恭于勿替。钦哉。”

人物争议

“芳妃入宫与继后那拉氏被废是否有直接关连”也值得商榷。乾隆三十年爱新觉罗·弘历的第二任皇后纳喇氏在南巡途中,因自行剪发,违反国俗,被皇帝遣送回京,冷落对待,来年病逝。朝廷内外对于此事颇多訾言,也由于不再复立中宫,乾隆四十一年(1776)还发生严譄呈请立后事件。根据严譄(1731-1776)口供:“乾隆三十年皇上南巡,在江南路上先送皇后(按:纳喇氏)回京,我那时在山西省本籍,即闻得有此事。人家都说皇上在江南要立一个妃子,纳皇后不依,因此触梃,将头发剪去。这话说的人很多……”根据这段口供,有说法是芳妃就是造成帝后冲突的那名江南女子。但也有一些问题:继后那拉氏是在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欢洽庆之时”,才“性忽改常”,出现疯迷的症状,可见帝后冲突的地点是发生在杭州市。但芳妃的本籍与兄弟都在扬州市。虽然爱新觉罗·弘历也有可能将她从扬州带至杭州,但这一段并无史料可以据明,以致此说仍有保留空间。芳妃的入宫途径,或为以优伶的身份入宫。乾隆皇帝特意发布上谕做过解释:“近闻南方织造、盐政等官内,有指称内廷须用优童秀女,广行购觅者,并闻有勒取强买等事,深可骇异。诸臣受朕深恩,不能承宣德意,使令名传播于外,而乃以朕所必不肯为之事,使外间以为出自朕意,讹言繁兴。”大意是说:近来有传闻,一些织造官、盐政官到民间为我买女童做侍女、或是备选嫔妃,这实在是“骇我听闻”,这是打死我都干不出来的事。不过,在不久之后的一则上谕中,乾隆也承认曾经有苏州织造局海保给他进献过一些女子,被他义正词严地拒绝了。还有一些女戏子,艺术水平实在平常,他也没有接受,并说“此人所共知者”。那么“海保进献女孩”的事情,是否真的被乾隆拒绝了?现在并不可考,以及乾隆说自己绝不肯招选民籍汉女入宫,这是绝不可信的。从很多宫廷档案的记载来看,不仅是乾隆本人,甚至在他祖父康熙的后宫里,都不乏汉妃的身影。乾隆五十七(1792)年,皇帝给苏州织造征瑞(1734-1815)的字寄上谕提及:“从前康熙、雍正年间,内庭备有女乐。自朕临御以来,并无其事。即乾隆三十年以前,内庭嫔御尚有由南方选进一、二人者,此二十余年来久无此事。……”皇帝明确指出,后宫“妃嫔”的确有选自南方者,她们的出身可能跟“女乐”相关。宫中嫔御有选自江南优伶出身者,的确不无可能,况且民人嫔妃为苏扬籍,也间接证明相关可能性。

艺术形象

参考资料

永寿宫的汉妃秘闻.光明网.2024-07-31

宫苑杂谈|乾隆嫔妃中的民女们:她们是如何进宫的?.澎湃新闻.2024-07-31

芳妃-乾隆皇帝的所有事-话本小说网.话本小说.2021-12-24

崇庆皇太后画像的新发现——姚文瀚画《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图》.故宫博物院.2024-07-31

铁齿铜牙纪晓岚3.豆瓣.2024-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