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学名: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又称鲢子、白鲢、胖头鱼、边鱼等。鲤形目鲤科鲢亚科鲢属的单型种。中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与草鱼青鱼合称为“四大家鱼”。体侧扁;眼小,侧下位;口宽,端位,下颌略向上方倾斜;无须;鳃耙细密,互相交织连成多孔的筛片状;有螺形的鳃上器;皮质腹棱自胸鳍基间到肛门;胸鳍末端仅伸至腹鳍起点或稍后;体呈银白色,各鳍灰白色。鲢自然分布于中国除西部高原以外的大中型江河。

鲢是中国四大家养鱼类之一,是中国水产市场上出场率最高的鱼类之一,生长迅速,疾病少,是优良的养殖鱼类。在南方,当年就能养成1~1.5千克重的商品鱼。另在海南省及越南北部因气候较暖,其鳞较大、较少,已形成地方性的大鳞鲢亚种。鲢在世界上广泛分布,在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都有其生长区域,呈现分布广、繁殖快、养殖简单等特点。

鲢鱼还具有调节水质、防治水华的重要作用。中国自1958年鲢鱼人工繁殖成功以后,已不再捕捞天然鱼苗。20世纪60年代,先后被引进到了世界上93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了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家鱼”,并成为这些国家的重要养殖对象。

形态特征

幼鱼形态

刚孵出的仔鱼,胚体长6.0~7.0毫米左右,没有色素细胞,躯干部肌节数25~26对,尾部接近为全长的1/3。孵出后两到三天内,体长大约七毫米左右,其头部出现黄色素较多时,黑色素也逐渐遍布在全身各个地方。其体长为8.0~9.0毫米左右,体侧部及头背部的黑色素比类似的“四大家鱼”的鱼苗都要多,尾部鱼鳍褶上有较明显的黑色素,在其脊索的末端和其前下方的尾部褶上。在7~9月生长最快。

成鱼形态

成熟期的鲢鱼具有明显的头大,吻钝圆,口宽,眼位于头侧下半部,眼间距宽等特点。鳃耙特化,彼此联合成多孔的膜质片,有螺旋形的鳃上器。鳞细小。胸鳍末端不达腹鳍基部。腹部狭窄,自喉部至肛门有发达的腹棱。鲢鱼背部鱼鳍基部较短,起点位于腹部鱼鳍起点的后上方,第三根不分枝的鳍条为鲢鱼软条。胸部鱼鳍比较长,但达不到腹部鱼鳍的基部。腹鳍较短,伸达至臀鳍起点间距离的3/5处,起点距胸鳍起点较距臀鳍起点为近。鲢鱼臀部鱼鳍的起点在背部鱼鳍基部的后下方,到腹部鱼鳍的距离比尾部鱼鳍近。尾部鱼鳍深处分叉,两叶的末端稍尖。鱼鳔较大,分为两室,其前室极长而且肥大,后室呈现锥形,末端较小。鲢鱼腹部较大,腹部膜呈现黑色。成熟的雄鱼骨质细栉齿明显的位于胸部鱼鳍的第一鳍条上,雌性则较光滑。

鲢鱼体长为体高的2.5~3.5倍,头长的3.0~5.0倍,尾柄长度的5.5~9.0倍,尾柄高度的7.5~11.5倍。其鲢头部长度为吻长的3.0~4.5倍,眼径的3.0~7.0倍,眼间距的2.0~3.5倍,头宽的1.5~2.0倍。鲢鱼尾柄长度是尾柄高度的1.0~2.0倍。成鱼体长基本为91~358毫米,1龄鱼体重可长至0.5千克左右,成鱼最重可达40千克。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中国分布:

在中国,鲢的地理分布极其广泛,南自海南省珠江等地区,北至黑龙江省流域的东部地区。其在各大江大河、湖泊水库均有其分布。河南省河北省江苏省湖南省、湖北、四川省广东省都是主要分布地区,产出的鲢鱼产量高。现常见于长江、珠江、淮河钱塘江和黑龙江水系,长江的中下游和珠江的西江河段最密集。

栖息水域

鲢鱼分布栖息于江河主干流和附属水体的中上层,喜高温高氧,最适温度为25~32℃。耐氧能力非常差,只要缺氧就会立马浮头甚至死亡。鲢鱼会根据水温、气温、气压的变化而选择合适的水层,夏季高温天气时,深水区氧气不足,鲢鱼会选择更浅的水域生活,呼吸氧气。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春夏秋三季,鲢鱼绝大多数时间在水域的中上层游动觅食,冬季则潜至深水越冬。其属于典型的滤食性鱼类。靠腮的特殊结构滤取水中的浮游生物。

鲢鱼的终生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在鱼苗阶段主要吃浮游动物,长达1.5厘米以上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并喜吃草鱼的粪便和投放的鸡、牛粪。亦吃豆浆、豆渣粉、皮和米糠等,更喜吃人工微颗粒配合饲料。对酸味食物很感兴趣,对糟食也很有胃口。鲢鱼喜食腐烂食物,常与草鱼搭配饲养鲢鱼吃草鱼的粪便,故有一草养三鲢之说。鲢鱼的饵食有明显的季节性。春秋除浮游生物外,还大量地吃腐屑类饵料;夏季水位越低,其摄食量越大;冬季越冬少吃少动。适宜在肥水中养殖。肠管长度约为体长的6~10倍。

鲢鱼是一种喜高温鱼类,其食欲与水温成正比。夏季的鲢鱼食欲十分旺盛,因此中国北方地区的鲢鱼生长迅速期一般集中在7~9月份,秋分以后,天气渐凉,鲢鱼食欲即所降低。

社群行为

鲢鱼性情活泼,喜欢跳跃,有逆流而上的习性,但行动不是很敏捷,比较笨拙。鲢鱼喜肥水,个体相仿者常常聚集群游至水域的中上层,特别是水质较肥的明水区。胆子小怕惊扰。当受到惊扰或碰到网线时,便纷纷跳出水面越网而逃。

生长繁殖

生长

鲢鱼生长速度快、产量高。鲢鱼的性成熟年龄较草鱼早1~2年。成熟个体也较小,在池养条件下,如果饵料充足的话,当年鱼可长到500~800克,3龄鱼体重可达3~4千克,在天然河流中,成鱼可重达30~40千克。

自然繁殖

鲢鱼卵呈青黄色,卵径1.3~1.9毫米,吸水后卵黄周隙扩大,使卵径达4.0~6.0毫米。受精卵在漂流中发育。胚胎发育的适宜水温为22~28℃。在此范围内温度愈高发育愈快,孵出时间愈短。超过适温范围孵化率低,多畸形,并易死亡。鲢生长迅速,体长增长以1~2龄最快。1龄鱼可长至0.5千克左右。

鲢鱼的生殖季节在4~7月间。成熟年龄一般为4龄,最小为3龄,雄鱼比雌鱼提早一年成熟。4月中旬至7月,水温18℃以上产卵,5~6月为盛期,5千克左右的雌鱼相对怀卵量约4~5万粒/千克体重,产卵期与草鱼相近,绝对怀卵量20~25万粒。主要在江河干流的洪水汛期产卵。鲢鱼大概每年4月15日左右开始聚集,洄游到产卵场开始自然繁殖。成鱼产卵后会到饵料丰盛的大湖、水库中摄食。刚孵出的鲢鱼仔鱼会随着湖水流向漂流。成长到幼鱼时能主动游入河湾或湖泊中索饵。

人工繁殖

随着渔业生产迅猛发展,特别是池塘养鱼的普及,鲢鱼鱼种一直供不应求。其人工繁殖高产办法如下: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近些年来,因过度捕捞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鲢的种质资源压力增加,自然种群数量减少,捕捞产量下降,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而不得已增加其养殖产量

保护级别

2007年,鲢被列入了《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

2011年,鲢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1年ver3.1)》—近危(NT)。

保护措施

人工增殖放流是恢复鲢鱼野生资源,调节渔业资源结构,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随着鲢鱼人工繁育技术的成熟,中国的人工增殖放流工作开始在内陆水域得到应用。到20世纪80年代初,近海海域的渔业增殖放流工作和苗种放流试验逐渐开展。到21世纪中国各省市均已全部展开了渔业增殖放流工作。在湖泊、水库等内陆淡水水体中,人工增殖放流鲢鱼,并且搭配其他鱼类进行混合放流。鲢的人工增殖放流很好地补充了野外鲢的种群数量。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鲢是中国淡水四大家鱼之一。现在已经在中国各省份实施人工养殖鲢鱼,在淡水鱼产量,尤其是“四大家鱼”产量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现如今已被中国以外许多地区引进养殖。其有着极高的经济效益。为水库、湖泊、池塘养殖的主要对象。

食用价值

鲢鱼头食用价值

鱼头是优秀的自然健脑食品。如鱼头中含有大量卵磷脂,是人脑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重要来源,有增强记忆、思维及分析能力的作用,特别是鱼头中所含有的丰富的DHA,属不饱和脂肪酸,可增强人脑的记忆力、推理力和判断力。

鲢鱼肉营养分析

鲢鱼的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含量约为15%~20%,而脂肪含量却不高,仅为1%~10%,蛋白质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可利用率高达95%以上。鱼肉中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A、B1、B2、D和矿物质。

鲢鱼肉中EPA和DHA含量(毫克/克 湿重)

物种危害

毒素危害

在中国南方地区,民间常有吞服鱼胆治病的习惯,认为鱼胆能“清热解毒”“明目”“止咳平喘”。可是吞服有毒的鱼胆,而且当鱼胆较大时,就会发生严重的中毒症状,甚至会危及生命。常见鲤科中可食用养殖的“四大家鱼”胆汁均具毒性。

物种侵入

鲢鱼作为食材,肥嫩鲜美,肉味纯正,许多的经典菜肴都会用到,能做成极其美味的佳肴,这是一种在亚洲地区特别受欢迎的鱼类,但在欧美地区,亚洲鲢鱼突然变成了入侵物种,泛滥成灾。鲢鱼人工饲养的情况下,只需要6个月就能从鱼苗长到1千克以上的大鱼提供给市场销售。野生环境下会生长得慢一些,但只要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仅仅10年时间,就可以生长成为1~1.5米的“巨物”,体重更是能接近40千克

美国东邻太平洋,西邻大西洋渔业资源特别发达,吃海鱼比较多,通常吃得比较多的有北方蓝鳍金枪鱼三文鱼罗非鱼、 鳕鱼等深海鱼,营养丰富又不担心水体污染,对有一些“土腥味”的家鱼比较排斥。鲢鱼繁殖生长快又无人捕捞食用且缺少天敌,只能看着数量越来越多,逐渐遍布整个美国。

主要变种

在中国海南岛南渡江和越南红水河水系,存在另一种大鳞鲢,外形酷似鲢,体比鲢略宽,背部隆起较高。两者的主要区别为:

鲢的侧线鳞为91~124个,臀鳍分枝鳍条为11~14根。而大鳞鲢的鳞较鲢大,侧线鳞为78~88个,臀鳍分枝鳍条为15根。

大鳞鲢多栖息于水流缓慢,水质较肥,浮游生物丰富的开阔水体。生活习性、食性均与鲢相似,最大个体可达25千克

物种对比

“四大家鱼”对比

白鲢和花鲢

参考资料

.ITIS.2024-08-19

鲢-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h.bkzx.cn.2022-07-25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2024-08-21

.IUCN.2024-08-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948号.www.moa.gov.cn.2022-07-25

.www.zoology.csdb.cn.2022-07-25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www.sp2000.org.cn.2022-07-25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鲢鱼.www.cfh.ac.cn.2022-07-25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Valenciennes, 1844).www.gbif.org.2022-07-25

鲢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Cuvier et Valencinnes, 1844) - 专题库 - 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共享平台.museum.ioz.ac.cn.2022-07-25

..2022-11-08

..2022-11-08

..2022-11-16

..2022-11-08

..2022-11-08

镜头 | 小寒.www.pyxjjjc.gov.cn.2022-07-25

鲢-物种多样性数据平台 ESPECIES.www.especies.cn.2022-07-25

..2022-11-08

..2022-11-08

..2022-11-08

Occurrence Detail 2597692604.www.gbif.org.2022-07-25

..2022-11-08

..2022-11-08

..2022-11-08

..2022-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