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onely shepherd
《孤独的牧羊人》(the lonely shepherd),由James Last作曲,罗马尼亚著名排箫大师格奥尔基·赞菲尔(Gheorghe Zamfir)演奏。2003年该曲被选做电影《杀死比尔》的片尾曲。
作品简介
PHILIPS公司1997年发行的这张名为《孤独的牧羊人》(the lonely shepherd)的唱片享誉全球,罗马尼亚著名排箫演奏家格奥尔基·赞菲尔(Gheorghe Zamfir)演奏了十余首由古典名曲改编而成的经典旋律以及几首脍炙人口的现代作品,以非常独到的选曲标准将其打造成为一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排箫作品专辑。格奥尔基·赞菲尔(Gheorghe Zamfir)以自己高超的音乐改编水准和演奏技巧,使排箫这一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古老乐器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现代听众的耳边。
专辑中的曲目选自格奥尔基·赞菲尔(Gheorghe Zamfir)不同时期的录音,多数作品录制于20世纪八十年代,少数在九十年代录制,最早的在1978年录制。总体而言,音色温暖而和谐,并很好地体现出排箫那飘逸、悠远的气息,飞利浦公司精致地后期混音制作也使得诸多曲目在音色上能够达到一致性。
歌手简介
格奥尔基·赞菲尔(Gheorghe Zamfir)是世界级排箫大师,1941年出生于罗马尼亚巴恰雷斯特市,1955年他得到巴恰雷斯特音乐学校的一个入学名额,但该校的手风琴专业因故停办,无奈之下,格奥尔基·赞菲尔(Gheorghe Zamfir)改修了钢琴和排箫专业。他接触了大量的民族音乐,当过民俗音乐室内乐团的指挥。格奥尔基·赞菲尔(Gheorghe Zamfir)自行动手对排箫进行改制,使之更适合于现代音乐的表现。以前欧洲人对排箫的认识源于沃尔夫冈·莫扎特的歌剧《魔笛》中帕帕杰诺的咏叹调《我是个快乐的捕鸟人》,格奥尔基·赞菲尔(Gheorghe Zamfir)的出现改变了他们的印象,排箫不再是粗糙、单调、只能发出几个音符的类儿童玩具,而是表现力丰富、音色优美的现代乐器。
六十年代,格奥尔基·赞菲尔(Gheorghe Zamfir)与德国轻音乐大师詹姆斯·拉斯特展开合作,一张名为《天堂鸟》的轻音乐碟。八十年代,赞菲尔出版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排箫音乐唱片,特别是他用排箫改编吹奏电影音乐获得巨大的成功,越来越多的排箫演奏家相继出现。
专辑内容
古典作品包括:
托马索·阿尔比诺尼一生最著名的《g小调慢板》
路德维希·贝多芬《第二小提琴浪漫曲》选段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c小调双钢琴协奏曲》中的慢板以及第三号乐队组曲中杰出的《咏叹调》
罗埃列特《D大调协奏曲》中的快板与行板
维瓦尔蒂《四季-冬》中的选段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一号》以及普契尼·威尔蒂两位著名歌剧作曲家作品中的唱段改编曲目。
现代作品中则以詹姆斯·拉斯特的《孤独的牧羊人》为主打曲,另外还有雷戈让的《1942年的夏天》以及安德鲁·劳伊德·韦伯音乐剧《爱薇塔》中近乎家喻户晓的名段《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