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孙吴县

孙吴县

孙吴县位于中国黑河市,地处小兴安岭北麓、黑河市中部,北邻黑河市,南接五大连池市,西连嫩江市,东与逊克县毗邻,是黑河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孙吴县县域总面积4318.9平方公里,边境线长35公里,截至2024年1月,孙吴县户籍总人口7.60万人,有蒙古族回族壮族朝鲜族、满族等19个少数民族。孙吴县行政区域内县辖2个镇,9个乡,94个行政村,28个自然屯,7个国营林场,1个国营苗圃,1个良种场、1个种畜场;境内有五大连池农场1个,分场5个连队,红色边疆农场10个连队。孙吴县是黑龙江省级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建设示范区,被中国经济林协会、中国麻纺织协会和中国特产协会分别授予“中国大果沙棘之乡”“中国汉麻之乡”和“中国安格斯肉牛之乡”称号。

2022年,孙吴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4.6亿元,增长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2.3亿元,增长0.9%;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4%和3.8%;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

孙吴县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5%左右。孙吴县内有耕地176万亩,农民人均耕地30多亩;有草原54万亩、林地47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3.4%;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多达700多种;矿产资源丰富,查明储量较大的有煤炭、石材、沸石膨润土钼矿5种,矿产潜在经济价值2400亿元以上。孙吴县水资源富集,有大小河流34条,泡泽270多个,可利用水面16.8万亩,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全中国的3.5倍,水电潜能3.8万千瓦。

孙吴县地处小兴安岭生态屏障建设范围内,是北国特色净土观光带。2014年,孙吴县在全中国享受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492个县份中,孙吴县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排名第一。2016年,孙吴县成功创建了黑龙江省省级生态县。孙吴县有红旗林场原始森林、一架山古火山逊河、二门山水库、沌心湖等景观,境内日军侵华遗址遗迹资源规模大、种类多,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活化石和缩影地,胜山要塞国家森林公园和日本侵华罪证陈列馆作为国家级3A级旅游景区,被纳入“哈尔滨市五大连池风景区—孙吴—黑河—俄罗斯”精品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

历史沿革

唐朝,今孙吴境内归室韦都护府。

金朝,属蒲与路。元初,属乃颜封地。后属开元路矢宝赤万户府。

明朝在1409年于黑龙江口设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孙吴为其所辖。

清时期,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东北地区归盛京总管统辖。顺治十年(1653)设宁古塔昂邦章京,辖区包括吉林市黑龙江省地区。今孙吴分别由其所辖。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政府于黑龙江左岸旧珲设置黑龙江将军辖区衙门,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黑龙江将军治所迁至黑龙江右岸珲瑷(今瑷珲镇),康熙二十九年(1690)又迁往墨尔根(今嫩江市),康熙三十八年(1699)又移至卜奎(今齐齐哈尔市)。在设置黑龙江将军的同时,清政府于瑷珲设置瑷珲副都统。此时期,今孙吴县境属黑龙江将军治下瑷珲副都统。宣统元年(1909)属瑷珲兵备道。

民国元年(1912)逊河以北地域属瑷珲直隶厅辖境。1913年3月至1937年为瑷珲县公署、瑷珲县政府辖境,先归瑷珲第八区(第八派出所)管辖,1925年划归第四区。1929年奇克建县,瑷珲县将今二道河以东(今孙吴地域)划归奇克县,至1940年5月划归孙吴县。1937年9月30日前逊河以南孙吴地域属伪龙镇县孙吴保辖区,是月起划归瑷珲县。

伪满康德4年(1937)12月1日成立伪孙吴县公署,隶属伪黑河省

1945年8月苏联红军进驻孙吴,以世昌太商号经理张华三为首组织了“孙吴县治安维持会”,相继在北孙吴屯和曾家堡屯也成立了临时治安维持会。

1945年11月初,中共黑龙江省工作委员会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为开辟黑河市地区,派以王肃为首的一批干部进驻黑河,途中将李银全留在孙吴建政,因局势混乱,十几天后被暗杀。11月17日又派吴飘萍、任炳麟等20多名干部进驻孙吴。当年12月7日取消孙吴县临时治安维持会,成立孙吴县人民政府,任炳麟为县长。17日张鸣久一伙叛乱,根据省委指示,孙吴县工作委员会于27日临时撤回北安。1946年2月16日,牟海波、赵天野带领干部重返孙吴,恢复县人民政府。

1950年3月,孙吴县政府改称人民委员会。1967年4月,成立孙吴县革命委员会。1980年11月,撤销县革命委员会,恢复人民政府。

1979年3月至4月,孙吴与五大连池市(原德都县)、嫩江市分别明确了边界。

行政区划

2014年6月,孙吴县下辖2个镇、9个乡:孙吴镇辰清镇、沿江满族达斡尔族乡、腰屯乡西兴乡卧牛河乡、清溪乡、正阳山乡、红旗乡、奋斗乡群山乡;8个林场:大河口林场、平山林场、正阳山林场、沿江林场、前进林场、向阳林场、红旗林场、辰清林场;1个良种场、1个种畜场;合计94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孙吴县位于东经126°40´—128°,北纬48°59´—49°42´,地处黑龙江省北部、黑河市中部,小兴安岭北麓,北邻黑河市爱辉区,南接五大连池市,西连嫩江市,东与逊克县毗邻,是黑河市的重要交通枢纽。边境线长35公里,与俄罗斯阿穆尔州的康斯坦丁诺夫卡区隔黑龙江相望。全县总面积4318.9平方公里。距省城哈尔滨市500公里,距黑河市爱辉区110公里,是黑河市三个口岸市县之一。

地形地貌

孙吴县属于低山丘陵区,海拔在110—755米之间,地势南部和西部高,北部和东部低,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地貌分区较明显,西部为低山沟谷区,中部为丘陵河谷地区,东北部为沿江平原

孙吴县位于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兴安岭——长白山区,小兴安岭山脉北麓。岭脊在境内长约40公里,山地由火山岩及大片花岗石组成,皆属于小兴安岭的余脉。有名称的山峰共123座,其中主要的有明显特征的山峰有:

南松木山:位于向阳村正北约21公里,东西走向长7公里,地理座标是北纬49°28′,东经126°48′,海拔753米,为境内最高峰。山麓由落叶松环抱,中间被白桦松树所覆盖。在海拔500米以上始出现原植体植物

西杨木山:位于群山村以西11.5公里,东西走向长7公里,地理座标北纬49°12′,东经127°25′,平均海拔396米。山体呈浑圆状,由白垩系沉积岩组成,在海拔320—340米的标高处有略向北倾斜的平台,台面上堆积第三系松散砂砾石,称为二级夷平面。山坡盛长杨属,为区别境内的东杨木山,故名西杨木山。

乌云山:位于兴北乡西南4公里处,南北走向长4公里,地理座标为北纬49°23′,东经127°17′,海拔高度为323.2米。此山高于附近各山,阴雨天气,山头常与乌云相连,故得名“乌云山”。山坡被柞、桦等次生林所覆盖。

三块石山:位于红旗村西北12公里,南北走向长2公里,地理座标北纬49°06′,东经127°,平均海拔508米。山顶有3块较大的卧牛石,故得名“三块石山”。山坡被柞、桦等次生林所覆盖。

邵家山:位于卧牛河村西北14.5公里,南北走向长7公里,地理座标北纬49°37′,东经126°57′,海拔高度493.9米。东、西、北三侧分别临卧牛河及其支流,南临逊河。山坡被柞、桦等次生林所覆盖。

气候条件

孙吴地处中高纬度,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早晚温差大,春季风大,夏季温和多雨,秋季凉爽,冬季较长。总的气温偏低,年平均─1.6℃,无霜期较短,93─126天左右。但是日照时间长,平均年日照可达2560.7小时,所以积温高,加之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540.7毫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截止2008年底,孙吴县已发现矿产19种,分别是煤、铁、铜、、金、石墨、水晶沸石玛瑙、建筑用砂、冶金用脉石英膨润土、砖瓦用粘土、饰面用玄武岩、建筑用闪长岩、饰面用花岗石珍珠岩、水泥配料用板岩、泥炭。共有116处矿床、矿点(矿化点),但投入的地质工作均较少,达到详查程度的矿床仅有9处,其中,沙金矿床2处,石材矿床3处,褐煤矿矿床1处,膨润土矿床1处,钼矿床2处,均为小型。

矿产资源主要特点:发现的矿产资源种类少,分布不均匀;形成矿床的矿种少,矿床规模小;优势矿种不突出。

生物资源

在国家动物地理区划上,孙吴县野生动物属古北界东北区长白山亚区,境内各类野生动物多达300余种,其中主要兽类40余种,以熊、野猪、鹿、东方狍、獾、猁、黄鼠、水獭亚科、银鼠为主;鸟纲150余种,以花母鸡花尾榛鸡沙半鸡树鸡、棒鸡居多;鱼类丰富,分属11科47种,不仅盛产鲤鱼、鲫鱼、鲢鱼、草鱼,而且还有“三花五罗”(花、花、鲫花,哲罗、法罗、雅罗、胡罗、铜罗)、三文鱼(大马哈)、中华鲟(鱼)等珍稀鱼种,年均产商品鱼220吨左右。植物以长白山植物区系为主,种类多达400余种,药用植物有五味子养心草、兴安黄芪、大叶柴胡、百合、芍药桔梗刺五加党参、蒲公英等;经济价值较高的土特山产品有木耳、蘑菇、猴头、榛子、蓝莓及蕨苗薇菜等,是黑河市农副山产品重要生产和集散基地。

人口民族

孙吴县人口最早的记载是1939年(伪康德6年),据日本日语原文《大满洲帝国经济发展史》记载,孙吴县人口总数85万人。其中满族(中国人)60万6千8百人,日本人24万千8百人,其他外国人19万人。1941年(伪康德8年),据日本《大满洲帝国人口统计》所载,孙吴县人口总数为94万9千5百,其中内地人(日本人)20万6千8百人,满洲人(中国人)72万1千7百人,朝鲜人1万9千9百人,其他外国人1千1百人。1945年,孙吴毁于战火,人员四处逃散,人口幅度减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孙吴县境内仅有1万3千4百09人。1948年仅为1万1千8百01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孙吴县1949年人口为12153人。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县人口为8807人。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人口为15420人。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人口为63215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孙吴县全县人口为95867人,其中:0-14人口为2045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1.3%;15-65岁人口为71451人,占全县人口的74.5%;65岁及其以上人口为396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1%。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孙吴县全县人口为102821人,比2000年增长7.3%,其中:0-14岁人口为14627人,比2000年下降28.5%,占全县人口的14.2%;15-65岁人口为81253人,比2000年增长13.7%,占全县人口的79%;65岁及其以上人口为6941人,比2000年增长75%,占全县人口的6.8%。

2013年,孙吴县(含红色边疆农场)总户数43268户,全县总人口104209人,同比下降0.6%。男性人口52797人,女性人口51412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50040人。人口出生率6.97‰,死亡率8.0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5‰。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孙吴县常住人口为73387人。

截至2023年末,孙吴县总户数38664户,全县总人口76065人。城镇人口29982人。全县人口出生率3.64‰。

交通

截至2012年,孙吴县境内道路基本情况是:

国道吉黑高速在孙吴境内84公里。

吉黑高速辅道85.3公里。

省道黑嘉线,孙吴境内35.5公里。

县道5条,117.743公里。其中:孙逊公路,孙吴境内36.308公里;孙四公路21.066公里;孙二线,孙吴境内33.34公里;辰奋线23.36公里;黑大公路孙吴支线3.669公里。

乡道31条,366.405公里。其中:孙正线64.424公里;前卧线4.657公里;腰奋线47.78公里;河沿线6.641公里。

村道135条,617.093公里。

专用公路12条,59.826公里。

经济

综合

2013年,孙吴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6857万元,同比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64188万元,同比增长5.3%,第二产业实现17357万元,同比增长16.5%,第三产业实现45312万元,同比增长8.4%。三次产业结构为50.5:13.7:35.8,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0.1个百分点、下降0.4个百分点、增长0.5个百分点。

2019年,孙吴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18890万元(现价,以下同),同比增长6.7%(可比价,以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实现83251万元,同比增长4.8%;第二产业实现12897万元,同比增长10%;第三产业实现122742万元,同比增长8%。第一、二、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2.6%、8.1%和59.2%。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6696元,比上年增长7.5%。

2023年,孙吴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6132万元,同比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471万元,同比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2352万元,同比下降14.4%。三次产业占GDP比重分别为39.6%、5.0%和55.4%。

第一产业

孙吴已被黑龙江省和国家确定为商品粮、大豆出口、大豆超早熟种子基地和亚麻生产基地。

2013年,孙吴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04786万元,同比增长5.3%,其中,农业产值86725万元,同比增长4.5%,林业产值2955万元,同比增长16.3%,牧业产值13156万元,同比增长11.1%,渔业产值525万元,同比增长20.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25万元,同比增长5%,。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45219万元,同比增长5.3%,其中,农业增加值35262万元,同比增长4%,牧业增加值7098万元,同比增长11.3%。林业、渔业、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6.2%、20.7%、5.1%。

2023年,孙吴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78979万元,同比增长3.8%。其中:种植业产值140952万元,同比增长3.3%;林业产值9064万元,同比增长7.3%;渔业产值1381万元,同比增长11.9%。

2023年,孙吴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1.80万亩,同比增长0.03%,其中大豆、玉米、小麦和水稻播种面积分别为122.05万亩、35.81万亩、1.23万亩和0.01万亩,播种面积呈现“两增两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分别同比增长1.28%和0.50%,小麦和水稻播种面积分别同比下降50.81%和97. 90%。粮食作物总产量5.63亿斤,同比下降3.60%,其中大豆总产量2.66亿斤,同比下降2.02%;玉蜀黍属总产量2.79亿斤,同比下降3.75%;小麦总产量0.07亿斤,同比下降42.41%;水稻总产量0.001亿斤,同比下降97.85%。

2023年,孙吴县造林面积147公顷。

2023年,孙吴县农业机械总动力60.96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5294台;拖拉机配套农具20598部;种植机械中,播种机6918台,水稻插秧机48台;大型收获机械1010台,其中:稻麦联合收割机599台、玉米联合收割机156台、大豆收获机255台。农用化肥施用量(折标量)9417吨,同比增长0.68%。

第二产业

1932年日军侵入时,孙吴镇一带人烟稀少。北黑铁路通车后,随着侵略者军事基地的建设,抓来大批劳工,加上自流人口大量涌入,私营手工业迅速兴起。伪康德8年(1941)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全县共有铁木、服装、皮革、鞋帽、钟刻等11个行业、78家作坊。从业人员271人,拥有资金(伪币)191700元,年产值599900元,这些作坊多为4—8人。最大的为周新所设大兴鞋帽厂,雇工26人,有资金1万元,年产鞋帽5000双(顶),产值5万元。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手工业日渐萧条。1945年光复前后,作坊大部分关闭。

2013年末,孙吴县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

2013年,孙吴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74511万元,同比增长24.5%;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65953万元;重工业完成产值8559万元。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978万元;股份制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73533万元。

2023年,孙吴县建筑业总产值同比下降50.0%。

第三产业

孙吴县商业发展较晚,清代、民国年间,境内人烟稀少,交通闭塞,只有黑龙江省开航期间,过往商人到沿江村屯推销生活大宗商品,购买农副产品。

伪大同元年(1932)秋,日军入侵孙吴,曾家堡逐渐形成商业中心。伪康德2年(1935)北黑铁路通车后,商业活动中心移到孙吴街(今孙吴镇)。主要商店有瑷珲县在孙吴设的分号永茂东、旭东、盛永;奇克县在孙吴设的分号世昌泰、福瑞祥;日本人经营的南海洋行、久真洋行、林谦株式会社等商号。主要经营百货、日杂、布匹、服装、副食等商品。1937年至1941年正值孙吴建县初期,加之日军大搞军事基地建设,商业迅速发展起来。孙吴街内店铺达200余家,五金业最兴盛。大商号集中在瑞钟街(今文化街)和延清街(今中央大街),主要大商号有:经营日用百货、日杂用品、服装、布匹的和盛永、福瑞祥、永茂东、和顺隆;经营五金的大隆、协和昌;经营水产、副食品的北满、林谦(日本人经营)、光天东等。有饭店20家,旅店19家,照相馆6家,药房14家,理发店9家,肉铺5家,浴池1家。另有家庭杂货铺、固定摊床、小商贩近百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孙吴县商业日渐萧条。

2013年,孙吴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370万元,同比增长14%。县级43500元,同比增长14%;县以下10870万元,同比增长13.9%。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4620万元,同比增长14.1%;住宿餐饮业9750元,同比增长13.6%。

2023年,孙吴县共接待旅游人数45.27万人次,同比增长50.0%,实现旅游收入27329万元,同比增长51.0%。

2023年,孙吴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74.9亿万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居民储蓄存款67.8亿元,同比增长15.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3亿元,同比增长21.1%。

社会

科技事业

2013年,孙吴县有专业技术人员2141人,其中,高级职称494人,中级职称1120人,初级职称527人;工人877人,管理人员447人;科技经费支出710万元,同比下降2.2%。

2023年,孙吴县有专业技术人员2003人,其中,高级职称764人,中级职称713人,初级职称526人。

教育事业

2013年,孙吴县高考升入重点本科院校63人,升入普通本科院校204人。2013年,普通高中在校生1261人;初中在校生1900人,初中升高中毕业生升学率78.7%;小学在校生520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生辍学率为0。

2023年,孙吴县有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1285人;普通初中2所,在校生1958人。实际参加高考人数551人,其中:一本院校上线人数102人,上线率18.51%;二本及以上上线人数276人,上线率50.09%。

文化事业

2013年末,孙吴县有文化馆1个,历史陈列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有12个农家文化大院,14个农家书屋,11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档案馆1个。调频广播8套,广播电视发射塔1座,微波传输塔1座,无线电视4套,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65%,无线覆盖半径25公里。城区有线电视入户率76%,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43%;城镇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8.5%,农村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89%。有钱电视拥有电缆网760公里,光缆网536公里,传输139套数字电视节目,覆盖全县11个乡镇,108个村屯,有线电视用户18400户。

2023年,孙吴县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各类展馆5个,包括:孙吴日本侵华罪证陈列馆、孙吴胜山要塞博物馆、孙吴县闯关东纪念馆、侵华日军军人会馆遗址陈列馆、孙吴抗战纪念馆(民办)。红旗微波站有调频广播4套,广播电视发射塔1座,微波传输塔1座,转换数字电视节目发射机3部转换14套节目,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100%,电视节目覆盖半径为25公里,调频广播覆盖半径为40公里。809电台有调频广播7套,广播电视发射塔3座,无线数字电视16套,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65%,无线覆盖半径为25公里。城镇有线电视覆盖率18%,农村有线电视覆盖率10%;有线电视拥有电缆网493.28公里,光缆网1518公里,传输195套数字电视节目,覆盖全县11个乡镇,有线电视用户5762户。

卫生事业

2013年末,孙吴县共有各级卫生机构135个,其中:二级综合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监督所、农合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厂矿企事业卫生所4个,个体诊所4个,红十字、医学会诊所各1个,乡镇卫生院11所,村卫生所(室)104个;卫生技术人员共443人,其中:高级职称98人,中级职称118人,初级职称227人;全县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所占比例数为4.4‰,执业医师所占比例为1.7‰。

文化

特产

孙吴象棋

孙吴“双喜牌”木质象棋被誉为国货之冠。孙吴北疆木制品厂生产“双喜牌“木质象棋具有30多年的历史,分中国象棋、图形象棋、国际象棋、三军战棋四大类20个规格。41个品种。

1983年荣获轻工部优质产品奖,同年获全国包装装潢奖和全国装潢设计奖。1985年图形象棋荣获轻工部优秀奖、优秀新产品奖和国家质量审查委员会颁发的国家唯一的银质奖。1992年图形象棋再次获国家产品银质奖。1997北疆文体用品厂赶制了6600副优质木质象棋,作为边疆人民送给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的厚礼,在香港回归前运抵香港。1984年9月6日在马尼拉举办的第五次为原大会上,双喜牌象棋被确定为国际比赛用棋,同年作为“七星杯”中国象棋国际邀请赛比赛用棋,1998年作为“乌鳢杯”第八届全国农民象棋大赛指定用棋。

获得荣誉

代表人物

王嘉良:在1956、1959和1965年获第一届、第二届和第四界全国象棋亚军。1982年获中国象棋大师称号。1984年获中国象棋特级大师称号。

政治

参考资料

人口民族.孙吴县人民政府.2024-08-19

孙吴县统计局关于2023年孙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孙吴县人民政府.2024-08-19

人口民族.孙吴县人民政府.2024-01-12

孙吴概况.孙吴县人民政府.2024-01-12

2023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孙吴县人民政府.2024-01-12

孙吴概况.孙吴县人民政府.2014-06-24

孙吴县矿产资源规划.孙吴县人民政府.2014-06-24

孙吴县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孙吴县人民政府.2014-06-24

新闻详情 - 孙吴县人民政府网.新闻详情 - 孙吴县人民政府网.2022-02-13

中共孙吴县委员会 .孙吴县人民政府.202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