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贝鲁特

贝鲁特

贝鲁特(阿拉伯语:Bayrūt;英语:Beirut;bayrut;法语:Beyrouth;)是黎巴嫩的首都、政治中心、议会和政府机关所在地,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位于略呈钝角三角形的小半岛上,背依黎巴嫩山,该市面积为67平方公里。据联合国世界城市化展望的最新修订版估计,贝鲁特2023年的人口约240万人。

贝鲁特属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公元前15世纪,腓尼基人在此建立“比卢塔”港,从此以港立市立国。公元前64年,罗马军团攻占此港,此地也成为罗马帝国时代的一个文化中心。6世纪初,贝鲁特成为当时兴旺的丝绸贸易的中转港。635年,阿拉伯人占领贝鲁特。从15世纪起,贝鲁特又长期处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1890年,贝鲁特作为自由贸易港向世界开放,国外货船、货物、人员均可自由免税进出,从此奠定其“中东商业首都”的地位。1920年,黎巴嫩成为法国委任统治地,将贝鲁特定为首府。1943年,黎巴嫩独立,贝鲁特升格为首都。

1975~1990年,黎巴嫩各教派之间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受战火波及,贝鲁特城从中间切出一条“分界线”,东为基督教区,西为穆斯林区,南郊为穆斯林什叶派所居住。1991年,贝鲁特启动大规模的重建计划。进入21世纪,贝鲁特城已逐渐恢复正常。2020年8月4日,贝鲁特港口发生多起严重爆炸,造成重大损失,至少220人死亡,6000多人受伤,多达30万人因爆炸无家可归。

贝鲁特既是中东商业、交通、金融和文化中心,又是东西方的联结点和出入中东的大门。同时也是多个重要国际或区域组织、机构的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所在地,包括: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联合国西亚经济社会委员会(ESCWA)国际劳工组织(ILO)等。贝鲁特经济居国内主导地位,以服务业为导向,主要增长部门是银行和旅游业。其旅游资源包括:贝鲁特国家博物馆、苏尔索克博物馆穆罕默德·阿明清真寺等;2021年,该地仅旅游业就创造了约31.6亿美元的收入。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3.67%,约占西亚所有国际旅游收入的3%。

名称由来

贝鲁特最早的名字叫“阿什特里特”,意思是“爱和美的女神”。后来改名贝鲁特,“贝鲁特”在古希伯莱语中是“井”的复数。据说,古代这里的人民在城墙边开挖了许多水井,以灌溉田地和供给饮水,这个城市就被称为“多井之城”。

历史沿革

早期文明

早在新石器时代,现贝鲁特以北30公里的黎巴嫩古城比布鲁斯城就已建成。关于贝鲁特的第一次历史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十四世纪,在“阿马尔纳文书”的楔形文字板上提到了贝鲁特,当时比鲁塔(贝鲁特)的阿穆尼拉向埃及法老寄了三封信。比布鲁斯的里布哈达的信件中也提到了比鲁塔。最古老的定居点位于河流中的一个岛上,河流逐渐淤塞。这座城市在古代被称为“贝里图斯”。公元前140年,狄奥多图斯·特里丰在与安条克七世·西德斯争夺塞琉西帝国君主制王位的竞争中占领并摧毁了这座城市。随后贝鲁特按照希腊模式规划重建新城,并改名为腓尼基的​​劳迪西亚或迦南的劳迪西亚,以纪念塞琉古王朝的劳迪丝。

罗马统治时期

公元前64年,阿格里帕征服了贝鲁特,为了纪念皇帝的女儿朱莉娅,这座城市被重新命名为“朱莉娅·奥古斯塔·菲利克斯·贝里图斯殖民地”,由马其顿王国军团和高卢军团两个罗马军团驻扎。随后,这座城市被快速罗马化,大型公共建筑和纪念碑陆续出现。在罗马统治时期,即大希律王(公元前73年-公元前4年) ,贝鲁特经济快速发展;公元前14年,贝鲁特更名为“奥古斯塔费利克斯贝里图斯朱利亚殖民地”。贝鲁特法学院在当时广为人知。罗马最著名的两位法学家帕皮尼安和乌尔皮安都是腓尼基人,在塞维兰皇帝的法学院任教。公元六世纪,查士丁尼一世(483年-565年) 在编撰《法典》时,大部分法律语料库都来自这两位法学家。贝鲁特法学院是查士丁尼认可的帝国三所官方法学院之一(533年)。公元551年的地震和海啸频繁,这座罗马城市被地震摧毁。

阿拉伯人统治时期

公元635年,贝鲁特被阿拉伯人占领并重建成为一个小型的、有城墙的驻军城镇,作为大马士革省(jund,穆斯林省)的一部分,属巴勒贝克(Baalbek)管辖。10世纪时,海上贸易回到地中海,贝鲁特贸易中心地位逐步增强。1110年,贝鲁特被第一次十字军的军事力量征服,与沿海郊区组成耶路撒冷王国的封地。贝鲁特时常受到山区腹地德鲁兹部落(Druze)的经常侵袭,因而在战略上地位不稳定。1187年,萨拉丁大败十字军,重新征服贝鲁特,但10年后他的继承人又将之交还给神罗国王腓特烈大帝。1291年,马穆鲁克王朝军人终于将十字军侵略者赶走。在马木路克统治下,贝鲁特成为威尼斯香料商人在叙利亚的主要停靠港。1110年至1291年,贝鲁特虽一直处于十字军的手中。但无论是土耳其人还是马穆鲁克人,贝鲁特都由德鲁兹埃米尔统治。其中一位德鲁兹埃米尔法克尔·丁·马安二世 (1572-1635) 在十七世纪初对贝鲁特进行了加固。

土耳其人统治时期

1516年,贝鲁特及叙利亚其他地区于落入奥斯曼帝国土耳其人统治之下。17世纪,贝鲁特重新成为黎巴嫩丝绸运往欧洲、主要是意大利法国的重要港口。贝鲁特当时严格地说是奥斯曼帝国大马士革省的一部分,1660年后是西顿的一部分。但是,从1598年至1633年、1749年至1774年,它先后落入伊斯兰教德鲁兹派和基督教马龙派山区腹地马恩(Man)和希哈布(Shihab)的埃米尔(封建共主君主和财务代理人)的控制之下。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叶,来自山区的马龙派显要人物在贝鲁特任法国领事,在当地相当有势力。1768年至1774年俄土战争期间,贝鲁特受到俄国人猛烈轰击。此后,贝鲁特成为德鲁兹人、土耳其人和帕夏之间争夺的对象,逐渐衰败,不久缩小为一个约6000人的村子。

近代贝鲁特

1888年,贝鲁特成为叙利亚一个省的首府,包括拉塔基亚、的黎波里、贝鲁特、阿卡和贝卡等省。贝鲁特成为一座国际大都市,与欧洲美国等国家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此同时,英国、美国和德国的基督教新教传教士,与主要是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在贝鲁特活跃起来,特别在教育方面。1866年美国的新教传教士成立了叙利亚基督教新教学院,即后来的贝鲁特美国大学。1881年法国的耶稣会传教士成立了圣约瑟大学。早些时候由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传教士引进的印刷机促进了贝鲁特出版业的发展,主要用阿拉伯语,也用法语和英语出版。英国公司为这座城市供水,法国公司为这座城市供气,这座城市依靠出口附近黎巴嫩山出产的丝绸而繁荣起来。1894年,法国工程师建立了现代化港口,并于1907年修建了横跨黎巴嫩、大马士革和阿勒颇的铁路,此后,大部分贸易都由法国船只运往马赛,很快法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就超过了其他任何欧洲强国。及至1900年贝鲁特已成为阿拉伯新闻业的先驱。有一批知识分子致力于恢复阿拉伯帝国文化遗产,终于成为新的阿拉伯民族主义的第一批发言人。1911年,据报道,该地区的人口结构为穆斯林36000人;基督徒77000人;犹太人2500人;德鲁兹人400人;外国人4100人。

现代贝鲁特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贝鲁特被协约国占领,1920年被法国委托统治当局定为大黎巴嫩国首都,大黎巴嫩国于1926年成为黎巴嫩共和国。贝鲁特的穆斯林反对该城被纳入基督徒占统治地位的黎巴嫩,宣布忠于比大多数基督徒愿意支持的范围更广的泛阿拉伯主义。由此引起的冲突连绵不断。贝鲁特在法国托管下(1920年~1943年),经济加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贝鲁特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地发展,成为中东的金融、旅游和新闻中心,并以转口贸易驰名于世。有东方巴黎的美誉。随着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社会关系更加紧张。1948年后,数以千计的巴勒斯坦难民涌入黎巴嫩,原本紧张的社会关系日益加剧。加之基督徒与穆斯林教派之间的长期不睦,1958年,战争爆发,并在1975年至1990年愈演愈烈。

黎巴嫩内战爆发后,贝鲁特被一分为二,从北部的贝鲁特港经中心商业区沿大马士革路到东南郊,形成一条长约6公里、宽约200米的无人区(人称“绿线”)。“绿线”以西市区和南部郊区居民大部分为伊斯兰教逊尼派什叶派和德鲁兹派居民聚居区。“绿线”以东为基督教区。绿线既是东西区隔离带,也是两大教派地方武装频繁交战的地带,两区居民不敢轻易往来。1982年,以色列军队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成员的激烈战斗,西贝鲁特被毁。后经过一系列谈判,巴解军队及领导人从黎巴嫩撤往其他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军队撤走后,造成分裂的各教派之争依旧有增无减。炮轰持续不断,暴力有增无减,许多人因此逃离。

1984年初,基督徒领导的黎巴嫩军队企图用武力巩固对西贝鲁特的控制,遭到失败,城内两方彻底分裂。在东贝鲁特,军队协同黎巴嫩力量所统一的基督教地方武装,维持秩序直至1990年。但在西贝鲁特,各派穆斯林民兵在街上不断发生冲突,局势一片混乱。1986年西贝鲁特的领导人呼吁叙利亚人再次强行进城,以控制局势。1989年,东贝鲁特的黎巴嫩军队猛烈炮轰西贝鲁特达数月之久,表面上是要将首都的穆斯林部分从叙利亚占领下解放出来。1989年,《塔伊夫协议》达成,得到了基督教方面的认可,黎巴嫩部队与黎巴嫩解放阵线之间的冲突最终因叙利亚军事干预而停止,内战终止。

1990年起,黎巴嫩人民一直在重建贝鲁特,到2006年以色列、黎巴嫩冲突爆发时,这座城市已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其作为中东旅游、文化和知识中心以及商业、时尚和媒体中心的地位。贝鲁特市中心的重建主要由Solidere推动,该公司是由拉菲克·哈里里于1994年创立的开发公司。2005年,黎巴嫩前总理拉菲克·哈里里在贝鲁特圣乔治湾附近遇刺,震惊全国。哈里里死后一个月,约100万人在贝鲁特举行反对派集会。“雪松革命”是黎巴嫩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集会。2005年4月26日,最后一支叙利亚武装部队撤出贝鲁特。2006年以黎冲突期间,以色列的轰炸给贝鲁特许多地区造成了破坏,尤其是什叶派聚居的贝鲁特南部郊区。2020年8月4日,贝鲁特港口发生多起严重爆炸,造成重大损失,至少220人死亡,6000多人受伤,多达30万人因爆炸无家可归。

自然地理

位置

贝鲁特位于黎巴嫩略呈钝角三角形的小半岛上,该岛坐落于阿什拉菲亚山丘(贝鲁特东部)和穆萨伊巴山丘(贝鲁特西部)之间,两座山脉绵延向西伸入大海,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小岛;中间腹地是一片狭窄的沿海平原(Al-Sāḥil),从北部的纳赫尔·卡尔布河(Nahr al-Kalb)河口一直延伸到南部的纳赫尔·达穆尔河(Nahr al-Dāmūr)河口。贝鲁特的海岸由岩石海滩、沙滩和悬崖组成。贝鲁特市区面积为67平方公里。

气候

贝鲁特属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潮湿,秋季和春季气候宜人,冬季凉爽多雨。8月是最热的月份,平均最高气温为29°C。1月和2月是最冷的月份,平均最低气温为10°C。下午和晚上,主要风向为西风,而夜间风向则逆转为离岸风。冬季为雨季,降水大多发生在12月以后。年平均降雨量为860毫米,冬季多为暴雨。

城市分区

贝鲁特分为老城区和新城区,老城区位于市区东部,靠近海港。老城的中心是国会广场,又称星形广场,围绕广场“放射”出七条街道,包括广阿梅尼街、古劳街、埃米尔-巴希尔街等;贝鲁特的西区是20世纪开发的新城区。其中哈姆拉大街为现代商业街,号称“中东的纽约第五大道”。

政治

贝鲁特是黎巴嫩的政治中心,议会和政府机关所在地,同时也是众多国际组织的所在地。截至2024年3月1日,贝鲁特市长为阿卜杜拉·达尔维什 (Abdallah Darwish)。

人口

人口数量

自1930年以来,贝鲁特从未进行过正式的人口普查或人口统计。因此,人口数量是估算的,并且因来源而有所差异。据联合国世界城市化展望的最新修订版估计,贝鲁特2023年的人口约为240万,年均下降率为-0.49% 。

民族构成

贝鲁特人口结构中阿拉伯人占总人口的95%,亚美尼亚人占4%,其他人占1%。阿拉伯人在七世纪到达黎巴嫩,他们的文化与本已多元化的民族人口融合在一起。许多信奉基督教的黎巴嫩人并不认为自己是阿拉伯人,而是古代迦南人的后裔,他们更喜欢被称为腓尼基人。

语言

贝鲁特所在的黎巴嫩以阿拉伯语官话,该市也通用法语和英文。

宗教

贝鲁特是中东地区宗教最多元化的城市之一。该市有九个主要宗教派别(逊尼派穆斯林、什叶派穆斯林、德鲁兹派、马龙派天主教、希腊东正教、希腊天主教、亚美尼亚东正教、亚美尼亚天主教和新教)。几十年前,贝鲁特的Wadi Abu Jamil社区是一个犹太人聚居地。

经济

综述

贝鲁特既是中东商业、交通、金融和文化中心,又是东西方的联结点和出入中东的大门。经济居国内主导地位,以服务业为导向,主要增长部门是银行和旅游业。工业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印刷为主。百货公司、超级市场、传统集市、饭店、夜总会和酒吧丛集。但1975-1990年的内战严重破坏了黎巴嫩的经济基础设施,将国家产出削减了一半,几乎终结了黎巴嫩的地位。2022年,其工业出口额为40亿美元,产值为1000万美元。2021年,该地仅旅游业就创造了约31.6亿美元的收入。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3.67%,约占西亚所有国际旅游收入的3%。

工业

2023年,黎巴嫩工业部长乔治·布吉基安在接受KUNA采访时透露,贝鲁特工业包括21个行业,其中食品和家具制造业处于领先地位。部长表示贝鲁特计划重点发展三个领域,即人工智能的使用、回收和电影制作。同样,黎巴嫩工业家协会副主席齐亚德·贝克达什 (Ziad Bekdache) 指出,当地工厂数量增加了20%至25%,服装和各种其他产品都出口到国外。2022年,其工业出口额为40亿美元,产值为1000万美元。

第三产业

贝鲁特经济以服务业为导向,主要增长部门是银行业和旅游业。

银行业

贝鲁特曾被全世界公认为中东的银行业中心;贝鲁特的主要金融服务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其拥有当时完善的银行监管制度和为数不多的银行保密制度,并建立了强大的特许经营权,使得外国银行越来越多地选择贝鲁特作为区域中心。同时,商业银行的总存款额从1992年底的65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底的339亿美元。此外,几家在海外筹集资金的投资银行在贝鲁特成立,并提供各种传统的投资银行服务,包括债务和股权融资以及企业财务咨询服务。自1996年以来,几家银行在国际债务市场上筹集了超过20亿美元的资金。

此外,贝鲁特还是财富和基金管理中心。贝鲁特基金经理享有良好的全球声誉,在为高净值个人提供咨询方面拥有良好的业绩记录。2019年秋天,黎巴嫩金融系统崩溃引发经济危机,储户无法提取存款。2022年9月21日,黎巴嫩银行业协会宣布,该国所有银行将无限期暂停营业,黎巴嫩最终陷入该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危机。

旅游业

1995年,该地旅游业收入为7.1亿美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1%。该国对旅游业的依赖较强。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前,旅游业收入为87.2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89%。2019年的旅游收入为87.2亿美元;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旅游收入大幅下降,仅剩下23.7亿美元,下降了73%。2021年,接待游客总数为 890000人,按绝对数量排名世界第51位。2021年,该地仅旅游业就创造了约 31.6亿美元的收入。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3.67%,约占西亚所有国际旅游收入的3%。

交通

航运

贝鲁特港是地中海十大海港之一,被视为通往中东的门户。该港口通过自筹资金从地方港口转型为该地区的区域和转运枢纽。贝鲁特港是欧洲亚洲和非洲三大洲的中点,是东西方船只往来的通道。70年代中期,贝鲁特港是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重要国际贸易站。贝鲁特港在黎巴嫩的商业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贝鲁特成为东地中海最重要的阿拉伯帝国港口,为阿拉伯国家提供服务。转口贸易自由港区为贝鲁特的成功锦上添花。在冲突期间,贝鲁特港几乎关闭,相关商业活动陷入停滞。2020年,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在当地时间8月4日傍晚发生了大规模致命性爆炸。截至2024年,贝鲁特港年货运量600万吨,年集装箱吞吐量100万标准箱,每年船舶抵达数量约3000只。

航空

拉菲克·哈里里国际机场是著名航空港。贝鲁特机场1954年开放,距离市中心5.6英里(9 公里),位于南郊。1990年黎政府投资4亿美元改造贝鲁特机场,将其吞吐量由每年200万人次提高到600万人次。2005年5月更名为“拉菲克·哈里里国际机场”。它是该国唯一运营的商业机场,也是黎巴嫩国家航空公司中东航空的枢纽。

公路

贝鲁特公路贯穿全境,全长约7300公里,其中高速或快速公路约530公里。公路在内战、黎巴嫩和以色列冲突期间均遭严重破坏,修复工作进展缓慢。黎车辆总数约为160万辆,平均每2.5人拥有一辆汽车,人均拥有量居世界前列。贝鲁特有出租车、服务出租车和公共巴士,并有前往黎巴嫩其他城市和叙利亚城市的巴士连接。

铁路

贝鲁特铁路全长402公里,全部为国有,除贝鲁特—谢卡(Chekka)段外,其余因战乱破坏而被废弃。

社会

医疗

贝鲁特著名的医院隶属于最大的大学,即贝鲁特美国大学黎巴嫩美国大学。黎巴嫩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内战后,经济改革催生了混合医疗体系,一半人口都拥有某种形式的保险。积极的、扶持性的学术环境和良好的生活质量吸引了黎巴嫩侨民回国,使得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形成了一支庞大且训练有素的医疗队伍。随着难民涌入的增加,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压力逐渐加剧。然而,在国际支持下,其医疗体系最初能够容纳150万逃离叙利亚的难民。2020年8月4日,贝鲁特港发生的化学爆炸摧毁了三所医院,损坏了三所医院,加剧了病床、药品、医疗设备等医疗资源的紧张。随后接踵而至的经济危机彻底改变了贝鲁特的医疗体系。货币贬值导致医务人员工资缩水,经济崩溃导致工作岗位减少,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延长,进一步导致医务人员外流。据黎巴嫩医师协会发布的一份报告,大约一千到一万五千名注册医生移民国外。该报告还指出,AUBMC的40%急救人员已经出国寻求发展机会。  

教育

贝鲁特还拥有庞大的教育机构,黎巴嫩大学贝鲁特美国大学、圣约瑟夫大学、贝鲁特阿拉伯大学综合性大学闻名于中东地区,此外还有国立音乐学校、美术学校及其他高等院校等。高等教育系统以Baccalauréat libanais为基础,但Baccalauréat 法语被接受为等价物。在被任何高等教育机构录取之前,必须通过学士考试。截至2020年8月贝鲁特港爆炸前,该地区有226所学校、20所培训中心和32个大学校园遭到破坏。

媒体

贝鲁特是报纸和图书出版业以及卫星电视台的主要中心,如LBC,Future TV,New TV等。

人文

饮食

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可以品尝到世界各国美食。其特色食物有卷饼蘸酱、葡萄叶包米饭,西葫芦段里塞牛肉米饭等。最常见的菜品是鸡肉、羊肉及蔬菜制品,佐料总是少不了柠檬和橄榄油。黎巴嫩人的就餐程序是,冷盘-烤肉或者烤鱼-甜点-水果。一些部位的羊肉可以生吃,但吃时要挤上几滴柠檬汁才鲜美。素菜Tabouleh是最流行的黎巴嫩色拉,基本成分有扁叶荷兰芹、西红柿、薄荷、洋葱以及柠檬汁、橄榄油等。因地处地中海东岸,海鲜产品相当丰富,该国举办的海鲜展,曾刷新过吉尼斯世界纪录。当地各种鱼虾贝类名菜,应有尽有,烹调手法丰富。饮品主要是当地咖啡、酸甜柠檬汁,还有由椪柑果和冰水制作的饮料,均有地方特色。

服饰装扮

在贝鲁特大街上,可以看到穿罩袍、戴头巾的穆斯林女子,与穿超短裙、吊带背心的基督教女子在着装上形成鲜明对比。基督教人口在黎巴嫩不到一半,其女性服饰与欧洲没什么区别。超市、商场、咖啡店和餐馆工作人员、侍者等,着装打扮一如欧洲。女子注重个人形象,舍得把钱花在化妆品上,即便囊中羞涩,也要把自己打扮得光彩照人。不论何种行业的女子,出门前必须化妆,素面朝天者罕见。她们喜欢画眼线、涂眼影,还很在意指甲美观,爱将指甲涂成红色、粉红色及紫色等。

艺术

贝鲁特有数百家艺术画廊, 5000多名从事美术、音乐、设计、建筑、戏剧、电影和摄影的艺术家。贝鲁特是Elie Saab、Zuhair Murad和Georges Chakra等国际时装设计师以及珠宝商Robert Moawad的故乡。此外,贝鲁特海有令人惊叹的涂鸦和壁画。街头艺术团队Ashekman在城市的部分地区创作了向黎巴嫩一些偶像致敬的作品,包括歌手Fairuz、Sabah和Wadih el Safi。同样受欢迎的是Yazan Halwani,他用文化和知识分子人物的形象装饰贝鲁特,包括被暗杀的黎巴嫩记者Samir Kassir和已故巴勒斯坦诗人Mahmoud Darwish。

风景名胜

苏尔索克博物馆

苏尔索克博物馆所在的苏尔索克宫建于1860年,是当地贵族尼可拉斯·易卜拉欣·苏尔索克(Nicolas Ibrahim Sursock)的私人别墅。苏尔索克是贝鲁特最显赫的家族之一的成员,也是艺术品收藏家。 1952年去世时,苏尔索克在遗嘱中将他的私人别墅遗赠给了这座城市,将其改造成一座现代艺术博物馆,“永久地”向公众免费开放,以便“我的同胞们可以欣赏艺术”。上世纪60年代,这里曾是贝鲁特的文化中心,除了收藏了许多现当代艺术、日本浮世绘伊斯兰艺术等精美作品之外,馆内的公共图书馆也收藏大量的黎巴嫩艺术档案文献,供大众自由参阅。2008年,苏尔索克博物馆关闭进行重大的翻修和扩建工程,在历史建筑下增加了地下室,2015年10月重新开放。2020年8月4日,贝鲁特港口发生爆炸,苏尔索克博物馆在爆炸中受损,在进行大规模的整修。

贝鲁特国家博物馆

贝鲁特国家博物馆的历史,可追溯到1923年。当时的总理兼教育和美术部长贝查拉·埃尔·科里,牵头建立了“博物馆之友委员会”,呼吁公众筹款建立国家博物馆。在筹到足够款项后,博物馆于1930年,由建筑师安东尼·纳拉斯领衔,在临近贝鲁特竞技场的一块市政府捐赠的土地上开始建设,并在1937年完工。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局势的影响,原定于1938年开馆的贝鲁特国家博物馆,于四年后的1942年,才正式开始对公众开放。馆内藏品多为手工艺品,年份由史前时代横跨至奥斯曼帝国时期,均来自黎巴嫩的土地。藏品依照年代顺序排列陈设史前部分陈列的典型,多数是矛头、燧石、钩子和陶器等生活用具,这些文物发掘于黎巴嫩山脉的山洞和岩穴中。整个黎巴嫩已对大约500个史前遗址进行了调查,贝鲁特本身也对大约50个遗址进行了调查。

阿贝德钟楼

阿贝德(Al-Abed)钟楼是贝鲁特的地标。这座钟楼位于市中心的尼日迈广场上,可以说是整个贝鲁特的心脏位置。它建于1930年代,带有当时的装饰艺术风格,也是少部分在内战中完整幸存下来的建筑之一。钟楼顶部的四面劳力士时钟俯瞰着从广场辐射出去的八条街道,它们或通向穆罕默德·阿明清真寺,或通向国会,或通向天主教堂,或通向烈士广场。八条街中,El Maarad街是最热闹的。咖啡馆和各种风味的餐厅鳞次栉比。到了夏日傍晚,暑气渐消,不宽的步行街上就已经摆满了桌椅,电视机上播放着球赛,男女老少坐得满满当当,整条街被包裹在喧嚣的人声,和食物的气息中。

穆罕默德·阿明清真寺

穆罕默德·阿明清真寺(Mohammad Al-Amin Mosque)是黎巴嫩最大的清真寺,也是贝鲁特著名的地标建筑,位于市中心的烈士广场(Martyr’s Square)上。黎巴嫩内战后不久,在当时的总理拉菲克·哈里里(Rafic Hariri)的捐助下,穆罕默德·阿明清真寺于2002年11月开始建设。该寺建筑面积约11000平方米,占地48英亩。巨大的蓝色圆顶和多个65米高的尖塔是它醒目的标志。这些圆顶均由浅蓝色瓷砖制成,在风格上,模仿了伊斯坦布尔市蓝色清真寺。2008年,清真寺开始启用。

获得荣誉

相关事件

爆炸事故

2020年,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在当地时间8月4日傍晚发生了大规模致命性爆炸,爆炸中心为港口仓库,该仓库内存放的约2750吨硝酸铵引发了此次大爆炸。爆炸造成中心东面的一处可存放黎巴嫩约85%的战略储备粮的筒仓被炸毁,爆炸中心附近的建筑物几乎全被夷为平地,港口存放的集装箱在爆炸中被掀飞、变形,各种物品四处散落,一艘集装箱船在爆炸中倾覆。官方数据显示,爆炸造成200多人死亡,6000多人受伤。

空袭事件

当地时间2024年9月20日,以色列战机袭击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郊一座公寓。当地时间21日凌晨,黎巴嫩真主党发布一份讣告,确认其高级指挥官易卜拉欣·阿基勒在该袭击行动中丧生。截至2024年9月21日,袭击造成14人死亡,多人受伤。当地时间10月10日晚,以军空袭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市区两处地点。据黎巴嫩公共卫生部消息,袭击已造成22人死亡、117人受伤。

参考资料

贝鲁特.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7-18

Beirut.newworldencyclopedia.org.2024-07-01

Beirut Population 2024.worldpopulationreview.com.2024-07-01

贝鲁特港口爆炸,多处地标建筑及旅游设施受损.澎湃新闻.2024-07-18

国际博物馆观察(六)黎巴嫩贝鲁特博物馆.澎湃新闻.2024-07-02

贝鲁特爆炸一周年,苏尔索克博物馆在创伤中重建.澎湃新闻.2024-07-18

黎巴嫩国家概况.外交部网站.2024-07-01

PORT OF BEIRUT.portdebeyrouth.com.2024-07-01

Bayrūt Tāymz = Beirut Times (Lūs Angilūs, Kālīfūrniyā) 1985-2019.loc.gov.2024-07-19

Beyrouth.collinsdictionary.com.2024-07-19

“中东巴黎”贝鲁特.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7-18

Beirut.britannica.com.2024-07-01

联合国秘书长:黎巴嫩人对港口爆炸事件“应该得到真相”.un.org.2024-07-19

又一区域组织落户贝鲁特.新浪财经.2024-07-25

Tourism in Lebanon.worlddata.info.2024-07-02

Beirut.newworldencyclopedia.org.2024-07-02

贝鲁特.britannica.com.2024-07-02

卡米尔·阿蒙:“贝鲁特是一座战斗不休的城市,它伤痕累累,疲惫不堪。”.unesco.org.2024-07-19

BEIRUT GOVERNOR AND MAYOR VISIT HIS HOLINESS CATHOLICOS ARAM I.armenianorthodoxchurch.org.2024-07-18

The New Panoramic Section is located here: Discover and Explore Lebanon Now ! Discover Lebanon with panorama pictures, tourism tour in Lebanon, guide directory, maps, lebanese forum, posters, chat rooms, weather forecast!Enjoy!!!.archive.org.2024-07-01

Beirut.newworldencyclopedia.org.2024-07-01

The Economy.lebanonembassyus.org.2024-07-02

Officials: Lebanon’s industry carries falling national economy on its shoulders.saudigazette.com.sa.2024-07-02

A real future for Beirut’s financial center potential.executive-magazine.com.2024-07-19

中东面面观丨黎巴嫩:一场“全球最严重危机”的真实模样.央视网.2024-07-19

黎巴嫩侨汇收入在阿拉伯国家名列前茅.新华网.2024-07-19

账户存款被冻结,储户发起冲击,黎巴嫩全部银行无限期停业.腾讯网.2024-07-19

The Dollarization of Lebanon’s Health Sector.thinkglobalhealth.org.2024-07-02

The toll of cascading crises on Lebanon's health workforce.helancet.com.2024-07-02

贝鲁特大爆炸一周年,黎巴嫩危机越陷越深.news.un.org.2024-07-01

位于贝鲁特, 黎巴嫩的大学——评级和评价 -.universityguru.cn.2024-07-02

黎巴嫩礼俗(礼仪漫谈).搜狐网.2024-07-02

19 THINGS TO KNOW BEFORE YOU GO TO BEIRUT.roadsandkingdoms.com.2024-07-02

内战、夜生活、当代设计…… 你需要知道的贝鲁特关键词.澎湃新闻.2024-07-18

研究报告.全球城市实验室.2020-12-30

黎巴嫩发生严重爆炸 总理宣布8月5日为国家哀悼日 - 国际 - 新京报网.新京报.2020-08-05

贝鲁特爆炸|卫星对比图:爆炸中心留下一个巨大窟窿.澎湃新闻.2024-07-01

总台现场直击丨以军袭击黎巴嫩首都南郊 致多人死亡.央视新闻-今日头条.2024-09-21

以军袭击黎巴嫩首都,14人死亡,真主党高级指挥官丧生!伊朗、哈马斯谴责,美国回应!联合国呼吁.......每日经济新闻-今日头条.2024-09-21

以军空袭黎巴嫩首都市区,已造成22人死亡、117人受伤.环球网-今日头条.202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