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加明,著名创新专家,中国研究创新思维第一人,“金三极创新思维”理论体系创立者,金三极创新思维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及董事长、总经理,中国创新培训10大领军人物,全球创新趋势高峰论坛、首都科学讲堂和首都创新论坛主讲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大学毕业,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生毕业,EMBA,高级工程师,教授。历任中国民航北京管理局油料处副处长,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油料公司副经理,中国航油北京公司副总经理、党委书记,中国航油华北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航油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人物简介

郎加明,著名创新专家,中国研究创新思维第一人,“金三极创新思维”理论体系创立者,中国创新培训10大领军人物,全球创新趋势高峰论坛、首都科学讲堂和首都创新论坛主讲人之一。

郎加明,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大学本科毕业,新加坡国立大学优等学员奖获得者、EMBA,高级工程师,教授。

历任中国民航北京管理局油料处副处长,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油料公司副经理,中国航油北京公司副总经理、第二任党委书记,中国航油华北公司第一任党委书记、第二任总经理,中航油股份有限公司首届董事、第一任总经理,中国航油进出口有限公司首届执行董事、第一任总经理。

郎加明曾任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创造学会理事、中国发明协会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运筹学会会员,兼任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才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云南晨霞掌纹医学研究所客座教授,现任创新中国培训联盟首席专家、中国国际商务谈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企业创意专家团专家、中国软科学研究会会员、新传媒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导师。

创造与业绩

郎加明从小喜欢发明创造和创新思维,特别是1969年参加工作以后更是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和市场需求实际,创新、策划和实施了诸如“气压发油装置”、“虾形起重杠杆”、“油罐防溢自动报警器”、“油气水分离器”、“管道高压电流融冻技术”、“静电释放装置”、“飞机加油活分活值经济责任制”、“飞机加油车组标准化作业录像”、“飞机加油车循环式强制检修机制”、“输油、运油和储油设备定期换季机制”、“航空港飞机自动化加油模型”、“航空港各单位有效工时利用率和人员定编的计算方法”、“创造局部安全空间带油、带气焊接法”、“警语牌”、“连续安全生产管理计时牌”、“生产规范化管理‘精安小区’”、“行政规范化管理‘精美小区’”,以及独立创意和参与策划三国名将关羽家乡解州镇“黄土”填像可经公证变“黄金”、相国寺佛乐演出、汶川地震遗址公园设立、雁门关旅游景区开发、童星林妙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歌唱祖国》演唱者)商标设计等大量创新案例,并拥有许多知识产权。

郎加明1991年2月至2004年8月,在任中国航油北京公司、中国航油华北公司和中航油股份有限公司主要领导14年期间,主持建立了每月生产经营例会制度和政工例会制度及其目标管理制度、ISO9001体系、ISO14001体系、OHSAS18001体系、国家计量二级标准体系、国家进出口商检实验室体系、生产现场指挥体系、航油保税库海关监管合格体系、企业档案管理国家二级标准体系、OA系统、ERP系统、智能供油控制系统、机坪电视监控系统等;招聘和培养了大批高学历的中青年干部和核心员工;在公司总部和各分公司及供应站、各办事处、各直属部、所、中心建购了办公楼和储油、输油、装卸、加油、消防设施,以及职工住房,从而以坚实的基础使该公司一直在原中国航油总公司(即现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所辖和控股之各地区公司、直属公司、合资公司中,为每年给国内外航班和各种专包机加油最多、营业收入最大、吨油费用最低、利润总额最高的子企业,并荣获“全国民航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口岸警民共建先进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首都文明单位”、“国家交通战备先进单位”、“北京市纳税百强企业”等国家及省部级称号。

郎加明2004年10月至2009年10月,在任中国航油进出口有限公司主要领导5年期间,本着“先策划,后规划”、“先代理,后自营”和“先做强,后做大”三大宗旨,集中中外员工的智慧,提出“依托三个优势”(即依托中国民航行业优势、依托临空经济区域优势、依托中国航油网络优势)来创建“国际贸易生态圈”的新思路,创造性地以“(外贸服务+品牌传播+客户体验)×(特色化+专业化+精深化)”为服务模式,真诚地与各供应商、客户、机场、港务局、船代、货代、商检、质检、SGS、银行、海关、外管局等,进行战略合作,迅速形成航空油料、航空器材、影音器材、燃料油、化工产品、航油技术设备、油田机械设备、大口径油气输送管、炼油及化工机械设备等9个业务领域。截至2009年10月,该公司进口贸易、出口贸易、转口贸易,以及国内贸易业务,已遍及中国、英国、美国、泰国德国新加坡韩国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叙利亚俄罗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伊朗马来西亚阿尔及利亚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及地区。2009年2月,该公司曾被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授予“四好领导班子”称号。

社会影响

近20年来,郎加明出席了许多研讨会、大型论坛。例如:1997年5月,在《中国人才》杂志社举办的“人才与创新”研讨会上,发表《创新思维是人才的第一标准》;1999年7月,在中国软科学研究会与《科技日报》社举办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研讨会上,发表《国家决胜在创新——创意的核心是创新思维》;1999年12月,在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上,发表《创新:中国未来的太阳》;2005年11月,在全国高校大学生国际商务谈判邀请赛上,演讲《中国古代兵法与现代商务谈判博弈》;2008年8月,在“全球创新趋势高峰论坛”主讲《制创新权》;2008年10月,在宝鸡市主讲《金融的危机与创新的春天》;2008年11月,在中国首届新媒体节演讲《网络经济与创新思维》;2009年5月,在首都科学讲堂主讲《创新:中国的立国之本与强国之道》;2009年6月,在首都创新论坛主讲《创新:为新的时代定位》;2009年6月,在全国个私协会系统企业培训会主讲《隐形的翅膀:金三极创新思维》;2010年5月,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研讨会演讲《创新才是中国管理的太阳》等。

1999年7月,郎加明在接受《中华儿女》和《华夏英才》采访时,提出“中国应立法在世界上首创‘创新节’”;1999年8月,郎加明在《经济日报》发表《创新是灵魂》一文中,提出中国“可在世界上首创‘创新日’”;2008年11月,在接受《河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又提出“中国应立法在世界上首创‘国家创新节’,联合国应建立‘世界创新日’”;2009年4月,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再次提出“中国应设立‘国家创新节’或‘中国创新节’,联合国应设立‘国际创新日’或‘世界创新日’”。

对于郎加明强国富民、强军富国的创新理论和创新实践,《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科学时报》、《国际商报》、《工人日报》、《北京日报》、《市场报》、《河南工人日报》、《郑州晚报》、《中国民航报》、《中国信息报》、《科学导报》等报纸;《WTO与中国》、《科学新闻》、《中华儿女》、《华夏英才》、《中国人才》、《自然之旅》、《魅力中国杂志》、《发明与创新》、《科技创新与品牌》、《中国人》等杂志,以及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新华网、光明网、搜狐、腾讯网、科学网、新浪、北青网、艾瑞网、千龙网、京华网、北发图书网、中国知网中华励志网首都之窗、北京科普在线、中国西部开发网、中国导购网、中国国家地理网、中国企业新闻网东方财富网凤凰网等新媒体,曾作了大量报道和转载。

郎加明热心科学知识普及,尤其是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的传播。1999年6月至8月,他冒着盛夏酷暑,全文审阅和修改《创造力开发与培养》一书(李着信、张赞牢、何超、苏毅编着,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使之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等院校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2009年5月24日,郎加明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王府井图书大厦礼堂,举办的“首都科学讲堂”第100期主讲“创新:中国的立国之本与强国之道”时,与众多听众互动和现场解答“金三极创新思维”理论中的疑难问题。同时,亦在“首都科学讲堂”第100期上,郎加明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陶瓷科学层状和梯度材料协会主席、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葛昌纯,中国科学院院士、古人类学家吴新智,中国工程院院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教育家孟兆等著名专家、学者一道,共同签署和发表《科学传播——科学家的责任与使命》倡议书,受到首都市民和全国各地公众的热烈欢迎和激情呼应。

创新名言

由于郎加明是中国第一位原创性研究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并首创“金三极创新思维”理论体系的著名学者,所以,他的一些创新名言,与卡尔·马克思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约瑟夫·熊彼特、培根、李四光、海因里希·海涅、德·波诺、李政道德尼·狄德罗、罗伯特·沃尔森、约翰·高、贝尔纳列奥纳多·达·芬奇根里奇·阿奇舒勒、郭沫若、华罗庚等世界著名人物的科学名言一起,已先后被《创新——奇思妙想话未来》(姜越编着)、《创新头脑风暴——方法、工具、案例与训练》(徐斌编着)、《创新思维与方法概论——TRIZ理论与应用》(曹福全主编)、《脑筋急转弯大全》(赵一、宿春君着译)、《脑筋急转弯精选大全》(祁凯编)、《中学生创新学习方法》(华芬着)等书籍,作为封底名言、篇头名言或章节名言等予以应用。

同时,郎加明的很多创新名言,亦为各种展览会、庆典、官员讲话、教师讲课、政府网站、科研机构、学术团体、党团组织、博客、大学学报、新闻媒体等经常引用:

·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

·在创新活动中,只有知识广博、信息灵敏、理论功底深厚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易于在多学科、多专业的结合创新和跳跃性的创新思维中求得较大的突破。

·丰富的想象力来自饱满的创新激情。当一个人的创新激情处于高潮时,我们常常发现他会有一位“恋人”形影相随,这位“恋人”便是灵感。

·创新最本质的特征是“唯一”或“第一”。

·人类创新史表明,过多的知识信息,有时反而会妨碍和限制创新。

·创新能力,既是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又是高层次的实践能力。

·创新者是智者,还须是勇士。

·创新是太阳之下最光辉的事业。

·要探索就可能有失败。没有失败的创新历史,其实是不完整的创新历史。创新者作为未来世界的“情人”,在多年“苦恋”之后的突然成功,往往是以多年的失败为代价的。

·创新者与平庸者,不过一步之遥:前者走在前面,后者跟在后面。

·任何创新者的成功,都是两次成功的合成:第一次是思想上的成功,第二次是行动上的成功。

·创新是古今中外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们永恒追求的目标。

·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国家实力强大、人民富裕幸福。

·创新就是生产力,创新就是战斗力,创新就是竞争力。

·方法无价,创新无限。

·创新影响世界,创新改变世界。

· 世界未来的竞争,是“三大竞争”:创新思维的竞争、知识产权的竞争、创新体系的竞争。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国的贫富源于创新的贫富。

·有时候,软科学比硬科学更重要,软创新比硬创新更重要。

·创新者是最伟大的劳动者,创新思维者是最伟大的脑力劳动者。

·创新思维是人才的第一标准。

·创造知识产权就是创造战略资源,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战略利益,运用知识产权就是运用战略力量。

·创新思维是无形的竞争,知识产权是隐形的战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