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35直升机(俄语:Вертолет Ми-35,英语:Mi-35 helicopter)是俄罗斯米里设计局研制的出口型多用途武装直升机,是米-24直升机的改良型,有“飞行坦克”的绰号。
21世纪初,米-35M直升机的研制工作正式开始。2004年,米-35直升机于开始在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服役,2005年开始量产。米-35直升机采用TBЗ-117BMA发动机、俄罗斯米-28浩劫武装直升机直升机的旋翼和传统系统,配备各种红外和夜视设备,旋翼直径17.20米,机长17.51米,机高3.97米,空机重量809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200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320千米/小时,巡航速度260千米/小时,最大爬升率12.4米/秒,实用升限为6500米,可携带8名装备齐全的步兵。米-35直升机机员座舱和发动机舱等重要部位均有重装甲保护,可以防护任何12.7毫米机关枪射击,这个防护标准甚至超过很多地面装甲输送车。米-35直升机配备双管GSh-23型23毫米机炮。机身两侧两个粗短的机翼上各有三个挂载点,可挂载16杖9M120“旋风”反坦克导弹;还可以携带9K38“针-B”空空导弹;或者最多挂载80枚80毫米非制导火箭弹和20枚S-13型122毫米非制导航空火箭。
米-35M直升机通过持续不断的升级优化,在空中火力支援和打击装甲力量方面具有超强的实力,战场生存率较高。米-35M先后推出了米-35M1、米-35M2、米-35M3、米-35M4和米-35MS等多个版本。米-35曾于2021年3月在驻叙利亚赫梅米姆基地执行了掩护军用运输机的任务,还应用于俄罗斯和乌克兰战场。米-35M曾出口至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等国。
发展沿革
研制改良
米-35直升机是米-24直升机的改良型,改进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1)延长寿命
把原先米-24直升机的机体翻新,把其结构寿命延长了4000小时,预计可被使用至2020年。
(2)提高性能
把其螺旋桨叶改为玻璃纤维制和更大马力的TBЗ-117BMA发动机,尾螺旋桨由米-24直升机的三叶改为X型四叶从而成为分辨Mi-24直升机和Mi-35的外型特征,Mi-35的重量比Mi-24减轻300公斤,航程多了100公里,升限提高了600米,爬升率由9.6米/秒提升到12.4米/秒。改进后,使米-35M比米-24减轻300公斤,航程增加100公里,达到700公里;实用升限达5100米,增加了600米;爬升率由9.6米/秒提升到12.4米/秒。它显示出的机动灵活的低空、超低空飞行性能让行家惊叹。
(3)增强战斗力
米-35直升机可挂载16杖9M120反坦克导弹,9M120采用抗干扰的无线电指令导引,可以炸穿850毫米厚装甲的坦克,米-35直升机也可挂载针-B空空导弹从而作为低空战斗机去打直升机空战,米-35直升机改用双管23毫米口径航空机炮去取代Mi-24的四管12.7毫米口径机关枪。米-35M于2004年上半年成功首飞。它拥有更高的作战效能,这引起了俄罗斯国防部和订购米-35M的外国用户的广泛兴趣。由于采用了延长使用寿命模块,米-35M技术寿命为4000多个飞行小时,就是说米-35可服役到2020 年,比原机延长使用寿命15年。采用改善飞行性能模块,米-35M换装了功率更大的TBЗ-117BMA发动机,配装全玻璃钢旋翼桨叶和气动效率更高的X 型尾桨
(4)增强夜视能力
飞行员采用红外线夜视仪和全球定位系统,资料会显示在头盔瞄准器上。米-35M用双管23毫米航炮代替了米-24的4管12.7毫米机关枪,使其对小目标的杀伤能力提高了60%。采用夜间作战能力模块把米-35M推进当今世界先进直升机行列。它加装了全昼夜多通道光电观察瞄准系统,具有很强的夜间观察和搜索能力。它的飞行员配备了前视红外头盔显示系统,使飞行员在夜战时能与地面保持目视接触。机上装置的卫星导航系统可将导航数据实时传到头盔显示器上,以利飞行员及时修正航向。有了夜间作战能力模块,米-35M似获得某种魔法一样,拥有了可靠的全昼夜作战能力,也使全机整体作战效能大幅提升。
终极机型
米-35M是米-24P系列的终极型号,俄罗斯今后也不会再发展比它更高一级的“雌鹿”变种了。
米-35M主要提高了米-24P的夜间和特殊条件下的战斗性能,换用了新型的航电设备和导航设备,同时也能挂装包括“旋风”-M超音速反坦克导弹在内的先进装备,发动机也可以选择性能更好的BK-2500,具备了在高原和高寒地带执行任务的功能,但是俄罗斯空军自己的米-35M选用的还是改型的TB3-117BM发动机。
技术特点
设计特点
米35的总体布局采用5片矩形桨叶旋翼,垂尾式尾斜梁,尾桨为3片桨叶,起落架为前三点式可收放轮式。米35可执行多种任务,该型直升机最大的优点是有一个可容纳8名人员的货舱,最大起飞重量超出米-8直升机武装型一倍。航空武器系统包括超音速反坦克导弹、23毫米航空机炮以及火箭弹、机关枪和枪榴弹等。
最新的米35M改装了俄罗斯米-28浩劫武装直升机的旋翼、尾桨和传动系统,全机重量减轻300千克,发动机输出推力增大300千克。装备包括机头右下方乌拉尔光电工厂(UOMZ)光电观瞄系统在内的电子设备。该观瞄系统包括白光、夜视、激光等通道。
武器系统
武器系统包括超音速反坦克导弹、23毫米机炮以及火箭弹、机枪和枪榴弹等。米-35M炮塔最初仍沿用12.7mm机枪,但到了2001年巴黎-布尔歇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时,米-35M已改用GSH-23L航空机炮。可挂装使用S-13型130mm火箭弹的B-13L1发射器。具备使用Ataka(北约代号AT-9)型反坦克导弹的能力。AT-9导弹于1990年开始装备苏联红军,最大射程8千米,最小射程500米,弹长2.4米,直径0.125米,重量40千克,最大速度350米/秒(略大于音速)。穿甲厚度1000毫米,采用激光制导。M型经过改进设计后,使用寿命比米-24更长,具备完善的夜间作战能力。
米-35M型装备包括机头右下方乌拉尔光电工厂(UOMZ)光电观瞄系统在内的电子设备。该观瞄系统包括白光、夜视、激光等通道。
米-35M采用的增强机载航空武器系统效能模块。它使米-35M可挂16枚更为先进的9M120空地导弹。9M120导弹用无线电指令制导方式,以取代激光驾束制导方式,具有抗自然和人为干扰能力。它的串联式战斗部威力强大,不单能攻击空中目标,也可攻击地面目标,足以击穿有850毫米厚装甲防护的坦克。米-35M装备“针”-B型空空导弹,拥有与敌低空飞行战斗机及武装直升机进行空战的能力。
技术参数
基本尺寸
旋翼直径 17.10米尾桨直径 3.90米
短翼(包括翼尖挂架) 6.65米
机长(不包括旋翼、尾桨、机关枪) 17.50米
(旋翼和尾桨转动) 18.80米
机高(旋翼和尾桨转动) 6.50米
(至旋翼桨毂顶端) 4.20米
水平安定面翼展 3.27米
主轮距 3.03米
前主轮距 4.39米
旋翼桨盘 235平方米
实用升限 4500米
悬停高度(无地效) 1500米
作战半径(最大武器载荷) 160千米
(2个外挂油箱) 224千米
(4个外挂油箱) 288千米
航程(标准内部燃油) 500千米
(带副油箱) 1000千米
最大续航时间 4小时
负载重量
空重 8200千克
最大外部载荷 24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 112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11500千克
最大桨盘载荷 0.5千牛/平方米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 330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 270千米/小时
经济巡航速度 217千米/小时
最大爬升率(地平线) 12.5米/秒
服役事件
2003年9月俄罗斯向印度尼西亚提供了两架米-35武装运输直升机。2008年俄罗斯将分批向印度尼西亚提供6架米-35武装运输直升机。俄罗斯国防产品出口公司驻雅加达代表尼古拉·基列耶夫向俄罗斯新闻社记者表示,来自印度尼西亚的15名飞行技术成员自2008年3月起在喀山直升机制造厂受训。
2005年捷克斯洛伐克军方已从俄罗斯接收了3架新的米-35战斗直升机,作为俄偿还所欠捷克债务的一部分。他说,这些直升机已检查过,没有发现问题。
2007年沙特阿拉伯与俄罗斯签署了采购150架米-35武装直升机和米-17运输机的合同,总价值超过22亿美元。沙特之所以选自米-35,主要是看重了其所具有多重用途。
2007年12月18日,俄罗斯向委内瑞拉出口了两架米-35武装攻击直升机。直升机由罗斯托夫直升机厂生产。这项出口是在2006年夏季双方签订的合同框架内进行的。首批4架米-35M直升机于2006年7月提供给委内瑞拉空军。按照协议,俄罗斯将向委内瑞拉提供10架米35M和3架米-26T直升机。2007年1月俄再次向委内瑞拉提供了4架米-35M和米-26T多用途直升机。这些直升机已经担负作战任务。
2008年,在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访问巴西期间,向巴西提供俄罗斯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将成为双方会谈的议题之一。俄罗斯航空公司航天杂志《起飞》总编安德烈·福明认为,很有可能是向巴西军队提供12-16架米-35直升机。俄罗斯厂商在巴西公布的招标中拥有极大胜算。
根据2010年9月俄罗斯国防产品出口公司与阿塞拜疆军方签署的24架米-35M武装直升机贸易合同,首批2架米-35M于当天由一架安-124-100运输机运抵阿首都巴库,余下的22架将在明年完成交付。《简氏防务周刊》称,这笔交易总价值3.6亿美元。
米-35M是俄罗斯直升机集团公司在米-24武装直升机基础上推出的一款改进型,也是介于米-24和米-28N武装直升机之间的一个过渡机种。它装备有夜视系统和红外跟踪系统,能昼夜跟踪和识别4公里内的目标;同时可配备反坦克导弹和非制导火箭弹,用于执行打击装甲车辆、提供空中火力支援等作战任务。
2013年01月11日,缅甸军队一架米-35武装直升机坠毁,坠机地点在克钦邦首府密支那南部大约32公里处,机上两名飞行员和另外一名军人死亡。缅甸地方武装克钦独立军随即声称是他们击落了这架米-35,但缅甸政府方面表示,该机是因机械故障迫降时坠毁。
总体评价
在苏联论证“雌鹿”武装直升机时就提出过这样的观点,专用型武装直升机的使命之一,就是为通用直升机护航,令其能安全装载/卸载人员装备并安全返回。但现实情况很可能是武装直升机无法做到对地面火力的绝对压制,而通用直升机即使面对地面的残存防空火力也难以幸存。因此,如果令武装直升机具备一定的装载能力,则可令其成为空中的步兵战车。通过武装直升机自身的强大火力,即能承担全套的对地打击使命,更能将特别行动队更安全的送到作战地域。阿富汗的实战印证了“雌鹿”理念的正确。
参考资料
Brazilian Air Force sends Russian Mi-35 helicopter to museum.air data news.2024-11-18
Ударный вертолет Ми-35: что это за машина, как отличить от Ми-24 и каковы ее особенности.unian.2024-11-18
进化的俄式暴力美学,终极“雌鹿”米-35武装直升机.网易.2024-11-18
“长满獠牙的雌鹿”:俄罗斯不断升级米35,颜值越降越低.腾讯网.2024-11-18
俄罗斯一架米-35直升机硬着陆1死2伤.凤凰网.2024-11-18
驻叙俄军出动米-35武装直升机为运输机护航.人民网.2024-11-18
俄国防部:米-35M直升机机组人员袭击乌军据点和有生力量.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4-11-18
沙特将花22亿美元购买150架俄制米-35/17直升机.凤凰网.2024-11-18
俄向委内瑞拉出口米-35武装攻击直升机.新浪网.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