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山列岛
韭山列岛位于舟山群岛最南端,大目洋牛鼻山水道东侧,隶属象山县爵溪街道,距丹城中心城区30千米,距大陆最近点爵溪长嘴头18.5千米,呈东北-西南向排列;地理坐标是北纬29°22′-29°28′,东经122°09′-122°150′,总面积约7.3平方千米,以主岛南韭山岛而得名。
韭山列岛分布在南北长11.5千米、东西宽10千米的10-15米等深浅海域,由76个岛礁组成,其中岛屿56个,礁20个,岛礁总面积为7.3平方千米,气候为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土壤以中性粗骨土和饱和红壤为主。韭山列岛的植被多样,除了人工种植的黑松林外,还有丰富的灌木和禾本科,以白茅和芒秆为主。珍贵植物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普陀樟、全缘冬青以及具有经济价值的野生中草药与观赏花卉湘蕾金银花、白术、石蒜、百合、白英竹、尼泊尔野桐等。动物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凤头燕鸥及各种海鸟,斑蠡、唇足纲、泽蛙、草蜥、蛇、鼠、野兔等。海域水产资源丰富,有黄鱼、短带鱼、鲳鱼、鳓鱼、黄鲫、墨鱼目、龙头鱼、黑鳃梅童鱼、鳗、红星梭子蟹、毛虾等。
2003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韭山列岛省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浙政函〔2003〕60号),同期“象山韭山列岛省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象编字〔2003〕21号)挂牌成立,开展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12月,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宁波市韭山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条例》,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2011年4月,韭山列岛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命名
韭山列岛以主岛南韭山岛而得名。民国《象山县志》记载,“韭山以产大韭得名”。明嘉靖《宁波府志》《读史方舆纪要》也记有“山多大韭”、“形势巍峨,岛岙深远”。
位置境域
韭山列岛位于舟山群岛最南端,大目洋牛鼻山水道东侧,隶属象山县爵溪街道,距丹城中心城区30千米,距大陆最近点爵溪长嘴头18.5千米,呈东北-西南向排列;地理坐标是北纬29°22′-29°28′,东经122°09′-122°150′,总面积约7.3平方千米,主岛南韭山岛面积4.1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
韭山列岛的开发历史悠久,主岛南韭山出土了一块东晋时期的石刻,上面铭刻着“东南半壁,一麋二鹿,东晋十二年,宁绍把将欧”这句文字。根据民国时期的《象山县志》,记录了韭山的梵文摩崖石刻,该石刻位于韭山南平岩上,字迹大小不一,约五六分至一寸,因海砂的侵蚀,只剩下部分千字,但具体刻制时间已无从考证。在燥谷仓洞穴的内壁刻有隶书“逸仙洞”三个字,入口岩壁上则镌刻有“仙岩”两个字。
自清代爱新觉罗·颙琰年间至解放初期,韭山列岛一带的海盗活动猖獗,绑架与枪杀事件频繁发生。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二:“韭山,县东南百里海中。山多韭,形势巍峨,岛岙深远(意为:韭山位于县东南方向,距海百里。此山多生韭菜,山势巍峨,岛屿深邃)。”清雍正《宁波府志》卷七:“韭山····遍产大韭。”古时此山有“九山”的别称,因其音谐而得名。韭山在明代时期被视为抗击倭贼的重要战略要地,明代郑若曾在《筹海图编》卷五中提到:“韭山,形势巍峨,岛澳深远,对冲日本。此山之外,俱辽远大洋,故倭船东来,必望此山为准。此昌国卫第一险要。今拨北哨兵船于此巡哨(意为:韭山形势巍峨,岛屿深远,与日本隔海相望。此山之外皆辽阔大洋,故倭船东来,必以此山为准则。此地为昌国卫的首要险要方向,我方已在此派遣北哨兵船进行巡逻)。”
韭山列岛历来是舟山群岛与象山港的重要屏障和出入口,也是海防重地。明代时,韭山列岛曾是倭贼侵入象山县及台州市、温州市的必经之地。明指挥使卢镗曾在此地俘获倭寇稽天等人,《明史》卷二百五载:“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夏四月,镗遇贼于九山洋,俘日本国人稽天,许栋亦就擒。栋党汪直等收余众遁,镗筑塞双屿而还(意为:嘉靖二十七年四月,卢镗在九山洋遇上贼寇,俘获日本人稽天,许栋亦被抓获,其余逃亡)。”嘉靖四十年(1561年)闰五月,总兵俞大猷在此及乱礁洋一带追击倭贼,并取得重大胜利。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略者觊觎南韭山,并曾于此列岛详细测绘学。清代朱绪曾在《昌国典咏》卷二十中写道:“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年(1840年)六月初四日,突有四夷船窥南非山(南韭山)。”[英]金约翰辑,[美]金楷理口述,怀远、王德明笔译的《海道图说》卷五中有提及韭山列岛东北处为无居民的狭窄石崖小岛,而西侧四座小岛则有许多农民居住。
地理特征
气候
韭山列岛气候为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6.4℃,最高平均气温27.5℃,最低月平均气温5.5℃;极端最高气温37.6℃,极端最低气温-5.6℃。
地质
韭山列岛(除上竹山、下竹山岛外)为浅灰紫色流纹质含角砾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部分流纹质角砾岩屑凝灰岩及流纹质角砾集块岩等。
地形地貌
韭山列岛大部为上侏罗统西山头组熔结凝灰岩构成的侵蚀低丘陵,断裂构造及脉岩比较发育,沿岸地势陡峭,海蚀地貌发育。韭山列岛由76个岛礁组成其中岛屿56个,礁20个,岛礁总面积为7.3平方千米。最大岛屿南韭山面积达4.083平方千米,次为积谷山、官船岙、蚊虫山、马补山、大青山、上竹山、中竹山、下竹山等9个,此9个岛屿亦称“九山”。最高者为东南积谷山,海拔165米,次南韭山瞭半天和蚊虫山,海拔分别为164.5米、155米,余即多在100米以下。
水文资源
韭山列岛中,南韭山、积谷山、官船岙等大岛均有天然和人工水塘、水井多处。
土壤资源
韭山列岛土壤以中性粗骨土和饱和红壤为主,覆有石坤香灰土等腐殖质土。
动植物资源
韭山列岛的植被多样,除了人工种植的黑松林外,还有丰富的灌木和禾本科,以白茅和芒秆为主。珍贵植物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普陀樟、全缘冬青;具有经济价值的野生中草药与观赏花卉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湘蕾金银花、白术、石蒜、百合、水培水仙、茶花、山枙子、山黄精以及东北南星、食用葛、黄花岩松、紫藤、大叶黄杨、白英竹、日本野桐等。动物有被誉为“神话之鸟”之称的濒危物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凤头燕鸥(又称黑嘴端凤头燕鸥)及各种海鸟,斑蠡、唇足纲、泽蛙、草蜥、蛇、鼠、野兔等。岩岸盛长马蹄螺、荔枝螺、牡蛎科、(藤壶)、生(船形蚶)、靴脚(佛手)等,以及紫菜、裙带菜、马尾藻等藻类。海域水产资源丰富,原为大目洋渔场,20世纪70年代后衰落,产黄鱼、高鳍带鱼、鲳鱼、鳓鱼、黄鲫、墨鱼目、龙头鱼、黑鳃梅童鱼、鳗、红星梭子蟹、毛虾等。
韭山列岛海域气候有利于海洋生物生长发育,特别是鱼虾类的繁衍,水鸟食物资源较为丰富。此外,韭山列岛地处外海,受海岸影响较小,且位于中国东部候鸟迁徙线上,使其成为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海鸟繁殖场所和迁徙候鸟停息点。
主要岛屿
南韭山岛为韭山列岛的主要岛屿,位于距离大陆最近点爵溪南长嘴头约18.5公里处,西临大目洋,北望磨盘洋,而东侧则是广阔的东海。该岛最高峰海拔164.5米(地理坐标:29°25′N,122°11′E),总面积为4.04平方公里,地貌特征为丘陵,呈现出狭长的S形状,两端较高且略为宽阔,中部地势较平且狭小。岛上地形多岬短湾浅,海岸线曲折,总长达25.68公里,其中基岩海岸占25.39公里,沙砾质海岸长291米。
岛上拥有多种经济价值中草药及观赏花卉,涵盖石蒜、黄精、冬青卫矛、栀子、百仙草和刺子莞等。岛上珍稀植物包括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普陀樟和全缘冬青。周边海域水深在10至20米之间,春秋季节,台湾暖流与沿岸流在此交汇,形成上升流区,极为适合海洋生物的繁衍生息,曾是大黄鱼的主要产区,后以中国毛虾、鲳鱼、龙头鱼、鳗鱼、七星底灯鱼和中华小沙丁鱼等为主。岛上还设有无线通信塔以及国家级生态保护工作站,专门配有工作人员负责守护和管理。
人类活动
1981年成立东海大黄鱼和短带鱼保护区,包括韭山列岛在内。2003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韭山列岛省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浙政函〔2003〕60号),同期“象山韭山列岛省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象编字〔2003〕21号)挂牌成立,积极开展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12月,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宁波市韭山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条例》,经浙江省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准,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中国首个拥有专门法定条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2011年4月,韭山列岛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环境问题和保护
象山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域生物类群丰富,是全球最大的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中华凤头燕鸥的繁殖地,除了中华凤头燕鸥,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大黄鱼、曼氏无针乌贼、江豚、以中华凤头燕鸥为主的繁殖鸟类及与之相关的海洋岛礁生态系统。保护区设立以来,区内主要水生保护种类大黄鱼和曼氏无针乌贼的资源开始出现恢复迹象,2013年以来在保护区成功孵化的中华凤头燕鸥已经有40只左右,目前这一原来被估计全球少于50只极危鸟类数量也已经接近100只,并在该海域发现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亚洲小爪水獭。
中华凤头燕鸥研究基地就坐落在象山县韭山列岛的中铁墩屿上。在鸟类南迁过冬的时机,国家电网宁波供电公司象山海岛义工大队的队员对岛上的观鸟设备及电力线路进行了维护,以减少海风侵蚀导致的影响。由于中铁墩屿地处偏远,岛上供电线路的架设较为困难,过去主要依赖柴油发电机供电。柴油发电机不仅噪音大且污染严重,常常干扰鸟类的栖息和繁殖,同时也无法为观测设备提供稳定的电力保障。为此,中国国家电网“绿电方舟”公益项目在2022年落地浙江省,通过与相关机构的合作,成功建立了绿色电力供应系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相关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清洁电能。
参考资料
韭山列岛守岛人:“以岛为家”的接力与坚守.象山县人民政府.2025-02-27
象山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宁波市生态环境局.2025-02-27
浙江新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濒危动物全球仅有.央广网.2025-02-27
韭山列岛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浪网.2025-02-27
浙江韭山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2-27
我国多地在输电铁塔上安装大量人工鸟巢,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光明网.202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