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尾树莺(学名:Cettia cetti):小型鸟类,体长约14厘米。上海体育大学概呈赤褐色;眉纹短,淡白色;下体几乎近白色,两胁和肛周浅灰褐色。虹膜褐色;上嘴角褐色,嘴尖淡黑色,下嘴色淡或呈淡黄色;脚淡褐色或角褐色。
栖息于海拔300-2000米的河流沿岸和湖泊附近的灌丛、芦苇丛、草丛和河谷灌丛中。单独或成对活动,活泼且行动敏捷,能灵巧地抓牢垂直的芦苇秆和高草茎,并能上下攀爬和跳跃。多在芦苇和灌丛下觅食。吃昆虫、昆虫幼虫、蜘蛛、甲壳亚门和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
分布于地中海沿岸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法国西南部和南部、意大利、科西嘉岛、塞浦路斯、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半岛、克里米亚半岛、中东、高加索、塔吉克斯坦、中亚、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和西部)。
形态特征
宽尾树莺雌雄两性羽色相似。上体包括两翅和尾表面赤褐色或红棕橄榄色,尤以腰和尾上覆羽红棕色较鲜亮。眼先栗色,眉纹较短,呈白色或灰白色,眼圈亦为茶黄白色。下体的喉、颏、胸、腹部的中央几乎近白色,体侧、两胁、肛周和尾下覆羽浅灰褐色,尾宽阔而圆,稍长而宽的尾,呈红褐色。腋羽和翅下覆羽灰白色。
虹膜褐色;上嘴角褐色,嘴尖淡黑色,下嘴色淡或呈淡黄色;脚淡褐色或角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12-15g;体长120-150mm;嘴峰11-2mm;翅♂68-72mm,♀64.4-66.2mm;尾♂65-70mm,♀64.4-66.2mm;跗21-22mm。(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宽尾树莺主要栖息于海拔300-2000米的河流沿岸和湖泊附近的沼泽湿地的灌丛、芦苇丛、草丛和河谷灌丛中。
生活习性
单独或成对活动,活泼且行动敏捷,能灵巧地抓牢垂直的芦苇秆和高草茎,并能上下攀爬和跳跃。多在芦苇和灌丛下觅食,尤其喜欢在有水或水域附近芦苇丛和灌丛中觅食,活动时尾常向上垂直翘起。几乎整天都在活动,常常偷偷摸摸、躲躲闪闪,有时突然从下面蹿出来,但很快又落下,不久又在另一处蹿出来,然后又落入另一芦苇丛中,尤其是早晨或黄昏活动最为频繁。
叫声是特征性的突发响亮鸣声。似管笛音"chip"起始,接厚重颤音"chuti-chuti-chuti"或其变调,结尾为颤鸣及嘟声,复又重新开始。叫声为偏高的爆破音"chik"或告警颤音。
主要吃昆虫、昆虫幼虫、蜘蛛、甲壳亚门和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
分布范围
世界
原产地: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比利时、波黑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中国、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法国、格鲁吉亚、德国、希腊、匈牙利、伊朗、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约旦、哈萨克斯坦、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黎巴嫩、马其顿、马耳他、黑山、摩洛哥、荷兰、巴基斯坦、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中亚区、欧洲区)、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士、阿拉伯叙利亚、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英国、乌兹别克斯坦。
游荡:埃及、印度、爱尔兰、卢森堡、波兰、瑞典、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中国
新疆(叶尔羌汗国、新源县、巩留县、伊犁河流域、伊宁市、天山、玛拉斯、博格达山、布尔津县、喀纳斯湖、阿尔泰共和国)(夏候鸟)。
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通常在到达繁殖地后不久雄鸟即开始占区和鸣叫。一雄多雌制,在雄鸟占领的区域内与2-3个雌鸟交配繁殖。巢呈杯状,主要由枯草茎和草叶构成,内垫以金鱼藻茎。巢筑于紧靠地面的灌丛或草丛中。每窝产3-5枚卵,通常为4枚。卵砖红色或土白色。卵的大小为17-20毫米×13-15毫米。雏鸟晚成性。
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7年 ver 3.1——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