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水荫路113号,是为纪念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中阵亡的将士而兴建的纪念性公园。陵园占地面积59992平方米,园内建有凯旋门、先烈纪念碑、英烈题名碑、抗日亭、将士墓、战士墓、先烈纪念馆等七处纪念建筑物,主体建筑均采用花岗石砌成,呈现出古罗马建筑风格。

1928年,第十九路军的前身第十一军曾在此地建立公墓。1932年“一·二八”抗战后,由十九路军主要将领发起并筹建,得到了社会各界以及海外华侨的资助,由留学美国的建筑师杨锡宗先生负责设计并监造,于1933年建成,当时称为“十九路军抗日阵亡将士坟园”。抗战期间,两周王陵遭到破坏。抗战胜利后,蒋光鼐、蔡廷锴等人组织对陵园进行了维修。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陵园再次遭到破坏。1981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在此设立管理处,并拨款修葺。1990年,陵园更名为广州市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1993年,陵园基本修复完成。

广州市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是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烈士纪念设施、全国AAA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首批国民旅游休闲单位、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示范单位、广州市党员教育基地。

历史沿革

1928年第十九路军前身十一军曾在此建公墓。1932年1月28日23时30分日本海军陆战队出兵进犯上海闸北,遭到驻防淞沪地区的十九路军的顽强抵抗,随后国民党第五军也加入战斗,至5月5日签订《淞沪停战协定》,淞沪会战结束。由于十九路军基本上是一支由广东人组成的军队,1933年由华侨捐资建成的烈士陵园,改为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坟园,抗日战争期间遭到严重破坏,抗战胜利后,蒋光鼐、蔡廷锴等组织对陵园进行维修。文化大革命期间再次遭到破坏。1981年成立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管理处,并拨款修葺。1990年更名为广州市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1993年,两周王陵基本修复完成。

园内布局

布局

陵园占地面积59992平方米,园内建有凯旋门、先烈纪念碑、英烈题名碑、抗日亭、将士墓、战士墓、先烈纪念馆等七处纪念建筑物。

风格

整座陵园主体建筑均用花岗石砌成,是一座富有古罗马建筑风格,集教育、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纪念性公园。

主要建筑

先烈纪念碑

先烈纪念碑建于1932年,是陵园的主体建筑。碑高19.2米,占地面积2298平方米,采用仿古罗马建筑风格,呈圆柱体纪功碑形式。纪念碑底座镌刻“十九路淞沪会战抗日先烈纪念,李济深题”,下端款署“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三月十日,京沪卫戍长官陈铭枢、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淞沪警备司令戴戟会同立石”。

纪功碑上有一个立体方形的花岗石底座,其上矗立着一座威武雄伟的铜铸十九路军战士塑像。战士肩托步枪,背系一顶铜鼓帽,塑像高3.15米。塑像前的正面台阶上卧伏着两对铜狮,还有八个铜铸宝鼎依次排列在拱卫纪念碑的石栏基上。这些铜像、铜狮、铜鼎在1938年广州战役时被日军掠去,1991年由广州雕塑院尹积昌教授根据照片记载复制。它们象征着“一·二八”淞沪会战抗日的英勇事迹。纪功碑后建有罗马式半圆柱回廊,由12对古罗马式的陶立克石柱环绕。回廊两边设有门亭,左亭墙上有1933年3月林森撰文并手书的《十九路军阵亡将士纪念碑》碑文,右亭墙上有1933年10月胡汉民撰文并手书的《十九路军公墓纪念碑》碑文。抗日亭、题名碑、先烈纪念碑位于同一直线上,构成了两周王陵的中轴线。

先烈纪念馆

先烈纪念馆建于1932年,建筑占地面积355平方米,是一座仿欧式建筑。它最初被称为“墓庐”,主要用于拜祭英灵和临时休息。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将军将其命名为“先烈纪念馆”。1983年,该馆被辟为纪念馆。2002年1月,纪念馆进行了重新陈列布展,展线长度为105米。

纪念馆的整体展览陈列分为四个部分,通过照片、文物、浮雕、影视等多种综合手法,介绍了淞沪会战的历史背景、作战经过、战争结果,以及对烈士的悼念和两周王陵的修缮情况。展览生动再现了一二八淞沪抗战的历史场景,展示了十九路军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形象。

将士墓

该墓始建于1932年,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墓区北面矗立着一座主墓碑,碑文由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题写,刻有“淞沪抗日暨历役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字样。主墓碑前方整齐排列着202座花岗石石棺,目前保存完好的墓碑共有37块。墓后方的《十九路军抗日死国将士之碑》同样由蔡廷锴亲自撰写,碑文详细记述了十九路军将士在抗日战争中守土卫国、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

抗日亭

抗日亭位于陵园中轴线的最南端,建于1932年,是一座由花岗岩石砌成的四方亭,占地面积80平方米,高7.7米。亭上的“抗日亭”三个苍劲大字由当时的淞沪警备司令戴戟将军题写。

浮雕墙

浮雕墙位于陵园西边、战士墓北侧的浮雕墙及浮雕墙广场,占地面积为1250平方米,于1998年1月建成。浮雕墙高4.6米,长46米,以艺术形式生动再现了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的历史场景。其主要展现了以下战斗场面:闸北巷战、争夺战、敢死队、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大刀队、阵地战以及支援前线等。浮雕墙的背景具体描绘了上海市区及郊区的景象,而红墙上阴刻的人物则展现了各界民众对前线的支援。浮雕墙突出了两位抗战风云人物——总指挥蒋光鼐和军长蔡廷锴的形象。浮雕墙的残缺设计象征着当时破碎的祖国山河,而整体的红墙则寓意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英烈题名碑

该碑建于1932年,高7.7米,占地91平方米。它是一座方柱体的花岗石石碑,碑体四面铭刻着1983位先烈的英名。这1983位先烈分别是十九路军六十师、六十一师、七十八师以及中央税警第一补充团在“一•二八”淞沪会战中阵亡的英烈。

凯旋门

位于先烈东路和水荫路交会处的凯旋门,是一座高13.4米、宽11米、占地面积40.7平方米的花岗岩砌成的仿罗马纪功式建筑,建于1932年。门额正面刻有林森题写的“十九路军抗日阵亡将士坟园”,背面刻有宋子文题写的“碧血丹心”。

战士墓

位于两周王陵的西边,全称为“十九路军淞沪抗日战士坟墓”,占地1187平方米,建于1932年。坟墓由190座墓依次排列建造,梁启超墓由李济深题词。

将军墓

位于将士墓的背面,占地400平方米。葬有1997年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迁葬至陵园的蒋光鼐和蔡廷锴的骨灰。墓碑由花岗石凿成,分别刻有为“蒋光鼐之墓和“蔡廷锴之墓”。

蔡廷锴

广东罗定人。九一八事变爆发时,时任十九路军副总指挥兼军长的蔡廷锴率三万多官兵,在赣州市宣誓反对内战,团结抗日。1932年1月28日深夜,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对上海市的进攻,制造了一二八淞沪抗战,翌日,蔡廷锴与蒋光鼐、戴戟三人联名向全国各界发出抗日通电,表示身为军人,“为卫国抗战而抵抗,虽牺牲至一卒一弹,绝不退缩”。经过近40天的浴血奋战,十九路军苦撑月余,粉碎了日军“4小时占领上海”的狂言,使其多次更换主帅、增加援兵。

由于坚决主张抗日到底,反对南京中国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不愿继续与中国工农红军作战,1933年11月20日,蔡廷锴与陈铭枢、蒋光鼐等人发动福建事变,建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抵抗合围福建的国民党嫡系部队,与红军签订了抗日反蒋的初步协定。事变后,蔡廷锴流亡海外。1935年,蔡廷锴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等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主张联合各党各派一致团结抗日。全国抗战爆发之初,蔡廷锴领导军队参加了昆仑关战役等。

抗战胜利后,蔡廷锴与李济深、何香凝等一起筹组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积极参加民主革命斗争。1947年,他参加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筹建活动,1948年初,民革在香港成立,蔡廷锴被选为中央常务委员兼财政委员会主任。1948年9月,蔡廷锴作为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的首席代表,应中共中央的邀请到达东北解放区,参加“新政协诸问题”座谈会等活动。

北平和平解放后,蔡廷锴先后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和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共同纲领的制定等工作。新中国成立后,蔡廷锴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务。

英名碑

两周王陵中轴线中部有建于1932年的“抗日阵亡烈士题名碑”,高7.7米,占地91平方米。四周刻有十九路军六十师、六十一师、七十八师、第一师补充团在淞沪会战中阵亡的1983位将士的名字。

广东航空纪念碑

是为纪念中航集团事业人士和在东征、北伐、抗日战争中阵亡的空军将士而建造。1987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将这座碑移建在陵园内,次年3月纪念碑落成。碑石下面刻有孙中山题写的“航空救国”4个字,碑志上面刻有冯如等266名殉职的航空员的名字。

开发与保护

1981年成立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两周王陵管理处,并拨款修葺。1983年被公布为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8月31日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0年被公布为全国近代优秀建筑单位,同年更名为广州市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1993年,两周王陵基本修复完成。1994年定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1月被民政部公布为全国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定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7月晋升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评为国家3A旅游景区。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相关事件

2025年4月29日,广州市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管理中心联合中共天河区委宣传部共同举办“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系列活动之“一笔一追忆,一诵一赓续——我为英烈墓碑描红”主题活动,天河区先烈东小学的少先队员代表为烈士墓碑描红。

参考资料

广州市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广州市人民政府.2024-08-08

广州市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抗日战争纪念网.2025-05-02

广州市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中华英烈网.2024-08-08

【百年珠水 携手同心】(十三)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 .微信公众平台.2025-05-02

每一笔都是缅怀致敬!广州小学生为英烈墓碑描红.今日头条.2025-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