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货币联盟

货币联盟

货币联盟(Currency Union/Monetary Unions)是指一国使用与其邻国相同的货币,包括统一货币(如欧元)和美元化两种形式。美元化使一国放弃了铸币税收入,丧失了货币政策的主权,是固定汇率制度中的一种极端形式。

形式分类

政治统一的货币联盟

政治统一的货币联盟是指政治上已实现统一的国家之间的货币联盟,这类货币联盟通常是由一个国家主导建立或者若干国家基于共同利益而建立。政治联合的意愿是货币一体化的主要动力。历史上,货币联盟往往是政治一体化的结果。一旦政治上实现联合,产生一个独立的国家,货币联盟就会随之产生。政治一体化瓦解,货币联盟随之解体,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都是如此。

主权国家的货币联盟

主权国家的货币联盟是指主权国家之间的货币联盟,这类货币联盟既可以是集中型的,也可以是分散型的。集中型货币联盟是指货币联盟形成统一的货币当局,即国家银行;分散型货币联盟则指几个货币当局并存,但相互协调。分散型货币联盟由于没有独立的中央银行,各国保留自己的铸币权力,政策协调困难,最后往往会以失败告终。主权国家集中型货币联盟虽然没有实现政治一体化,但联盟内某个国家发生战争、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等外部或内部冲击时,难以采取诸如财政、货币、汇率等政策应对,往往会导致联盟解体。在这种类型的联盟中,只有比利时卢森堡经济货币联盟运作的较为顺畅。

财政一体化的货币联盟

财政一体化的货币联盟是指财政上已实现统一的国家之间的货币联盟。传统的欧洲议会制国家的货币和财政体制都是集中型的。然而,货币一体化也存在于财政分散型国家中,如美国加拿大瑞士等国家,其货币政策由国家银行集中决定,财政政策分散在各联邦主体内。分散型财政体系和集中型货币体系是可以相容的,只要货币政策集中控制,货币联盟就不必然需要财政一体化。但财政一体化能促进经济稳定,维持政治团结,从而提高货币联盟的持久性。

成员国面临的挑战

财政政策的挑战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对各国的债务和财政赤字的数量规定了严格的标准,但由于财政政策由成员国各自掌控,协调困难,这会产生两大问题。一是成员国难以应对非对称性冲击。所谓非对称性冲击是指某一特定国家或部门受到经济冲击(诸如战争、自然灾害、贸易条件恶化、金融危机、石油危机等)时,由于这种冲击带来的不利经济影响与其他国家或部门不同步,即不对称,需要特殊的经济政策进行调节。如果受到非对称冲击的国家与其他国家未组成货币联盟,那么可以使用货币政策如汇率和利率政策、财政政策等加以调节。在组成货币联盟的情况下,由于失去货币政策手段,财政政策措施又受到限制,这一特定国家或部门便会出现严重经济问题。二是成员国政府出现顺周期财政政策行为和倾向。按照约翰·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财政政策应是反周期的,经济繁荣时,实施紧缩财政政策,防止经济过热;经济萧条时,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从而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但在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内,经济繁荣时,对公共支出和减税没有任何限制措施,而在经济衰退时,《马约》又强迫各国政府减少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以满足财政赤字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3%的要求。这和凯恩斯的反周期财政政策是背道而驰的。

货币政策的挑战

在货币政策方面,存在四大问题。一是最后贷款人的问题。在一个主权国家内,国家银行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角色,有责任最后保证国家支付体系的流动性,国家的资源总存量是货币的实物基础和最后担保。名义上,欧元区的最后贷款人是欧洲中央银行,但《马约》并没有赋予欧洲中央银行行使最后贷款人的权利,即使欧洲中央银行被欧元区国家授权来承担这个责任,也由于自有资本(各成员国按比例纳缴500亿欧元)及其储备太少而不可能担此重任。实际上,欧元区没有真正的最后贷款人,一旦出现流动性危机,最后贷款人的缺位就会弱化欧元。二是金融监管问题。欧元区缺乏统一的中央当局对金融体系实施监管,《马约》规定了欧洲国家银行有一定的监管职能,但最主要的监管权力由各国的中央银行承担。这意味着一旦发生欧元区范围内的金融危机,解决问题将是很困难的,欧元区的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难以得到根本保证。三是货币政策权分割。按照《马约》的规定,欧洲中央银行独立执行货币政策,但汇率机制由欧盟财政部长理事会决定。四是欧洲中央银行和欧元区的货币政策决策缺乏透明度。

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挑战

最优货币区理论是罗伯特·蒙代尔1961年提出的,由于对此理论的贡献,他于1999年获诺贝尔奖。按照最优货币区的理论,最优货币区应有以下几个标准,(1)劳动力和资本的流动性:跨国劳动力和资本的高度流动性会可减少使用汇率作为恢复竞争力和消除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整工具。如果劳动力能从高失业地区流向低失业地区,那么工资和其他成本就会趋同,资本的自由流动可减少通过汇率调整相对成本和价格的必要性。如果劳动力和资本不流动,相对价格的变化将是调整国际收支平衡的仅有手段,那么,浮动汇率比固定汇率和货币联盟更有效。(2)经济开放度和经济规模:一国的经济开放度越高而且规模越小,那末固定汇率就越有效,这个国家就越倾向于加入货币联盟。(3)价格和工资的灵活性:如果价格和工资灵活,那么相对价格的调节可通过市场顺利实现,减少汇率调整的必要。(4)产业结构相似:拥有相同生产结构的国家,并且多样性程度高,外部冲击会具有对称的影响。(5)如果成员国实现了财政一体化,那么财政转移支付能够替代利率和汇率等货币政策抵消非对称冲击的影响。欧洲的劳动力市场僵化,劳动力流动受到语言、文化、社会保障体系差异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欧盟的财政收入只占欧盟国内生产总值的1.3%左右,2001年的收入仅为900亿欧元,而且400亿欧元用于共同农业政策,360多亿欧元用于结构基金,财政转移支付能力十分有限。显然,欧元区并不符合作为最优货币区的条件,大量实证分析也显示欧元区不是一个最优货币区,至少和美国相比的确如此。单一货币带来的低成本和贸易创造的收益在很大程度上被放弃本国货币主权产生的经济调整成本所抵消,甚至得不偿失。

政治合法的挑战

传统上,欧洲人把自己的国家作为最基本的政治实体,认同自己的国家和代表各自国家的国旗、国歌、货币等国家象征。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各国形成了自己的历史、语言、文化和政治传统,国家的边界往往就是语言边界,同一国家不同语言区的矛盾十分尖锐,比利时就是典型代表。单一货币的超国家和泛欧洲特征在欧洲人中始终存在疑虑。实际上,经济货币联盟和围绕执行该联盟所设置的各项制度如欧洲中央银行、欧元、稳定与增长公约等始终没能纳入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欧洲一体化的政治框架内。

参考资料

货币联盟.investors.wiki.2024-10-28

有关数据 中国, 美国, 欧洲货币联盟.世界银行集团.2024-10-28

货币联盟.MBA智库.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