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NRI,NERI)通过阻断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NET)的作用,抑制神经元突触前膜对NE的再摄取。导致细胞外去甲盐酸肾上腺素的浓度升高,可以增加肾上腺素能神经的传递。

简介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阻滞药指一类通过影响神经递质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的贮存,产生拮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作用的药物。与抗肾上腺素药比较,二者作用相似但作用部位不同,抗肾上腺素药作用于效应器细胞的受体,而肾上腺素神经阻滞药作用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用于作抗抑郁药治疗重度抑郁症、焦虑和惊恐障碍,近年来也被用于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 ractivity disorder, ADHD))等治疗。常见的药物有瑞波西汀、托莫西汀、阿托西汀等。

瑞波西汀

瑞波西汀为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NARI)类新型抗抑郁药,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常用其甲磺酸盐甲磺酸瑞波西汀片剂于1997年首先在英国上市,是第一个完全意义上的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甲磺酸瑞波西汀能有效治疗抑郁,对重性抑郁和难治性抑郁具有良好疗效,长期用药能有效控制抑郁症的复发,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新型抗抑郁药物。瑞波西汀对焦虑障碍也有较好的疗效。

作用机制:瑞波西汀通过抑制神经元突触前膜NE再摄取来增强中枢神经系统NE功能而发挥抗抑郁作用,对5-HT无影响或影响较小。该药有较弱的抗胆碱活性,对大脑中的其他受体几乎没有亲和力;无镇静作用,不影响认知功能;与乙醇无相互作用,可增加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潜伏期。

药代动力学:瑞波西汀口服后吸收迅速,2h达峰浓度,进食后服用峰浓度延迟2~3h,生物利用度为95%。瑞波西汀与α1酸性糖蛋白结合率大于97%,老年人因肺炎等疾病导致血浆α1酸性糖蛋白浓度升高,血液中瑞波西汀结合浓度升高,游离浓度下降,故组织中瑞波西汀浓度降低,药效低,肾清除率也低。瑞波西汀主要通过CYP3A4代谢,经肾脏清除的小于10%,故肝、肾功能障碍者血浆药物浓度增加,宜减半使用。成人瑞波西汀半衰期为12h,半衰期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老年人半衰期为15~24h,进食后服用可因吸收减慢而延长半衰期。年轻人服用瑞波西汀后有75%经尿清除,老年人尚有其他途径清除。药物相互作用:瑞波西汀是细胞色素P4502D6和3A4抑制剂,因其血药浓度极低,故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很小。尽管如此,厂家仍推荐最好不与氟伏沙明、抗真菌药、吡咯类抗霉菌药、大环内类抗生素如红霉素联用,与三环抗抑郁药、抗心律失常药、抗肿瘤药如环孢菌素联用时应小心。瑞波西汀联用利尿剂可致低钙血症

不良反应:国内报道的常见不良反应为口干、恶心呕吐、便秘、头昏、食欲减退或厌食、失眠、出汗,均为轻、中度;对血液系统,肝、肾功能,心血管系统,生命体征等均无明显影响。瑞波西汀增加中枢警醒性,不损害认知功能,不损害驾驶和操作机器能力。

抗抑郁机制:瑞波西汀是第一个完全意义上的选择性NE再摄取抑制剂(NARI),通过抑制神经元突触前膜NE再摄取,阻断NE回收,增加NE效能。即增强中枢神经系统NE功能而发挥抗抑郁作用,且对5-HT没有影响或影响较小。

托莫西汀

托莫西汀的化学名为N-甲基3苯基3-(0-氧甲苯盐酸丙胺,商品名为择思达(Strattera)。是选择性的去甲盐酸肾上腺素(NE)再摄取的抑制剂。早期用于抗抑郁症,后发现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也有明显疗效。

作用机制:托莫西汀与神经突触前膜上的NE再摄取运转体结合,从而提高了突触间隙中的NE浓度而起到改善多动和注意缺陷症状的作用。与中枢神经兴奋剂利他林相比,托莫西汀仅提高皮质下区域的NE水平,而不改变该区多巴胺浓度,状体及边缘拟核细胞外多巴胺浓度。因而不致诱导抽动或加重运动障碍,药物滥用不良反应发生的机率也较低.

药物动力学托莫西汀口服后吸收迅速,受食物影响较小,可空腹或与食物一起服用。服药后稳态最高血药浓度时间约为1~2h。95%的托莫西汀与血浆蛋白结合后经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CYP2D6)氧化,生成主要代谢产物4-羟基托莫西汀而起药效作用,其半衰期为5.2h。但是有5%~10%的北美人和17%的中国人其托莫西汀在体内表现为慢代谢型,半衰期可长达21.6h,其峰值药物浓度可高出正常代谢型2~3倍。多剂量用药可能会导致慢代谢型患者的体内药物积蓄,临床应用需注意。托莫西汀代谢产物80%以上从尿液中排出,17%从粪便中排泄,3%.

不良反应:托莫西汀用药的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主要有食欲下降、恶心、头晕、头痛、疲倦、腹痛等,且多在服药的初期阶段发生,多数在1~2周内消失。托莫西汀在部分患者可出现轻度的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但因心血管反应而撤药者少见。也不会引起心电图Q-T间期延长和致命性心律失常。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利他林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注意事项:托莫西汀如与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CYP2D6)抑制药氟西汀帕罗西汀等合用,会增加托莫西汀的血药浓度。与沙丁胺醇合用可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中重度肝功能不全及CYP2D6代谢酶缺乏者应酌情减量。窄角型青光眼、半月内服用过环苯丙胺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药物的患者,不宜服用托莫西汀

作为我国ADHD防治指南中的主要推荐药物之一,托莫西汀可用于治疗成人及7岁以上儿童的ADHD。对中枢神经兴奋剂治疗有严重不良反应或治疗无效的患者,也有了可选择的途径,可试用托莫西汀治疗。对中枢神经兴奋剂治疗部分有效的患者,也可考虑替换或与托莫西汀联合用药。由于托莫西汀为选择性皮质下区NE再摄取的抑制作用,而并不改变该区多巴胺的浓度水平,故更适宜用于ADHD合并抽动障碍的患儿。对于ADHD合并焦虑、抑郁症,和合并对立违抗障碍(对立反抗症)的患儿,予托莫西汀治疗也有帮助。

阿托西汀

礼来公司研制开发的盐酸阿托西汀(atomoxetinehydrochloride)是第一个获准用于儿童ADHD的非中枢兴奋类药物,2003年在美国首次上市。

阿托西汀对突触前去甲盐酸肾上腺素神经递质受体的再摄取有高度的选择性抑制作用。本品具有抗抑郁活性,虽然其确切的作用机制尚不明了,但目前认为,其通过选择性抑制突触前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提高去甲肾上腺素的功能,对其他神经递质和受体几乎没有亲和力。

本品口服后迅速吸收,在强代谢者(EM)和弱代谢者(PM)中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约为63%和94%。给药后约1-2小时达血药峰值。本品可与或不与食物同服。主要经由CYP2D6代谢。对于成年EM和PM,本品平均半衰期(tl/2)分别为5.2h和21.6h。PM的AUC约为EM的10倍。本品主要以4-轻基阿托西汀-O-葡萄糖普酸形式随尿液排泄(\u003e80%),少量随粪便排泄(\u003c17%),极少量以原型药物排泄(\u003c3%)。本品在6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中的药动学与成人相似。

不良反应:最常见不良反应有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疲乏、食欲减退、眩晕和情绪波动。

注意事项:禁用于对本品或其它组分过敏者、闭角性青光眼患者和孕妇。高血压、心动过速、心血管或脑血管疾病患者、使用沙丁胺醇或其它β2激动剂治疗者和哺乳期妇女慎用本品。本品不得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联用,在停用MAOI2周后方可使用。与氟西汀、帕罗西汀或奎尼丁等CYP2D6抑制剂联用时需调整本品剂量。6岁以下儿童及老年患者的本品安全性和疗效尚未明确。

本品是首个获准用于6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ADHD的非中枢兴奋类药物。临床研究提示,本品用于治疗ADHD是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的,疗效优于安慰剂,但尚未见其作用强于甲醋或其他活性药物的研究报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