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通论
内容简介
《宋词通论》简介:人人都晓得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中古以后的涛歌上三个阶段。这“词”上冠一个“宋”字,就是表示词到两宋,正如赤日中天,娇花放蕊,前乎此者,尚未暨于纯熟自然之境,后乎此者,则又为余生末流,渐成绝响了。
这“词”虽非宋人的特创,然发扬光大,使形成为中国全部诗歌中最重要的一段者其功绩舍宋人莫属了。……他们肺腑中的真情、隐痛、欢愉,都由这种新体诗歌流露出来,所以词在两宋,不独能代表宋人的文学,且为宋人的灵魂。
概述
薛砺若著,以论述宋词的发展轨迹、评述宋代各名家得失为主要内容,倡“龙头论”重视大词人作用,并以此化分了宋词的分期,作者认定的宋词龙头为:柳永、苏轼、姜夔。其作笔调优美,颇有学术功力。
作者简介
薛砺若(1903-1957),名光泰,字保恒,砺若是他的号。1903年3月生于霍邱县薛集乡,1957年10月病逝于合肥市。薛砺若出身于一个农村地主家庭,1918年,他考入安庆省立第一中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作为安徽学生声援“五四”爱国运动。1920年,年仅17岁的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政法系。在北京大学他受“圆通广大兼容并包”的传统学风的影响,开始将自己的爱好转向学术研究上。《中国词学史》《宋词通论》就是在这一时期酝酿准备的。1927年他与后妻姚研华结婚后在北京租赁小屋一问,粗茶淡饭,闭门谢客,潜心于他的词学研究及写作。在完成《中国词学史》之后,1935年又相继写作出版了《宋词通论》《两代词人传略》两部书。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作家及其词集
第二章 宋词中所表现的一个宋代社会素描
一 承平时代的享乐
二 故宫春梦
三 乱离时代的哀鸣
四 故国河山之恸
五 噤若寒蝉的悲吟
六 一般社会的意识与心理的结晶
第三章 宋词作风的时间分剖
六个时期的划分
每期的伸缩性
第四章 北宋与南宋词风的一般比较和观察
一 时代的背景不同
二 文学上的自然趋变
三“应歌”与“应社”两大主流
第五章 宋代乐曲概论
北宋乐曲概况
北宋乐舞构成的部分
慢词的创制
大晟乐府南渡以后的乐部
中末期的文人制作
歌法失传与北曲的代起
第二编 宋词第一期
第一章 晏欧以前的作家
钱维演
陈亚
林
第二章 北宋初期四大开祖
第三章 一般作家
王琪
略去的作家
第三编 宋词第二期
第一章 柳永时期的意义与五大词派的并起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浅斟低唱的柳三变
第三节 横放杰出的苏轼
第四节 集婉约之成的秦观
第五节 艳冶派的贺铸
第六节 潇洒派的毛滂
第二章 一般作家
王观
章粢
刘弁
秦与秦湛
魏夫人
僧仲殊等
几首无名作家词——略去的作家
第四编 宋词第三期
第一章 集大成的周邦彦
一 集大成的意义和其究竟
二 周词特长之处
三 他的影响和流弊
一 宋徽宗
二 李清照
第三章 一般作家
万俟咏
田为
李吕
曾
李祁
蒋子云
宋齐俞
林少赡
略去的作家
第五编 宋词第四期
引言 政治环境的两大反映
第一章 颓废的诗人
几个方外的作家
第二章 愤世的诗人
第一节 瞿式耜以前及并时的此派作家
高登
刘子翠
第二节 天才横溢的辛弃疾
第三章 柳永期的余波
陈克
丘密
王蜗
谢
蔡柟
几首无名之作
略去的作家
第六编 宋词第五期
引言
第一章 风雅派(或古典派)的三大导师
第二章 一般附庸作家
张
洪咨
洪臻
韩漉
刘翰
杨伯岩
杨
翁孟寅
赵汝芜
第三章 辛派词人
程璐
王
附录:本期几个女作家——略去的作家
第七编 宋词第六期
附录 略去的作家
……
……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