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晏几道

晏几道

晏几道(生卒年不详),字叔原,号小山,,出生于抚州临川(今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世称“小晏”,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北宋婉约派词人。

晏几道是北宋文学家晏殊的第七子,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表现出非凡的文学才华。晏几道14岁时参加科举考试,金榜题名,中进士赵祯至和二年(1055年),晏几道借助父辈入仕,任太常寺太祝。同年,晏殊病逝,晏几道开始隐约感受到官场现实的残酷。赵顼熙宁七年(1074年),晏几道因友人郑侠上《流民图》事件被牵连入狱,出狱后身心受到很大打击。之后他历任颍昌府(今河南省许昌市)许田镇监镇、乾宁军通判、东京汴梁推官,两经开封府狱空后又转管勾使院刑法。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左右,即晏几道年约六十多岁时,自动请辞。

晏几道辞官后的行迹基本已不可考。晏几道有词集《小山词》传世,存词260首,以小令见长。晏几道作品多写爱情生活,受其父晏殊五代十国文人词的影响颇深,作品呈现出浓郁的雅化气息,后人认为其词风与其父相似,但在创作上的造诣超过晏殊。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晏殊有九个孩子,晏几道为晏殊的第七个儿子,因晏几道的三哥从小过继给叔父晏为子,故晏几道排行第七。晏殊仕宦生涯长达五十年,有“太平宰相”的称号,喜欢与当世文人名士交往,欧阳修范仲淹孔道辅等人都是他的门生,使得晏几道对诗书笔墨耳濡目染,加之其继承了父亲的文学天赋,自幼表现出非凡的文学才华。晏几道的文学创作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晏殊的影响。

在晏几道的年少时期,他身为宰相幼子,过的是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的风流贵公子的生活。显赫的政治地位和富裕的生活环境为晏几道提供了极为优越的享乐和读书的条件,但同时也养成了他日后孤高自傲、天真狂放的性格。

初入仕途

赵祯至和二年(1055年),晏几道借助父亲进入仕途,他的第一份官职是太常寺太祝。宋代政府规定依靠父辈的荫补入仕者,必须通过相应的考试,才能获得选官资格;在升迁上,荫补官员要比科举出身的官员慢得多。晏几道此后仕途平淡多受此影响。同年,晏殊病逝,晏家盛极而衰。还未成年的晏几道和几个同样年幼的兄弟姊妹交由二哥晏承裕的妻子张姓抚养。此时的晏家虽然因晏殊去世蒙受打击,但却仍靠着之前深厚的家底维持着安逸富足的生活。

之后几年,晏几道开始隐约感受到官场现实的残酷。他对仕途中的尔虞我诈和党派之间的相互倾轧深深厌恶,其耿介孤傲的性格也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

志同道合

约在晏几道二十至二十七岁左右,他与沈十二廉叔、陈十君龙、黄庭坚、吴无至、王稚川等士人,组成了一个小圈子,晏几道纯情磊落的性格和杰出的文学才华在这里得以自由挥洒。这一段时期是晏几道一生中最为快乐的时光,晏几道在后来的创作中多次深情追忆这一难忘时光。

“流民图”事件

赵顼熙宁七年(1074年)四月,晏几道的好友郑侠绘《流民图》,并上书《论新法进流民图疏》,直言新法的弊端并请求罢黜新法,促进了新法的废除,王安石也被罢相。之后支持变法的吕慧卿等人又以言辞说服宋神宗,推动了新法的恢复。于是郑侠又绘《正直君子邪曲小人事业图迹》抨击吕惠卿。吕惠卿奏郑侠为“谤讪”之罪并多方为他罗织罪名,郑侠由此入狱。此案牵涉多人,晏几道也因与郑侠交好受牵连入狱。后因神宗欣赏晏几道才华,他才未被治罪。

“流民图”事件使晏几道进一步看透了官场角逐的黑暗与党派竞争的激烈,因此他对仕途上的升迁更加心灰意懒。

晏几道愤懑之余,绝意进取,在当时士大夫阶层耽于逸乐风气的感染下,他沉湎于酒色之中,放浪形骸,以求解脱。他不久便将家产挥霍尽,社会地位也一落千丈。又由于行为不检引起当权者的不满,更因政治原因而受到疑忌,以致一生“陆沉于下位”。此时的晏家已今非昔比,人到中年,家道中落,曾经不知贫穷愁苦的富贵公子尝遍了世态炎凉。被释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晏几道将爱好寄托在作诗词歌赋和收藏书籍上。

献词韩维

赵顼元丰五年(1082年),晏几道任颖昌府(今河南省许昌市)许田镇监镇,当时韩维(曾是晏殊门下,常陪从晏殊宴游)知颖昌府。晏几道任职期间曾向上司韩维献新作的词,想借此谋求仕途上更多的可能性。韩维虽然对晏几道“才有余而德不足”的表现不是十分满意,但他对晏几道在仕途上的升迁还是提供了一定的建议和帮助。

仕途转变

晏几道监颍昌府任期满后,又担任乾宁军通判。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晏几道由乾宁军通判调任东京汴梁推官。崇宁四年(1105年),晏几道两经开封府狱空后转管勾使院刑法。

晚年与逝世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左右,即晏几道年约六十多岁时,他自动请辞。按宋代官制规定:文官年满七十、武官年达八十,才能退休。晏几道在仕途上并不能如鱼得水、步步高升,故年纪未到而请求退职。晏几道辞官后的行迹基本已不可考。

文学成就

晏几道所作的《小山词》典雅蕴籍,隽丽俊秀,特别是蕴含于其中的那些幽微飘渺的意境,使人流连忘返,对宋词发展影响很大。《小山词》书写真实的人生失意的悲哀,把词作为书写性灵的独特文体,其中所表现的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与平等意识,对生命本身的留恋与珍惜,对生命意义的叩问与追寻,超越了晏几道所处时代的价值观,完全可以说是他的时代思想的异类,具有现代个体觉醒的思想特质。

从艺术性上看,《小山词》具有感情净雅、词学观纯雅、用词典雅的"雅"的艺术特征,特别是选用更纯粹、抒情性更强的小令,去芜取精,更为本色当行,使其词沉浸在浓郁的抒情氛围中。因此,无论是思想性上还是艺术性上,《小山词》都以其独特性在词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小山词》中的拳拳赤子之心和艺术上的高妙手法,曾影响了后世许多词人。

人物作品

晏几道有词集《小山词》传世,存词260首,以小令见长。

创作特点

晏几道的词作重在个人情感的抒发,情感诚挚但悲凉,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说“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晏几道的词对楚辞意象接受与发展最为明显的,莫过于对宋玉《高唐赋》《神女赋》中“云”“雨”意象的雅化。晏几道因为沉沦下僚的个人遭际,以及“四痴”的个性品质,他对国家民生的感触远远不如屈原那样深刻,所以作品中也没有忧国忧民之作。他的词只是对个人生活的一种反映,因而抒情范围大大缩小,而词的审美特质却相应地突出强化。

晏几道的词中多“梦”,多虚构想象,其作品在审美上,也如楚辞般朦胧、伤感,且出于词的文体特征,以及晏几道词作中抒情范围的局限,楚辞中朦胧和伤感两个审美特质,由于晏几道词中独特的“梦”“酒”描写而得到强化。晏几道的词中大量出现的‘梦’、‘酒’意象并非偶然。他对寻梦痛苦、梦中美好、梦醒失望的描写,为词作铺上了朦胧的细纱。

生卒年考证

关于晏几道的生卒年,由于历代文献中关于他的生平记载十分有限,至今未有确切的定论。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主要的两种推测,一是夏承焘先生《唐宋词人年谱·二晏年谱》推定的1030-1106年,一是宛敏先生《二晏及其词·二晏年谱》推定的1141-1119年。

1987年,钟陵先生在《晏几道生卒年小考》推定的是1048-1113年。

直到涂木水发表《关于晏几道的生卒年和排行》一文,作者到二晏的故里江西省进贤县文港乡沙河村查阅了《东南晏氏重修宗谱》,其中对晏几道的生卒年及年龄均有明确记载:“晏几道生于赵祯宝元元年,即公元1038年,卒于宋徽宗大观四年,即公元1110年,享年73岁。”《东南晏氏重修宗谱》为晏殊第二十九世孙晏成玉主修,后历代相传而保存下来,所载内容应该是真实可信的,但学界对此仍有质疑。

2005年覃媛元发表《晏几道年谱》。文中对晏几道生平依时间顺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这篇文章基本上是对近现代以来晏几道生平研究的汇总,晏几道生卒年问题,采用涂水木的观点。

唐红卫在考证《东南晏氏重修宗谱·临川沙河世系》(简称《晏氏宗谱》)记载的基础上,认为晏几道的生卒年均应该在“涂木水考证年份”往后再推若干年。

路美玲《晏几道生卒年再质疑》综合各类材料证据,认为晏几道的生年应约在1040年,卒年至晚不过1113年。

人物评价

陈匪石的《声执》中评到:“晏殊欧阳修张先,凭借对小令的出色掌握而声名鹊起,但真正起到中坚作用,绝对非晏几道莫属。”

王灼的《碧鸡漫志》称赞道:“晏几道就像金陵王、谢氏子弟一样,天然地富有灵气,旁人是学习不来的。”

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则指出:“北宋晏几道的词作多描写言情之事,这方面超过了晏殊、欧阳修,但是这不免就会涉及到污浊之事,有失文人格调。但其中措辞的婉妙,一时没有人能比得上。”

冯煦的《宋六十一家词选》中写到:“晏几道与秦观都以词之伤感著称,他们的词作浅淡皆有意蕴。实在很少有人能够比得上他们。”

吴梅的《词学通论》中指出:“我以为对于奢靡之词的描写,晏几道做的最好,其词作曲折深婉,浅处皆深。”

相关作品

文学作品

戏剧作品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

..2023-04-04

..2023-04-03

..2023-04-03

..2023-04-03

..2023-04-03

晏几道.中共抚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2023-08-27

..2023-04-10

..2023-04-03

..2023-04-03

..2023-04-03

..2023-04-03

..2023-04-03

论晏几道词对楚辞的接受与发展 .sinoss.net.2024-05-28

..2023-04-03

..2023-04-03

..2023-04-03

增订注释晏殊 晏几道词.豆瓣.2023-04-04

晏几道词新释辑评.豆瓣.2023-04-04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豆瓣.2023-04-04

..2023-04-03

清平乐 (2020).豆瓣.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