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同玉
朱同玉,男,1966年6月出生,山东菏泽人,外科学、基础医学和公共卫生博导,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原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市委副主委,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9年,朱同玉毕业于青岛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后进入国立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院硕博连读,1994年获外科学博士学位。同年11月,朱同玉留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正式参加工作。1992年12月,朱同玉加入中国民主同盟。2003年,朱同玉成为正教授。2013年,朱同玉拿到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MPA。2015年末,朱同玉任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朱同玉呼吁在上海率先规划建立热带病研究中心、高等级生物安全非人灵长目实验平台和长三角区域性应急医学中心等公共设施。2024年11月22日,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办的国际移植协会(TTS)正式认可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亚洲器官移植研讨会(TSS)在上海举行。朱同玉针对器官移植相关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朱同玉主要从事泌尿外科和肾脏移植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擅长泌尿外科手术和肾脏移植,在泌尿生殖系肿瘤、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器官保存、免疫耐受诱导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在外科学、病毒学、基础医学和医院管理领域发表学术文章200多篇,申请专利并实现转化多项,主持了1000多例肾移植手术,曾获上海领军人才、中国医院协会2020年优秀医院院长、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卫生系统新百人计划等荣誉。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朱同玉,1966年6月出生,山东菏泽人。1989年毕业于青岛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之后,他考到了国立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院,硕博连读,1994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得外科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4年11月,朱同玉正式参加工作。学成的朱同玉留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一边进行临床诊断,一边从事学术科研。1992年12月,朱同玉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97年,朱同玉成为副教授。升为副教授后的两年,朱同玉去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做了一年的博士后,于专业领域进一步开拓自身。2003年,朱同玉升为正教授。之后,朱同玉以医生附加上医院管理者的身份,又及时补上管理领域的知识技巧。他先是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习了短期的edp项目,之后又考到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认认真真做了三年学生,于2013年拿下了MPA。
为更好地帮助患病的青少年,朱同玉还发起了“新肾儿Kidnewer”公益慈善项目暨公益专项基金。从2015年9月开始,新肾儿团队帮助了无数名患尿毒症和肾移植的青少年儿童,并为相关医院捐献设备。2015年末,朱同玉任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朱同玉呼吁在上海率先规划建立热带病研究中心、高等级生物安全非人灵长目实验平台和长三角区域性应急医学中心等公共设施。他认为,“随着全球交通的便利以及流动人口的日益剧增,传染病离我们越来越近,威胁丝毫没有降低。在热带传染病面前已无国界,人类不自觉的已变成共同体。推动乃至引领该领域全球合作,将成为助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措施和有效手段。”2020年,新肾儿团队为武汉市捐献了1700多万的物资。朱同玉邀请了诸多有志于公益事业的社会知名人士宣传普及肾脏健康、儿童肾移植等相关公益知识。疫情期间,朱同玉从头到尾自学了全英文的病毒学,在线150余小时听取国外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和国内顶尖大学的课程,并把每年医学奖的知识都串联起来。“这样才对病毒的组成、进化、种类有比较深的了解。”
2024年11月22日,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办的国际移植协会(TTS)正式认可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亚洲器官移植研讨会(TSS)在上海举行。国内外著名器官移植及相关学科专家,就器官移植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专题演讲与讨论。朱同玉对表示,器官移植的最大障碍是器官短缺,以肾脏移植为例,每个病人大概要等待5~10年才能获得宝贵的供体。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COTRS)2023年数据显示,中国已登记等待器官移植的人数超过14万人,但每年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数量不到2万例,供需之间有很大缺口。近年来,在基因编辑等新技术推动下,以猪作为供体的异种器官移植取得较大进展。
科研成果
朱同玉主要从事泌尿外科和肾脏移植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擅长泌尿外科手术和肾脏移植,在泌尿生殖系肿瘤、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器官保存、免疫耐受诱导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在外科学、病毒学、基础医学和医院管理领域发表学术文章200多篇,申请专利并实现转化多项。从事泌尿外科工作多年,朱同玉主持了1000多例肾移植手术。在他看来,器官移植之难,还在于如何保护移植过程中脏器的功能,如何减少术后肾的损伤。
朱同玉开创了活体肾移植的免疫耐受诱导方案,其包括全淋巴照射预处理、抗体清除活化的特异性淋巴细胞克隆,联合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这种手术方式类似于治疗白血病的干细胞移植,但并不是完全替代肾移植者的淋巴细胞,而是进行适当地“改造”,减少人体排异反应,最后达到让术后患者摆脱药物依赖的目的,让移植后的患者能够完全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为了能更快地检测到器官移植病人术后的免疫耐受情况,朱同玉正在自主研发一种快速诊断排异反应的试剂盒。这种试剂盒首次提出包括补体、细胞因子、纤维蛋白、结合蛋白等多种生物蛋白类别在内的20种生物蛋白或与其他临床指标组合可成为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指标。经过15年的临床实践,朱同玉提出了肾移植术后早期CsA应采用剂量递增式用药方案,该方案已被纳入《中国肾移植手册》第一版,成为肾移植术后用药指南。同时,朱同玉还发现了黄芪甲甙、川芎、mTOR抑制剂具有减轻肾脏缺血性损伤的作用,从另一个方面为临床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肾移植的术后管理方面,朱同玉还率先提出活体肾移植与尸体移植相比,同样不可忽视排斥反应。这一观点,用于指导亲属活体肾移植的术后免疫抑制方案管理,降低了亲属活体肾移植的排斥率,提高了受者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作为首席课题负责人,朱同玉承担和组织了第一个国产人源化CD25单克隆抗体(健尼哌)和CD25嵌合体单抗(健息哌)的I、II和III期等六项多中心临床试验,推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抗类药物的国产化进程。
历任职务
参考资料:
两会建言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针对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相关育儿补贴的操作方案一事,朱同玉建议,探索由财政支持、资金来源多元化的育儿补贴制度,并根据不同地区收入水平进行调整。同时,他还提到,应增加育龄女性的就业友好度和社会托育服务供给,营造全社会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良好氛围。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主要作品
主要论文
参考资料:
主要著作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朱同玉.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24-11-2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新华网.2024-11-23
校庆80周年专访丨大医精诚——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朱同玉.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会.2024-11-23
朱同玉:冰心同玉献白衣.中国政协网.2024-11-23
猪的器官经基因编辑移植给人?中国已分别成功将猪肾和肝移植进人体.澎湃新闻.2024-11-23
朱同玉:提倡肾脏亲体移植.东方早报.2024-11-23
2024亚洲器官移植研讨会(上海)专家委员会介绍(中国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移植.2024-11-23
民盟十三大·代表风采 | 朱同玉:立品同白玉,悬壶秉丹心.中国民主同盟.2024-11-23
人事|华师大校长陈群当选民盟上海市委主委.上观.2024-11-23
【换届•盘点】各民主党派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全家福”!.中国新闻网.2024-11-23
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2024-11-23
全国政协委员朱同玉.央视新闻-新浪微博.2025-03-10
朱同玉.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