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然博物馆(英文名:Inner Mongolia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座集收藏陈列、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自然博物馆,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南二环13号。现任馆长为李陟宇。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于2016年开始建设,2018年11月10日正式开馆运行,建筑面积48759平方米,其中地面建筑面积4115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7152平方米,展陈面积21795平方米,室外矿石公园面积13500平方米,建筑由东区、西区两部分组成,通过四层连廊连接。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内设壮美内蒙古、远古内蒙古、富饶内蒙古、绿色内蒙古、恐龙的故乡五大主题展厅。主要展示内蒙古自治区大森林、大草原、大水域、大荒漠、野生动植物、远古生物与古环境、地质矿产、农牧业、蒙医药、旅游等各领域的自然资源,涵盖了农、林、牧、水、动植物、古生物、地质矿产等十三个领域。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家专业从事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的机构,通过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开展科研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并依托博物馆的展陈和丰富的馆藏,开展科普活动,编写了许多科普读物。

2023年,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23年度,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接待参观者约90万人次。

历史沿革

建馆背景

内蒙古自治区,幅员辽阔,风景壮美,资源丰富。为了充分展示内蒙古自治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内蒙古自治区批准建设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并列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献礼工程。2016年开始筹建的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作为一座集收藏陈列、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自然博物馆,长期陈列大量动物、植物及矿物标本,努力打造成泛北极圈自然资源特色鲜明的自然博物馆。

发展历程

2016年,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的筹建工作正式启动。由于内蒙古在此前并没有自然博物馆的规划、建设、布展等方面的经验,整个项目几乎是从零开始,整体项目推进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给予了充分的资金支持。同时,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的主要领导多次听取内蒙古自然博物馆规划建设进度报告,并提出了指导意见。他们针对实际问题多次进行实地调研和现场办公,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借鉴国内顶尖自然博物馆的经验,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的领导还多次带队前往北京、上海、浙江等地与国内的自然博物馆进行学习和交流。

2016年10月,王军有被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选任负责筹建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18年11月10日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正式揭牌开馆。

开馆以来,内蒙古自然博物馆还与国内多家自然博物馆在馆际间藏品交流、交换、互展及在双方场馆举办临展、特色展等方面达成了合作共识。与蒙古国色楞格省综合博物馆就科研、教育、宣传、标本互展等事项进行深入交流并签署合作备忘录。

2021年5月18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所正式在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揭牌成立。同日,遇见晶灵-特色矿物晶体展在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一楼临展厅正式开展。

2022年2月,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1-2022年度文创产品开发项目完成主题形象设计工作并通过专家评审。

2022年3月,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利用疫情闭馆期间,对四层绿色内蒙古蒙医药展区进行升级改造。本次改造是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与内蒙古中蒙医药研究院合作,将原《绿色内蒙古》蒙医药展区升级改造成中蒙医药展区,并重点对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成果突出展示。

2022年4月22日,为迎接第53个世界地球日,由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主办,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承办的以"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4·22世界地球日活动在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举办。

2023年5月25日,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与上海科技馆签订《上海科技馆与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战略合作协议》。

2023年,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设计布局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建设用地面积3.34公顷,总建筑面积48759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115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7152平方米,建筑由东区、西区两部分组成,通过四层的连廊连接,西区最高为八层,建筑高度为64.8米,东区为四层,建筑高度为22.8米,地下一层。

参考资料

陈列展览

基本陈列

壮美内蒙古

壮美内蒙古展厅,位于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东区一层,展陈面积3280.6平方米。展厅包括“大森林”“大草原”“大水域”及“大荒漠”四大展区,主要展现内蒙古壮美的自然景观。走进“大森林”展区,大兴安岭的落叶松生长在栈道两侧,藏匿于远处的光电屏幕不时有飞鸟穿过,环颈雉、驯鹿、棕熊驻足林间,鸟叫声不绝于耳;“大草原”展区,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人在没膝的绿草中悠然放牧,清澈见底的莫日格勒河道蜿蜒流淌,穿过草原进入神秘的地下洞穴,去探究蒙古兔、草原狼的神秘生活;“大水域”展区,乌梁素海的黄河鲤鱼成群游过、呼伦湖畔的天鹅展翅欲飞、额尔古纳湿地中野鸭正在孵化;“大沙漠”展区,逼真复原的巴丹吉林沙漠就在脚下,可以清晰观察沙漠里的昆虫,还能触摸额济纳旗的胡杨树,美不胜收。

大森林

内蒙古自治区森林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森林蓄积量超过14亿立方米,从东到西分布着大兴安岭燕山山地、阴山山脉山地、贺兰山山地等天然林区,以及长期林业生态建设后形成的人工林区。

大草原

内蒙古草原总面积约87万平方千米,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一半,绵延1000多千米,跨越温带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及干旱区三个气候区。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绿色的生态屏障,也是游牧民族世代生息的家园。

大水域

内蒙古地区水系纵横,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4087条,水面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有428个。湿地面积约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湿地面积的11%,居全国第三位。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湖泊有呼伦湖、达里诺尔湖、居延海岱海乌梁素海

大荒漠

在辽阔的内蒙古西部大地上,分布着多种类型的荒漠,具有独特而重要的生态意义。内蒙古的沙漠独具特色,除了漫漫的黄沙,还有草木茂盛的沙漠绿洲、星星点点的沙漠湖泊以及屹立千年的古城遗址等。雄浑多姿的大漠风光,令无数游人心驰神往。

远古内蒙古

远古内蒙古展厅,位于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东区二层,展陈面积3121.7平方米。展厅以时间为主线,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时期,将内蒙古自治区悠悠35亿年沧海巨变的地质历程,及其演绎出的生物进化史重现于世。序厅,展示了浩瀚的宇宙,了解悠久的地球历史;古生代展区,观看最具代表性的远古动物三叶虫、地球史上最早的肉食性动物奇虾、触摸生存于奥陶纪菊石亚纲,惊叹地球上的生命奇迹;过渡厅上演地球历史上著名的五次生物大灭绝,了解生命进化史;中生代展区,南海北陆的爬行纲和霸主恐龙,展示该时期的生命亮点;新生代展区,铲齿象、猛象、古人类等化石揭示了生物多样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构筑一幅生命诞生发展的全景图,在这里可以探索生命起源、进化至人类出现的整部历史。

序厅

地球形成至今有46亿年的历史,它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今天看到的只是地球演化历史中的一个片段。现在所能够得到的关于地球演化的资料,也只是地球演化历史长河中的一些零星信息,但依然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描绘出地球早期演化的一些景象。

古生代

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从寒武纪开始,地球上就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无脊椎动物,随着地球历史的发展,无脊椎动物经历了无数次的兴盛衰亡,今天它们仍然繁盛地生存在地球上。

中生代

中生代(距今约2.52亿年~0.66亿年)包括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三个地质时期。中生代海洋相对于古生代面貌焕然一新,海陆格局从“一海一陆”逐渐分化到今天的雏形:海洋是爬行纲占统治地位。 

新生代

新生代(距今6600万年~现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地质时代。分为三个纪: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新生代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门的高度繁盛为特征,由于生物界逐渐呈现了现代的面貌,故名新生代,即现代生物的时代。

富饶内蒙古

富饶内蒙古展厅,位于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东区三层,展陈面积3280.6平方米。展厅以矿产资源为主线,重点介绍内蒙古矿产资源成因、种类、分布特征以及矿山开采利用的历史和现状。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品种丰富,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172种矿产资源中,内蒙古地区就有138种,储量居全国前十位的有87种、45种列前三位、17种居全国首位。展厅中展出各种矿石、矿物,晶莹欲滴、色彩斑斓。此外利用矿物的光学特性设计的荧光矿物发光小屋,在紫外线等外来能量的激发下,平时毫不起眼的矿石发出绚丽的荧光,亦成为本馆的一大特色。

序厅

矿产资源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国家资源安全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在逐步发展中形成了一系列支柱产业,奠定了全区现代化矿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为国家和自治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优势矿产资源

内蒙古的铅矿、锌矿、钌矿、银矿钽铌矿、锆矿、稀土矿、锗矿、普通萤石等18种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稀土的保有资源储量均占到全国98%以上。有47种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三位,92种矿产的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十位。

矿产开发利用

为了保护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振兴矿业,繁荣内蒙古自治区经济,自治区通过淘汰落后、引导退出、优化升级、延伸产业链条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特色矿物晶体

内蒙古地域辽阔,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形成了矿种较为齐全、资源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组成岩矿石的矿物种类繁多,绚丽多彩,它们不仅有各自的使用价值,有的还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较高的工艺或观赏价值。

绿色内蒙古

绿色内蒙古展厅,位于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东区四层,展陈面积1309.8平方米。展厅主要展示内蒙古自治区具有代表性的绿色资源行业、绿色发展策略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历程成果。从蒙医疗术方面通过蒙医药的唯一性、独特性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内蒙古人民用一部部斗沙、治沙、用沙的事迹,诠释了科学治沙的理念;丰富的水利、电力、风能太阳能为绿色北疆提供能源支撑;生态放牧向全国人民输送绿色农畜产品等。全面展示了内蒙古地区的蒙医蒙药、农林水牧、气象工作、新能源开发、自然保护区及旅游贸易等方面的发展现状、规模、特色和成果。东区四层连廊区域为餐饮休闲区,为观众提供简餐。图书售卖、儿童娱乐服务

天人合一

雄浑壮阔的蒙古高原是大自然的神奇创造,丰富的地上资源、得天独厚的植被条件,成为历代北方游牧民族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从古至今,草原先民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游牧文明,并在同疾病做斗争中形成了蒙药、蒙医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成为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大地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土地资源类型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和农业产区,也是全国最大的天然林保育区和沙化土地治理区。近几年,新型农业、生态林业、现代畜牧业和沙草产业等绿色产业的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也是今后继续前进的方向,使苍天常碧,大地常青,收获永丰。 

绿色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近年来,内蒙古的生态状况整体持续向好,各类重点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成效显著,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持续提升,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水利天下

内蒙古自治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545.95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可利用量为285亿立方米。珍惜资源,合理使用是内蒙古水资源利用的根本。

恐龙的故乡

恐龙的故乡专题展厅,位于博物馆西区四至六层,展陈面积2277.5平方米。展厅以在内蒙古境内发现的恐龙为主线,展示内蒙古地区恐龙标本、研究历史与成果,突显挖掘过程的真实性,将标本与生存环境结合,进行科学展示。展厅中的“完美巴彦淖尔市龙”骨骼完整度高达97%;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模式标本“临河盗龙属”“原角龙一家”的化石包、世界上最早发现的恐龙蛋以及带有胚胎的恐龙蛋,更有小行星撞击地球留下的“黏土”标本,让你领略远古时代的自然遗迹。

特殊的爬行动物

距今2.5亿年前,地球进入中生代。内蒙古地区上升为陆地,海水一去不复返。广袤的大地上河湖遍布,气候湿润,植物茂盛,恐龙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它们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留下了大量的化石和遗迹,讲述着远古的故事。

恐龙大地

内蒙古自治区地大物博,中生代陆相地层遍布全区。因此,各地出土了大量的恐龙化石。其中二连浩特市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恐龙蛋的地方。巴彦淖尔市的巴音满都呼也很早就进入了科学家的视线。内蒙古发现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恐龙,有“恐龙大地”的称号。

恐龙生活全记录

恐龙生活于距今2.3亿年的三叠纪晚期至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以前,科学家及大众媒体都将恐龙看作是行动迟缓的变温动物。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了恐龙能够群居生活,并可能有社会行为。近年发现的众多恐龙和鸟类关系的化石证据,支持部分恐龙是温血动物的假说。 

中生代的天空

4亿年前,一种古老昆虫成为最早飞上蓝天的动物。2亿年前,翼龙成为首次征服蓝天的脊椎动物。不久,带羽毛的恐龙又飞上蓝天,并进化成鸟类。在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发现的翔兽属是最早翱翔蓝天的哺乳动物代表,它的发现将哺乳类动物最早飞行的时间提前了5000万年。

临时展览

《守望》濒危动物展

《守望一濒危动物展》于2019年8月2日到10月31日在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共有141件国内外珍贵的濒危野生动物标本展出,这是它们首次与公众见面。整个展览聚焦于濒危动物,展现人类社会发展对动物的影响,阐释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脉络,将展览主要分为濒危之实、濒危之因、解决之道三个主题图片区。“濒危之实”部分以奥陶纪末、石炭纪晚期、二叠纪末、三叠纪末、中生代末发生的五次大灭绝为时间轴,讲述物种消失的事实。核心展示区分为极地冰原、极地冻原内蒙古自治区的湿地、森林及草原五个区域,以特色“泛北极”为切入点,通过北极熊北极狐雁鸭、鹬类鸟、马鹿熊瞎子等濒危动物标本结合图文的方式,生动展示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以及“泛北极”动物面临的巨大生存危机;“濒危之因”部分生动讲述了目前野生动物濒危的四个主要原因,即:栖息地被破坏、过度开发、全球变化和外来物种入侵,从区域和全球两个角度展现影响野生生物生存的原因,引导参观者究其根本;“解决之道”部分从理念和实施两个角度阐释保护濒危动物的方式,并通过各种各样的创意互动活动,如寻找野生动物、放生游戏等,让观众倾听、触摸野生动物增加参与感,唤起共同守护意识。

《遇见·晶灵》——内蒙古特色矿物晶体展

《遇见·晶灵》主题展览于2021年5月18日在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一楼临展厅启动展出。整个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最小,也最有个性”讲述了矿物晶体诞生的过程,以及不同矿物质的特性;第二部分“陪伴人类文明成长的伙伴”,讲述的是从人类文明诞生以来,矿物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包括生活、医药、绘画、工业等多个方面;第三部分“发现矿物之美”是从美学角度对矿物的认识和宝玉石文化,同时也展出国际和国内极具观赏价值的矿物晶体标本和展品共174件。展览将文化知识传播与矿物晶体观赏相融合,带给观众一场视觉盛宴。

《虫生》昆虫主题展

2021年8月28日,由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举办的《虫生》昆虫主题展在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一楼临展厅正式开展。本次展览共分为九个部分,分别是昆虫的起源、认识昆虫、昆虫的衣食住行及娱乐、活体蝴蝶花园、昆虫的生存策略、昆虫分类、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昆虫文化、昆虫与法律。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对昆虫进行了详细介绍,展出了昆虫标本743件以及活体蝴蝶3000余只。

《振翅北疆》—内蒙古鸟类特展

2023年8月13日上午,由内蒙古自然资源厅主办,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承办的《振翅北疆》内蒙古鸟类特展在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正式开展。

本次展览旨在通过展览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内蒙古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鸟类资源,在科学讲述鸟类相关知识的同时,激发广大观众朋友们尊重自然,善待生命的意识,进一步弘扬生态文明思想,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珍品百选

现生动物

现代植物

古生物化石

矿物岩石

宝玉石观赏石

学术研究

科普教育

科普设施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拥有不同类型的科普教育空间,包括场馆内展厅教育空间、大自然探索中心、4D科普影院以及馆外矿石园,能满足不同类型的科普教育活动需求。大自然探索中心是博物馆科普教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面积1050平方米,共有9间科普教室,硬件设施设备在国内同类博物馆中属于一流水平。4D科普巨幕影院和可移动球幕影院带给观影者身临其境的体验。矿石园则为观众提供了欣赏各类矿石和地质构造,了解其科学成因的室外空间。

科普活动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科普活动类型多样,主要包括馆内外研学、自然讲堂、小小讲解员、沙漠探险记、地质古生物、节庆纪念日活动等系列活动。

科普读物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自主研发科普课程及科普出版物初成体系,已自主研发14个系列200多节科普课程,编写出版了《虫虫放大镜》《植物魔法师》《渐行渐远的它们》3套科普读物,再版发行了《发现白垩纪——二连恐龙发掘报告(共4集)》《大漠疑案——巴彦淖尔白垩纪恐龙王国(共3集)》,2套科普纪录片。收集、整理、汇编了研究人员在内蒙古地区古生物方面的研究成果集4册,分为《藻类和植物》《恐龙》《低等脊椎动物与哺乳动物》《无脊椎动物》。

科研基地

截至2021年4月,内蒙古自然博物馆被授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濒危物种保护宣传教育基地、中国林业学会自然教育基地、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地质学会地学科普研学基地(营地)、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化石文化传播基地、自然资源部东北亚古生物演化重点实验室实验基地、国家自然学校能力建设项目试点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普示范基地、内蒙古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内蒙古自治区学生自然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内蒙古自治区直属机关新时代文明实践青年志愿服务基地、自治区直属机关青年文明号、内蒙古自然资源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基地、内蒙古大学实践教学基地、首都师范大学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内蒙古农业大学实践教学基地、内蒙古师范大学实践教学基地、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内蒙古工业大学实践教学基地、内蒙古财经大学实践教学基地。

科研活动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基于馆藏标本中马氏燕鸟石千峰龙属、苏氏巧龙以及具有研究价值的昆虫、植物等化石标本,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云南大学斯洛伐克萨法里克大学等国内外研究机构开展科研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文章发表在英国《历史生物学》、保加利亚《动物之谜》及国内《世界地质》《古生物学报》等学术期刊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已完成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中生界古生物化石调查项目和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旗古生物化石调查采集项目,发表了题为《发现于中国侏罗纪时期一新的隶属于Archelcaninae的种类》的论文。

2019年,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与斯洛伐克萨法里克大学的马丁·昆德拉特博士在内蒙古自治区白垩纪侏罗纪含古生物化石区域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考察活动,目前已发表研究成果《东劳亚大陆中生代脊椎动物的演化与气候的联系:对中国特有的化石组织进行高分辨率分析》。

2020年,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与内蒙古自然资源学会合作完成了《内蒙古生物多样性现状调查》项目。

2021年,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实施阿拉善盟西部白垩纪古生物化石资源调查项目。

文物保护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通过加挂“内蒙古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所”牌子,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家专业从事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的机构。目前正在申请将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列为国家古生物化石甲级收藏单位,为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下一步开展古生物化石的挖掘、收藏保护、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等提供保障。

文化活动

2024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主题活动

4月8日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2024年的主题是“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旨在呼吁大家共同行动起来,保护珍稀动物的生存环境,守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为加强动物保护意识,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内蒙古自然博物馆联合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内蒙古自治区野生动植物与湿地保护协会、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大青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安局、呼和浩特市动物园等多个部门和协会,于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前夕的4月7日上午,在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开展“万物有灵,微光成炬”2024年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主题活动。

春节主题活动

2024年春节假期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特别奉献了一场龙年主题大联欢,与观众一同畅游博物馆,过好文化年。2月13日—17日累计接待观众2万余人,处处洋溢着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

首届青少年春联书写大会

2024年2月4日上午,内蒙古自然博物馆联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书法家协会及青少年书画院,共同举办“绿色青城·自然之美”首届青少年春联书写大会。

以春联迎新年,以笔墨送祝福,书法家协会的老师们带领青少年书画院的孩子们以饱满的热情执笔挥毫,将美好的新春祝愿凝于笔端,一张张行云流水的福字、一副副喜庆吉祥的春联跃然纸上,多种书体各显神韵,饱满大气,力透纸背,以中国书法蕴含的文化之美表达最真挚的祝福。

获得荣誉

重要事件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概况.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国家文物局.2024-04-30

组织机构.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走进内蒙古自然博物馆领略自然之美.内蒙古新闻网.2024-04-30

参观指南.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一分钟遇见青城之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人民号.2024-04-29

内蒙古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所揭牌成立.搜狐网.2024-04-30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3年度报告.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5-03

展览与文创.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亲情中华·云上基地”内蒙古自然博物馆.www.chinaql.org.2024-03-17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展示壮美内蒙古的窗口.内蒙古新闻网.2024-04-29

博物馆大事记.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与上海科技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今日头条.2023-05-27

壮美内蒙古.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大森林.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大草原.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大水域.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大荒漠.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远古内蒙古.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序厅.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古生代.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中生代.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新生代.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富饶内蒙古.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序厅.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优势矿产资源.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矿产开发利用.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特色矿物晶体.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绿色内蒙古.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天人合一.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绿色大地.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绿色发展.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水利天下.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恐龙的故乡.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特殊的爬行动物-恐龙的故乡.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恐龙大地-恐龙的故乡.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恐龙生活全记录-恐龙的故乡.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中生代的天空-恐龙的故乡.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濒危动物展——来认识一下我们人类的朋友.新华网手机版.2024-05-03

守望 濒危动物展-博物馆临展.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遇见晶灵·特色矿物晶体展》5月18日在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启动.新浪看点.2024-05-03

《遇见·晶灵》—内蒙古特色矿物晶体展.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虫生》昆虫主题展开展.澎湃新闻.2024-05-03

《虫生》昆虫主题展-博物馆临展.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振翅北疆》—内蒙古鸟类特展.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虹鳟-现生动物.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花鲢.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细鳞鱼.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黄河鲤.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草鱼.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银鸥.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凤头鸊鷉.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白骨顶鸡.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鸳鸯.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石鸡.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松鸦.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虎纹伯劳.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水雉.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紫啸鸫.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黄嘴白鹭.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黑翅鸢.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苍鹭.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普通鵟.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蓑羽鹤.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疣鼻天鹅.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雪鸮.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小毛足鼠.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原麝.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穿山甲.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豹猫.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竖琴海豹.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川金丝猴.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草原狼.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大熊猫.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梅花鹿.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小熊猫.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猕猴.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雪兔.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普氏野马.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鹅喉羚.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棕熊.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长耳跳鼠.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白大角羊.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北极狐脚踩柳雷鸟.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北极狼(白).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北极熊.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麝牛.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雪豹.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水獭.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驼鹿.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加拿大猞猁.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蒙古马.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忽忘草.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毛茛.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构树.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黄刺玫.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龙芽草.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地榆.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花曲柳.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旋覆花.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堇叶山梅花.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黄花忍冬.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糙苏.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麻叶荨麻.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抱茎苦荬菜.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猪毛蒿.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狼毒.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中国沙棘.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柔毛蒿.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白头翁.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火绒草.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黄毛头.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多叶棘豆.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山泡泡.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毒芹.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爬兽.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鹦鹉嘴龙群体化石.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精美临河盗龙.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谷氏绘龙部分骨骼.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许氏禄丰龙头骨.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震旦直角化石.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鳞齿鱼.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特暴龙.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中国肯氏兽.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菊石.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完美巴彦淖尔龙.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银矿石.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银锡矿石.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铜矿石.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铅锌硫矿石.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灰紫红色含铁石英砂岩.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铁锌矿石.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铅锌铜矿石.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萤石矿石.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铁、铌、稀土矿石.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韧性变形.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金矿石.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钼矿石.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锌铜矿石.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铅锌矿石.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磷矿石.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玫瑰红大理岩.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中华麦饭石.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铜钼矿.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天河石化花岗岩.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冶镁白云岩矿石.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硫铁矿石.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蛇纹石玉.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电气石伟晶岩.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白云母矿.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波痕.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硅石矿石.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珍珠岩.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铜氧化矿石.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赤铁矿石.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磁铁矿石.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蛇纹石化大理岩.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强蚀变超基性岩.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叶腊石矿石.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球状玄武岩.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钨矿石.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含䗴生物碎屑灰岩.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石墨矿石.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绿松石.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菱锰矿(中国公主).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托帕石(黄玉).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硅化木.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佘太玉.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木纹石.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墨玉.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岫玉.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巴林冻石.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巴林彩石.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和田玉.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独山玉.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青田石.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海蓝宝石.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锂辉石.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自然金.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自然铜.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异极矿.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 (2021-2030年).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万物有灵 微光成炬 —2024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主题活动.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龙年大联欢 畅游博物馆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春节主题活动丰富多彩.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绿色青城 自然之美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举办首届青少年春联书写大会.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主要荣誉.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主要荣誉.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

主要荣誉.内蒙古自然博物馆.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