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镇隶属于遵义市播州区,位于区域中南部,经常被误为“苟江镇”,总面积80.5平方公里,四周与南白、三岔、新民、尚嵇和三合等镇接壤,西面紧靠川黔铁路和贵遵高等级公路。

镇辖钩江、同心、白马三个办事处,14个行政村(居),截止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为17143人。镇政府驻地距遵义市中心30公里,距区城南白12公里。镇内植被良好,山青水碧,年平均气温14.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远近闻名的八幅堰水库,美丽蜿蜒的钩江河。

截至2018年末,苟江镇户籍人口有28216人。截至2019年10月,苟江镇下辖2个社区和6个行政村。

2013年,苟江镇农民人均纯收入781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万元。2018年,苟江镇有工业企业59个,其中规模以上有1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个。

历史沿革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前,属播州长官司。

清代,属播州区南乡忠庄里第四甲、五甲,六甲地。

民国时期,隶第八下区,南三下区。

1949年,建苟江乡。

1961年,改苟江公社。

1992年9月,以南白区荀江乡,同心乡与三合区白马乡合井建立苟江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10月,苟江镇下辖2个社区和6个行政村:钩江社区、桥头社区、义源村、白岩村、红山村、天明村、桥村、吉心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苟江镇地处播州区南部,东与三岔镇尚嵇镇接壤,南抵新民、三合两镇,西邻三合镇,北接南白镇,总面积80.5平方千米。

芶江镇地理坐标为北纬30°至44°25′,东经82°至90°40′。位于播州区中南部。总面积80.5平方公里。镇政府距播州区城南白镇12公里,驻地距遵义市中心30公里。三岔、尚嵇;南接新民、三合;西邻南白、三合;北连南白镇等镇。镇辖7村1居,共156个村(居)民组。

地形地貌

苟江镇境内大部为丘陵地带,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为垄岗槽谷地貌。最高点位于吉心村毛家大山,海拔1226.7米;最低点位于红山村庙林坝钩江河谷,海拔830米。

镇境地域面积形状呈心脏形。境内地形地貌分布为山地丘陵,属垄岗槽谷岩溶谷地,并间有山间坎地地貌,所有山脉大致为南北走向,呈南高北低状。海拔在830-1226.7米,相对高差396.7米地处半山区。砂岗山屏立于西,茅盖山(即红山)、毛家大山雄距于镇境之东,白岩大山耸立于镇的中心位置。

钩江河由北而南再东再向东曲丘陵间。沙岗山脉犹如一条茫茫苍龙横亘在芶江镇与南白镇三合镇的边界线上,还有双山顶山、白岩大山与沙岗山脉遥遥相对,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最高峰在白马吉心村撮子水毛家大山,海拔1226.7米,最低点在回龙村庙林坝处的钩江河下游段,海拔830米。镇内植被良好,森林茂密,森林覆盖率47%,山清水秀。

气候

苟江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1054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145小时,无霜期年平均260—280天,常年平均气温为14.6℃。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常年平均气温为14.6度,年有效积温20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平均年降雨量1054毫米,年积温5300度-5500度,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1145小时,全年无霜期260-280天。

水文

苟江镇境内河道属乌江水系,钩江河发源于沙岗山西南麓的新站长堰,从西向东横穿镇境,到马家桥入鱼塘河,注入乌江。

自然灾害

苟江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干旱旱洪涝、风灾、低温,霜冻、雷击等。雹灾2年一遇,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3年春,降雹时间10分钟,樟门坎,桥村、吉心等村农田受灾3.9万亩。早期旱灾发,最严重一次发生在2008年6月,造成3000多亩水稻受灾。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苟江镇境内地下矿藏主要为铝土、四氧化三铁、无烟煤、烟煤、高岭土、石英砂岩、水品、自云岩、石灰岩等10余种,其中铝矾土量大质优,储量7000多万吨。

草畜资源

苟江有可供开发利用的草坡、草地2000公顷,非耕地4000公顷。在回龙、红山、白岩等地,有丰富的野生板栗和杨梅资源。目前已开发成功的有凯乐林场和发兴农庄等规模企业。苟江绿野繁育场培育的白凤乌鸡三黄鸡、种鸽和信鸽,在省内外也颇有名气。

经济作物苟江天明的芥菜疙瘩(目前种植面积3000亩),义源的大白姜,双河的香米和白岩镇的板栗等农林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口感打入了贵阳和遵义市市场。苟江小辣椒色泽鲜艳、味香而辣,是虾子和贵阳等辣椒市场的货源之一。苟江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其中天麻约10000㎡、杜仲1000亩、板兰根300亩。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苟江镇辖区总人口2628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080人。另有流动人口11293人。总人口中,男性13624人,占51.8%;女性12657人,占48.2%;14岁以下4656人,占17.7%;15—64岁20479人,占77.9%;65岁以上1146人,占4.4%。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6090人,占99.27%;有苗、仡佬族、土家等18个少数民族,共191人,占0.73%。总人口25221人,其中农业人口24212人,占96%。

截至2018年末,苟江镇户籍人口有28216人。

截止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为17143人。

经济

2011年,苟江镇财政总收入1620万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77万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78万元,企业所得税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00元。

2013年,苟江镇农民人均纯收入781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万元。

2018年,苟江镇有工业企业59个,其中规模以上有1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个。

农业

2011年,苟江镇农业总产值1.4亿元。2011年,生产粮食14400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2.3万亩,产量3.1万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40400头,至年末存栏21400头;羊饲养量5731只,至年末存栏2823只;牛饲养量4687头;家禽饲养量12.4万羽。苟江镇乡村一角。

工业

苟江镇工业形成以采矿、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5.4亿元;工业增加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2%。2011年,工业企业11家,职工180人;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市级工业园区1个。

商业外贸

2011年末,苟江镇有商业网点5个,职工11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5%;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300万元。

金融业

2011年末,苟江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9800万元,比上年增长80%;各项贷款余额3180万元,比上年增长35%。

特色产业

“政府规划就是好,种植高粱让我我们既增产增收”苟江镇白岩村农民彭晓东在收购现场高兴地说。

白岩村是该镇的高粱种植示范基地,全村共计种植高粱900亩,其中连片种植300余亩。今年该村高粱由县粮油公司统一供种、供肥,进行有机无公害生产;种植农户普遍反映,今年种植的高粱质量优、产量高。目前,按每亩平均400公斤计算,收购价每公斤6元,亩收入2400元。按亩增加1000元算,共增收90万元,人均增加纯收入达350元。该村现已收购高粱60余吨。

生姜,作为芶江镇2011年调整农业农村产业结构的重点,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工作得到稳步推进,落实种植面积521亩,其中黄姜307亩,大白姜204亩,从重庆市湄潭县引进种植大户2户228亩。

芶江镇有多年种植生姜的传统,为了探索出适合当地的农村产业结构,镇党委书记彭虎山亲自到遵义市、贵阳、重庆以及四川省等实地考察,通过与当地种植户交谈,认识到我们以前在技术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到交易市场实地了解,掌握了第一手市场信息;通过实地考察学习,认识到种植生姜是可行的,是可以让人民富起来的一项产业。

为了把今年的生姜工作抓好,芶江镇党委政府凝聚力量,共谋发展,拿出20余万元,对连片种植5亩以上的种植户进行补助,以增加种植户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做给农民看,带农民来学,让农民去干”,使生姜种植真正成为一项富民的产业,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和农业服务中心人员都办了示范点,农业服务中心人员两个工作人员领办45亩,在政策的鼓励下,发动瑞龙合作社种植51亩,散户种植185户155亩。

为了确保今年生姜种植的成功,在种植技术上,与重庆市大户同步,在种植模式上,采用重庆大户成功的套种模式,套种豇豆,一来豇豆可为生姜遮蔽太阳,二来可以增加部分收入,降低生姜种植成本;在收获后,再在地里种上大葱或大蒜,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价值。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苟江镇有小学9所,在校生1237人,专任教师136人,小学适龄儿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136人,专任教师5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20万元,比上年增长20%。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2%。 

文体事业

2011年末,苟江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8个;各类图书室6个,藏书8万多册。

2011年末,苟江镇有学校体育场地11处。7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苟江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个,其中门诊部(所)1个;病床22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9张,固定资产总值89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2人,其中执业医师5人,执业助理医师5人,注册护士2人。2011年,医疗机构要(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2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苟江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0户人数28人,支出5.31万元,比上年增长121%,月人均158元,比上年增长73%;城市医疗救助12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890人次,共支出22.93万元,比上年增长119%。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85户,人数788人,支出180.65万元,比上年增长26%。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74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1.4万元。社会福利费3万元,比上年增长20%;敬老院1家,床位16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9人。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19.48万元;基金支出合计195.5万元。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1145人,参保率95.57%。

发展思路

当前,苟江镇党委、政府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正积极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整治交通和矿山秩序,全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播州区东南面的苟江,是区城居民的“菜园子”。一年四季,这里生产的各种特色蔬菜源源不断地运往区城。走在苟江乡村田野,正在种植的多种特色蔬菜随处可见。如今,这个传统的农业镇发展,将走向新型工业强镇之路。

未来发展

今年起,横贯全境的黔渝快速铁路及其在桥头村罗堰头处建设的遵义南站,以桥头村黑石台为中心、总占地面积为8000亩的遵义冶金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和平工业大道等大型项目将在苟江陆续规划建设。这些项目总投资超过200亿,若按苟江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水平计算,将要200年才能实现;冶金工业园建成后,年产值将超过120亿,是苟江镇2009年生产总值的50倍以上,直接解决就业3万人,超过了苟江总人口,税收10多个亿,是苟江镇2009年财政税收的140多倍。据此,镇里一名干部分析,这些大项目的实施,将使苟江的经济发展水平跨越至少20年。如今,苟江镇正在由传统的农业镇逐步向工业经济强镇挺进。

镇党委书记彭虎山告诉记者,当前和今后几年,苟江都将主动对接市委“加快发展黔北综合经济区”、“三新一强”以及遵义市中心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园”、“退二进三”战略,围绕市县对苟江的发展规划和要求,全力打造“遵义冶金工业集聚区、遵义南部交通枢纽、遵义南部城市拓展区”。目前,苟江镇正在抢抓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全力以赴抓好黔渝快铁和遵义南站开工建设协调服务、遵义冶金循环经济工业园开工建设协调服务、快铁和工业园征地拆迁安置新村建设、完成县城拓展区规划工作。黔渝快铁及遵义南站今年六月份启动征地拆迁工作,工业园区规划全面启动,汇兴铁合金公司、遵义钛厂搬迁和和平工业大道苟江镇正进行前期工作。

彭虎山信心十足地说,经过全镇人民3-5年的努力,苟江镇将能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25%和28%;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比2008年翻一番的发展目标。

记者采访了苟江镇的农民敖良才,以前只知道种田耕地,现在谈到大开发。他对苟江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描述了他对苟江未来的梦想,他的思想可以说是苟江先进农民的代表,他认为只要国家政策好,只要政府官员正直实干,能正直为人民考虑,苟江的发展肯定是无可斗量的。他说,他相信苟江的发展他会尽力引导固执的农民,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苟江的未来,他会为苟江的未来发展出一份他的力量,他相信,苟江的未来也会有他的一片天空。

交通

苟江镇境内有渝贵铁路、东南大道过境,距兰州-海口高速公路12千米,距遵义新舟机场40千米。苟江交通便利,有苟南公路和苟阁公路与南白镇和阁老坝火车站相连。镇内水电供应充裕,有线电视、程控电话连接四面八方,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社会治安秩序良好。

文化

地名由来

苟江镇因镇人民政府驻苟江场镇名。

文物古迹

苟江镇境内古迹有相传为南明朱允炆南逃时经过的官庙“永历院”、“天子宿”、“拴腰带”、“接圣人”,有钩江居的石阡万寿宫、西陵宫、陈公祠、瑶池庙、张爷庙、太平寺、大桥牛王庙、明崇祯八年(1635年)修建的大桥遗址和播州土司杨应龙的疑冢。

截至2011年末,苟江镇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

民俗文化

苟江镇民俗文化有灯会、打围鼓等。

灯会

灯会是一定范围内的群众自发形成的组织,主要工作是组织相关群众举行玩灯等文化娱乐活动,将玩灯所得收入用于置办公益事业,如购置和管理红白喜事所需的灶、锅、瓢、碗、盏、筷、钵、桌、凳等用具,并且群众每借用一次这些用具,灯会管理人员要收取一定费用(很少),作为管理员工资和添置所差的用具所需的费用。具体分为龙灯会、狮子灯会、花灯会等。

(一)龙灯

1、龙灯会:负责玩龙所有程序的民间组织称为龙灯会,龙灯会的首领称为会首,一般为一正几副。芶江街上有北街和南街两个龙灯会,每年的龙灯会主要由其中一个龙灯会主办,另一个作协办,下一年又轮流。比如2008年轮到南街龙灯会作主办,北街龙灯会就作协办,反之,亦然。主办方就要负责当年龙灯会的总的策划工作,并通知协办方知晓,同时还要做挂钱(组织人到所耍龙范围内的一家一户收正龙的灯会费)、扎制正龙和副龙等;协办方只负责扎制一条或几条副龙,并且自己也要去做挂钱等工作。住户一般给正龙的会费比给副龙的要多一点。

2、制作竹龙:龙分正龙和副龙,用竹蔑做筋肋、细铁丝绑扎、染色白皮纸糊龙皮、木把(插进龙身作玩龙时的把手)等扎制而成,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以前(现多改为正月初九以前)把一条正龙、一条或多条副龙扎制好,副龙从正月初一开始就可以玩。正龙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玩,只能在正月初九(俗称上九)的夜晚玩龙时带头并督阵。

3、耍龙的步骤是:第一步开光请水敬庙,下午六七点钟举行开光典礼(俗称为正龙开光)在芶江街的南端开光-将正龙和副龙向芶江街北方向行进-出街北门至大井请水-到万寿官(小学)去敬庙绕一趟;然后进入第二步玩(戏)龙,具体玩(戏)龙灯路径分两个时间段,1、以前是:邱家院子开始正式玩(戏)龙-瑶池庙-镇(乡)政府-老街;2、在有了同心路和政府街以后的路径是:从邱家院子开始正式玩(戏)龙-政府街-到瑶池庙-镇政府-北老街-朱家沟-供销社-中学-中街-南老街-大桥-;第三步到通八堰收灯吃宵夜。收灯时基本上已是夜里零时以后了,因人员玩(戏)龙灯时消耗比较大,所以要吃宵夜。吃完宵夜就各自扛着自己的龙回家休息,此时一般是夜里两三点钟;第四步化龙。到正月十五那天,所有玩龙者都要齐集,将龙身拿到芶江河大桥附近河沙坝内将龙烧掉,并且口中要大喊道:“成龙上天,成蛇钻草”等语,待龙身被烧成灰烬才能返家,这一年的玩龙才算落下帷幕。

4、有一种迷信说法:说开光后的龙宝(龙口市中所衔之竹篾制作外面用红布包裹的圆球)很灵验,如哪家不生育孩子或无男孩,在玩龙之前就许愿,并且要向龙灯会表达要接龙宝之意,在龙玩到自家时就接一个龙宝,接宝后就能生育孩子,运气好还可能如愿生男孩。由于供不应求,把接宝的仪式渐渐演化成了抢宝活动,每当上九的正龙开光仪式刚一结束需要龙宝之人便争相疯抢,甚至有时还大打出手,所以后来干脆在正龙的口中多挂几个龙宝,以备所需,但都还是供不应求,争得打架。每年的龙灯都玩得非常热闹,目的是祈望来年风调雨顺收成好,生意兴隆发大财。

(二)狮子灯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是狮子灯闹新春的佳时,狮子灯到各家各户去玩,也到各单位、政府部门去玩,打加官向主人索取利钱以为玩,登高玩极为壮观。旨在闹新春祝太平。

(三)花灯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玩唱,瑞安鼓词圆润和谐,极具幽雅,通俗易懂,唱词主要是平安富足、升官发财之类的奉承话,以讨主人欢心而多给玩灯者利食钱。

打围鼓

川剧为题材,完全以某场戏的锣鼓节奏及各戏剧人物唱腔道白予以再现。凡有红、白喜事时,多有通霄打围鼓之文化习俗。

旅游

景点

苟江镇风景名胜苟江上的狮象锁水、日明锁水、九狮拜象等。

参考资料

播州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统计局.2021-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