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应龙
杨应龙(1551-1600年),明朝播州区(今贵州遵义一带)第二十九代土司。杨应龙出身播州土司世家,嫡子。隆庆五年(1571年)其父杨烈卒,杨应龙顺承土司之位,成为自天宝杨端 入播后,第二十九代世袭播州宣慰使。
杨应龙世袭土司早期,与朝廷交好,服从朝廷调度,多次帮助朝廷镇压其他少数民族人民的反抗,并向明朝进贡大米、木材,先后被加封为骠骑将军、都指挥使。
杨应龙统治播州,靠“酷杀树威”,随着权势日益壮大,杨应龙与明朝廷关系日益恶化。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借次子杨可栋之死为由起兵,占领西南地区大片土地。万历二十年(1592年),贵州都司杨国柱及李延栋率领的三千兵马,被杨应龙全歼;朝廷命李化龙为主帅,征调约二十万大军前往播州。杨应龙退守途中,斩杀了綦江的五千守军,屠城江。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三月,播州最后关口——娄山关,被攻破,杨应龙退守至海龙屯遗址;五月,明军炮击海龙囤,杨应龙不敌,投降被拒。六月五日,兵败,与宠妾田氏自缢投火身亡。
《明史》评价杨应龙:猜忌、狠毒,好杀人。
人物生平
出身名门
嘉靖三十年(1551年),杨应龙出生在播州区(今贵州遵义地区)土司之家。播州,秦朝时为夜郎的且兰,天宝贞观中年,改名为播州。唐朝干符初年,南诏攻陷了播州,太原市的杨端响应招募军士,收复播州城,为播州人所信服,自此历经五代十国、宋、元几个朝代,播州均由杨氏家族统治。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播州依然沿用世袭的土司制度,杨氏家族继续统治播州。
顺承土司之位
杨氏家族内部自弘治开始,为承袭土司之位,嫡庶相争,延续好几代。杨应龙的父亲杨烈,是其祖父杨相嫡子。
隆庆五年(1571年),杨烈去世,杨应龙承袭土司之位吗,成为播州区第二十九代统治者。万历元年(1573年),皇帝下诏书正式任命杨应龙为宣慰使。此时的杨应龙,与朝廷保持着良好关系, 数次服从朝廷征调,征讨叛军,善战有功,被加封为骠骑将军。万历十一年(1583年)和万历十三年(1585年)杨应龙向朝廷进贡马匹;万历十四年(1586年年),杨应龙在草塘、瓮水安抚司采伐楠木,向朝廷进献了七十根,获得朝廷赐飞鱼服。杨应龙请求朝廷赐其蟒袍,不合定制未获准,授予其都指挥使的官职。
独霸一方
按照土司制度,辖区内的民政、兵权,都由土司掌握。杨氏家族有自己的军队“捏手军”,他们可以随意逮捕、审讯甚至残杀民众。杨应龙未经上司同意,自行削去了“五司七姓”之职,对“五司七姓”加以诛罚立威。杨应龙为收复播州区祖上边土,常冒犯上司。他的恣意妄为,滥杀无辜,禁文字,寇仇儒生,坑儒焚书,引起明朝廷的警惕。
万历十七年(1589年),有人揭发杨应龙谋反,但贵州省主剿与四川省主抚,没有达成一致。万历十八年(1590年),贵州巡抚叶梦熊上书朝廷,陈述杨应龙恶行;巡按陈效上疏,诉说杨应龙二十四条大罪状。四川巡按李化龙上疏让杨应龙去松潘县地区防御少数民族反抗,戴罪图功。此时,杨应龙所辖五司、七姓都叛离了他,万历一九年(1591年),杨应龙又因妻妾间的矛盾,宠爱妾室田雌凤,杀了嫡妻张姓。张氏的叔叔张时照与部下的何恩、宋世臣等人一起向朝廷密告杨应龙谋反。
万历二十年(1592年),杨应龙到重庆市接受审讯。正值日本侵略朝鲜,杨应龙上奏自愿带兵征倭,且杨应龙善战,朝廷就释放了杨应龙。不久,朝廷又令他不要出兵。重庆再次追究杨应龙之罪。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巡抚都御史王继光一意出兵剿杨应龙,结果明军大败。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年)三月,明廷兵部侍郎邢玠总督贵州省。他一面对杨应龙进行招抚,审判杨应龙革职,长子杨朝栋代行父职,并交赎金四万两赎罪,次子杨可栋作为追缴赎金的人质;一面以重庆知府王士琦为川东兵备使,防备杨应龙。不久,羁押在重庆府杨可栋死在狱中,府衙令杨应龙缴纳赎金才可以领尸。杨应龙带兵驱使一千多僧人替他儿子招魂;他以优厚待遇招抚各地苗族硬手;没收播州区家底稍殷厚些的百姓中财产,以供养苗族人,故深得苗人拥戴。
起兵叛乱
朱棣在设置贵州行省时,强迫废除了思南县、岑巩县两个土司,在其地设置八府四州,由此揭开了“改土归流”的序幕。凡是被政府“改流”的土司,公田被随意开垦;私田大多被没收,招给农民耕种,按亩纳粮。“改土归流”,逐步把由土司统治区域,转变为由政府直接统治。到神 宗万 历初年 ,四川省 巡抚 曾省吾 的主剿立 场更 为鲜 明 ,主张:“今必尽剿其党,毋使毒我生灵。”杨应龙不甘接受“改土归流”的命运。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杨应龙出兵焚草堂、余庆县,掠兴隆(今黄平县)、都匀市,围黄平(今旧州镇),袭偏桥(今施秉县),杀仇家宋世臣、罗承恩等。次年,杨应龙侵占贵州洪头、高坪、新村诸屯”,湖广四十八屯。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二月,杨应龙大败贵州省巡抚江东之率领的明军,杀死都指挥使杨国柱。明廷闻讯,任都御史李化龙兼兵部侍郎节制川、湖、贵三省兵事,调东征诸将南征,增调浙江省、福建省、云南省、广东省等地部队前去会剿。同年六月,杨应龙乘明兵尚未会集,率军攻陷綦江,把势力范围从遵义市扩展到綦江地区。他退屯三溪,以綦江三溪、母渡,南川东乡坝,立石为播界,号“宣慰官庄”。
自缢焚身
李化龙到达四川省,各路军队尚未会集,对杨应龙作出招抚的姿态,局势渐趋稳定。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春,明朝各路军队陆续抵达川贵两省,李化龙急速部署出剿,分八路进兵。杨应龙派儿子杨朝栋、杨惟栋率劲兵迎战他认为最精锐的刘綎部队,想先挫其锋。结果被刘綎打得大败。各路明军乘势猛攻。三月,杨应龙的乌江防线被击溃,之后,明军攻下娄山关,五月十八日,八路明军会集于遵义市北的海龙屯遗址下,分批猛攻。杨应龙在海龙囤用滚木等防御工具,不敌明军火炮。杨应龙在城墙上竖起投降文书,鉴于杨应龙与明军对峙中,曾多次诈降,明军拒绝了杨应龙的投降书,同时,断绝了杨应龙的水源和粮草供应。六月五日,海龙囤被攻下。仓皇之中,杨应龙与宠妾田氏自缢,并引火自焚。李化龙命人,用磋磨杨应龙的尸体,把一百多俘虏押往京师受审,后,杨应龙的弟弟杨兆龙、儿子杨朝栋等69人,被车裂于闹市。史称“平播之役”。明军自出师到平定杨应龙,前后历时一百一十四天,战争中,众多被杨应龙裹挟的当地百姓被明军残杀,据记载,八路明军“共战级二万余”。
播州杨氏自天宝干符三年(876年),应唐朝李儇皇帝招募平复南诏,被任命为播州侯后,历经4个朝代,世袭29代,统治播州725年,杨应龙死后,杨氏统治播州的历史结束。明朝将播州地区改土归流,实行流官统治,播州被分为两个府,属四川的叫遵义府,属贵州的叫平越府。改流后,相关各省民生凋敝,村落为墟。
人物故事
应龙杀妻
杨应龙有五房妻妾,他最宠幸的是第五房妾氏田雌凤,杨应龙为她在海龙屯遗址上,新建了一座关口,取名“飞凤关”。田雌凤为谋取第一夫人位置,屡次诬告张春华不贞,杨应龙渐信,终于在一次酒醉后,命人杀了妻子张氏、岳母及全部侍女。杨应龙本已与下辖五司七姓关系恶劣,杨应龙妻张氏娘家为七姓之一,在此契机下,杨应龙妻子张氏的叔父张时照,联合何恩、宋氏吕等上书朝廷,称杨应龙谋反,请求讨伐。
杀人沟
海龙囤飞龙关右下方的深谷被称为“杀人沟”,又名“酢人坑”。杨应龙在其辖区内奉行“酷杀树威”,导演了一幕幕骇人听闻的血腥杀戮,留下了无数关于“杀人沟”的恐怖传说。传说一:杨应龙生性暴虐,嗜杀成性,在加固和扩建海龙屯遗址的数年里,严令修囤者每人每天必须穿烂三双草鞋,否则便被视为偷懒怠工,毒打一顿,扔下悬崖喂狼。传说二:平播战争中死于海龙囤的播州军卒,大多被丢进杀人沟。传说三:杨应龙认为奴婢一天不穿坏一双草鞋,就是干活不卖力,就用铁钩钩住人体,抛下深谷。传说四:杨应龙处死人犯,即抛下深渊。
家庭成员
杨应龙后人
明兵攻破海龙囤,杨应龙见大势已去,把他的一颗金印拴在尚在襁褓中的一个小孙子身上,托一个姓穆的奶妈背着,用绳子把二人从海龙囤悬崖峭壁垂下逃走。奶妈背着孩子逃到绥阳县,给孩子取名含赤(饱含血泪之意)。含赤长大后恢复杨姓,名寿松。明朝崇祯,获知杨应龙还有一孙子尚在,给予杨寿松平反,并赐予杨寿松领取19年五品官员俸禄,为感谢皇恩,杨寿松在领取俸禄时签名为杨俸禄。
杨寿松后来迁居遵义河溪坝,生了三个儿子:杨奎、杨华、杨万。后来三兄弟分居各地。高坪檬梓桥一带姓杨的是杨奎之后。贵州省稽核总所所长杨德衡及现住遵义龙塘一带姓杨的即杨华之后。前遵义市著名书法家杨文湘(字泽生)即杨万之后。
在汇川区高坪镇檬梓桥村铁路边一片庄稼地里,有两座清代爱新觉罗·旻宁8年(1828年)的墓葬。墓葬主人,一名叫杨謐,字宁一,官衔武略骑尉,清朝六品,一名叫杨谟,名义立,举人,是杨应龙的第七代嫡系子孙。
历史评价
《明史》评价杨应龙:猜忌、狠毒,好杀人;“残害多命,纵欲欺罔,贿赂公行,禁锢文字,寇仇儒生,坑儒焚书”等。
历史遗迹
海龙屯遗址:2015年7月,贵州遵义海龙囤成为中国三大土司遗址之一,也是贵州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海龙囤距遵义市区28公里,“居万山之颠,四面斗绝,后有仄径,仅容一线。杨应龙倚为天 险。”截至2017年,是中国发现的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巨型军事城堡。占地5平方公里,核心区域1.59平方公里,城垣、城门、月城(瓮城)、衙署、军营、校场坝、敌楼等一应俱全。
宋宝五年(1257),十五代世袭土司杨文,为了抵抗元军,选址在遵义市郊龙岩山的巅峰修建军事屯堡,取名叫海龙屯遗址。杨应龙将龙岩囤改名为海龙囤。
1600年初,李化龙率24万大军,分八路向海龙囤进发。海龙囤破,杨应龙自缢焚身,历经343年的海龙囤化为废墟。
龙岩囤严禁碑:海龙囤五凤楼下,有杨应龙撰文并书刻的关卡禁令。碑身长1.80米,宽0.86米,颜体楷书三百八十七字。
飞龙关:海龙囤第一险关,卷拱城门,关口榜额石刻楷书大字“飞龙关”,款识“骠骑将军杨应龙书,皇明万历丙申岁夹钟月己未日王世芬立”。关毁左角,传为明军飞炮所摧。
风门垭古杉:贵州省遵义县城北之板桥观坝至麻沟山口,有一高35米,围5米,终年苍翠的古杉树。传系杨应龙在山下修建永安庄“皇城”时手植。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湘江凿崖:贵州省播州区海龙囤下深谷处,两岸崖壁上开凿石洞数百,意在架木垒土,筑坝成湖。这是杨应龙的未竣工程,遗址犹存。
影视形象
衍生文化:《平播全书》《平播事略》《征播奏捷传》《征播奏捷传通俗演义》《平播集》《平西凯歌》等。
参考资料
多彩贵州网 -末代土司被满门抄斩?海龙囤破时奶妈背孙子逃走.多彩贵州网.2023-06-12
多彩贵州网 -游客心生好奇:土司城堡为何取名海龙囤?.多彩贵州网.2023-06-12
小朝廷 大历史-文摘报-光明网.光明网.2023-06-12
《铁血兴亡录》.央视网.2023-06-17
夜天子相关推荐.电视猫.2023-06-17
【央视】《土司遗城海龙屯》【2集全1080P+】_哔哩哔哩_bilibili.哔哩哔哩.2023-06-17
【万历三大征-播州战役】相关纪录片合集(海龙屯.杨应龙.李化龙.贵州.明朝)_哔哩哔哩_bilibili.哔哩哔哩弹幕网.2023-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