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旱蕨属

旱蕨属

旱蕨属(学名:Pellaea)是蕨科下的一个属,其名称源于希腊语“暗色”,指的是其褐色的茎。该属的植物主要生长在岩石栖息地,如湿润的岩石峡谷、斜坡和悬崖。其根状茎短而直立或斜升,有管状中柱,鳞片栗黑色,狭披针形或钻状披针形,全缘。叶柄栗黑色或栗色,叶形至长圆披针形,叶纸质或革质,光滑或往往有腺毛或刚毛。成熟时往往向两侧扩展,孢子球状四面型,少有具褶皱。

简介

叶簇生,一型,罕为近型;叶柄栗黑色或栗色,有光泽,圆柱形,少有在幼时有沟,但沟两侧为圆形隆起;叶形至长圆披针形,少有三角状或五角状披针形,一至三回奇数羽状,末回小羽片或裂片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少有为长圆形或三角状戟形,圆头或尖头,全缘。叶脉分离,小脉二三叉,不达叶边,上面不明显。叶纸质或革质,光滑或往往有腺毛或刚毛。孢子囊群小,形,生于小脉顶端或顶部一段,彼此接近,成熟时往往向两侧扩展,汇合成线形,不具夹丝(毛),囊群盖线形,由叶边在叶脉顶端以内处反折而成,但叶脉顶端以内仍为绿色组织,仅顶端以外变为干膜质,因此在孢子囊群着生处和叶边之间收缩而成绿色狭边,囊群盖边缘往往有小锯齿或睫毛。孢子球状四面型,表面具细颗粒状或刺状纹饰,少有具褶皱。

分布

旱蕨属约80余种,主产南美洲和南非洲及其附近岛屿,向南到智利新西兰,向北到加拿大亚洲约有15种,主要分布于西南亚;中国现有10种,生于西南干旱河谷,内有1种向.东分布到我国台湾省日本

主要类型

1.Pellaea calomelanos三角羽峭壁蕨。产云南省北部(普渡河谷、金沙江河谷)、四川省南部(米易县)。生干旱河谷石缝,海拔900-1800米。也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西北部、埃塞俄比亚安哥拉好望角马达加斯加

2.Pellaea connectens四川旱蕨。特产四川西南部(木里藏族自治县通天河河谷)及西部(金川县、崇化一带)。生灌丛下,海拔1980-2500米。

3.Pellaea trichophylla 毛旱蕨。特产云南西部(横断山脉的三江干旱河谷)、四川西部(康定市泸定县、木里、冕宁县、米易、九龙县)及西藏自治区东部。生干旱河谷或林下石缝,海拔800-2200米。常见。

4.Pellaea patula宜昌旱蕨。特产于湖北西部(建始县宜昌市)及四川省东南部(南川区金佛山)。生石缝,海拔380米,少见。

5.Pellaea paupercula凤尾旱蕨。特产四川西部(康定、泸定、九龙、雅江县木里藏族自治县)。生干旱河谷石缝,海拔1340-2860米。

6.Pellaea smithii西南旱蕨。特产四川西部(马尔康市金川县)、云南省西北部(丽江市、永宁、香格里拉市)。生干旱河谷,灌丛下石逢,海拔1710-2540米。

7.Pellaea straminea禾秆旱蕨。

7a.Pellaea straminea var. straminea 秆旱蕨(原变种)。产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日 喀 则、康马县加查县墨脱县)、新疆(乌鲁木齐市南山)及青海省南部(囊谦县)。生石上,海拔3800-4300米。

7b.Pellaea straminea var. tibetica西藏旱蕨。产我国西藏(拉萨、易贡)。生林下或草地石上,海拔2300-3900米。

8.Pellaea nitidula 旱蕨。产河南省(商城)、甘肃省康县文县)、湖南省保靖县)、江西省庐山武宁县)、浙江省庆元县龙泉市)、福建省建阳区南靖县)、台湾省新竹市台中市、南投、嘉义市)、广东省连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天保、百色)、贵州(安顺、三合、赫章)、四川(汉源、重庆、康定、泸定、平武、雷波、峨眉山市、万县、城口)、云西(昆明、丽江、思茅、屏边、禄劝、元谋县双柏县永仁县)、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易贡)。生干旱河谷疏林下岩石上,海拔200-2400米。也分布于尼泊尔锡金王国不丹越南北部及日本

9.Pellaea mairei 滇西旱蕨。产陕西省宁陕县)、云南省昆明市大理白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德钦县鹤庆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贵州省梵净山)。生河边石上,海拔2300-3200米。少见。

10.Pellaea yunnanensis云南旱蕨。产云南中部及四川省康定市)少见。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