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参军》是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创作的传奇小说。这篇小说写的是一个爱情故事,通过男女主人公三合三离的爱情经历彰显出反传统的情感至上的情爱观。小说塑造了一个专一执著大胆热烈地追求真挚爱情的崔氏女形象,情节曲折,一些场景描写颇富文采和意境。其情节结构以及其中蕴含的市民化审美情趣直接影响了宋代话本《碾玉观音》。

作品原文

华州参军

华州柳参军,名族之子,寡欲早孤,无兄弟。罢官,于长安闲游。上巳日,于曲江见一车子,饰以金碧。从一青衣,殊亦俊雅。已而翠帘徐,见掺手如玉,指画青衣令摘芙。女之容色绝代,斜睨柳生良久。生鞭马从之,即见车入永崇里。柳生访知其姓崔氏,女亦有母。青衣字轻红。柳生不甚贫,多方赂轻红,竟不之受。

他日,崔氏女病,其舅执金吾王,因候其妹,且告之,请为子纳焉。崔氏不乐。其母不敢违兄之命。女曰:“愿嫁得前时柳生足矣!必不允,以某与外兄,终恐不生全。”其母念女之深,乃命轻红于荐福寺僧道省院,达意柳生。生悦轻红而挑之,轻红大怒曰:“君性正粗!奈何小娘子如此待于君,某一微贱,便忘前好,欲保岁寒,其可得乎?某且以足下事白小娘子!”柳生再拜谢不敏然。始曰:"夫人惜小娘子情切,今小娘子不乐适王家,夫人是以偷成婚约,君可三两日就礼事。"柳生极喜,自备数百千财礼,期日结婚。后五日,柳挈妻与轻红于金城里居。

及旬月外,金吾到永崇,其母王氏泣云:“吾夫亡,子女孤弱,被侄不待礼会,强窃女去矣。兄岂无教训之道?”金吾大怒,归笞其子数十,密令捕访,弥年无获。无何,王氏,柳生挈妻与轻红自金城里赴丧。金吾之子既见,遂告父。父擒柳生。生云:“某于外姑名王氏处纳采娶妻,非越礼私诱也,家人大小皆熟知之。”王氏既殁,无所明,遂讼于官。公断王家先下财礼,合归于王。金吾子常悦慕表妹,亦不怨前横也。

经数年,轻红竟洁己处焉。金吾又亡,移其宅于崇义里。崔氏不乐事外兄,乃使轻红访柳生所在。时柳生尚居金城里,崔氏又使轻红与柳生为期;兼看圃竖,令积粪堆,与宅垣齐。崔氏女遂与轻红蹑之,同诣柳生。柳生惊喜,又不出城,只迁群贤里。后本夫终寻崔氏女,知群贤里住,复兴讼夺之。王生情深,崔氏万途求免,托以体孕,又不责而纳焉。柳生长流江陵县。二年,崔氏与轻红相继而殁,王生送丧,哀恸之礼至矣。轻红亦葬于崔氏坟侧。

柳生江陵闲居,春二月,繁花满庭,追念崔氏,凝想形影,且不知存亡。忽闻叩门甚急,俄见轻红抱妆而进,乃曰:“小娘子且至!”闻似车马之声,比崔氏入门,更无他见。柳生与崔氏叙契阔,悲欢之甚。问其由,则曰:“某已与王生诀,自此可以同穴矣。人生意专,必果夙愿。”因言曰:“某少习乐,箜篌中颇有功。”柳生即时置篌,调弄绝妙。二年间,可谓尽平生矣。

无何,王生旧使苍头过柳生之门,忽见轻红,惊不知其所以,又疑人有相似者,未敢言。问闾里,又言是流人柳参军,弥怪,更伺之。轻红知是王生家人,亦具言于柳生,生匿之。苍头却还城,具以其事言于王生。王生闻之,命驾千里而来。既至柳生门,于隙窥之,正见柳生坦腹于临轩榻上,崔氏女新妆,轻红捧镜于其侧。崔氏匀铅黄未竟,王生门外极叫,轻红镜坠地,有声如。崔氏与王生无憾,遂入。柳生惊,亦待如宾礼。俄又失崔氏所在。柳生与王生具言前事,二人相看不喻,大异之。相与造长安,发崔氏所葬验之,即江陵所施铅黄如新,衣服肌肉,且无损败。轻红亦然。柳与王相誓,却葬之。二人入终南山访道,遂不返焉。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华(huà)州参军:华州,唐关内道州名,即今华州区境内及周边地区,因州境内有华山而得名。参军,官名,从七品下。

2.上巳日:古代节日。汉代以前以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称为“上巳节”。魏晋以后,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3.饰以金碧:用黄金、碧玉为饰。

4.指画:用手指示意。青衣:婢女。芙蕖:荷花的别名。

5.永崇里:长安里坊名。

6.执金吾王:姓王的金吾卫将军。执金吾,负责皇帝大臣警卫、仪仗及徼巡京师、掌管治安的武职官员。

7.外兄:即金吾卫将军王某之子,与崔氏女为姑表兄妹。

8.道省:荐福寺僧名。

9.谢不敏然:表现出为自己的不才而道歉的样子。

10.就礼事:指举行婚礼。

11.孤弱:指年幼而丧父,孤单微弱。

12.侄:指金吾卫将军王某之子。不待礼会:没有等到六礼齐备。

13.捕访:搜寻。

14.无何:不久,很短时间之后。

15.殂(cú):死亡。

16.横:枉,冤屈。

17.崇义里:长安里坊名。

18.外兄:表兄。

19.为期:约定日期。

20.赍(jī):赠。看圃竖:看铃木园子的仆人。

21.群贤里:长安里坊名。

22.万途求免:想尽各种办法哀求获免。

23.契阔:久别。

24.苍头:奴仆。

25.闾里:犹街坊邻居。

26.伺:窥探。

27.隙:门缝。

28.造:到达。

白话译文

华州的柳参军,是名门望族的后代,欲望很少,早年丧父,没有哥哥弟弟,只与母亲相依为命。柳参军落职后,就在长安闲游。上巳节,在曲江看见一辆车子,用金碧装饰,半停在浅水里,后帘慢慢地揭开,露出一只美丽的像一截白玉脂的手臂,指点着让仆人采摘芙蕖。这个女人的容貌是绝代佳人模样,斜眼看了柳生很久。

柳生策马跟随她,看见车子进入永崇里。柳生打听她姓崔,她还有母亲,有个婢女,名字叫轻红。柳生家里不是很穷,多方贿赂轻红,竟然不接受他。

另一天,崔氏有病,她的舅舅做执金吾官,前来问候她的妹妹,并且告诉她,要求为自己的儿子娶下崔氏。崔氏不高兴,但她的母亲不敢违背哥哥的命令。

女儿说:“能够嫁给前些时遇见到的柳生就满足了,我与表兄结婚,恐怕不能保全性命的。”她的母亲深深地惦念着女儿,就让轻红到荐福寺僧道省院打探到柳生,传达女儿的意思。柳生被轻红诱惑,又想取悦轻红。轻红发怒道:“你的性情确实粗俗,小娘子如此对待你,我是一个微贱的人,看到我你就就忘了前人的好,想要保住岁寒那样的贞操,那是可能的吗?我将把你的事告诉小娘子。”

柳生赶紧谢罪,拜了又拜,说自己糊涂。轻红才说:“夫人怜惜小娘子情真意切,现在小娘子不愿意嫁王家,夫人因此要偷偷地与你完成婚约,你可以在三两日内完成婚礼。”柳生非常高兴,自己准备了几百千的彩礼,在约定的时间里结婚。结婚后五天,柳生携带妻子和轻红到金城里居住。

一个月以后,金吾到永崇里找妹妹商量给儿子结婚的事。崔氏的母亲王氏哭着说:“我丈夫死的早,女儿孤单,遭受表侄儿的无礼相待,强行窃取女儿离去,哥哥难道没有教训他的方法?”金吾大怒,回去鞭打他的儿子几十下。密令追捕查访,一年也没有捕获。

不久,王氏死了。柳生携带妻子和轻红到金城里奔丧,金吾的儿子看见了,于是告诉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擒住柳生,柳生说:“我在岳母王氏处纳采娶妻,不是越礼私自诱骗,家里人老少都熟知这件事。”

这时王氏已经死,无人证明。金吾诉讼到官府,公家断定王家先下财礼,应归王家。金吾的儿子曾经喜欢仰慕表妹,也不怨恨先前发生的事,就把崔氏娶回了家。

过了几年,轻红竟保持自己的纯洁相处在金吾儿子的家里。这一年,金吾也死了,金吾的儿子就搬家到崇义里。崔氏不乐意侍奉表兄,就让轻红巡访柳生的住所,这时柳生还住在金城里。崔氏又让轻红和柳生约定时间,同时赏赐看园子的童仆,让他积攒牛粪堆与院墙一齐高。崔氏女就和轻红踏着粪堆离去,到了柳生家里,柳生又惊又喜,没有打算出城,只是搬迁到群贤里住下。

后来金吾的儿子终于寻找到崔氏女,知道在群贤里住,又告到官府打崔氏夺回来。王生一往情深,崔氏多方要求免除婚约,以身体怀孕推托与王生同房。王生不责备反而宽容了她。

柳生眼看与心爱的人相处无望,顺江南下到了江陵。过了两年,崔氏女和轻红相继死去,王生送葬,哀伤恸哭达到极点。轻红也被葬在崔氏坟旁边。

柳生一个人寂寞地在江陵闲住,这一年春天二月,繁花满院,百鸟争鸣。柳生追想思念崔氏女,凝思苦想她的形态身影,正在感叹不知道她的生死存亡。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扣门声,一会儿看见轻红抱着妆奁进来,喘着气说:“小娘子马上就要到了。”

听到像车马的声音,等到崔氏女进门,再没有看见别的人。柳生和崔氏女叙谈阔别之情,悲伤欢乐达到极点。问她缘由,崔氏女说:“我已与王生诀别,从此可以与君同葬一穴了,人生只要用心专一,夙愿一定能实现。”

接着又说:“我小时候就学习乐器,对箜篌很有功夫。”柳生立刻买了箜篌,崔氏抚弄乐器绝妙无比。两年里,二人可以称得上享尽了平生的欢乐。

不久,王生过去使唤的家奴路过柳生家门,看见轻红很吃惊,不知那原因,又怀疑人有相似的,未敢立刻确认。打听闾里,听说有个外来人柳参军,很怪。再去探察,轻红也知道是王生家人,于是全都告诉了柳生,自己赶紧藏了起来。

王生的家奴回到城里,把这事全都告诉了王生。王生听了后,命令驾车千里找来。到了柳生门前,从缝隙往里窥视,看见柳生坦腹在临轩榻上,崔氏女正着新妆,轻红捧镜在她身边,崔氏匀抹铅黄未完。王生在门外极力喊叫,轻红手中镜子掉到地上,声音像击磬。崔氏与王生没有恨怨,于是进到院内。柳生吃惊,以宾礼相待,一会儿崔氏不见了。柳生与王生舒缓地谈这件事,二人相看都不能明白,非常奇怪。

二人一起到长安,挖掘崔氏墓葬验证它,那在江陵所施用的铅黄如新。衣服肌肉,尚无损坏腐败,轻红也是这样。柳生与王生互相发誓不再打扰崔氏女,再次埋葬了她。二人一同进入终南山访道求仙,就再也没有返回。

创作背景

中晚唐时期,传奇的创作盛极一时。元稹的《莺莺传》一出即广为流传。受此影响,晚唐时期温庭筠在借鉴《莺莺传》的基础上又有一定的突破,创作了小说《华州参军》。纵然《华州参军》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思想性,但于礼法之风的浓厚和国人的接受心理,此篇小说终未能广为流传。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华州参军》是小说集《干(月)子》中篇幅较长、情节完整曲折的爱情传奇小说,展示出温庭筠别样的“史才”、“诗笔”与“议论”。

《华州参军》真正主角是崔氏女,柳生和王生都是配角。她上巳节出游,邂逅柳生而生情,立志非柳生不嫁,两次私奔柳生,都是她采取主动。在古代爱情小说的女子形象中,崔氏女是一个很有亮色的形象。这种专一执著大胆热烈地追求真挚爱情的精神,不但感动了柳生,也感化了两次将她夺回的王生。因此,故事的最后结局是两位各怀夺妻之恨的情敌竟然化为情友,因崔氏女相携入终南山访道。真挚的爱情不但可以突破幽明的界限,使人鬼同享受爱情生活的幸福,而且可以因为同爱一个有真挚感情的女子而化敌为友。这样的思想意蕴无疑具有强烈的民主性和反世俗化色彩。小说中处处突出王生对崔氏女的“悦慕”和真情,叙写他对崔氏女的宽容。实际上,这种艺术处理更显示出崔氏女对爱情的执著与其对王生的内在而长久的吸引力。这是反公式化的。

小说的情节相当曲折,一些场景描写也颇富文采和意境,不但将崔氏女的明艳描绘得栩栩如生,且将青年男女萌生的爱情置于美好的氛围之中,具有诗的意境与情韵。结尾处写三人相见的场景也非常真切生动。柳、王二生返长安发崔氏女墓葬,“即江陵所施铅黄如新”,以实证幻,亦见匠心。

名家点评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程毅中:“《华州参军》的情节结构在宋代话本《碾玉观音》里可以看到它明显的影响,它无疑是《干(月巽)子》中最杰出的作品。”(《唐代小说史话》)

作者简介

温庭筠(约812~866),晚唐文学家。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艳精致。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现存诗三百多首,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笺注》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