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仁芝(1935~),男,出生于河北省兴隆县,祖籍天津市。195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同年到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1995年从北京画院退休。中国当代著名山水画家,擅长山水,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各大美展及海外画展,多次获奖,并被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等机构收藏。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李可染画院研究员。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53年 初中毕业于天津市第三中学,启蒙于美术教师胡定九先生。 1957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通过四年的专业训练,打下绘画基础。毕业创作《就义》入选“毕业生成绩展”,展后作品留校。
195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院中国画系,1965年在北京中国画院进修班结业。
早年经历
受教于蒋兆和、李苦禅、宗其香、李可染、叶浅子等诸教授。三年级前学习写意画,主要学蒋先生人物画,四年级入山水画科。毕业实习赴皖南屯溪、休宁县、黄山写生。山水组画《忆江南》(10幅)参加“1962年美院毕业生成绩展”,展后作品留校,其中《春雨初霁》美术杂志发表。同年进北京中国画院,入中国画进修班,在秦仲文先生指导下学习山水画。重点是临摹清代四王吴恽作品,掌握传统山水画技法,体会古代山水画神韵。
工作经历
北京画院专业画家,一级美术师。曾任画院山水创作室主任。1965年到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至今。
主要成就
1964年作品《炉前》入选新中国成立1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由北京画院收藏;
《似梦非梦》入选1986年“世界和平年”美术作品展览。
《爱晚亭》、《温泉胜境》、《峡江征帆》、《岁月。涛声》、《山野人家》等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型美术作品展览及在《中国画》、《人民日报》等发表,或被中国美术馆、天津艺术博物馆、澳大利亚新南危尔士艺术博物馆收藏。也工书法。1988年先后在天津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画展。
出版《张仁芝画集》。1987年其艺术事迹被载入英国伦敦出版的《世界名人录》。
1984年《屹立千秋》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优秀作品奖,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8年《芦花秋雁》入选“88北京国际水墨画大展”,获优秀作品奖;
1989年《金色年华》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
1990年《早春》入选中国赴日本“现代中国美术大展”,中国美术馆收藏;
1994年《林泉图》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获优秀作品奖;
1999年《梵净雨后》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获铜奖;
1963年 山水画《黄山温泉揽胜亭》等2幅入选“北京中国画迎春画展”
中国画院收藏。
1965年 年初到苏、日等国巡展,到密云区农村参加“四清”运动。年初画院进修班结业,转为专业画家(画院更名为北京画院)
1966年 大幅素描《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与李颖合作)和《鞠躬尽》入选“纪念焦裕禄全国专题美展”,前幅一月号《美术》杂志发表,“文章”由中国美术馆丢失。
与北京画院及北京人美社部分同志集体合作年画四扇屏《大庆精神大庆人》,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印刷发行。
人物画《创业年代》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与薄松窗先生赴韶山市、井冈山市写生,为京西宾馆创作大幅山水画《茨坪朝晖》。
1974年 为合肥稻香楼宾馆创作山水画《井冈山》
1975年 赴河南林县、辉县市体验生活,创作人物画《带头人》,入选“北京市美展”。
张松鹤、周思聪合作《毛主席在庐山》,入选“北京市美展”,天津人美社印刷年画发行。
1976年 人物画《凌云志》入选“北京市美展”,《连环画报》发表。
画展”,北京展后到四川省、湖南省、湖北、河南省、上海市等十一省市巡展。《爱晚亭》在《人民日报》、《湖南画报》上发表。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
1978年 山水画《三湾毛主席旧居》入选“解放军全军美展”,总政文化部收藏。赴广西桂林、南宁市、韶山市、板仓、黄山、广州市等地写生。
山水画《草堂春深》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北京市美展”
山水画《漓江烟雨》入选“北京中青年中国画家赴澳门画展”
山水画《峨眉山市山谷》入选“北京画院与江苏省国画院中国画联展”。
1980年 山水画《峨眉山谷》荣获“北京市80年度美术创作”甲级奖,北京画院收藏。
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山水画《雨涤松青》入选“北京市首届80年代中国画展”。
赴福建武夷山、鼓山、泉州市、厦门市等地写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创作《长城》等山水画四幅。
1981年 山水画《铁板铜琶大江东》等4幅作品入选“北京画院赴温哥华中国画展”,随画展访问加拿大、日本。
《黄山幽境》入选赴深圳市“北京画院中国画联展”,入选该展画集。书法(楹联)入选《当代楹联墨迹选》。
1983年山水画《赣南峡谷》入选由中国外展公司主办“赴圭亚那合作共和国中国画展”
山水画《黄山慈光寺》入选由中国外展公司主办“赴德国中国画展”。
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
1984年 山水画《屹立千秋》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评为优秀作品,《中国画》《迎春花》发表,中国美术馆收藏;获“北京市美术创作荣誉奖”在。
山水画《云蒸霞蔚天都路》入选由外展公司主办“赴阿尔及尔省中国画展”。
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山水画《云山雪霁》、《泰山南天门》。
山水画《岁月、涛声》入选“北京画院新作展在”《人民日报》发表。山水画《琴韵》入选“中日水墨画联展”。
山水画《峨嵋清音》入选《中国环境报》主办“祖国环境美美术、书法、摄影展”,获“美术创作一等奖”;《中国环境报》社收藏。
花卉《残秋》入选“北京市八十年代中国画展”,获“优秀作品奖”,北京市美协收藏。
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索溪峪及南岳衡山写生。
1986年 山水画《漓江梦幻》入选“北京市庆‘七一’美展”,获优秀作品奖,北京市美协收藏。
天津市美术馆举办个展,展出作品59幅。
山水画《绿荫》,由深圳博物馆收藏。
山水画《胶东山水》由烟台艺术博物馆收藏。
山水画《潜流》入选“北京市八十年代中国画展”,获优秀作品奖,北京市美协收藏。
山水画《似梦非梦》入选“中国纪念国际和平年全国专题邀请展”。
花卉《鸡冠花》入选“中国画研究院全国二十八省市中国画邀请展”。
山水画《苍松不死》、《慈光寺》入选赴静冈县中日合办“中国百景山水画展”。
作品《金秋》、《夏日荷塘》入选“东方美术交流学会赴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画展”,前幅入选该画展画集。
六月,赴胶江半岛写生。
山水画《李白诗意(三峡)》入选“北京新时代画展”。
书法《今胜昔》入选郑州市“黄河碑林”,入选该书法集。
《雁南飞》入选北京“赴东京美术作品展”。
1987年 三月,带中央美术学院燕山石化大专班学生上写生课,第四次入川,赴绵竹清平伐木厂、青城山山、峨边彝族自治县、重庆市、大宁河写生。出三峡至屈原故里瞻仰屈原故里,在香溪写生。
十月,山水画《黄山雪霁》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收藏。山水画《漓江烟雨》由陕西省美协收藏。十月,山水画《山乡早春》由南昌国画院收藏。
十月,赴江西三清山、庐山、景德镇、婺源县等地写生,参加书画家“青云谱区雅集”
八月,《闻胜亭》入选“纪念抗日战争五十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六十周年中国书画展”,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蠡园观鱼》等山水画九幅参加“河山画会年度联展”,在北京、武汉、汕头市、西安市展出。
《松的自述》入选“北京画院建院三十周年展”,《人民日报》发表。
《白云出鸟飞入松图》入选香港特别行政区中文大学主办“东方水墨画大展”,香港、台北市展出。
《如情似梦漓江水》入选深圳市“中国当代书画名家邀请展”入该展画集。
参加深圳中国当代书画家“岭南雅集”。
评为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
受聘为北京市美术系列中级职称评审委员。
三月,《留云书屋》入选“中日水墨画交流展”,入选该展画集。
七月,《冬日》入选北京市“大好河山画展”。
八月,《琴韵》参加“东方美术交流学会首届年展”入选该展画集。
《山区》入选北京市“北京风情画展”。
天津人美社出版个人画集,收入山水画五十二幅。
十一月,《高山流水》入选“大陆水墨画展”在台北三原色艺术中心展出,入选该展画集。
《青岩山随想曲》入选东方美术交流学会《中国画作品选》。
个人传略开始收入英国伦敦出版之《世界名人录》(《WHO'S WHO》)。
1988年 作品《金秋的项链》、《留云书屋》、《张家界市之夏》及《张家界之秋》四幅入选外展公司与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合办“当代中国画家十五人邀请展”,先后到伊利诺斯州克拉纳特艺术博物馆、火奴鲁鲁美术学院和威斯康星州艾尔维海姆艺术博物馆展出。
《芦花秋雁》入选“八八北京国际水墨画大展”,获“优秀作品奖”,入选该展画集。
山水作品四幅,入选“赴巴塞尔市国际美术博览会之中国画展”。
十二月,作品《荷》入选“北京八十年代中国画展”。
《秋色》、《玉屏楼》、《半山寺》及《张家界之秋》等山水画十幅入选“外展公司主办赴列支敦士登中国画展”。
《姑苏园林》入选“京杭大运河书画展”,入选该展画集。
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画展,展出作品八十九幅。
应邀赴日本四国香川县观音寺为兴昌寺作画,游东京、大阪、京都、奈良县,木县劳贺郡、山梨县甲府市、高松市栗林公园等,赴日光、盐原、富士山、伊豆半岛天城高原等风景名胜写生。
在北京美代会被选为北京美协理事。
1989年 《金色年华》(荷)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入选该展画集。
《昨夜西风》(荷)入选外展公司主办之赴苏、芬兰、卢森堡“中国中青年画展”。
《从清晨到黄昏》及《江河源头》入选天津人美社出版之《当代中国画探索佳作选》。
八月,《荷香》入选“纪念新中国成立四十周年、北京和平解放四十周年美术作品展”。
《隆冬》捐献由法国德鲁奥拍卖行主持之“为拯救威尼斯和长城北京国际艺术品拍卖”。
七月,个人传略收入《当代中国书画篆刻家辞典》。
《岱湾组画》五幅及《后湖桥影》、《深谷》等参加中国画研究院主办“中国山水画联展”。
第四次登泰山写生。赴北戴河区写生。
《深谷》由中国画研究院收藏。
《胶东山水》一帻上泰山区艺术博物馆收藏。
1990年 《老藤》、《知音》及《黄海晴岚》入选汉城“九十年代现代中国画代表作家展”。
《金秋的项链》入选“中国画研究院年度院展”。
《临风》、《带雨》、《含露》及《白荷》入选“北京画院赴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画展”。
《武夷胜境》等三幅入选“现代水墨联盟首展”。
《漓江烟雨》、《夕辉》、《留园之春》等五幅入选赴日本千叶县“北京画院作品展”并入选该展画集。
《泼墨白荷》入选“东方美术交流学会年度展”。
《国耻纪念碑》入选“纪念第一次鸦片战争一百五十周年专题美展”。
《白荷》入选北京画院与上海市,广东省,陕西省及江苏省“五省市画院中国画联展”
《留云书屋》入选新华出版社主办“中国当代名家书画展”。
《正阳门》、《南池子》入选北京美协“北京风情画展”,《正阳门》为北京美协收藏。
再游黄山写生,授课于黄山写生画院。
《残荷》应邀捐赠潘天寿基金会,入选该基金会编印《当代著名中国画家作品精选》。
香港特别行政区《收藏天地》杂志五月号在《李可染画派传人》专辑中发表“杜华”文《情感的凝聚,心灵的回想——访山水画家张仁芝》,并发表《北国之冬》、《西岳雄峙》、《林中幽径》、《河畔人家》等作品八幅。
1991年 《黄河在咆哮》、《新挖的窑洞》等黄河系列作品六幅参加“黄土魂山水画联展”。
《早春》入选中国美术馆主办赴日本“现代中国美术大展”,(在河口湖美术馆、大阪美术馆展出),入选该展画集。
《塞上春色》、《荷》入选“东方美术交流学会赴深圳市会员年度展”。
《静谷》入选“庆祝建党七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北京市美协“优秀作品奖”。
《夏日清晖》入选中日主办“中国的四季大型中国画展”,获铜奖。
《桃花源图》入选韩国汉城'91现代中国画代表作家展入选该展画集。
八月,赴潭柘寺、昌平大岭沟写生。
九月,赴山西省参观永乐宫壁画,永济废黄河,唐朝黄河大铁牛,普救寺及夏县司马光故里等地。
《深情的富士》《无锡即景》入选赴日本东京等地“民间书画交流展”。
《秋林晚照》、《漓江雨后》等山水画五幅入选北京画院赴大阪“中国画联展”。
书法五幅入选中国画研究院主办“辛未年画家书法展”。
《白石旧居》、《峨眉冬雪》入选“东方美术交流学会澳门中国画展”,入选该展画集,访澳门。
《北京之春》、《梅园新春》及《泼彩荷花》(长卷)等四幅入选“国际艺苑第四届水墨画联展”。
《泼彩白荷》入选山东省主办“中国旅游中国艺术节书画展”,获三等奖。
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个人画集,收入山水画二十七幅。
《冬荷》第三幅入选美国明尼苏达州州立大学詹生美术博物馆主办的“中国当代水墨画收藏展”,《冬荷》入选该展画集。
香港特别行政区《美术家》杂志第81期发表孙克文章《求救求美,一意孤行——张仁芝山水天地》,发表《北美纪游》等山水画十八幅。
《晋南印象》、《续晋阳秋》、《山村秋暮》入选中国画研究院主办之“中国山水画邀请展”,后者中国美术馆收藏。
《松林古刹》深圳美术馆收藏。
被北京市政府聘为北京市美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1992年 《静谷之二》入选“北京画院建院三十五周年展”及“纪念讲话发表五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乐山市大佛》入选“北京市纪念讲话发表五十周年美展”。
五月十七日,香港《文汇报》在《中国书画》专刊发表包立民评论文章《张仁芝的山水画》,发表《太湖万浪桥》、《高山流水》、《屹立千秋》及《太行屏障》四幅作品。
《静谷之二》、《华山南峰气象》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
赴台湾省台南老爷艺坊举办个展,展出作品二十八幅。
《高山流水》在《大地》杂志第一期发表。《寅辉松韵》在《大地》杂志第二期发表。
在深圳“中国画廊”举办个展,展出作品五十八幅。
《金色年华》入选青岛出版社与香港地平线出版社联合出版之《1979-1989当代中国画》大型画集。
《荷四条屏》入选北京市“九十年代中国画展”。
赴大别山区罗山县、宣化店镇一带鄂豫皖革命老区及信阳鸡公山写生。
《鸡公山印象》等山水画五幅入选“革命老区大别山写生画展”。
《清晖》入选深圳市“‘92第二届国际水墨画展”,应邀参加该展学术讨论会。
五月,山水画《唐柳宗元诗意》由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
《春天的足迹》入选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文联、北京美协、炎黄艺术馆及北京画院合办“美哉北京大型画展”,入选《美哉北京》画集,北京市政府收藏。
山水画《唐人诗意》入选《环境与发展美术书法作品集》。
1993年 《雨中上班的人们》、《故宫神武门》、《张家界之冬》、《塞上金秋》、《午门》及《万寿山昆明市湖》等六幅入选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办“赴瑞典达渥斯国际会议中心当代中国画展”。
《秋晌》、《潜流》、《雾都重庆市》、《这里桃花即将盛开》、《鸡公山》二幅及《华山系列》三幅参加“传统与现代国画家六人联展”,其中《西岳峥嵘》在《中国画》杂志第六十期发表。
《荷塘初夏》等荷花系列四幅参加迁安造纸厂特邀“当代名家十人作品联展”。
《峡江图》等二幅入选中国旅游书画联谊会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国际旅游节“中国长江三峡书画展”(香港大会堂),访香港。
《神奇诡异张家界》入选“中国画研究院中、日、韩水墨画交流展”。
《门辟九霄图》参加“纪念徐霞客诞辰书画展”。
山水作品三幅参加“中日水墨画联展”。
《山林寂静》应邀参加武汉长江美术馆举办“全国第二届山水画展”,入选该展画集。
《翠冈》参加安徽省主办“全国首届山水画展”(安徽博物院)
《夕阳落山图》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主办之“首届全国中国画大展”,获“优秀作品奖”,入选该展画集。
《峨嵋胜境》入选“中、日、韩三国艺术交流展”。
《秋风赋》、《九华山居图》入选“中日韩水墨画联展”,入选该展画集。
山水写生五幅入选“北京画院写生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其中《黄山玉屏峰》在《国画家》杂志第六十一期发表。
《荷乡月夜》应邀参加“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书画精品展”。
《悬空古寺图》入选中国美协、书协主办“纪念毛泽东诞辰百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崇山密林图》入选“北京纪念毛泽东诞辰美展”(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中国画》杂志发表。
《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山村秋色》、《鄂豫边界的小小村落》及《黄河在这里转了个弯》等五幅参加北京画院山水画创作室主办“信天游山水画联展”。
《秋晌》在《美术》杂志发表。
《荷》、《鼓浪屿》等九幅参加广州市“首届中国艺术博览会”。《早春》(中国美术馆藏品)入选美术馆举办之“迁百年山水画展”,入选浙江人美社编印之《中国美术五十年》大型画集。
《夏之荷》捐赠中国民政部主办中国大陆孤儿助养助学活动基金会。
1994年 应邀参加“中国著名书画家赴东南亚友好交流团”,出访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
作品近六十幅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收藏家天地”举办个展,再访马来西亚。
《国画家》杂志第六十四期发表王志纯评介文章《线的魅力》及山水作品二十幅。
作品《林泉图》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收入《第八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集》。
作品《清水河口》入选“中、日、韩绘画联展”,先后在北京、汉城展出。
十月赴河北兴隆山区及雾灵山写生。
应邀赴深圳市参加城市山水画研讨会。
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吴国亭编《当代山水画佳作赏析》发表《千叶林海》,及评论文章《流畅的圆舞曲、精湛的抒情诗——读张仁芝\u003c千叶林海\u003e记》。
1995年 赴汉城参加“中、日、韩BECETO美术节书画联展”活动。作品《山村秋色》等二幅参展。
《滴水岩飞瀑》入选北京市中国艺术节美术作品展,入选该展画集。
《深壑密林》在《中外文化交流:英文版》杂志发表。
《草堂纳凉图》入选《中央统战部收藏名家书画集》。5.4月赴深圳市参加深圳画院主办“城市山水画研讨会”。
6月赴湘西参加中国中央电视台主办“雅游张家界活动”。
七月赴海南省海口参加“95海南书画名家笔会”。
1996年 《秋林暮韵》入选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员会主办之“中日水墨画交流展”,分别在北京、东京展出,入选该展画集。
《林泉图》及简历录入香港世界华人美术名家出版社出版之《世界华人美术家年鉴》。
作品十二幅及个人简历录入光盘图书《中国当代美术家》。
个人简历录入中国中外名人研究中心及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编印之《世界名人录》中文版。
《正阳门箭楼》入选“中、日、韩BECETO美术节作品联展”,并入选该展画集。
作品《大宁河即景》入选“中国三峡百景图山水画展”,收入该展画集。
《深谷清溪》入选“青岛建市百周年全国名家书画展”,入选该展画集。
四月入川,再游青城、峨眉、乐山写生。八月,又游四川青城、峨眉、江油窦团山、五通桥区等地写生,瞻仰李白故里。
十月再游海南省赴文昌市、陵水、兴隆农场、五指山市、南圣河及五指山区写生。
1997年 《荷塘清趣》等二幅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赴美中国当代名家作品展”,旧金山南海艺术中心展出。
《层林幽居》入选“北京画院建院四十周年大型画展”,收入《北京画院画集》。
《深潭游艇》、《悬空古寺图》参加“珠海市迎香港回归中国画邀请展”。
《九寨飞瀑》、《青城清幽》及《峨眉—线天》三幅参加“河山画会深圳年度展”。
汕头画院举办个展,展出作品五十八幅。
《山村小雪》入选“中、日、韩BECETO美术节作品联展”。
《月下荷塘》入选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主办“迎香港回归中国书画精品展”,入选该展画集。
《漓江烟雨》等三幅入选“北京西院赴韩国水墨画展”。
《避暑胜地鸡公山》、《华山西峰漫坡》入选《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委员艺术作品集》。
《青岩暮霭》等五幅入选《中国烟草书画集》。
《知音图》应邀参加“第三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十一月在珠海市、北京、郑州市展出。
《华山飞雪》,入选“北京画院赴韩国汉城中国画展”。
个人简历收《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
《唐常建诗意》参加“全国当代书画名家百人精品展”,入选该展画集。
应邀赴湖北参加“世界华人艺术家三峡刻石首展”及参观三峡大坝等活动,再游三峡及漂流神农溪写生。
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当代美术家》主页,
1998年 《东岳登山路》应邀参加“纪念周恩来诞辰百周年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入选该展画集。
《大江颂》应邀参加“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纪念堂纪念周恩来诞辰百周年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
《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画荷断想》短文及荷一幅。
《早春》入选北京人美社主编之《中国美术全集——现代山水卷》
《西子疏妆图》入选“世纪之星——首届中国艺术双年展”(南京——多伦多)。
为迎接香港回归一周年,参加中国文化部“锦绣中华”巨幅山水画集体创作,由江泽民主席题字,作为国家礼物赠香港特区政府。
《南海渔帆》、《槟榔寨》入选海南出版社《海南风情》中国画集。
八月,参加中国文艺网、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抗洪救灾书画笔会”。
《冬雪》、《深潭游艇》入选《中国当代名家作品珠海邀请展画集》。
《金秋》入选中国文化部、李可染基金会等主办之“‘98中国国际艺术年——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入选该展画集及《“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中国画精品选》。
《五塔寺金秋》、《景山万春亭》入选深圳画院、深圳文化局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之《城市山水画》画集。
1999年 《梵净雨后》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展,获铜奖。
《一年容易又秋风》、《醉翁亭记图意》等作品十幅应邀参加“世纪之门——成都现代艺术馆中国艺术邀请赛”(1999.12.31-2000.2)
2000年 《清溪》、《家住青山绿水间》入选中国文化部主办“中华世纪之光,中国画提名展”(2000.3.19)
《松岭朝阳》入选“西部热土中国画展·重庆、成都市展”(2000.6.11)
《古城春色》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2000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浙江义乌
《西山晴雪》入选“北京市美协成立20周年及千禧龙年美术作品展” (2000.7.25-7.30)
《长城脚下的山村》等三幅入选“北京画院赴冰岛中国画展”,在冰岛国家美术馆展(2000.9.3-9.30)
《青城山隐居》、《倪迂禅意山水新鲜》入选北京市美协主办“北京市山水画名家邀请展”(2000.9.3-12.5)
《古城春色》入选文化部、中国美协赴芬兰“文化论坛2000中国风景绘画艺术展”地址:芬兰娃莎市琪卡诺扎艺术博物馆及其它二城市巡展(2000.10-2001.3)
2001年 《环翠山庄》、《莽原雪野》、《山村秋雾》三幅入选北京画院“绿风——心系奥运会关爱家园”画展,中国美术馆(2001-3.6-3.11)
《屹立千秋》入选中国文化部主办“百年中国画1901-2000”中国美术馆大型画展。
书法《李白诗·将进酒》明代洪应明楹联2幅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赴德国之中国书画艺术展。
《茂林归隐》应邀参加“情系西部中国画展”获黄胄美术基金会优秀作品奖。
《静听远去的涛声》入选2001年度全国画院中国画双年展(西安市)。
2002年 《库区新姿》、《峡江颂》、《渝乡滴翠》三幅入选“新重庆·中国画展”(2002.2.12-2.26)
《山居秋暝》、《燕山雨后》、《茂林归隐》入选北京画院建院50周年作品大展(2002.3.27-4.2)
《山城民居》、《江城印象》二幅入选“深圳市第三届国际水墨画双年展”(专题:城市与水墨)(2002.12.18-12.22)
《雪中游峨眉山寺图》、《峨眉一线天》入选文化部艺术交流中心主办“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28”大型中国山水画展(2002.12.28-2003.1.8中国革命博物馆)
《齐鲁概胜》等5幅参加北京寰宇画廊主办中国画名家作品展赴深圳、汕头市、上海市及北京巡展。
八月,赴甘南藏族自治州写生。
八月、九月、十一月为全国政协创作《深山飞瀑》(123×240)、《九寨飞瀑》(145×500)、《临泉闲居》(145×365)
《渝乡山居》、《峡江云帆》、《峡谷清泉》三幅应邀参加“庄园水墨画展”,炎黄艺术馆展出。
2003年 一月下旬为钓鱼台国宾馆创作《峨眉瑞雪》(180×330)
为北京市监察局金池莽山宾馆创作《莲峰积雪》(75×180)及书法《毛泽东词:沁园春·雪》
2003年《山村秋色》《山居图》参加在中华世纪坛美术馆的“今日中国美术大展”。《景山万春亭》《颐和园佛香阁》《北京之春》《豳风夕照》参加“北京风韵系列·园林胜境作品展”。
2004年《神农架传奇之一——武当山南岩望金顶》等4幅“从传统走来——中国山水画联展”。《自景山万春亭俯瞰紫禁城全景》《残阳》参加“北京风韵系列作品展·故城寻梦”。
2005年《神农架顶》等9幅山水参加“北京当代国画优秀作品展”。
2006年《古老蒲河重展新容》《丹心碧血照千秋——文丞相祠》《恭王府邀月台》参加“北京风韵系列作品展——城池漫游”。
2008年《施工中的北京南站》参加“北京风韵系列作品展——古都新貌”。
2009年《自景山万春亭俯瞰紫禁城全景》《颐和园佛香阁》《施工中的北京南站》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华彩北京美术作品展”。
2010年《层岩叠嶂图》参加“中国风格·时代丹青——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
2011年《林泉山居图》《灵岩古寺图》等10幅山水参加在贵阳的“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国书画名家展”。
2012年东莞艺展中心举办第8次个展。
2013年第9次张仁芝个人画展在济南市举办。
2014年第10次张仁芝个人画展在北京莹宝泰美术馆举办。第11次张仁芝个人画展在郑州河南博物院举办。第12次张仁芝个人画展在北京798艺术区北京元素举办。
社会活动
任职经历
现为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美协理事,东方美术交流学会常务理事
创作特点
艺术手法
张仁芝国画写景写意写情
张仁芝是画坛受人注目的一位画家。他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注意,不是靠宣传和吹捧“包装”,而是靠他的创作成果。他通过勤奋的劳动和默默的探索,使自己的作品不断完善,使自己的个性风格不断强化,从而在艺术界逐步树立起自己的形象,受到人们的尊重。
张仁芝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走的是以中为主适当融合西画经验的道路,主要是研究传统、深入观察、研究自然和不断地做创新的尝试。他研究传统,通过观摩、写临体会其精神与技法;他通过不倦地写生,观察和研究自然。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积累了大量的写生稿。有些写生本身就是创作。他的画风不断在变,反映了他不满足于自己、希冀有所突破的愿望。他的功底深,即写实造型能力强,传统修养好,生活体验丰富,所以他的创作路子很宽。他的画有的偏重于写实,有的偏重于写意,有的有较强表现与抽象的意味。他主要画山水,时而涉足花鸟,荷花画得尤其精彩。西画写实的痕迹在他的作品中还明显地保留着,但他努力把它们纳入中国写意画的审美规范之中。因此,他的创作愈来愈具有鲜明的传统特色。读他的画,也明显地看到他在努力加强画面的整体性和简练性,加强笔墨的力度与韵味。他作为成熟的艺术家,愈来愈意识到绘画创作要从生活中汲取营养,要有强烈的生活气息,但绘画创作是有别于生活,有别于客观自然的另一个世界。丹青最难写精神,写出来的这“精神”,仅仅寄寓于客观物象的,还是浅层次的;发自画家内心世界的,才是最充足、最有力量、最感动人的。当然,中国写意画是注重意象创造的艺术,不同于西画的抽象艺术,画家的思想、感情,他的主观世界不是通过抽象的点、线、面来加以表现,而是通过“似与不似之间”的自然物象,用水墨媒介、笔墨技巧来加以表达的。写客观物象,写自然景色,与抒发自我的内心感情,表达自我人格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张仁芝掌握了中国画创作的这一规律,游刃有余地在中西融合上施展自己的才能。西画的写实造型被他渐渐融入中国水墨的天地之中,成为中国水墨的一部分。可以这样说,张仁芝中西融合的水墨画,整体来说是中国传统的,有些细部和有些因素来自西画,而这些细部和因素又是经过他消化、吸收和改造过的。这是一种很自然的融合,不觉生硬和勉强。这大概是张仁芝不同于一般受过学院写实训练,而后虽走入中国画创作领域,但始终被写实造型束缚,不能深入领会中国写意画奥妙的画家们的一大特点。
近几十年来,在中国画界,人们一提起“创作”,就意味着画大画,画精心制作和繁复构图的画,逐渐地把中国写意传统的“自由书写”丢掉了。“做”画成风,“写”味减弱。我这里说的“做”还不包括那些用“特技”手段制作的画,那些我认为离中国画更远,我这里是指那些为大型展览会评委们青睐和重视的、过分雕琢的大画。中国画之所以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绘画,就在于它是通过作者运用笔墨来直接书写的,在书写中去表现出作者的心情、灵性,寄托某种思想和感情。画可以“做”,但必须是在“写”的基础之上“做”,“写”必须为主要手段。那些涂满画面、精心雕琢而忽视了书写的画,貌似有气势,但缺乏趣味,感情不真切,不耐看。张仁芝在“写”与“做”的关系上处理得比较好,他不论写生还是创作,都注重书写。他的画是有情有味有看头和经得起琢磨的。
艺术评价
山水画,在中国画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我国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唐宋元明清乃至近百年来,人才辈出,佳作浩瀚。历史,给我们留下一份非常丰厚的遗产。但是,我认为最可宝贵的,是大自然给我神州大地的慷慨赐予。它几乎集中了全部的神奇和灵秀:我们拥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又有世界最低的盆地吐鲁番盆地;有山舞银蛇的北国风雪,有蜿蜒雄浑的黄土高原;更有山清水秀的江南景色和绚丽浩瀚的海域风光;绵延几千里的黄河长江横贯祖国大地,正是这片神奇壮美的太好河山,为中华民族艺术的创造提供了最最宝贵的,无可比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应该说,山水画家是太有福分了。文革结束以来,山水画犹如火山喷发,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一批批山水画作,登堂入室,进入从中央到地方的楼堂馆所、宾馆饭店,独占头,成为中国画的主流画种。21世纪的中国山水画家,占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在如画的山河之上,拥有广阔自由的创作空间,迎未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如今,振兴中华、建设现代化的宏伟进程使祖国日新月异,神州大地又增添了许多崭新的具有时代精神的壮美景观,进一步开拓了文化艺术创造的天地。然而很可惜,有的人只埋头于古人的笔墨之中,照着旧程式依葫芦画瓢;有的人则运用自己习惯了的语言,便抱住“专利”不放,拿它来套生活,套东西南北不同的山水,以不变应万变;有的人出了点名,便闭门炮制,不食人间烟火,还冠以“天人合一”,把山水画引向虚无飘渺、玄妙神秘的境地。张仁芝从艺几十年来,走遍大江南北,沉浸在多娇的山水之中,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惠赐。在祖国宏伟壮丽的山河面前,甘当小学生,拜自然为师。热爱它、尊重它、感悟它,从这无穷的、丰饶的源泉里汲取养分,提炼出艺术的精华。看他的山水画作,总有一股大自然的鲜活气息扑面而来,山川之美与笔墨之美紧紧地融合在一起,自然中真实的山水与画中的山水合二为一所产生的艺术魅力把你吸引进去,跨过张仁芝为你架起的桥梁,去感知祖国的太好河山,去品味中国山水画的美妙境界。张仁芝一方面深入生活,几十年如一日地实践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同时,又非常注重学习传统,钻研技术,锤炼笔墨,提高艺术技巧,吸纳中西,广取博采,探索艺术表现形式,从而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能力。所以,当他面对丰富多彩、变化莫测的大千世界时,能够根据各不相同、反差很大的感受调动各不相同的艺术手段,运用与之相适应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心中的独特感受和大自然的美景。由此产生的作品,每一幅都相互不能代替,都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美感。他在《水初春》、《小园春色》、《陕北春色》、《塞北早春》等作品中奏出明朗、轻快而旋律优美的小步舞曲,画面以绿和白作基调,简练扼要地抓住春景的主要特征,用流畅的笔法和少量的重墨建构起画面的骨架,再用绿色点染。因张仁芝善用枯笔,故其线条虽顺畅而不油滑,虽灵动而不浅薄,这应归功于可染先生用笔之道的教诲。所以,在略含生涩又结实的墨底上赋色仍觉层次丰富、厚实,并不轻飘和单薄。这种手法其实也体现在他的许多作品之中,呈现出张仁芝的艺术特色和审美取向,即以简代繁,简而不空。张仁芝说:“不愿我的画太象古人”,“我要求在艺术上不断突破自己”。纵观张仁芝的作品,他的确是这样追求,也是这样做的。其实,我们这一代中国画家,大多数都想这样做的,只是做起来很难,实现就更难。这是一辈子的事情。艺术如芝加哥马拉松赛,能否跑到终点,能否冲线,需要时间来检验。我认为,张仁芝毕竟攻克了许多难题,业已跑在第一方阵之中,衷心祝愿他锲而不舍、坚持到底,一定能品尝胜利之果。
个人作品
杨 柳青书画社 2003年8月1日
丛书名: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丛书
ISBN: 7805037965
《张仁芝说沈周》
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5年1月1日
丛书名: 名画家说名画
ISBN: 7531023598
《张仁芝画荷》(上下全2册)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年10月1日
ISBN: 7530531093, 9787530531099
《名家扇画:张仁芝山水扇面精品》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06年10月1日
ISBN: 7805262349
《张仁芝·太华云起图卷 京郊春色赋图卷》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07年3月9日
丛书名: 传世典藏·当代名家长卷精品
ISBN: 7805262462, 9787805262468
画作欣赏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中国美术网 张仁芝.www.ms.net.cn.201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