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隶属于硬骨鱼纲鲉形目平鲉科平鲉属,原名黑,俗称平头鱼科、黑寨鱼、黑石鲈等,是一种近海岩礁底栖鱼类,主要分布在中国渤、黄海和东海海域,以及朝鲜半岛东西两岸、北海道周边海域和鄂霍次克海南部水域。
许氏平鲉属于卵胎生鱼种,每年11月中旬左右开始交尾,交尾后精子留在雌鱼体内,次年5月左右产子。许氏平鲉属于温水性底层鱼类,常栖息于近海岩礁海区。体长可达300多毫米。
许氏平鲉头部背棱较低,其后端具尖棘;眼间隔宽平,约等于眼径;两颌、眶前骨和鳃盖上无鳞;眶前骨下缘具3钝棘;背鳍鳍棘13~14根;鳃耙细长;两颌、犁骨及胯骨均具细齿带。许氏平鲉是鱼肉富含18种氨基酸,还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高,肉质鲜嫩洁白,脂肪含量少,无杂刺,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能够预防身体水肿,缓解疲劳,补益气血,非常适合清蒸或者是炖汤,是一种老少皆宜的滋补佳品。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许氏平鲉已经成为中国北方鱼类增养殖的主要品种,并用于人工鱼礁的增值放流。中国对许氏平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及苗种培育、消化生理以及对运动生理学和鱼礁生态集群的研究。
动物学史
过去有的鱼类学家将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鉴定为黑鲪(Sebastodes fuscescens),这是误鉴,黑鲪是许氏平鲉的异名。
繁殖方式
许氏平鲉雄性2-3龄,雌性3-4龄。均可达性成熟,秋天雄性先成熟,在自然海区11月前后交尾,精子留在雌体内,待卵成熟时授精,胚胎发育在雌体内进行。生殖期为4-6月,水温14-15℃。该鱼繁殖力甚大,一尾体长450 毫米的待产亲鱼的怀仔量可高达31.4万尾.这在卵胎生鱼种中是不多见的。仔鱼从母体产出后即可自由游泳。并开始摄食。
养殖技术
海区选择
网箱养殖海域位于海州湾北部,离岸3前面;高潮水位14米左右,低潮水位在8米以上;潮流畅通,平均流速0.3米/秒,最大流速0.6米/秒。海水温度春秋两季10-16℃,夏季24-29℃,冬季2-7℃;海水盐度21-30;海水溶氧量含量丰富;pH值大于8.1;透明度为1-2米。海域潮差在2.2-4.0米,属于中潮海域,海区底质以泥或泥沙为主。
网箱设施
从青岛福利德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永硕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陆续引进并负责安装网箱40只。
2011年采用小型网箱,2012年起采用较大型网箱,圆形网箱(Φ13米)框架全长40米,材料为中压聚乙烯(聚乙烯)网箱专用管材,浮力管规格Φ250毫米SDR17,扶手管规格Φ110毫米SDR11,立柱管规格Φ125毫米SDR11。黑色尼龙无结节网网衣,深5米(水下4米+水上1米),规格为78纱/5.3厘米以及72纱/4.5厘米。固泊系统按水深15米计算,张网架周长39米,附有坠石、提绳。
鱼种放养
养殖管理
鱼种越冬
生产发现,许氏平鲉在水温降至10℃左右时仍摄食,瘦弱个体食欲较旺盛,故饲喂不能懈怠。连云港市海域一般12月水温降至4℃以下,进入鱼种越冬期。
成鱼养殖
在水温逐渐回升的3月中旬,许氏平鲉开始摄食,越冬结束,进入成鱼养殖阶段,可在原存箱量的基础上继续养成,也可重新组箱,养殖管理同上。
主要价值
许氏平鲉为常见食用鱼类,也是近海增殖和人工养殖对象。个体较大、肉质细嫩,口感上乘,且苗种来源广、抗病力较强、耐低温、生长速度较快,是中国北方尤其是山东省近海重要的网箱养殖鱼种。
主要毒素
许姓平的头棘、背鳍棘、臀鳍棘、腹鳍棘其左右侧各具一前侧沟,沟内具毒腺组织,鳍棘为皮膜所包,被刺后立即发生急性、剧烈阵痛。创口红肿、灼热。捕捉时需注意安全。
形态特征
背鳍Ⅻ-12;臀鳍Ⅲ-9;胸鳍18;腹鳍Ⅰ-5。侧线鳞41-50,侧线上鳞11,侧线下鳞21。鳃耙9+18。
体长为体高2.8-3.2倍,为头长2.7-2.8倍。头长为吻长4.4倍,为眼径4.4-4.7倍,为眼间隔4.4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5-1.8倍。
体长可达300毫米。体延长,侧扁。头大,侧扁。吻尖突。眼大,突出,上侧位。眼间隔宽平,额棱低延。眼上缘具眶前棘、眶后棘和蝶耳棘。眶前骨下缘有3大棘。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位于鼻棘外侧,后缘有一皮膜突起;后鼻孔位于眼前上缘。口大,斜裂。下领较长,外侧有3小孔,上颌骨后端伸达眼后缘下方。上下颌、犁骨及腭骨均有绒毛状齿带。舌短,前端尖圆,游离。前鳃盖骨边缘具5棘。鳃盖骨后上角具3棘。肩区具3棘。鳃孔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7。鳃耙细长,隅角处最长约为眼径1/2,每一鳃耙有绒毛状小刺。
鳞中大,栉状;上下颌和鳃盖骨无鳞;眼上下方、胸鳍基及腹侧具小圆鳞。侧线稍弯曲,与背部平行延伸,末端达尾基。
背鳍连续,始于鳃孔上方,鳍棘发达,鳍棘部与鳍条部之间有一缺刻。臀鳍位于背鳍鳍条部的下方,第二鳍棘粗大;其长约为第一鳍棘的2倍,第三棘较细,长与第二鳍棘约相等,鳍条部呈圆形,中部鳍条约为第二鳍棘1.5倍。背鳍、臀鳍的后端均末伸达尾基胸鳍发达,上半部的后缘及下半部的下缘均为圆形,具18鳍条,下面8鳍条不分支,后端伸达肛门。腹鳍胸位,始于胸鳍基底下方,后端几与胸鳍后端齐平。尾鳍后缘稍圆凸。
体背部灰褐色,腹面灰白色。背侧在头后、背鳍鳍棘部、臀鳍鳍条部以及尾柄处各有暗色不规则横纹。体侧有许多不规则小黑斑,颊部有3条暗色斜纹;顶棱前后有2横纹;上颌后部有1黑纹。各鳍灰黑色,胸鳍、尾鳍及背鳍鳍条部常具小黑斑。
生活习性
许氏平鲉是近岸暖温性底层鱼类,常栖息于水质清澈的岩礁区的泥沙底质水域近底层。无远距离洄游习性,不善集群。小个体多在沿岸活动。大个体常活动于水流较急的深水区。越冬时基本不觅食。许氏平鲉食性凶猛,摄食对虾属、鹰爪虾、小蟹、鳃鱼、魣属及头足纲,属游泳动物食性类型。该鱼十分贪食,摄食量颇大,胃的饱满度很高。
分布范围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渤海、黄海和东海,国外见于朝鲜东西两岸、北海道以南及鄂霍次克海南部水域。其肉质鲜美,在山东省沿海有黑石斑的美誉,在海外如日本、韩国的鲜活鱼市场上深受欢迎。
参考资料
Sebastes schlegelii.COL.2024-07-28
Sebastes schlegelii.Fish Base.2024-07-28
物种详细信息-Sebastes schlegelii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07-28
许氏平鲉精子超微结构及超低温冷冻对其形态的影响.(中国海洋大学 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003).2024-03-26
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微卫星标记筛选及遗传连锁图谱构建.中国知网.2024-03-26
种类繁多的游泳动物.海洋博物馆.2024-03-26
日照地理标志 许氏平鲉.文化和旅游局.2024-03-29
许氏平鲉早期发育的形态学特征.于道德官曙光 刘洪军 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202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