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鳕鲈,是真鲈科、麦鳕鲈属鱼类。一般情况下个体长度在55-65厘米之间,重量为2-5千克。澳洲鳕鲈的外形主要形态特征是身体延长,稍侧扁,呈纺锤形;口裂大,端位,下颌略长于上颌。背鳍2个,第一背鳍具11根棘,腹鳍前胸位,尾鳍圆形。

澳洲鳕鲈喜栖于背强光处,平时多生活在水草丛生遮光隐蔽处。是大洋洲最大的淡水鱼类,摄食其它的小鱼、小型甲壳亚门,有时也可摄取水鸟及蛙类、水老鼠等,也会自相残食。可以人工养殖。分布于澳洲东南部墨累-达令河流域。

形态特征

淡水鲈鱼体长55-65厘米,重量2-5千克。生长一年重为200克,体长达23厘米,两年重为800克,体长达35厘米,三年重为2千克,体重达50厘米。

鱼体呈纺锤形,背部稍隆起,背面为黄绿色,密布不规则黑色斑点,从背部至腹部越往下体色越浅;腹面为银白色,无斑点,背鳍、尾鳍、臀鳍上也有黑色斑点;体表被细小栉鳞,肉眼难分辨,侧线鳞为65-81。

口端位,口裂较大,口裂末端基本与眼前缘在一条线上。上、下颌骨上密布细齿,梨骨、颚骨、上咽骨、下咽骨上均有许多小齿。鳃弓4对,鳃耙短疏、棘状,第一鳃弓外鳃耙数为17。胃发达,呈L型,胃壁厚,幽门盲囊4个。肠较短,占体长的60.2-63.8%。鳔一室,壁薄。肝脏一叶。胆囊卵圆形。脾紧贴胃,呈松子形。

背鳍2个,第一背鳍具11根棘,二背鳍由14-15根鳍条构成。胸鳍由19根鳍条构成。腹鳍前胸位,由1根硬棘和5根鳍条组成。臀鳍由3根硬棘和13根鳍条构成。尾鳍圆形,由18-19根鳍条组成。体侧背部褐色,近腹部颜色渐淡,至白色。体表布有具黑缘的虫纹小斑块。胃发达,呈“Y”形,幽门盲囊2-4个,胆囊卵圆形,肠管短。

栖息环境

淡水鲈鱼是温水性鱼类,其适合生长的温度为7-32 ℃,最佳温度16-26℃,pH5.5-8.5,最低溶氧2毫克/升。虫纹麦鳕鲈既可生活于清澈的溪流中,也可生活于浑浊的河水和湖水中,喜欢水流平缓的水域,同时偏好有遮蔽物的地方,如水中的岩石、断木、岸堤下或水岸植被下,因此养殖时应考虑设置遮蔽物。

生活习性

虫纹麦鳕鲈每年夏季尤其夏季的夜晚最为活跃,白天怕光,多在水域的边缘部分,不大游动。虫纹麦鳕鲈是典型的肉食性动物,摄食其它的小鱼、小型甲壳亚门,有时也可摄取水鸟及蛙类、水田鼠等,也会自相残食。5-8毫米的幼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15-20毫米的鱼苗即可捕食水中昆虫,成鱼主要捕食小型鱼类、甲壳类,也捕食蛙类、水禽、乌龟等,经过人工驯化可喂食人工配合饲料。

分布范围

地区:分布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州澳大利亚首都领地南澳大利亚州)。

水域:淡水鲈鱼分布于大洋洲东南部墨累-达令(Murray Daring)河流域。

繁殖方式

虫纹麦鳕鲈4-5龄,体重为2.5-4千克可达性成熟繁殖季节通常是一尾雌鱼与多尾雄鱼在安全隐蔽处或有遮盖物的水域交配产卵后,雄鱼驱散雌鱼,担负护卵重任,时而游来游去,以使水流畅通,确保孵化顺利进行直至出苗。在20℃水温条件下,受精卵经5-7天孵化出膜,刚出膜的苗体长5-8毫米,卵黄囊清晰可见,过8-10天后卵黄囊吸收完毕,开始摄食小型浮游动物,再过4-6周鱼苗发育至15-20毫米时,转为摄食水生昆虫、线虫、小型甲壳亚门等。体重2.5-3千克的雌鱼可产卵10000粒,体重5千克的雌体产卵14000-30000粒。淡水鲈鱼寿命很长,研究发现有达48龄的个体。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9年 ver 3.1)——无危(LC)。

主要价值

虫纹麦鳕鲈被视为澳大利亚的国宝鱼,其肉质细腻,肌间刺极少,营养丰富,味道与海水鱼类似,被称作世界上最鲜美的家鱼之一。

养殖技术

虫纹麦鳕鲈是温水性鱼类,在中国北方地区不能自然越冬,因此,春夏秋季节可在室外池塘养殖,冬季则要移至温室越冬。

虫纹麦鳕鲈在澳大利亚已成功使用配合饲料养殖,在中国国内尚无成熟的人工饲料配方。Gunasekera等报道,虫纹麦鳕鲈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为50%时饲料转化率和蛋能比最高。由于虫纹麦鳕鲈为初次引进养殖,对其饵料要求进行了摸索和尝试。在养殖过程中考虑到虫纹麦鳕鲈为肉食性鱼类,采用了鲜活饵料和配合饲料相结合的喂养方式。

引进鱼苗平均全长4.2厘米,平均体重0.86克,开始投喂血虫和绞碎的鲜鱼肉,并逐渐用人工配合开口饵料进行驯化,约1月后喂食饵料时鱼苗集群,此后饵料投喂基本为配合饲料,根据情况经常添加绞碎的鱼肉,春末夏初时在池中投放鲫鱼苗或鲤鱼苗。

根据养殖经验和参考文献,加工的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为50%,脂肪含量为12%。每天投饵2次,因淡水鲈鱼不喜强光,投饵时间为清晨和傍晚。

虫纹麦鳕鲈饲料蛋白质含量高,夏季高温时水质易变坏,需经常换水。冬季根据水温和水质情况换水,保证水温不低于14℃。夏天遇闷热天气需开增氧机,冬天温室内高密度养殖增氧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投饵时注意观察鱼的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饵量。

每周用二氧化氯聚维酮碘化学消毒剂对养殖水体进行一次消毒,以净化水质,预防鱼病发生。养殖过程中发现虫纹麦鳕鲈抗病能力较强,较少发生鱼病。危害严重的是白点病,养殖时曾因换水不及时,水质恶化引起虫纹麦鳕鲈鱼苗大面积感染小瓜虫病,感染小瓜虫病的虫纹麦鳕鲈鱼苗如不及时处理,2-3天后就会死亡,治疗方法为提高水温至28℃以上或用2毫克/升的亚甲基蓝浸泡。养殖过程中还出现过杯体虫、车轮虫感染淡水鲈鱼的情况,可用0.7%的硫酸铜或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进行治疗。虫纹麦鳕鲈的常见疾病还有锚头、肤霉病气单胞菌属病,治疗可参考这几种鱼病的常规治疗方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