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线蛇
铁线蛇(黑灰蝇豹:Calamaria pavimentata;英文名:Brown Reed Snake、Collared Reed Snake),学名为尖尾两头蛇,是蛇亚目、游蛇科、两头蛇亚科、两头蛇属下的一种小型蛇类。该种分布于印度北部至东南亚,南至马来半岛,东至中国南部(含台湾)及日本南部。
铁线蛇是一种小型的蛇类,全长约32厘米,最大全长不超过40厘米,眼睛小、头小而颈部不明显。 其身体主要以红棕色或棕黑色为主,有8到10条隐约可见的细纵纹,在阳光下会呈现有金属光泽。 尾部很短,尾端骤缩成角质化尖刺状。 铁线蛇的生殖状况不明。铁线蛇主要栖息于林木底层的落叶或枯木堆里,为穴居性的蛇类,隐密性高,不易发现。 以小型无脊椎动物如昆虫和蚯蚓为食。
2011年,铁线蛇被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无危(LC)。评估依据如下:尽管其森林栖息地在其分布区内持续面临多样化人类活动的压力,但由于其分布范围广泛且种群下降速率未达到需列入更高受威胁等级的标准,故当前无需升级保护级别。
分类
铁线蛇隶属于蛇亚目、游蛇科、两头蛇亚科、两头蛇属。两头蛇属蛇类体小,颈不明显;鼻鳞很小,鼻孔位于其中央;无鼻间鳞、颊鳞、颞鳞,顶鳞接上唇鳞;背鳞光滑无棱,通身13行。已知60~70种,中国有3种,分别为云南两头蛇C. 云南龙蜥(无眼前鳞);尖尾两头蛇C. pavimentata;钝尾两头蛇C. septentrionalis(背面观,吻鳞长不及前额鳞沟长的1/3;额鳞长等于宽;尾钝圆)。尖尾两头蛇下分类有两亚种: 尖尾两头蛇指名亚种分布于中国大陆;尖尾两头蛇中国台湾亚种Calamaria pavimentata formosana Maki分布于中国台湾。
特征
铁线蛇全长约32厘米(体长30.5厘米,尾长1.5厘米)。体背为红褐色,具5条深色纵纹或斑点列;颈部深褐色,与背部以黄色领状纹分隔;尾基和尾端各具一对黄色斑点;腹面整体黄色,缅甸与爪哇标本尾下具深色纵纹;泰国亚种(C. p. siamensis)腹面可见褐色斑驳或浅边界的棕色区域。吻鳞(rostral)宽高相等,背视可见;额鳞(frontal)长大于宽,短于顶鳞(parietals),宽度为眶上鳞(supraocular)的2.0–2.5倍;具1枚眶前鳞(preocular)和1枚眶后鳞(postocular);上唇鳞4枚,第2、4枚最大,第2、3枚延伸至眼部;第一对下唇鳞于颏鳞(mental)后方相接;具2对颏盾(chin shields),成对相互接触。体背鳞片13纵列;腹鳞140–182枚,肛鳞完整;尾下鳞13–27枚,尾尖细长。
分布
分布范围
铁线蛇分布于印度阿萨姆邦、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半岛(含刁曼岛及兰卡威群岛岛)、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与苏门答腊岛)、中国南部及西南部(含海南省、台湾)、琉球群岛。在中国分布于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浙江省、福建省、台湾、广东省、海南、广西壮族自治区。在越南的记录点包括老街、安沛、高平、永福、广宁、海阳、山萝、和平、河静、义安、广平、广治、岘港、广南及林同等省份。
栖息环境
铁线蛇分布海拔范围为200至2500米,严格栖息于丘陵地带的林木底层落叶或枯木堆里。
习性
铁线蛇主要栖息于林木底层的落叶或枯木堆里,为穴居性的蛇类,隐密性高,不易发现。几乎完全在地表活动,仅偶尔攀爬树木。虽不喜水域,但在马来西亚双溪布埃瀑布(Sungai Buweh)等岩石瀑布区亦有观测记录。为了方便活动,尾巴已退化成角膜状。以小型无脊椎动物如蛞蝓、昆虫、蚯蚓为食。易被大型蛇类捕食。对人类无任何威胁。穴居蛇类(生活于地下的蛇种)的实际数量极难评估。由于它们的原生栖息地较难勘察,某个区域可能栖息着成千上万的小型蛇类,却鲜少被人发现。然而,长期从事土壤挖掘或常在石块、朽木下搜寻蛇类的人可能发现,某些被大众认为罕见的物种实际可能较为常见。
生长繁殖
2017年8月19日20时25分,科研人员于花莲县秀林乡崇光产业道路(北纬23.89753度,东经121.48624度,WGS84坐标系,海拔480米)捕获一雌性个体(吻肛长308毫米,体重4克)。次晨准备测量时,发现该蛇正盘绕守护三枚卵。将母蛇与卵置于容器观察两小时,未见护巢行为。尝试取卵时母蛇未显防御反应,测量后即原地释放。卵置于采集地土壤的容器中保持湿润,孵化期间每两日喷洒5毫升水。容器开孔保持通风,室温控制在24-28°C。三枚卵尺寸分别为长20.02、20.07、18.08毫米,宽7.08、6.38、6.85毫米。产卵51天后未见孵化迹象,2017年10月9日解剖其中两枚发现胚胎已达发育末期:蛇形完整,眼部结构(图1)与器官发育良好,但体表透明显示鳞片未形成,判断为发育阶段8(Boback等,2012,《动物学》115:38-46)。胚胎总长约70毫米。2017年11月1日,余下卵体发黄散发异味。解剖显示胚胎局部腐败,虽发育完全(总长约80毫米)但未能孵化,鳞片及色素已充分发育(图2),推测达发育阶段10。据此推断自然条件下铁线蛇孵化期约55-70天。
保护
2011年,铁线蛇被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无危(LC)。评估依据如下:尽管其森林栖息地在其分布区内持续面临多样化人类活动的压力,但由于其分布范围广泛且种群下降速率未达到需列入更高受威胁等级的标准,故当前无需升级保护级别。尽管该物种在保护区内有分布记录,但并未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参考资料
Brown Reed Snake.iucnredlist.2025-04-27
Collared reed snake.thainationalparks.2025-04-27
Collared Reed Snake.bangkokherps.wordpress.com.2025-04-27
748 NATURAL HISTORY NOTES CALAMARIA PAVIMENTATA (Collared Reed Snake). REPRODUCTION..researchgate.2025-04-27
尖尾两头蛇.inaturalist.2025-04-27
鐵線蛇.www.taiwan-snakes.tw.2025-04-27
10 Harmless Snakes Living In Thailand.snakeradar.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