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顼龄
王龄(1642-1725):字士,一字容士,号瑁湖,晚号松乔老人,清·江南华亭县(今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人,御史王广心长子。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进士,授太常寺博士,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编修,历官日讲起居注官、四川省学政、侍讲学士、礼部侍郎、吏部左侍郎、经筵讲官、武英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年轻时即负诗名,一生著作不断。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
人物生平
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进士,授太常寺博士。授太常寺博士,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编修,历官日讲起居注官,四川学政,侍讲学士,礼部侍郎,吏部左侍郎,经筵讲官,武英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年轻时即负诗名,一生著作不断。清朝著名诗人、文学家。
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为博学鸿儒,授翰林院编修,参与《明史》的编。能有机会与汪琬、朱彝尊、陈维崧等著名学者,日相接触,讨论切磋,一时人称“史良才”。
康熙帝二十年(1681年)升为日讲起居注官,主持顺天府乡试。旋升春坊右赞善、赞善侍讲,主持福建省乡试,提督四川省学政,转升为侍读,又为侍讲学士。当时康熙帝亲临讲,由侍讲学士每天讲《资治通鉴》一章。历史学功底扎实,结合朱熹的《通鉴纲要》,讲来衍畅旁通,颇得康熙赞赏,因此,当左都御史郭疏劾其与高士奇
、三弟王鸿绪结党营私时,最先摆脱了干系,依然担任原职,而且还被任命主持陕西省乡试,后又转为侍读学士。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迁少詹事,获赐康熙亲笔御书王维诗一首。翌年为宗人府丞。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升为礼部侍郎。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任吏部左侍郎,又充任经筵讲官。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升任工部尚书,并在当年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两次出任主持全国会试的主考官,矢公矢慎,遴拔得人。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官拜武英殿大学士(正一品)兼任工部尚书。此后还担任御批《书经传说汇纂》的总裁。
雍正元年(1723年)世宗即位,又加封为太子太傅。此时已是82岁高龄,屡屡上书要求告老还乡。雍正帝御书“朝堂元老”四字,并多次温谕慰留,
雍正二年(1724年)再次乞休时,雍正帝亲撰七律一首书于扇面赐赠,诚恳挽留:“端仪表百僚中,两历朝熙眷数隆,学识宏才名世业,老成安重大臣风,可作岩廊瑞,眷顾还当冰镜同,正在谅暗资赞化,邱园荣退莫相匆”。
相关事件
历事两朝,一生谨慎平和,“凡处大事,未尝显立异同,而微言缓讽,立见转移”,又不居功自傲,提拔人才,从不愿身受者知道,知者称颂。诗以唐诗为圭,“不逾尺寸,谨守法度”,除应制、酬赠外,主要写闲情逸致。格律工整,文辞典雅,形式颇为讲究。词作品颇具情致,写景状物,历历如绘。文亦有一种英姿勃发的朝气。《钦定四库全书总目》评其《世恩堂集》中文章称:“顼龄值文治昌明之日,奏太平之音,故一
时台阁文章迥异乎郊寒岛瘦。即早年未达时作,亦无衰飒哀怨之意,足以见其襟抱矣。”《尚书》作为儒家经典,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其注释的名作,首推宋代蔡沈的《书集传》,故宋以后解读《书经》,均以此为根据。晚年主持编纂的《钦定书经传说汇纂》,则立场公允,不偏不倚,对《书集传》既不捧之过高,也不过于批抨,而是倾注了自己的见解。
清雍正三年(1725年)卒于位,年84岁。死后皇帝亲自下诏书哀悼,停止朝事一天,并下令凡出其门下的官员都要素服持丧,各部院汉族官员都要去祭送,并赐葬、赐谥文恭,极尽哀荣。
王顼龄墓
墓址
根据1987年出版的《新农志·古坟篇》记载:
阁老坟在爱国九队安浜(烟浜)。系清代武英殿大学士赠少傅谥文恭王顼龄的坟墓。占地约四十亩,坟四周有坟河,坟南二百米东西竖有二根石旗杆;过坟屋是一条3.5米宽、百米长的石甬道,两边依次排列石翁仲(石人)、岩羊、石龟、石狗、石马等;过了石桥约50米,才是一座方方50米的高大土坟;坟后两旁有两座小坟,俗称“保驾坟”。
坟前原有石碑,1956年7月阁老坟拆毁。
爱新觉罗·颙琰三年(1818)的《松江府志》记载,王顼龄“阁老坟”的铭文为一品大学士张廷玉题在雍正四年写:
皇清授: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加三级赠少傅、谥文恭、王公 墓志铭
由此可以看出,王顼龄生前先后共担任过五项重要官职,死后又加赠了三个荣誉称号,足见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
碑文
国家宜笃旧臣,礼隆良弼。其有协恭夙夜,克慎始终。宣励相之劳,蔚著老成志望,是宜丝纶诞贲,琬炎丕典至钜也。王顼龄性资端重,学术淹通。圣主仁皇帝,拔自庶僚,登于词苑,趋承讲幄,登乡贰之班,综辖冬宦,旋擢钧衡之任。小心翼翼,表仪范于群工,黄发皤,为岩廊之元老。朕心眷倚,宫傅优崇,稠叠恩波顾耆年,而加渥肯辞禄位,颁手敕以慰留。方予告之有期,忽沉之难。起遣良医以诊视,命亲王以临丧赠秩,赐铜殿辍期加祭,易名象形曰“文”曰“恭”。于戏!三事久登纶阁,犹传风度,九重宠锡泉扁,长荷辉光。杰峙贞,用垂无。
用现代白话文翻译的意思为:
王顼龄是我大清国的称职忠实的老臣,是君主的高贵辅佐。他一直日夜勤奋谨慎、认真负责地为清代政权和子民们尽职工作。体现了他的不辞辛劳、廉洁奉公的老臣品格。他圆满地为皇帝起草诏书、制订文件、撰写文史巨作,是官员中模范先进典型。
王顼龄性格端庄稳重,学术渊博。他是先帝康熙帝从普通官员中提拔上来的,到政府中枢机构为皇上、皇子讲课。屡次下基层工作。管理各级官吏。不久被委派以管理国家政务等重任。起着举足轻重的政府及社会平稳发展均衡作用。他小心翼翼地为官员们树立了一个模范高官工作的好榜样。他满头白发还坚持为大清帝国尽力工作,是朝廷的元老。我作为皇帝,非常依赖、尊重、照顾和关心他。王顼龄到了八十多岁了,希望告老还乡,多次要求归乡辞职养老,我写了亲笔信和诗文也多次挽留他,他同意并且再继续工作。忽然旧病复发,我派皇宫中良医去医治,命令亲长子宝亲王弘历上门慰问赠与慰问金。他逝世后,我感到很悲伤,因为国家失去了重臣。为此我停止了一天的朝廷工作,在铜殿里为他做祭祀,按照他的一生贡献,追以尊称为“文”、“恭”。
呜呼哀哉啊,老臣,长期在朝廷工作,音容笑貌依然留在大家心中。他担负着国家的重要使命,作出了杰出的成就。他的光荣榜样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他杰出的道德品格永远象高山一样峙立在后人心目中。特立此碑,希望他永垂不朽!
文化成就
文学作品
著有《清峙堂稿》、《索笑檐稿》、《紫兰山馆稿》、《华黍楼稿》、《赐书楼稿》、《含晖堂稿》及《画舫斋稿》,最后合编为《世恩堂集》32卷。晚年又有《松乔老人稿》1卷等,词集《螺舟绮语》(又名《兰雪词》)、《世恩堂诗集》等传世。
诗词
《七律·九日登查山》
仙山突兀海云凉,令节登临石径荒。
双屐健寻瑶洞草,百年欢对菊花觞。
更喜楼船休战伐,渐看稻蟹足江乡。
《七律·闲坐》
小窗闲坐几多时,袅袅东风上鬓丝。
闭户且为无事饮,看花亦算有情痴。
世交翻覆同云雨,朝局输赢似弈棋。
喜得先生春睡美,晓钟虽打不曾知。
《七律·初秋遣兴》
邸舍幽偏亦我庐,绿葵红蓼足国疏。
门稀宾客新闻少,性懒衣裳造请疏。
避事莫如千日醉,破闲但有一床书。
三年羁旅思归切,尽道山中不易居。
《七律·读史有感》
授勤王日夜闻,麒麟高设待殊勋。
甲士虫沙麾下变,美人丝竹帐前纷。
书生空有忧时泪,洒向东风到夕。
《七律·喜湖南诸路大捷和学士李容斋前辈韵二首其一》
降旗千片君船,妖妇春澄梦泽天。
帝心自切平吴后,庙算真成下濑先。
从此蛮方歌大定,竹瓟酱贡年年。
《七律·喜湖南诸路大捷和学士李容斋前辈韵二首其二》
筹边屹屹建高楼,两岸灰飞赤壁舟。
首恶暂稽军鼓衅,遗俘难免槛车幽。
万里长江消,直从楚尾至吴头。
《七律·送李天生归养》
廿年高隐为承欢,诏趣蒲轮却聘难。
圣主爱才非强志,大儒报国岂须官。
邹枚词赋清时重,黄绮风流异代看。
遥想彩衣归拜舞,朝恩家庆话团栾。
《五律·宝珠洞》
济胜芒鞋健,穷幽古洞探。奇松穿石,绝壁插精蓝。
钟鼓诸天静,风云半岭含。萧然尘世外,应愧此瞿昙。
《五律·西窗》
门冷无残客,官闲似散人。拟将诗送老,兼赖酒消春。
雨润桃花嫩,风摇蕙草新。犹愁鸡肋绊,未得彩江。
《送田逊菴少宗伯册封靖藩使竣还朝》
朱邸开南服,丹书下帝阊。
周屏崇吕,汉柱重田郎。
册授容台长,符分异姓王。
皇华今揽,杖旧腾芒。
双锋辞北阙,八座出南荒。
枫初暗,螺江水正长。
风阴蕉叶嫩,雨热荔支香。
鸟道通冠盖,蛮方识衮裳。
授圭瞻虎节,负弩拜龙章。
客对梁园月,陈楚国觞。
名藩叨雨露,使节凛冰霜。
吴山堪历览,越水暂徜徉。
孔李通门旧,荀陈德曜光。
旌麾欣左顾,鸡黍愧方将。
远近惊星使,殷勤话草堂。
山川归太史姓,风俗纪江乡。
去秋涛迥,回辕皂盖张。
三台原北极,照耀紫微傍。
后世纪念
2008年,位于金山区朱泾镇五龙村爱国9组的“阁老坟”,出土了两通清代康熙年武英殿大学士赠少傅谥文恭王顼龄墓志铭。两块铭石为清代青石,形制呈正方形,边长80厘米,厚15厘米,是在雍正四年,即公元1726年铭刻的。其中一块铭石为篆体阴文,字迹十分清晰。另一块铭石四边均有线条流畅的龙形雕刻,上面用蝇头小楷镌刻有千余文字,字迹工整秀逸。因年代久远,铭石风化,多数文字无法看清。据《金山县志》和《新农志》记载,王顼龄(1642~1725)是金山张堰人,字颛士,号瑁湖,晚号松乔老人。康熙帝、雍正年间历任礼部伺郎、工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官职正一品。王琐龄娴熟历史学,为康熙讲解《资治通鉴》,每讲必获康熙赞赏,是康熙皇帝身边的近臣,在康熙朝政时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王顼龄“阁老坟”的铭文为一品大学士张廷玉题于雍正四年:“皇清诰授: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加三级赠少傅、谥文恭、王公墓志铭”。由此可以看出,王顼龄生前先后担任过五个重要官职,死后又加赠了三个荣誉称号。
碑文为:国家宜笃旧臣,礼隆良弼。其有协恭夙夜,克慎始终。懋宣励相之劳,蔚著老成志望,是宜丝纶诞贲,琬炎丕典至钜也。王顼龄性资端重,学术淹通。圣主仁皇帝,拔自庶僚,登于词苑,趋承讲幄,洊登乡贰之班,综辖冬宦,旋擢钧衡之任。小心翼翼,表仪范于群工,黄发皤皤,为岩廊之元老。朕心眷倚,宫傅优崇,稠叠恩波顾耆年,而加渥肯辞禄位,颁手敕以慰留。方予告之有期,忽沉疴之难。起遣良医以诊视,命亲王以临丧赠秩,赐铜殿辍期加祭,易名象形曰“文”曰“恭”。于戏!三事久登纶阁,犹传风度,九重宠锡泉扁,长荷辉光。杰峙贞珉,用垂无盩。
参考资料
康熙近臣墓志铭在上海出土 专家称极具考古价值.搜狐网.2024-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