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子谷(1901年12月7日-1986年1月12日),又名习斌,号怀玉山人,江西玉山县下镇柳村塘尾地方出生。他是中国著名的国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与徐悲鸿、张书旃并称为南京市三画家、金陵三杰。柳子谷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28年开始职业画家生涯。1929年,他成为“蜜蜂画社”委员,1932年担任上海美专教授。为培养国画人才,1933年,柳子谷在江北大水期间,画竹义卖百余幅,所得润资悉数捐赠灾区。柳子谷视竹为品格象征,将画竹视为一种人生境界,擅长绘制山水、人物、花卉,尤其精于兰竹。他的作品包括《女工速写》《雨后茂竹》《土地革命图》等。1986年1月12日,柳子谷病逝,享年85岁。

人物生平

柳子谷祖父谙熟经史,父亲是晚清秀才,能诗善画,是一户书香门第。子谷4岁丧母,由祖母悉心抚养。七岁入私塾,惟绘事特有天赋,画鸡画猫,童辈咸谓惟妙惟肖。民国8年(1919),他考入南昌中学,一边读书,一边自修绘画。在南昌市求学时得识傅抱石。12年,先赴广州市求职未成,为求学又转上海市。时因经济不济,曾在沪为邑庙书肆绘画扇面谋生,得识名画家谢公展。次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学习。课外,又向汪仲山学山水画、谢公展学花卉、程瑶笙学动物,埋头钻研,成为画痴。13年3月参加江苏省第一届美展时,认识了名画家高剑父。14年得识朱屺瞻王济远等6名书画家;15年3月又识徐悲鸿等5名名画家。同年11月,因成绩优异,提前毕业。时值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爆发,他怀着报国为民之心,遂毅然投笔从戎,赴九江,在林伯渠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六军政治部从事宣传。入伍后,仅4个月“绘宣传革命之画千余件”,其中《雪中从军图》得到林伯渠、胡汉民的赞赏。

民国17年,柳子谷开始职业画家生涯。18年为“蜜蜂画社”委员。21年,出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南京美专国画系主任、教授,常去中央大学美术系讲学,为培养国画人才,常奔波宁沪之间。22年,江北大水,在南京市新民晚报陈铭德支持下,创作《忍听哀鸿》《水灾图》《流民图》,画竹义卖百余幅,润资悉数捐赠灾区。

民国23年12月,在南京中山饭店首次举办个人画展。是时,《新民报》等报刊连续报道“子谷作品,见者赞美,艺术钜子,以至骚人墨客,交相称誉”。徐悲鸿评为“真气远出,妙造自然”,林森题赠“驰誉艺林”,于右任题词“子谷绘山林,取法宋元,旁及百家。识者谓,可以起近代之衰,诚非虚声。”画展期间,参观、购画者有中外名士上百人,最后一日达千余人,并将非卖品《灾民图》转为赈灾之用。

民国24年秋,上海市教育、社会两局联合举办柳子谷第二次个人画展,各界名士20余人联名在上海报纸刊登《柳子谷先生国画展览会启事》。展出作品300余件,最引人注目的有《流民图》《水灾图》《木兰从军图》《民族英雄戚继光》等,并有作品送往印度日本、东南亚参展。当年上海金城工艺社出版了《子谷画存》第一集《山水册》。在此期间,子谷曾利用个人有利条件,协助张纪恩营救中共要员。不久,其作品列为《中国第一届美展作品选》和《上海古今名画选》,其中《竹》《独酌》等多幅作品收入《现代书画集》。

民国27年,“七七”事变后,应张治中之邀,先后任湖南绥宁、通道两县县长。时逢饥荒,画竹义卖赈灾,乡民赞誉“板桥第二”。适逢中国工农红军萧克所率部队途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需在通道侗族自治县买粮购物,子谷以礼相待。29年离职,百姓沿途相送,有联赠曰:“万家生佛千秋泽,一代艺人百里侯。”

民国34年春,为避战乱,迁居重庆市,4月开办“谷风画院”。35年春末,携眷抵南京市,“谷风画院”停办。此后,在上海、南京、重庆、贵阳市杭州市等地举办10余次个人画展。37年,在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任农工部专员(虚职)时,常与画界人士、政界善书画人物,切磋技艺。同年4月25日,在南京新街口社会服务处举办国画展,其作品备受赞誉。有西方人购去《雨竹》《雪竹》多幅,在海外颇受欢迎。曾多次在日、英、美、法、印度展出作品。美国邀其赴美,子谷决然未行。38年6月,子谷举家迁杭州,举办个人画展。

1950年,经马寅初推荐,转居东北大连中学任教。教学之余,先后创作《远眺工人疗养院》《劳动公园》《女工速写》和长达10米的《土地革命图》。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募捐画展。1956年,赴沈阳师范学院任教,继调辽宁大学。期间,与满键合作,用了近3年时间,完成了长达27米、宽0.38米的巨幅画卷《抗美援朝二次战役胜利》,被专家、学者视为不朽之作,是“惟一以横卷形式描绘该战役的史诗性作品,也是世界上罕见的反映战争历史的巨幅画卷”(1985年献给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更名为《抗美援朝战争画卷》)。

嗣后,子谷在沈阳师范学院、辽宁大学、鞍山师范学院山东艺术学院任教。1979年11月在哈尔滨市松花江画廊对外展销美术作品中,所作《雨后茂竹》引起日本国际贸易促进会副会长中田庆雄极大兴趣,希望将其全部作品运往日本展出。

1980年,为祖国统一大业,子谷撰写了遥寄台湾旧好的《故园春色好,头白亦归栖》等多篇文章。次年,应邀担任安徽皖南画院名誉院长。同年,山东省统战部门将柳子谷肖像及作品印成彩色图片《画苑老翁忆故旧》,对香港电台宣传。

1982年,柳子谷入选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艺术家辞典》。次年,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柳子谷画选》,《光明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陆续评介柳子谷及其作品。

1985年,山东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辽宁卫视分别拍摄、播放《柳子谷的绘画艺术》专题片;香港《文汇报》及澳大利亚《海外风》均专刊介绍了柳子谷。同年,为新编《玉山县志》题写书名和题词。

1986年1月4日,云南老山前线派代表专程来到济南市,接受柳子谷赠给前线将士的一幅《报喜图》。

同年1月12日午夜,柳子谷辞世于山东济南,享年85岁。生前有《国画教学法》《画竹研究》等著作问世。

参考资料

画家柳子谷.玉山县人民政府.2022-01-04

民国画坛红得发紫的他,却默默无闻离开人世.中国画.2024-09-25